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管评估监测表在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7月北京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患者352例分为观察组( n=176)、对照组( n=176),观察组输液过程中应用血管评估监测表进行评估、操作,对照组则采用常规方法操作。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以及患者满意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血管评估监测表用于神经内科静脉输液患者中,可提高护理质量,增进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2.
化疗前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性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红 《安徽医药》2009,13(9):1134-1135
目的探讨化疗前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导致的静脉炎和外渗的预防效果。方法将首次化疗的患者108例分2组,化疗前干预组患者54例,静脉穿刺242例次。化疗前未干预组54例,静脉穿刺266例次。干预组入院后给予化疗相关知识详细宣教及外周静脉评估。结果(1)静脉炎:干预组发生率10.74%,未干预组22.18%,P〈0.005。(2)外渗:干预组发生率1.65%,未干预组7.89%,P〈0.005。结论化疗前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地预防静脉炎和外渗,可作为首次化疗病人的常规健康宣教项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地奥司明片对化疗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择使用22#浅静脉Y型留置针( BD公司生产),经外周静脉输注奥沙利铂、顺铂、替加氟、氟脲嘧啶、多西他赛等化疗药物的患者285例,按疗程时间先后分为观察组135例和对照组150例,观察组患者于化疗疗程开始前1 d起,午、晚餐时分别口服地奥司明片500 mg,至疗程结束1 d停用。对照组患者全疗程给予常规护理及静脉炎相关的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1例(其中I级8例,Ⅱ级3例),静脉炎总发生率8.15%;对照组发生静脉炎85例(其中Ⅰ级46例,Ⅱ级36例,Ⅲ级3例),静脉炎总发生率56.67%。2组静脉炎总发生率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应用地奥司明片患者发生静脉炎的程度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在静脉穿刺局部疼痛发生例数、发生时间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胃肠道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49.63%和5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化疗开始前1 d至疗程结束应用爱脉朗可降低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率,改善穿刺静脉局部的疼痛情况,且不会增加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的疗效。方法选取经穿刺细胞学诊断为乳腺癌且术前应用联合化疗方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120例,采用简单随机化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在上述化疗方案基础上,治疗组在化疗前1d开始服用排毒汤,对照组常规应用昂丹司琼。结果治疗组化疗中断率为3.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7%(x2=4.99,P〈0.05);治疗组体质量增加率为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0%(x2=6.79,P〈0.05);治疗组消化道反应防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1.7%(x2=7.19,P〈0.05);治疗组化疗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2=30.30、22.67、62.06,均P〈0.01)。结论排毒汤预防乳腺癌术前新辅助化疗不良反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离心静脉输液在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离心穿刺静脉输液法。对照组按常规采用向心方向穿刺静脉输液法.观察静脉输液1分钟内患者手指的活动情况、液体渗漏发生率及最大流速或最小液体流速时两组患者输入液体的滴数。结果 离心穿刺法对手的活动无影响,而顺向穿刺法对手的活动均有影响,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逆向穿刺法液体渗漏发生率为8.0%,顺向穿刺法液体渗漏发生率为16.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种穿刺方法的液体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离心穿刺是一种有效的、可行的静脉穿刺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将62例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周浅静脉穿刺建立静脉通路,观察组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静脉通路,两组给药方法相同。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静脉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1.3%和0.0%,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19〈0.05)。结论对肿瘤患者采用经深静脉置管化疗可避免化疗药物对外周静脉的刺激,提高化疗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许水莲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8):2579-2581
目的探讨改良外周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措施。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14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操作法,观察组采用改良操作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出血量、疼痛程度、置管成功率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出血量及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及头静脉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PICC置管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以及周围组织,减少静脉炎及避免化疗药物渗漏引起的严重并发症,提高肿瘤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正确有效的护理是PICC留置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静脉留置针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174例首次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根据本人意愿随机分成实验组A88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化疗;对照组B86例,采用常规头皮针输液化疗。结果①两组静脉炎和渗漏的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静脉炎的发生与不同化疗药物的理化性质直接相关(P〈0.05);③静脉炎与静脉化疗时间呈正相关,时间越长,发生率越高,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留置针同样适用于恶性肿瘤患者的静脉化疗,尤其对条件限制无法做PICC和深静脉穿刺者是不错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握指式静脉穿刺法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4例老年患者(穿刺609例次)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穿刺294例次)和对照组62例(穿刺315例次),分别采用握指式和传统握拳式穿刺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静脉穿刺一次性成功率、疼痛程度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满意度分别为95.2%、74.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6%、53.3%(x2=11.11、16.49,均P〈0.05);观察组轻、中、重疼痛分别为29.9%、66.O%、4.1%,优于对照组的21.9%,65.4%、12.7%(x2=23.75,P〈0.05)。结论握指式静脉穿刺法可提高静脉输液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纵隔恶性肿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选用股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照组选用下肢浅静脉穿刺留置针化疗。对比2组留置针输液操作效果、穿刺局部情况和留置针留置时间。