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元治 《现代康复》1997,1(6):437-438
本探讨高海拔低氧环境中的门脉高压(PHT)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原因,我们对西宁地区(海拔2260m)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648例,其中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ML)355例占54.8%,消化性溃疡(PU)232例,占35.8%,PHT并发上消化道出血397例,其直接引起出血原因,PHGML61.5%、PU23.4%,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15.1%。PHGML355例,其中合并出血244例占68.7%,PHGML轻、重度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5%、79.5%,有显差异性(P<0.001)。提示高海拔地区PHGML和PU的发生率及并发出血率增高的原因与氧分压低有关。  相似文献   

2.
临床诊断肝硬化并经内镜证实有食管静脉曲张的115例患者,对其食管及胃粘膜的内镜表现进行了总结,其中8例进行了经颈静脉肝内门体静脉支架分流术(Tipss术)。结果显示: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分别为20例(17.4%),58例(50.4%),37例(32.2%).115例中发现门脉高压胃病(PHG)31例。轻、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并PHG者分别为15%(3/20)、25.9%(15/58)、35.1%(13/37)。说明随着食管静脉曲张严重度增高,PHG发生率也越高。8例行Tipss术者,4例有PHG,术后3~4周复查胃镜,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的减轻,PHG亦随之减轻,Tipss治疗门脉高压的同时也治疗了PHG。以上说明PHG的发生与门脉压力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消化性溃疡(PU)与幽门螺杆菌(Hp)的关系。方法对143例肝硬化病人行胃镜检查,确诊食道静脉曲张(EV)、门脉高压性胃病(PHG)及消化性溃疡,部分患者做胃粘膜幽门螺杆菌检测,并与100例健康者对照分析。结果肝硬化患者PU的检出率为22.4%,明显高于对照组(4%,P<0.01)。PU与PHG内镜下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24.7%、22.2%、18.8%;P>0.05)。与EV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20.8%、30%、25%;P>0.05)。肝硬化并PU患者胃粘膜Hp检出率为34.4%,与无PU者检出率(18.8%)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PU高发病与Hp感染无相关性,与PHG及EV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用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中药及常规西医治疗方法,防治肝硬化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再出血40例(中西医组),与常规西医治疗组40例作对照。住院期间,中西医组发生再出血2例,占5.0%,均治愈;对照组发生再出血9例,占22.5%,死亡3例,占7.5%。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10个月,中西医组35例中发生再出血6例,占17.1%,死亡3例,占8.6%;对照组30例中发生再出血19例,占63.3%,死亡8例,占26.7%。出院后随访两组再出血的发生率亦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门脉高压、防治上消化道出血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肝硬化门脉高压(Portal Hypertension, PHT)并发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临床常见的危重急诊。值得注意的是,肝硬化PHT并发的上消化道出血并不完全是由于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的破裂,还可能是由于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即统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病(Po rtal HypertensiveGastropathy,PHG)。对本病的治疗,一般以垂体后叶素、心得安结合止血剂。笔者尝试以西米替了、硝苯吡啶和凝血酶治疗31例,并与垂体后叶素、心得安、凝血酶治疗30例进行对照,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并指导治疗。方法:对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遭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及Child-pugh分级。结果:(1)52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1.9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48.08%,两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A级中。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3.08%,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5.77%.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Child-pughC级中,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25.00%,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占11.53%,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非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和门脉高压性胃病,在Child-pughC级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占17.31%,消化性溃疡出血占7.69%,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门脉高压性胃病及消化性溃疡也是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尤其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的患者中更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丁元伟 《新医学》1996,27(9):467-468
应用内和多功能消化道检测仪对100例DU、43例GU的食管粘膜和食管动力学进行研究,并以200名正常人作对照结果显示:(1)PU易并发REI,DU组(22%)高于GU组(14%,P〈0.05)。(2)DU组的LESP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提示LES功能障碍是DU易俣并REI的原因之一。GU组食管动力学各项指标与正常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GU合并REI与食管运动功能无关,可  相似文献   

