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学文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5,(1)
急粒白血病(AML)原始细胞胞浆内常有嗜天青颗粒。急淋白血病(ALL)原淋细胞胞浆内出现显著的嗜天青颗粒,形态学上类似于AML,易造成诊断的混淆。为阐述ALL该种特殊的形态学亚型,作者报道5例颗粒型ALL,作了详细的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免疫学标记和1例电镜观察。作者自66例ALL骨髓涂片检查中,检出5例ALL胞浆内含粉红至红色嗜天青颗粒的原淋细胞>5%。女性3例,男性2例。年龄6-18岁。全部病例按标准方 相似文献
3.
周润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88,(1)
作者系统复习了320例普通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初诊骨髓片,嗜苯胺蓝颗粒直径大于0.5μm的原始细胞超过5%者算作阳性病例。作者发现,20例(7%)为阳性病例,其中9例(3%)颗粒淋巴细胞超过10%。20例患儿中19例经免疫学检测具有la和C-ALL抗原及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阳性。大多数颗粒淋巴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糖原染色阳性,苏丹黑染色阴性。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一种变异型,多见于普通型急淋,尤其是男孩及 相似文献
4.
蒋雪松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1990,(8)
护理部主任:今天查房请责任护士报告病历。责任护士:患者女,37岁,教师。6个月前无任何诱因出现,自觉乏力,厌食、头晕、心悸,来院就诊,经门诊化验发现末梢血象出现幼稚细胞,以急性白血病于1989年6月20日收入院。入院后经骨髓穿刺化验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经COP、COMP、COAP,COAAP等6个方案的化疗骨髓象一直未缓解。 相似文献
5.
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cytic leukemia;G-ALL)属临床较少见的ALL的一个亚型,形态上多属ALL-L2,少数为L1,其发生率为ALL中的1.5%~7.6%。近2年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进修期间参与诊治2例,其临床表现及结果不尽相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7.
贺建清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1991,(4)
有关老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资料少见。作者回顾了1980~1989年间收治的18例≥60岁ALL患者的临床和生物学特点、诱导缓解及存活状况。 18例中男性8例,女性10例,年龄中位数69.5岁(范围60~81岁)。与中青年ALL相比临床和生物学主要特点是:2例有白血病前期(而中青年ALL无此报道),L3型常见(占25%,而中青年ALL中L3型占7%),未发现有T-ALL(中青年ALL中TALL占19~22.4%)。其它指标:高白细胞计数(>30×10~9/L)(6/18)、中枢神经系统(CNS)受累(2/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报道1例形态学较特殊的颗粒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granular acute lymphocyte leukemia,G—ALL),并就有关文献进行复习,以增加对本病的认识和提高诊断水平。方法采用MICM标准确诊;采用骨髓涂片(瑞氏一吉姆萨染色法)、细胞化学染色进行形态学检测;采用R显带技术进行细胞遗传学分析;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并进行分子生物学检测。结果该例患者确诊为正常核型的普通B细胞型ALL。结论ALL诊断时应慎重,形态上需与大颗粒淋巴细胞白血病及反应性大颗粒或颗粒增多淋巴细胞增多症相鉴别。 相似文献
9.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差异蛋白质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的方法分析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的蛋白质表达谱的差异,为了解两系别的生物学和临床特征的差别提供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方法分别分离来源于25例ANLL和20例AL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对ANLL和ALL的差异蛋白质进行鉴定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ANLL和ALL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谱,其中首次报道了髓系相关蛋白8和14不仅可以作为区别ANLL和ALL的分子标志,还可以区分ANLL细胞分化阶段,Op18、热休克蛋白27等在ANLL和ALL中差异表达的蛋白将为区分ANLL和ALL提供新的分子标志。结论这些差异蛋白将有助于了解ANLL和ALL间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差异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0.
11.