结果观察组输液通畅度和刺激耐受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观察组局部感染、静脉炎和液体外渗情况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为(5.10±1.22)d长于对照组的(2.264±0.8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股静脉留置针在纵隔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留置时间长、费用低、并发症少等优点,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馈控制在老年住院患者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0例老年静脉穿刺输液困难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400例。观察组采用前馈控制对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进行管理,对照组则进行单手穿刺技术和正规脉冲式冲封管法静脉输液管理但未进行前馈控制,比较两组静脉穿刺次数及穿刺所需时间,并统计两组的输液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发生血肿形成、静脉炎及渗出严重疼痛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馈控制在老年住院患者静脉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少静脉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康惠尔透明贴在预防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比较同一医疗组于2011年2~11月期间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进行TAC方案化疗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所有患者均在术后第7天开始第一次化疗。对照组:70例,采用留置针穿刺化疗,予常规护理。观察组:70例,除留置针常规护理外,拔针后用康惠尔透明贴(康乐保公司生产,规格10×10cm)沿穿刺点覆盖穿刺部位,保持3~5天。结果:对照组发生静脉炎38例(54.29%),观察组发生静脉炎18例(25.71%),二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惠尔透明贴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术后化疗所致静脉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酒精加双料喉风散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疗效.方法 将11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两组,试验组58例从静脉注入化疗药开始,用双料喉风散1瓶,75%酒精10 ml调匀,均匀敷在穿刺点上方6~10 cm处,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直至化疗药输注完毕后60 min.对照组58例仅按常规处理.比较两组患者出现静脉炎的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8.6%)明显低于对照组(34.4%)(P<0.05).结论 酒精加双料喉风散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抑菌作用功效,预防化疗药所致静脉炎疗效肯定,取材方便,安全,具有简便、经济适用的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行多周期化疗期间静脉炎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将129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多周期化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3例,观察组白天用50%硫酸镁湿敷,晚睡前用喜疗妥软膏涂抹,昼夜交替联合使用;对照组白天50%硫酸镁湿敷。对两组化疗性静脉炎预防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10.6%、3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静脉炎发生时间较对照组推后(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静脉化疗期间,硫酸镁联合喜疗妥昼夜交替预防化疗性静脉炎的效果理想,且方法简便,经济实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治疗晚期卵巢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使用TP法实施静脉化疗,观察组使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肿瘤控制、腹水控制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肿瘤控制率为80.77%,对照组为50.00%,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腹水控制率为73.08%,对照组为46.15%,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于晚期卵巢癌患者,使用腹腔热灌注联合静脉化疗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强,操作简单,对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来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存在,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一种操作简单、疗效显著、医护人员及病人乐于接受的预防和治疗化疗性静脉炎的方法。方法将使用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表阿霉素化疗的住院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40例应用喜辽妥软膏在穿刺处周嘲并沿血管走向涂抹10~15cm,每天2次,每次化疗后继续涂抹3天;对照组41例则按传统静脉炎处理方法,用50%硫酸镁湿敷,每天2次,每次化疗后继续涂抹3天。结果两组病人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2.50%,67.29%(P〈0.05)。发生的静脉炎分级比较,疼痛缓解时间和炎症消除时间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喜辽妥软膏局部涂抹能有效减少环磷酰胺、5-氟脲嘧啶、表阿霉素所致的化学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静脉炎发生的程度,保证了化疗的正常进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达到提高静脉输液穿刺成功率,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择在2015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的498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其根据血管情况进行浅静脉血管分级,观察组实行晨间专人穿刺,并对2,3级血管给予留置针穿刺及留置针管道维护,对照组给予常规穿刺技术。通过对比观察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静脉炎发生率,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留置针留置率,留置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内分泌病房采用浅静脉血管分级进行穿刺操作,可显著提高留置针的使用及留置率,留置时间,降低静脉炎的发生情况,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穿刺质量,操作时间的满意度,进而提升静脉治疗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8.
胡晓菲  汪俊  王钢胜 《河北医药》2016,(24):3700-3703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癌穿刺活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间变淋巴瘤激酶( ALK)基因检出率及阳性率,并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肺癌患者280例,保留CT引导下穿刺活检标本,分为2组:观察组( n =200,应用粗针穿刺)和对照组( n =80,应用细针穿刺),2组对临床病理特征与基因突变相关性、阳性率、检出率、肿瘤细胞数量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结果女性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为66.04%,男性基因突变患者28.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吸烟患者 EGFR 基因突变率为57.24%,吸烟患者2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病理学分期EGFR基因突变率区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肺癌(P<0.05);ALK基因表达在不同性别、年龄、病理学分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Ⅳ期患者ALK基因突变率较其他期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EGFR、ALK基因检出率、阳性率比较,观察组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检测出平均肿瘤细胞个数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ALK基因粗针检出率高于细针检出率,但细针检出率仍有一定临床诊断意义,且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低于粗针,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不同的针型,均具有一定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