8.
目的:门脉高压性胃病是肝硬化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其程度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之间存在一定的依从关系。重视并及时治疗。可防止门脉高压性胃病加重合并出血。方法:回顾总结1998年-2003年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0例,均经胃镜检查明确出血原因。结果:50例门脉高压性胃患者中轻型门脉高压性胃病20例。重型30例。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静脉曲张,其中,轻度食管静脉曲张13例,中度20例,重度17例,重型门脉高压性胃病合并出血22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4例。结论:50例门脉高压性胃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重者,以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为主,而轻者,以门脉高压性胃病并出血为主。  相似文献   

9.
肝硬变上消化道大出血病因的内镜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云林  刘晓丹 《内镜》1995,12(3):135-137
肝硬变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2例,出血后6小时-1周内行胃镜检查及硬化剂治疗。检查证实无食管胃底静脉曲线2例;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明显糜烂14例(22.6%),胃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6例(9.7%)。9例(14.5%)为非静脉曲张性出血,7例(11.3%)为双因素性出血,表明将肝硬变上消化道大出血-概推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片面的。作者强调早期内镜检查和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应用内镜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不同方法的疗效。【方法】对81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病人随机采用套扎治疗(EVL)或硬化治疗(EVS),治疗后每3个月及再出血时接受内镜检查。【结果】EVS组平均随访期(414±38)d,EVL组(398±35)d。两组静脉曲张消除率相似(EVS组925%,EVL组927%,P>0.05);EVL组达到完全消除所需的平均治疗次数较少(2.7±0.3比3.6±0.1,P<005),但所需时间较长(38±2.5比22±2.0,P<0.01);EVS组的并发症率明显高于EVL组(20.0%比0%,P<005),但EVL组静脉曲张复发率较高(366%比12.5%,P<0.05);两组的再出血率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0.0%比171%;27.5%比21.9%,均P>0.05)。【结论】两种方法疗效相似,EVL在短期随访中优点突出,而随时间延长,静脉曲张复发率较高,所有患者第1年随访期均需接受频繁的内镜检查。  相似文献   

11.
急性脑血管疾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及其中医辨证分型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疾病(ACVD)并发应激性溃疡(SU)的发病特点及其中医辨证分型。方法:对35例并发SU的ACVD患者进行辨证分型,观察脑出血(ACH)、脑梗死(ACI)患者出血部位、出血量、血肿是否破入脑室等与SU发生的关系。结果:ACH并发SU的发生率(32.6%)显著高于ACI并发SU的发生率(6.5%,P<0.05);中医辨证分型中,肝火上扰清窍型和痰热内闭心窍型并发SU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P均<0.05);脑叶出血者多数未并发SU;脑出血血肿破入脑室并发SU的发生率(76.0%)显著高于血肿未破入脑室者(16.4%,P<0.005);脑出血量≥50ml者并发SU的发生率(52.9%)显著高于出血量<50ml者(28.0%,P<0.05);ACVD患者并发SU的近期(1个月内)病死率(51.4%)显著高于未并发SU者(8.2%,P<0.005)。结论:ACVD并发SU是预示病情严重的标志;中风急性期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应早期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施治,可预防SU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肝硬化合并各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6例,无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1例,均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并与正常对照组40例一起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结果: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静脉高压性胃病出血及无肝硬化胃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分别为(74.59±29.26)ng/L、(76.52±20.34)ng/L和(98.40±18.30)ng/L〕与正常对照组〔(64.42±23.20)ng/L〕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肝硬化合并胃、十二指肠溃疡及无肝硬化合并糜烂出血性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分别为(107.31±18.02)ng/L、(128.35±26.86)ng/L、(133.04±22.43)ng/L和(116.41±28.25)ng/L〕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HP阳性者血清胃泌素〔(142.01±27.86)ng/L〕显著高于HP阴性者〔(77.28±25.11)ng/L,P<0.01〕。结论:血清胃泌素检测有利于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血清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了108例健康老年人的血清CAT活性(男58名,女50名).男性组的血清CAT活性水平是58.5±19.7KU/L(25.8~119.8),女性组为56.8±117;4KU/L(18.5~102.2),二者平均值是57;8±17.5KU/L(18.5~119.8)。对273例不同疾病组的老年患者的血清CAT活性检测表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66例血清CAT结果增高明显,占24.2%(P<0.01);其中胰腺炎组的阳性符合率为75.0%,肝癌组为55.6%,心衰组为50.0%,肝炎组为40.0%。  相似文献   