G-ALL是一种少见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亚型,胞质中可见到较多的粗大颗粒.我院诊断1例G-ALL,以胞质中含有粗大嗜天青颗粒的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少数颗粒覆盖核上,形态似嗜碱粒细胞,在外院误诊为嗜碱粒细胞白血病.我院通过电子显微镜超微结构显示这些胞质颗粒实质类似多泡体 (瑞氏染色为嗜天青颗粒)或高尔基体.如此高比例的颗粒淋巴细胞形态学上容易误诊为其他类型白细胞,现报道如下,以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感染是白血病患者病势恶化及致死的主要原因,而败血症是可伯的诊断和治疗上的难题。作者研究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50例次败血症,以探讨何种细菌是病原菌以及中性粒细胞水平和发生败血症之间比较密切的相互关系。每个病人做白细胞计数及分类,中性粒细胞太低者,要计算粒细胞绝对计数(AGC)。当病人的体温超过38.5℃时,至少采集二次血标本进行需氧和无氧二种方法培养。对所有发热病人最初的治疗包括新青Ⅱ和庆大霉素。当AGC低于1,000/mm~3时,一开始就加羧苄青霉素治疗。血培养阳性者则在敏感试验的基础上选择单一的或协同的联合抗菌素治疗7~10天。75例儿童ALL发生50例次败血症(没有一例进行脾切除或接受过预防性抗菌素)。50 相似文献
13.
联合化疗是目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治疗的主要方法.ALL的化疗分为4个部分:诱导治疗、巩固治疗、维持治疗和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预防.现已证实儿童ALL方案在成人尤其是青少年ALL的疗效要优于成人方案,未来成人ALL的治疗将更多的引入儿童ALL的治疗经验.ALL治疗领域的进展主要在两方面:一是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在Ph阳性ALL的应用.TKI在Ph阳性ALL治疗中的作用已得到证实,但最佳用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二是免疫治疗在ALL治疗中的应用,偶联毒素的免疫毒素治疗ALL的临床研究一直在进行中,而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的临床研究近年获得了突破性进展,CAR-T很可能成为未来ALL治疗领域革命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患者,男,40岁,以“反复右大腿疼痛1年半,加重1周”入院。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7.25×109/L血红蛋白106 g/L,血小板256×109/L,骶髂关节及髋关节MRI平扫示双侧髂骨、坐耻骨、股骨上段形态大致正常,于T1W1上信号均匀性降低,T2W1上信号均匀性升高,且边缘模糊 相似文献
15.
刘晓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6)
近年研究发现,Ikaros因子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及淋巴系统肿瘤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IKZF1基因的不同遗传学表达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相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王雪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5,38(3)
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为分子生物学特点与预后异质性大的恶性疾病,其侵袭性强,复发率高.尽管随着高强度联合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应用于临床,T-ALL预后得到较大改善,但疗效仍不够理想.因此,深入研究T-ALL发病机制,探索新治疗靶位对于提高T-ALL疗效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对T-ALL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T-ALL治疗的多个新型靶点被逐一发现.笔者拟就T-ALL靶向治疗新型靶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章艳茹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2,35(5):424-428
近年来,肿瘤细胞的单克隆抗体靶向杀伤已成为肿瘤治疗的发展趋势之一.譬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细胞表面表达各种特异性抗原CD19,CD20,CD22和CD52等,引发了以这些靶点为目标的新型药物研发.现将就blinatumomab,利妥昔单抗(rituximab),依帕珠单抗(epratuzumab),inotuzumabozogamicin,阿伦单抗(alemtuzumab)等单抗治疗ALL的临床及临床前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刘晓明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2010,33(4):536-538
近年研究发现,Ikaros因子在淋巴细胞分化发育及淋巴系统肿瘤抑制中起着关键作用,IKZF1基因的不同遗传学表达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预后相关,本文对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在美国,每年约有4 000例患者被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其中近2/3是儿童和青少年,这使得ALL成为该年龄组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通过不断完善合理使用抗白血病药物和在临床试验中应用按危险因素分组的化疗方案,使ALL治疗效果得以稳步改善。20世 相似文献
20.
白血病细胞可侵脑脑组织和脑膜,继发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涂片染色法检测脑脊液中白血病细胞缺乏敏感性。近年来聚合链反应技术已成功地用于检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残留白血病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