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冠心病(CHD)诊断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随访中评估支架内再狭窄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56例疑似CH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其中行PCI治疗的72例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时再行MSCT和CAG检查(其余84例未行PCI治疗)。分析MSCT和CAG检查诊断的疾病类型及斑块定量测量值;对MSCT和CAG检查冠状动脉的各动脉血管狭窄情况进行评价;计算MSCT诊断血管狭窄及PIC术后支架再狭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在156例疑似CHD患者中经CAG确诊CHD100例,其中心绞痛41例,心肌梗死4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型15例;经MSCT确诊为97例,其中心绞痛40例,心肌梗死43例,无症状心肌缺血14例,诊断正确率为97.00%(97/100)。MSCT检查诊断血管狭窄的灵敏度为92.86%,特异度为97.75%,阳性预测值为89.31%,阴性预测值为98.84%。行冠状动脉支架术的72例患者共植入支架100枚,以CAG诊断结果为标准,MSCT评估P...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体模实验,探讨斑块性质和血管管径对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血管狭窄显示准确性影响。方法使用心脏动态体模建立不同类型冠状动脉体外模型,模拟血管管径分别为2.5、3.0、3.5、4.0 mm,管腔内对比剂浓度设置为(346±13.6)Hu。模拟斑块CT值为(14±9.6)Hu和(712±15.1)Hu,用以模拟软斑块和钙化斑块,模拟狭窄程度分别为25%、50%、75%。使用64排螺旋CT行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选择75%R-R间期单扇区重建。使用AW4.2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获得模拟冠状动脉最佳长轴位影像,在每段模拟血管狭窄影像上各选取10个位置测量管径和计算狭窄程度平均值。应用单样本t检验比较模拟血管影像管径和狭窄程度与模型数据之间差别,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两者间比较,用ANOVA进行多组数据的比较。结果经单样本t检验及方差分析显示,各组不同管径及狭窄的绝对测量值均与标准值存在统计学差异。软斑块组狭窄的相对测量值(狭窄率)与标准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测量所得钙化组狭窄率与标准值存在显著性差异,相同狭窄程度、不同管径之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软斑块与钙化组之间的绝对和相对测量值均有显著性差异,钙化组测量值高估了狭窄程度。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能够评价血管相对狭窄程度,但对钙化斑块的评价存在高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CH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50例,所有患者均在1月内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评价64层MSCT诊断冠脉狭窄≥50%的诊断价值以及斑块与狭窄程度的关系。结果 50例共计683个冠脉节段可用于评价;64层MSCT诊断冠脉节段≥50%狭窄与CAG符合率为84.0%(63/75),诊断冠脉节段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性分别为84.0%、97.9%、96.5%;不同斑块性质对冠脉狭窄程度影响不同,单纯钙化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常较轻,混合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较重,而非钙化斑块所致的狭窄程度分布无一定特异性,常与CAG表现一致;钙化与非钙化斑块、钙化与混合斑块在狭窄程度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64层MSCT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对于CHD的筛查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320-SCTCA)对无症状心肌缺血(SMI)早期筛查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总医院保健一部2010年12月~2012年2月收治的53例拟诊SMI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320-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区分高危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方面的指标。结果 53例患者同时行320-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得出320-SCTCA诊断SMI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2.37%、94.28%、100%。从53例285支冠状动脉中共检测出146个(51.2%)斑块,其中非钙化斑块39个(26.7%),钙化斑块46个(31.5%)。结论 320-SCTCA对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SMI人群的早期筛查,可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区分斑块性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和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钙化伪影对管腔狭窄评估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8月~2022年8月40例在赣州市人民医院影像科接受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的患者,详细记录检查结果,并以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和探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钙化伪影对管腔狭窄评估的影响。结果:40例患者中,共有41个钙化斑块节段和56个混合斑块节段。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中,患者的冠状动脉总体钙化斑块狭窄程度为(0.6841±0.1591),明显低于冠状动脉CT成像的检查数据(0.8039±0.1240),t=3.7562,P=0.0003;虽然冠状动脉总体混合斑块狭窄程度指标显示,冠状动脉造影的指标(0.7098±0.2004)比冠状动脉CT成像(0.6780±0.2194)略高,但组间差异较小,t=0.6768,P=0.5005。结论:在管腔狭窄程度的评估工作中,冠状动脉CT成像当中的钙化伪影会影响其评估结果,相对于冠状动脉造影而言,冠状动脉CT成像诊断方式的可信度相对较低,因此,临床并不建议采用,若需要对患者的管腔狭窄程度进行评估,临床更推荐使用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在冠状动脉临界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对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提示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50例患者的56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分析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狭窄程度。