14.
胃食管酸返流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俊超  林世富 《华西医学》1998,13(2):152-153
为了解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胃食管返流情况。采用24小时,pH监测43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食管pH动态变化,并对比出血组与同血组,发现:1.门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返流阳性率为62.8%;2.出血组与未出血组比较无显著差别.3;总返流次数出血组,明显多于无出血组。4.长于5分钟返流次数;出血组无出血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基层医院开展紧急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于近5年间对120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病人进行了紧急胃镜检查,检出出血病因者115例(95.8%),未查明出血原因者3例(2.5%),失败2例(1.7%);其中30例进行了内镜下微波治疗,全部止血成功,有效率为100%。所有病例在诊治过程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本文对其层医院开展紧急胃镜诊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李瑜元 《新医学》1997,28(10):512-513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止血措施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510180)李瑜元食管静脉曲张(EV)破裂出血是肝硬化门脉高压症的常见并发症,占我院急性上消化道出血6%左右[1],病死率过去达30%左右,近年由于药物治疗进步,内镜下EV硬化剂注射和套扎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上消化道出血4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分析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我科收治的488例上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行急诊胃镜检查,胃镜下的诊断率高达99.0%,其中消化性溃疡304例,占62.3%;急性胃黏膜病变62例,占12.7%;胃食管恶性肿瘤52例,占10.7%;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35例,占7.2%;Mallory—Weiss综合征16例,占3.3%;食管炎9例,占1.8%;吻合1:7炎2例,占0.4%;十二指肠球炎4例,占0.8%;Dieulafoy病2例,占0.4%,原因不明2例,占0.4%。结论急诊胃镜检查是诊断上消化道出血原因的最好方法;消化性溃疡、急性胃黏膜病变、胃食管恶性肿瘤以及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联合检测AFU与AFP对PHC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国产AFU试剂盒化学比色法和AFP放免法检测了正常人31例、PHC和其他疾病病人114例的血清AFU、AFP。结果PHC的AFU活力为259±124nKat/L、阳性率为71%,正常人AFU活力为99±36nKat/L、阳性率为0,两者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以AFU>200nKat/L为阳性,AFU对PHC的诊断敏感性71%、特异性72%,与AFP>20ng/ml为阳性诊断PHC的敏感性85%、特异性77%相近(P>0.05);AFU与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敏感性为94%、特异性为87%;若以AFU>200nKat/L且AFP≥400ng/ml为阳性,则特异性高达97%。结论AFU与AFP联合检测是提高PHC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及规律,为预防出血提供护理依据。回顾性总结分析了31例TAE后短期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的临床资料。出血患多有肝功能严重损害;出血以食管静脉曲张破裂为主,其次为胃、十二指肠为粘膜病变;术后呕吐、发热等化疗栓塞反应及应用新癀片等退热药物是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诱因;74.2%的出血发生在TAE后10d之内,25.8%的出血发生在术后11-40d;因出血而死亡的患占22.6%。据此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  相似文献   

20.
门脉高压(PHT)患者可产生不同程度的胃粘膜病变(GML),其称为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PHGML),其发生率在47.37%,而10%-60%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本文就高海拔地区(海拔2260m),1985年1月-2003年1月期间,经内镜检查有食管静脉曲张者648例,其中PHGML355例,将内镜观察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