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探讨罗格列酮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91例随机分为罗格列酮治疗组和对照组。高分辨超声测量IMT,治疗12周后复测IMT,比较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IMT值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治疗前后IMT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IMT水平,并可能抑制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的影响,分析其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理.方法:6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吡格列酮治疗组(31例)与对照组(31例),治疗前后检测CIMT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吡格列酮治疗组治疗后,CIMT值显著下降(P<0.01),同时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清hsCRP显著下降(PO.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通过降低胰岛素抵抗及抗炎作用而显著降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CIMT水平,抑制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彭程 《广州医药》2009,40(2):30-3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对我院2007--2008年住院的63例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其BMI、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空腹血糖的结果分为DM1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和DM2组(血糖控制一般组),与25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胰岛素抵抗及血糖控制程度密切相关,可能成为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心血管并发症的早期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相关性,并探讨应用药物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干预治疗后观察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而探讨两种药物联合对心血管潜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然后随机分为3组,一组给予罗格列酮(RSG组),另一组给予二甲双胍(Met组),第3组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联合组),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指标。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混合组优于RSG组(P<0.05)和Met组(P=0.000)。结论两种胰岛素增敏剂都可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空腹胰岛素(FINs),两药联合应用效果更为明显,能延缓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进展,但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短期时间内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庄丽英  蔡杏娟  戈少红  周营  应蓉  周吉 《吉林医学》2012,33(29):6282-6284
目的:研究胰岛素抵抗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和28例健康者(对照组),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体重指数(BMI)、稳态模型评估法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结果:糖尿病组IMT较对照组升高,糖尿病组中IMT增厚组FINS、HOMA-IR较IMT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与年龄、BMI、FINS、ln(HO MA-IR)、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初发T2DM患者中已存在颈动脉IMT增厚,IR和高胰岛素血症是导致T2DM早期动脉粥样硬化(AS)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贝那普利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动脉硬化(AS)危险因素与其临床替代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相关性,并观察经贝那普利干预后AS指标的变化.方法:选择59例T2DM患者,记录其糖尿病病程,所有患者给予贝那普利(10mg/d)治疗6个月,并在治疗前后测量身高、体重、血压,测定卒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常规、血脂.使用HOMA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计算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IP);并采用高分辨率多普勒超声检测其颈动脉IMT值及斑块形成情况.结果:(1)经贝那普利干预治疗6个月,颈动脉IMT平均值与最大值、IRI、FBG、FINS、HbA1c、收缩压(SBP)、脉压(PP)均有显著下降.(2)IMT≥0.85 mm亚组较IMT<0.85 mm亚组IRI、FINS、SBP、PP明显增高,斑块检出率也高.(3)颈动脉IMT与年龄、IRI、SBP、PP呈正相关;而IRI与BMI、颈动脉IMT、PP呈正相关.结论:IR、SBP、PP增高是导致T2DM患者早期AS的重要危险因素,胰岛素抵抗可能是早期AS的基础.贝那普利可能通过改善胰岛素抵抗及降低血压等机制来逆转糖尿病早期A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化控制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选取140例无血管并发症及血脂异常的初发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4例,给予强化降糖+降压治疗;B组76例,给予强化降糖+降压+他汀类药物治疗.随诊12个月,检测治疗前后患者颈动脉IMT的变化及其代谢控制情况.结果 ①强化控制12个月后,A组患者颈动脉IMT较治疗前有所增厚(P<0.01),B组患者颈动脉IMT与治疗前相比无明显改变,但与A组治疗后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组患者TC及LDL-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并显著低于A组(P<0.01);③COX回归分析显示,舒张压升高、HDL-C降低和有高血压家族史均是T2DM患者劲动脉IMT增厚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强化降糖、降压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更有利于减少初发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对防治糖尿病血管病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 2型糖尿病 (DM)患者血浆抵抗素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 ,探讨抵抗素、IMT的关系以及两者与胰岛素抵抗的相互关系。方法 :检测 4 8名 2型 DM患者血浆抵抗素、IMT及相关实验参数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1抵抗素、IMT、胰岛素抵抗指数 (IRI) DM组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 (P <0 .0 0 1 ) ;2抵抗素与 FINS呈负相关 (r =- 0 .392 ,P <0 .0 5 ) ;IMT与年龄、IRI显著正相关 (r分别为 0 .5 0 4、0 .5 4 1 ,P <0 .0 0 1 )。结论 :2型 DM患者存在较高的抵抗素水平 ,IMT相对增厚。胰岛素抵抗是 2型 DM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对70例2型糖尿病患者、22例糖耐量异常者与35例糖耐量正常者,行空腹血游离脂肪酸(fFFA)、口服糖耐量试验2h游离脂肪酸(2hFFA)及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曲线下面积(AUC_FFA)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HOMA-IR、fFFA、2hFFA、AUC_FFA、IMT水平分别为3.3±3.2、(0.55±0.20)mmol/L、(0.28±0.18)mmol/L、(0.83±0.34)mmol·L-1·h-1 和(0.12±0.05)cm,高于糖耐量正常者的1.9±1.3、(0.41±0.15)mmol/L、(0.12±0.10)mmol/L、(0.53±0.20)mmol·L-1·h-1和(0.09±0.03)cm。HOMA-IR、IMT与fFFA、2hFFA、AUC_FFA均呈正相关(均P〈0.05)。提示空腹及糖负荷后游离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与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随机选取60例2013-03/2014-03月期间在作者医院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为试验组,根据IMT试验组分为IMT增厚组(27例)和IMT正常组(33例),记录研究对象的IMT、FFA及相关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 h血糖(2h blood sugar,2hBS)、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结果对照组与试验组患者在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上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MT增厚组的TC、TG、HDL-C、LDL-C、2hBS、FPG、IMT、FFA等指标均高于IMT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和血糖均为紊乱状态,且IMT增厚组较IMT正常组更为严重,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FFA的检测对糖尿病的早期发现意义显著,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1.