结果56处病变中,脂质斑块为41处(73.2%),大部分可见薄的纤维帽,偏心斑块47处(83.9%),向心斑块6处(10.7%),3处仅轻度内膜增生。面积狭窄百分率(58%±14%)。对IVUS示面积狭窄≥50%的37处、<50%的7处(78.6%)且有典型临床症状的病变行进一步介入治疗。1例患者在IVUS检查过程中出现冠状动脉痉挛现象,经处理后不良反应立即消失。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以上,未出现严重心脏缺血事件。结论IVUS能进一步明确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性质、狭窄程度和指导下一步的治疗,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冠状动脉造影(CAG)为参照,评价64排冠脉CT (CTCA),即64排多层螺旋CT (MSCT)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临床46例疑似冠心病的患者分别进行CAG和MSCT检查,以CAG为参照标准,对MSCT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中CAG发现狭窄92支,其中轻度狭窄6支,中度狭窄38支,重度狭窄34支,闭塞病变14支;MSCT发现狭窄116支,其中轻度狭窄52支,中度狭窄24支,重度狭窄38支,闭塞病变2支.MSCT诊断冠脉狭窄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及准确度分别为82.8%,82.5%,88.7%,74.2%,82.6%,与冠脉造影结果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MSCT检出软斑块32处、混合斑块42处、钙化斑块30处.结论 MSCT诊断冠心病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特别是阴性预测值较高,可作为冠心病高危人群的一种无创筛查手段:同时可以准确显示各种粥样斑块的病理性质,并对斑块的稳定性做出判断,评估急性冠脉事件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系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狭窄/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甚至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痉挛改变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冠心病史由于冠状动脉内各种性质的斑块导致管腔狭窄或破坏后阻塞,使得冠状动脉供血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致的心肌损害,常猝然发病,导致死亡。近年来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采用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诊断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84例,所有患者分别进行CTA检查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且检查间隔时间3个月,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分析诊断CABG后患者血管狭窄及闭塞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度。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84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共评价搭桥血管241支,包含159支大隐静脉桥血管、82支静脉桥;241支搭桥血管中共闭塞77支,164支通畅;以CAG检查结果作为参照,CTA诊断闭塞特异度为95.73%(157/164),敏感度为98.70%(76/77),准确度为96.68%(233/241);诊断狭窄≥50%特异度为94.49%(120/127),敏感度为79.57%(74/93),准确度为80.50%(194/241)。与CAG结果比较,诊断闭塞一致性Kappa值=0.925,95%CI为0.799~1.051,诊断狭窄≥50%一致性Kappa值=0.596,95%CI为0.470~0.722,诊断一致性较高。结论 CTA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血管狭窄及闭塞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汤文华  郭晓 《中国卫生产业》2014,(4):152-152,154
目的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DSCTA)对冠状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9月问来我院诊断的76例疑似冠心病患者,行DSCTA检查,2周后再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双源CT的原始数据均行容积再现、曲面重组、最大密度投影及横断面重建。结果76例患者993段可评价的冠脉节段中经DSCTA检查后有812段显示正常,181段冠脉显示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与CAG检查结果相对比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其对冠脉狭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6%、96.14%、82.32%、97.91%。结论DSTCA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性.并且无创,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比冠状动脉造影(CAG)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高度怀疑冠心病且同时做过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及DSA的49名患者,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9名患者中,CAG发现有意义狭窄247处,64-SCT正确发现其中的236处,11处因钙化或运动伪影致病灶漏诊、过诊或狭窄程度评估不准确。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的总体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5.5%、92.9%、94.6%。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在冠心病的诊断上有较高的准确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 SCTCA)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心肌桥(MB)的诊断价值。方法:832例患者分别行64 SCTCA扫描及CAG,观察有无MB及测量MB的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MCA)狭窄程度等,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64 SCTCA MB检出率为18.3%,CAG MB检出率为10.