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目的探讨盐酸丙美卡因(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5例(116眼)白内障患者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麻醉效果及术后视力.结果所有患者在表面麻醉下均能很好地配合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4.25 min,术后1 d及1周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61.2%和75.00%.结论爱尔凯因表面麻醉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5):3374-3375
目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与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的临床。方法将我院"光明行动"的600例(600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成A,B两组各300例(各300眼),A组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B组施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观察两组手术的术中和术后的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A组)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3者265眼(88.3%),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278眼(92.6%);超声乳化组(B组)术后一周最佳矫正视力≥0.3者271眼(90.3%),术后3个月最佳矫正视力≥0.3者285眼(95%)。A,B两组在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和术后散光方面,远期对照均无显著差异,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的手术成本明显低于超声乳化吸除术。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与超声乳化术的手术并发症、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手术后散光相近,远期对照临床统计无显著差异(P>0.05);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手术费用低等优点,适合在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视眼发病率较高,因此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在临床上占相对高的比例。自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我院采用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56例(63眼)。临床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小切口非乳化手术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在基层医院应用的效果,注水式圈套器娩出晶体核,植入人工晶体结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术。结果 100例有核白内障,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72例。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是一种疗效好,设备简单,适宜于基层医院应用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在白内障手术的应用和优势。方法分别对326例白内障患者(348眼)进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并对其进行疗效观察。结果术后1周矫正视力〉0.5者256眼(73.6%),术后3月矫正视力〉0.5者316眼(90.8%)。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现代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具有切口小、组织损伤小,术中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曹健 《临床医学》2014,34(10):109-110
目的探讨角膜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21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采用做双侧角膜辅助切口,对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观察术后视力变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术中虹膜脱出、虹膜损伤、术后皮质残留、角膜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双侧角膜辅助切口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易于手术操作,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及白内障手术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麻醉及临床效果。方法在爱尔凯因表麻下对68例(82眼)白内障患者实施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在爱尔凯因表麻下全部患者均可很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无一例更换麻醉方式,手术时间12.30m in,术后第1天视力≥0.5者65眼,占79%;1周≥0.5者74眼,占90%,角膜散光(0.75±0.5)D。术后1月≥0.5者76眼,占93%,散光(0.50±0.5)D。结论在爱尔凯因表麻下行小切口不碎核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靠及临床效果显著的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尤其基层医院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将200例老年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照组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成本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操作简便、不需特殊器械、成本低、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高龄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57例)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B组(57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对比术后视力、术后散光度数,同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术后3 d的视力显著高于A组(P0.05);A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视力均高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3个月的散光度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散光度数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核硬度≤Ⅲ级时,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核硬度≥Ⅳ级时,B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在治疗高龄白内障方面临床疗效确切,但核硬度≥Ⅳ级时,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有助于术后视力恢复,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参照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和研究组(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治疗),各39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视力0.5~1.0的患者占比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研究组的眼压、散光度均低于参照组(P<0.05)。术后,两组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比例均低于术前(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视力、眼压及散光度,促使瞳孔区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六角形细胞比例下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位置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术后视力及眼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150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体植入的患者展开分析,根据切口位置不同分为对照组(84眼,颞上方巩膜位置做切口)和观察组(80眼,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做切口),各75例。比较两组的裸眼视力、眼压、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泪膜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裸眼视力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术前、术后7 d、术后1、3个月,两组的眼压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7 d、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3个月,观察组的BUT明显长于对照组,SⅠt明显短于对照组,SDE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患眼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在实施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中以角巩膜缘上最大角膜屈光度子午线方位为切口位置能够使患者裸眼视力得到更显著的改善,促进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度降低,减轻对泪膜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颞侧小切口白内障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76只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行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随访3~15个月,观察眼压,视力,滤过泡。结果白内障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视力〉0.2者占65.8%。眼压平均(2.03±0.50)KPa。功能性滤过泡未见明显疤痕化。结论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经颞侧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可以避开滤过泡保存原有滤过功能,术后反应轻,视功能恢复好,手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硬核性白内障改良手术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半年以上的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共82例(114眼)行颞侧角膜缘反眉弓板层巩膜隧道切口,开罐式破囊,水分离,用注水晶状体圈匙缓慢娩出晶体核,对有虹膜后粘连者进行分离,对瞳孔变形和散大者用0/10线进行瞳孔缝合成形。术中不做直肌牵引缝线和烧灼止血,避开滤过泡,整个手术过程均在密闭状态下完成。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眼压、滤过泡和并发症等。结果①110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6者34眼(占29.82%);0.4~0.6者47眼(占41.23%);0.2.0.4者27眼(占23.68%);≤0.2者6眼(占5.26%);②术眼滤过泡保存完好,未出现滤过泡破损及粘连等情况;③术后瞳孔成形效果好,41眼的瞳孔上移、散大和变形得到改善;④术后眼压保持稳定,所有患者眼压均在8~20mmHg(平均为15.15±2.78mmHg)范围内,与术前眼压(平均15.23±2.8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1,P〉0.05);⑤术后有38眼出现不同程度的角膜水肿,3眼出现较为严重的葡萄膜炎性反应,经治疗后均逐渐消退。结论采用本法改良的术式对青光眼滤过术后硬核性白内障施行摘除手术的疗效较好且操作简单、便于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的疗效.方法 选取46例(48只眼)青光眼伴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恢复效果.结果 随访结果:所有患者裸眼视力均提高,视力0.1~0.3之间者1例,视力0.3~0.5之间者2例,视力大于0.5者45例.结论 小切口白内障取出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治疗青光眼伴白内障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78例硬核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取小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治疗组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术后2个月,对照组有1例(2....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糖尿病性白内障小切口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57例(64眼)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在局麻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入工晶体植入,术前做好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及术前术后饮食指导、血糖监测与控制和术后并发症护理.结果57例(64眼)术后视力均不同程度提高,未发生不可逆并发症.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入工晶...  相似文献   

19.
焦晓玉 《临床医学》2013,33(8):44-46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就诊的284例(286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术后1周、1个月、3个月随访时的视力、术后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术后第1天视力0.5以上者175眼(61.19%),角膜水肿42眼(14.69%);术后1周视力0.5以上210眼(73.42%),角膜水肿2眼(0.70%);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214眼(74.83%),角膜水肿0眼(0%)。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屈光稳定较早,视功能恢复较快,并发症少又不需要昂贵的医疗设备,尤其适合于基层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3mm小切口手法劈核术治疗Ⅳ~Ⅴ级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该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患者221例共242眼,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纳入患者143例157眼(其中Ⅳ级核119眼,Ⅴ级核38眼),行3mm带球结膜的角巩膜缘隧道式切口后,进行手法核周逐块劈开粉碎后将硬核旋转刨出,最后进行可折叠人工晶体植入;对照组纳入患者78例85眼(其中Ⅳ级核61眼,Ⅴ级核24眼),行4mm中央手法劈核摘除术后植入折叠人工晶体。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术中后囊破裂2眼(1.27%),角膜水肿29眼(18.5%);对照组术中晶体后囊膜出现破裂3眼(3.5%),角膜水肿34眼(40.0%),2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一周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106眼(67.5%),1个月复查视力光感优于或等于0.5的有139眼(88.5%);对照组术后第1周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46眼(54.1%),1个月后复查视力优于或等于0.5的有69眼(81.2%),2组术后视力变化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Ⅳ~Ⅴ级硬核行核周手法劈核术可明显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且能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