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分析了3例胸腰椎骨折RF内固定术后死腔形成原因,指出胸腰段生理性后弓,RF钉不如后路长节段固定器可塑形及紧贴椎体表面,棒间肌肉填充不好是形成死腔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3.
戴修荣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6,(1)
<正> 我科自1991年3月~1995年3月共施行胸腰椎骨折稚弓根钢板内固定术48例外,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48例,年龄18~60岁,平均37.5岁,男37例,女11例,不全截瘫30例,全瘫15例,3例无神经症状。压缩性骨折30例,爆炸性骨折13例,骨折脱位5例。40例外行Dick内固定,8例外行Steff钢板固定。术后截瘫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5.
朱佳莲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0):1285-1286
我院2003年1月-2008年12月共收治58例脊柱外伤致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患者,均予行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植骨椎弓根钉系统内固定术,经充分的术前准备和良好的术后观察及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12)
目的:研究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2月到2016年1月于东莞光华医院接受治疗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50例接受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将其他50例接受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对两组患者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进行比较,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脊髓功能等级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各项治疗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和Cobb角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脊髓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3)
目的:分析在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金天格胶囊对患者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直河南省直第三人民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予以内固定术治疗的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96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抗骨质疏松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天格胶囊。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骨密度变化,比较骨折愈合时间、术后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腰椎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腰椎骨密度均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平均(13.65±2.01)周短于对照组的(14.89±2.10)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治疗前两组的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ability index,OD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末次随访时两组的ODI评分均低于术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应用金天格胶囊更利于增加骨密度、缩短骨折愈合时间、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8.
治疗胸腰椎体骨折的主要目的是恢复胸腰椎脊柱的正常序列和椎管容积,使受压脊髓得到充分减压,并提供可靠固定,我科自2000年1月~2005年1月收治26例胸腰椎骨折的病人,入院后经RF、AF系统内固定治疗,并予术后精心护理,效果良好,现将我科对该手术的临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其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提出术前健康教育。术后通过早期积极主动和被动活动促进静脉回流并常规给予抗凝及扩容药物,改善凝血及微循环状态。结果:80例胸腰椎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只有一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经过积极治疗和护理后症状消失,未造成严重后果。结论:指导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并进行预防性抗凝治疗对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孙强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2):147-147
目的探讨微创式和开放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针对其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微创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开放式治疗组)30例。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恢复快,临床疗效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稳定性骨折,脊柱中柱高度无丢失,无明显椎管狭窄,常伴有神经损伤症状者。我院自2003年以来对165例此类患者均运用垫枕及功锻炼方法进行治疗和护理,胸腰椎功能基本恢复,效果理想,护理要点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嘱伤员尽早后开始腰背部肌锻炼,8-16周后骨折基本愈合,第二个月可座位,并渐渐增加座位角度,第3个月内可以下地少许活动,3个月后逐渐增加下地活动时间 相似文献
14.
马郑萍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8,21(1):71-71,73
胸腰椎压缩骨折病理阶段分为三期,采用分期辩证施户原则,制定具体措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使病人得到最理想的护理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胸腰椎骨折病人的生理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12月收治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9例.治疗组采用胸腰部垫枕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疗法,对照组采用持续床边牵引疗法,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临床效果.结果:经过4周的治疗后,治疗组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中,显效10例,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胸腰部垫枕与功能锻炼相结合的疗法具有见效快、效果明显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以我院2006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63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心理、生活、并发症等几方面进行探讨,总结他们的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功能锻炼和防止并发症护理方法.结果:全部病例恢复效果优56例,良7例,优良率100%.结论:合理而系统的护理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非常重要,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康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飞燕式腰背肌锻炼在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的作用疗效。方法:45例(其47个椎体)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PKP治疗后行飞燕式腰背肌锻炼,分别于术后3天、术后半年、术后1年进行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Cobb角评价。结果:所有病历完成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由术后3天的(3.05±0.89)分下降至术后半年的(2.63±0.71)分,术后1年随访时为(1.78±0.55)分,活动能力评分由术后3天的(2.52±0.65)分改善到术后半年的(1.84±0.55)分,术后1年随访时为(1.54±O.50)分,使用止痛药物评分由术后3天的(1.71±0.77)分下降至术后半年的(1.24±0.43)分,术后1年随访时为(0.31±0.46)分,Cobb角由术后3天的(22.81±1.38),矫正到术后半年的(22.35±1.32),术后1年的随访时为(22.02±1.37),术后3天与术后半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O.05);术后半年与术后1年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飞燕式腰背肌锻炼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PKP术后具有减小后凸,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了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中医康复护理体会.方法:自2009年8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38例采用疼痛护理、体位护理、饮食护理、心理护理以及并发症等护理方法.结果:38例患者经正确的治疗和精心的整体护理,功能恢复好.结论:对胸腰椎骨折患者采取有效的中医康复护理措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AF系统内固定术配合常规治疗兼内服中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 :将 83例病例随机分为两组 ,两组均应用AF系统内固定 ,治疗组 (39例 )除常规治疗外兼内服中药 ,对照组 (44例 )采用常规治疗未服中药。观察患者脊柱后凸角和椎体前缘高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 :对于脊柱后凸角矫正和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 ,但神经功能的恢复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中药内服 ,对神经功能恢复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