陈世雄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82-1382,1384
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洛伐他汀联用磺脲类(SU)、双胍类对2型糖尿病糖脂代谢、早期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1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罗格列酮+洛伐他汀+SU+双胍类)和对照组(SU+双胍类),治疗前后12周分别测定FPG、2hPG、胰岛素(Ins)、血脂、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治疗组的血糖、血脂、Ins、HOMA-I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 联用罗格列酮、洛伐他汀能改善T2DM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2.
IRS-2G1057D突变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素受体底物(IRS)-2分子1995年由ARAKI等成功克隆。作为细胞质中的适配蛋白,IRS-2主要连接胰岛素受体和含SH2区蛋白,介导胰岛素(INS)、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等信号通道,调节细胞新陈代谢、生长和分化,是INS信号胞内传导的重要分子。人类IRS-2基因定位于13q8.6,有两个外显子和一个内含子,黄体酮可增强其转录,TZD(PPAPγ激动剂)能快捷明显地增加其表达。IRS-2^-/-动物具有2型糖尿病(T2DM)的全部特征,IRS-2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人类T2DM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家系中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和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结合珠蛋白(HP)水平与2型糖尿病家系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采用比色法检测健康人30例,家族性2型糖尿病患者及一级亲属的HP、FINS显著高于正常对照,并有脂代谢的紊乱:所有受试者的HP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指数呈负相关结论 本研究提示HP是IR的指标之一;HP水平升高可能是家族性2型糖尿病的一个遗传标志。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比探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和传统药物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74例口服磺脲类药物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7例,一组加服文迪雅,一组加服二甲双胍,进行为期12周的用药观察。结果:与基线期相比,二者治疗12周后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有显著性下降;而同治疗前相比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种药物均有降糖和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对胰岛β细胞可能具有保护作用,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理想药物。文迪雅改善胰岛素抵抗效果更突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给予罗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治疗。观察60例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U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变化,观察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60例患者治疗后FBG、餐后2h血糖、HbA1c,TC、TG水平和胰岛素抵抗指数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0例患者胰岛素敏感指数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低血糖4例,下肢水肿2例,胃肠道反应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7%。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血脂代谢和胰岛素抵抗,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6.
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缺陷。胰岛素抵抗可导致高胰岛素血症,常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意外事件有关。本文旨在探讨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的治疗策略,以及如何改善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每日使用1次甘精胰岛素或采用胰岛素泵治疗,比较这两种方案的疗效和低血糖的风险。方法 40例须用胰岛素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针组和胰岛素泵组,每组20例。甘精胰岛素组每日晨8点皮下注射甘精胰岛素针1次并配合使用适当口服药物,胰岛素泵组通过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短效胰岛素,共治疗8周,观察血糖控制程度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FBG及2hBG在4周、8周都明显下降,胰岛素泵组下降幅度稍优于甘精组,但二者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甘精组的低血糖时间明显少于胰岛素泵组(P〈0.05)。结论 在需要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使用甘精胰岛素针或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治疗均能有效控制血糖,降低HbAlc。但使用甘精胰岛素低血糖发生率低并且治疗简单、方便,患者依从性高。  相似文献   

18.
杨瑞平  甘晓健 《广西医学》2003,25(11):2110-2112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T2DM)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胰岛素、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 :测定 85例T2DM患者空腹及餐后 2小时瘦素、血糖、胰岛素 (FLep、PLep、FBG、PBG、FIns、PIns)、糖化血红蛋白 (HbAic)、总胆固醇 (Ch)、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 ,应用稳态模式胰岛素抵抗指数 (HOMA IR)作为胰岛素抵抗指标 ,进行比较、相关分析。结果 :肥胖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肥胖组 (P <0 0 1) ,瘦素与BMI(r=0 5 715 ,P <0 0 1)、胰岛素 (r =0 5 175 ,P <0 0 1)、HOMA IR(r=0 6 873,P <0 0 1)明显正相关 ,与病程、年龄、血糖、HbAic、血脂 (P >0 0 5 )无关。结论 :瘦素是胰岛素抵抗的主要相关因素 ,在 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