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 SCTCA与CAG对MB的狭窄程度及长度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CAG相比,64SCTCA对MB有较高的检出率,并能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与心肌的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心包脂肪组织(PAT)体积与320排冠状动脉CT造影(CCTA)动脉管腔狭窄程度的关系。方法:选取因可疑冠心病而接受320排CCTA检查的患者1597例,其中发现存在动脉斑块的患者382例,分别比较1支、2支、3支以及4支冠状动脉病变和无狭窄或管腔不规则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重度狭窄以及闭塞者的PAT体积。同时比较了存在斑块、钙化斑块(CP)、非钙化斑块(NCP)和混合斑块(MP)与无冠心病者的PAT体积。结果:Pearson相关回归分析显示,PAT体积分别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呈正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存在CP、NCP、MP及多支病变者的PAT体积大于无斑块者分别为(211.4±93.6)cm3、(233.2±95)cm3、(257.3±82.1)cm3及(261.5±101.7)cm3,与无斑块者(173.7±98.1)cm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9,t=7.11,t=9.66,t=11.65;P〈0.05)。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中,只有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危害比=4.79(2.03-13.16)(95%CI),P〈0.001)。结论:PAT体积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狭窄程度呈正相关。PAT体积明显增大是存在MP者的独立预测因子,PAT体积是冠心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CS)评估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16排螺旋CT测定96例入选冠心病患者CCS;同时使用导管法冠脉造影评估其冠状动脉,依据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狭窄是否大于90%进行分组.分析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血脂紊乱以及阳性家族史等各危险因素与CCS的相关性.结果 1.行导管法冠脉造影的96例患者中,冠脉狭窄 90%的冠心病患者CCS与狭窄介于50%~90%的冠心病患者CCS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该96例患者中,通过描绘ROC曲线,获得CCS诊断冠脉狭窄≥90%的标准,即ROC曲线截断点为187.5(灵敏度为85.7%,特异度为64.3%).2.利用所获得的截断点以及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得出:冠脉狭窄程度与CCS、血脂紊乱、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史、吸烟史以及性别等呈正相关,OR分别为10.833、5.000、3.400、1.735、1.333(P〈0.05);而高CCS与血脂素乱、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史、性别等呈显著正相关,OR分别为14.880、13.008、8.750、5.250、3.315、2.200、1.998(P〈0.05),特别是血脂紊乱以及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与高CCS相关性明显强于其它传统危险因素.结论 高CCS与冠脉重度狭窄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故钙化积分的测定不仅对冠心痛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对于冠脉狭窄程度的预判亦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放射CT血管造影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检出的影响。方法52例病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扫描心电门控技术行冠状动脉钙化积分检查,每一病例原始数据进行2种不同层厚(1m和3mm)重建。结果3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最多为52个。其中小钙化斑块数达到45个。以1mm组检出的钙化斑块数及其中的小钙化斑块数为标准,3mm检出的钙化斑块及小钙化斑块敏感性相对较低。结论采用放射CT血管造影容积扫描回顾性心电门控技术检出钙化斑块时,3mm层厚是不适宜的,1m层厚较3mm层厚可以检出更多的钙化斑块,尤其是小钙化斑块,对于临床确定钙化斑块的存在是适合的。  相似文献   

16.
彭乐芳  郑翔 《工企医刊》2013,(6):497-499
目的 通过与冠脉造影(CAG)结果对比,探讨运动平板试验(TET)与动态心电图(DCG)对冠心痛(CAD)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CAG为诊断CAD(冠脉狭窄≥50%)的“金标准”,对同期先后行TET和DCG检查的200例疑似CAD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TET和DCG的结果分别与CAG进行比较,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TET检出CAD的敏感性为81.4%,特异性为61.2%,DCG检出CAD的敏感性为58.8%,特异性为36.7%,两种检查方法诊断CA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ET和DCG检查均可有效诊断CAD,且TET更有优势,临床诊断中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讨论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技术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血管的形态学诊断价值。方法:对北京北亚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疑似MB-MCA而自愿行CTA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377例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分析,记录MB-MCA的发生类型及MB长度和MCA狭窄程度,并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377例患者最终有103例确诊为MB-MCA(110段MB-MCA)。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对浅在型与深在型MB-MCA诊断经过Kappa分析比较后,Kappa值分别为0.803和1.000,两种检查方法在MB-MCA诊断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CTA与CAG两种检查手段在诊断浅在型与深在型MB方面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49,t=-2.457;P<0.05)。结论:在诊断MB-MCA方面,CTA技术与CAG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实现优势互补,结合各自的优点提高MB-MCA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提供更加丰富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