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老年患者视功能与术前视力、年龄及术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03-03/2004-03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住院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者280例34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61只眼)或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81只眼),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术前视力、不同术式的术后视力。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80例(342只眼)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术前视力水平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术前视力>4.0的163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47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90.2%(147/163);术前视力≤4.0的167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87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52.1%(87/16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7.87,P<0.001)。②术后视力恢复与年龄的关系:<70岁的白内障患者210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75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83.3%(175/210);≥70岁的白内障患者132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59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44.7%(59/13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52.02,P<0.001)。③两种术式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组261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218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83.5%(218/261),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术组81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6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19.8%(16/8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16.37,P<0.001)。结论:术前矫正视力好,手术年龄在50~70岁之间,术中实施超生乳化效果好的,可使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4.
老年白内障术后视力恢复差异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工晶体植人术后老年患视功能与术前视力、年龄及术式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纳人2003—03/2004—03在沈阳何氏眼科医院住院确诊为老年性白内障的患280例342只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261只眼)或行白内障囊外除术+人工晶体植人术(81只眼),比较不同年龄、不同术前视力、不同术式的术后视力。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280例(342只眼)全部进人结果分析。④术前视力水平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术前视力〉4.0的163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47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90.2%(147/163);术前视力≤4.0的167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87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52.1%(87/167):差异有显性意义(X^2=67.87.P〈0.001)。②术后视力恢复与年龄的关系:〈70岁的白内障患210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75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83.3%(175/210);≥70岁的白内障患132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59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44.7%(59/132);差异有显性意义(X^2=52.02.P〈0.001)。⑧两种术式与术后视力恢复的关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人术组261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218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83.5%(218/261),白内障囊外除术+人工晶体植人术组81只眼术后视力≥4.7的为16只眼视力提高水平为19.8%(16/81),差异有显性意义(X^2=116.37,P〈0.001)。结论:术前矫正视力好,手术年龄在50-70岁之间,术中实施超生乳化效果好的,可使术后视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心理状态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前的心理状况及心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 将择期行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两组进行常规治疗、护理,对观察组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应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术前和术后3~6个月时心理状态进行调查。结果 两组接受手术治疗后SCL-90评分均降低(P〈0.001),术后观察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接受手术患者术前和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人工晶体植入可改善白内障患者心弹状态;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可改善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陶凤萍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16):1943-1945
目的 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98例白内障患者,对其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分析其术后视力恢复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3为低视力诊断标准.结果 98例患者术后视力≤0.3者19例,>0.3 ~0.5者23例,>0.5 ~0.8者31例,>0.8者25例.19例低视力患者中,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7例,青光眼性神经性萎缩患者6例,矫正后屈光不正患者5例,近视性脉络膜视网膜变性患者1例.不同年龄、是否合并其他疾病、抗生素使用时间、有无组织损伤等不同因素患者术后低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9.146,4.499,9.062,26.518;P <0.05).结论 高龄患者白内障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提高视力具有良好的疗效.年龄>65岁、合并其他疾病、抗生素使用时间>5d和手术时出现组织损伤是显著增加低视力发病率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并白内障的手术时机和人工晶体的选择。方法: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5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患者年龄40~87(65.23±10.77)岁。眼轴长27.0~29.5(28.00±0.99)mm,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14.26±3.46)D,随访3个月。结果:术后最佳矫正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裸眼视力均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者;术后裸眼视力4.5以上为74%37(眼);术后裸眼近视力4.7以上为64%32眼;术中晶体后囊破溃2例4%,随()访3个月中眼发生晶体后囊混浊为6例12%;未发现视网膜脱离;1例出现黄斑囊样水肿并发症。结论: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双眼间隔1周比较安全;人工晶体选择时可以为术后留-3D~-5D的屈光度,不影响日常生活活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小切1:2白内障囊外摘除术(ECCE)和超声乳化吸出术(Phaco)治疗硬核白内障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选择硬核白内障患者123例(162眼),分为ECCE组(67例89眼)和Phaco组(56例73眼),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7--晶体植入术,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病例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提高,术后1d、3d时两组视力比较,ECCE组好于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两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CE组患者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低于Phac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其他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好,术后角膜水肿并发症少,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儿童白内障及人工晶体植手术时机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 ,对儿童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争议的焦点是多大年龄施行手术较合适。笔者将过去3年所做的儿童外伤性和先天性白内障做一回顾性分析 ,以探讨儿童白内障手术时机的选择。材料和方法一、病例情况白内障患儿总计32例(42只眼)。其中先天性白内障20例 (30眼) ;年龄最小3个月 ,最大10岁 ;外伤性白内障12例 (12眼) ;年龄最小3岁 ,最大14岁 ;外伤与手术间隔时间最短为5天 ,最长为5年 ,平均1年零21天。由同一人行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二… 相似文献
10.
顾亚琴 《中国血液流变学杂志》2005,15(4):652-653
目的对视网膜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裸眼视力<4.3的55例(62眼)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方法对62眼糖尿病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囊袋内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结果早期影响术后视力恢复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水肿前房渗出29眼(46.8%),中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角膜散光19眼(30.6%),晚期影响视力的主要因素是后囊膜混浊14眼(22.6%)。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处理条件一般的中小医院开展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应强调妥善处理术中的每个步骤,改进切口的位置及缩短切口的长度,尽最大可能清除后囊前皮质,控制炎症反应等才是保证术后视力得到良好恢复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幼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后的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两组幼儿白内障患者共40例40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并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甲组)和硅胶人工晶状体(乙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后囊膜的混浊、眼压、最佳矫正视力、角膜情况以及屈光状态。结果两组患者中分别有2眼和1眼出现人工晶状体异位。甲组有6眼视力在0.5以上,乙组有5眼视力在0.5以上。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继发性青光眼。随访1年,两组患者间最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甲组13眼远视、7眼近视,乙组10眼远视、10眼近视。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甲组(5眼)高于乙组(3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幼儿白内障患者手术摘除白内障后植入疏水性丙烯酸人工晶状体和硅胶人工晶状体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我院的白内障手术多采用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角巩膜缘切口约为10mm长,由缝线引起的术后散光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术后视力的恢复。我们设计了一种简单方便的拆线方法,通过观察随访,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22例23眼。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30~82岁。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采用角巩膜缘二级梯形弧形大切口,切口长约10mm,缝线为10-0尼龙线,采用间断缝合5~7针。现于术后4周~16个月时对患者进行拆线,拆线前后用TomeyEC-1000电脑验光仪检查其屈光状态及角膜曲率、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6例745眼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手术并对术后患者的视力及并发症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时期、同一手术医师施行的非糖尿病白内障手术患者做对照.[结果]糖尿病患者术后1周矫正视力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0.5者301眼,均为黄斑囊样水肿、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所致.糖尿病患者术前瞳孔不能充分散大或术中瞳孔缩小、瞳孔缘损伤和术后角膜水肿、黄斑水肿的病例明显多于非糖尿病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有效,可明显改善视力,并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荧光血管造影和激光治疗提供了条件.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黄斑囊样水肿是影响术后视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疔轴性高度近视性白内障患者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 对52例(90眼)手术患者护理过程进行总结。结果 所有术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均低于0.5,术后32眼裸眼视力(UCVA)≥0.5占35.56%,术后58眼BCVA≥0.5占64.44%,术后随访期内无1例发生并发症。结论 术前充分的护理准备、有效的健康教育、术后严密的术眼观察及护理对手术取得成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普遍开展,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摘除、现代囊外摘除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已成为自内障手术复明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于2003年12月-2006年3月老年性自内障患者进行了小切口囊外摘除、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45例50眼进行了完整的视力的随访观察,现将视力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8.
双眼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费贵书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4,18(3):176-177
目的:探讨双眼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时间间隔.方法:对52例双眼人工晶体植入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双眼手术时间间隔为3 d.术后双眼矫正视力0.3以上者45例,占86.5%.双眼术后矫正视力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提示3d内双眼分别行人工晶体植入不影响视力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复明工程中两种不同白内障手术方式的效果.方法 对461例(485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施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比较两种术式的术后1d及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角膜水肿及前房反应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Phaco组(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ECCE组(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d时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5.616,P=0.000),但术后2个月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75,P=0.018).结论 在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应根据患者晶状体核硬度、经济情况选择手术方式,以确保每一例复明手术安全有效的完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