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食管病变引起的胸痛称为食管原性胸痛。误诊率较高。我院误诊38例。其中误诊为冠心病30例,哮喘性气管炎3例,肺梗塞3例,更年期综合征2例。误诊冠心病者,年龄均在40岁以上,多在餐后或劳动中发生阵发性胸痛,且伴放  相似文献   

2.
胸痛这一常见症状可由若干胸腹脏器病变引起.一些脏器的感觉神经纤维在体壁和皮肤上的投射定位互相重叠,如食管为C8~T10,心脏为T1~T4,胃、肝和胆囊为T6~T9,胰为T6~T11,故这些脏器的病变常难从疼痛的定位进行鉴别.其中由食管病变引起的所谓食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胸痛是门急诊和住院病人中极为常见的症状。胸痛分心源性和非心源性。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10%~30%表现为心绞痛样胸痛,极易与心源性胸痛混淆,其中食管源性胸痛占非心源性胸痛的30%~60%。现报告20例酷似心绞痛样胸  相似文献   

4.
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5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心源性胸痛误诊为心绞痛50例分析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77500)庞德水武宗义1992~1996年,我们收治50例胸痛患者(男32例,女18例,年龄40~79岁,平均63.5岁),均误诊为心绞痛。其中9例心电图ST—T异常(ST段压低<0.05mV...  相似文献   

5.
何学峰 《山东医药》2010,50(49):100-101
2008年6月~2010年6月,我院收治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心绞痛患者1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例患者中,男8例、女4例,年龄55~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骨后疼痛,放射到后背、胸部、肩部、颈部、耳后;无烧心、反酸、吞咽困难。其中文盲8例,  相似文献   

6.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胸痛临床上并非少见。在有心绞痛样胸痛而不是冠心病的患者中约有半数为食管疾病所引起。其中食管裂孔疝所引起的胸痛与心绞痛最为相似,临床上常易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心绞痛的3例食管裂孔疝报道并结合文献分析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7.
马望盛 《山东医药》2003,43(4):70-70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共收治食管源性胸痛误诊为冠心病患者 7例 ,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47岁~ 78岁 ,平均62岁 ;病程 3~ 11年 ,平均 7年。本组 7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骨或剑突下疼痛 ,严重时放射到后背、胸部及肩颈部 ,持续 1~ 5分钟 ,且反复发作。本组 7例中 ,5例有烧灼感和返酸 ,1例有咽部异物感和吞咽痛。 7例患者入院后均拟诊冠心病 ,给予扩张血管药及营养心肌等治疗。其中胸痛改善不明显者 5例 ,胸痛加重 2例。行胃肠造影及胃镜检查 ,见有食管下段粘膜的炎性病变 ,心电图、踏板运动试验均未…  相似文献   

8.
食管原性胸前区绞痛误诊为冠心病23例分析宋学平闻福娥张洪臣山东省兖州市人民医院(272000)食管原性胸前区绞痛可酷似心绞痛,有的病人食管症状不突出,可能使一些患者,尤其是老年人长期被误诊为冠心病治疗。本文对我院自1989年以来收治的23例老年人食管...  相似文献   

9.
部分胃底通过增宽的食管裂孔疝入胸腔称为裂孔疝,临床表现变化多样且易误诊。本院2例食管裂孔疝因胸痛误诊为心绞痛,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我们曾收治2例食管裂孔疝患者,初诊均被误诊为心绞痛,现举1例试作分析。男,45岁。因胸痛10个月,加重4个月于1991年9月7日入院。患者于10个月前在无明显诱因下觉胸前部压榨性疼痛,向上腹部放射,伴冷汗,无  相似文献   

11.
消化道疾病引起的胸痛临床并非少见。食管裂孔疝(HH)所致的胸痛与冠心病心绞痛相似,故极易误诊。现将误诊的7例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44~67岁,平均54.6岁。发病时间1个月至14年。均表现胸闷、心悸及心前区疼痛,2例疼痛向肩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及返酸4例,胸骨后梗阻感1例。心律失常3例,其中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及窦性心动过缓各1例。化验和胸部摄片检查均正常。全部经X线钡餐造影证实为滑动型HH,5例同时进行胃镜检查,均见食管下段粘膜充血、糜烂,2例有典型HH表现。曾按“冠心病、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佳,修正诊断后1例手术治愈,6例给予盖胃平、胃复安或雷尼替丁等药症状皆获缓解。  相似文献   

12.
食管源性胸痛是临床常见病,因其症状酷似心绞痛,且缺乏上腹灼热、返酸、嗳气和非进行性吞咽困难等胃食管返流(GER)症状,故常被误诊。1990年以来,我们对60例食管源性胸痛患者于初诊时误诊,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3例,女17例;年龄23~70岁。患者均以反复发作性胸痛就诊,无上腹烧灼感、返酸及非进行性吞咽困难。胸痛诱因为夜间睡眠18例,饮水进餐16例,吸烟、饮酒16例;无明显诱因10例。其中伴有心悸19例,咳嗽14例,咽部不适4例;肺部闻及干、湿罗音4例,左肺呼吸音减弱1例,心音减弱6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急性食管源性胸痛(esophagus chest pain,ECP)的误诊原因分析。方法选取在2010年1月到2014年12月期间42例EC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38例经胃镜确诊为ECP,4例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抑酸和促胃肠动力药物治疗症状得到改善。结论 ECP因急性胸痛就诊在急诊科较常见,当排除心源性胸痛、肺部病变、神经痛等后,要警惕ECP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雷刚  张志寿 《心脏杂志》2003,15(2):190-191
1 临床资料 男 ,4 6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痛 6月 ,加重 1月 ,于 2 0 0 2 - 0 3- 0 4入解放军总医院。自 6个月前起 ,每天上午 0 7∶ 0 0~ 10∶ 0 0左右出现胸骨下段后痛 ,每次发作 10s~ 2 min,伴心悸、胸闷、气短 ,痛不放射 ,无出汗 ,无吞咽困难与烧心感 ,与进食冷热食物无关 ,每天发作 1~ 2次 ,休息后可自行缓解 ;3个月前因上述症状在某医院就诊 ,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 X线片、胸部 CT、纤维胃镜均正常。动态心电图 (CMV1 ,CMV3,CMV5)正常 ,未进行治疗 ;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 ,发作次数增加 ,每天 10余次 ,白天晚上均可…  相似文献   

15.
1 临床资料男,46岁.主因反复发作性胸骨后痛6月,加重1月,于2002-03-04入解放军总医院.自6个月前起,每天上午07∶00~10∶00左右出现胸骨下段后痛,每次发作10 s~2 min,伴心悸、胸闷、气短,痛不放射,无出汗,无吞咽困难与烧心感,与进食冷热食物无关,每天发作1~2次,休息后可自行缓解;3个月前因上述症状在某医院就诊,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片、胸部CT、纤维胃镜均正常.  相似文献   

16.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症状和并发症。它可以引起反流、胃灼热、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和食管以外的咽、喉、气管等组织损害,表现为咽喉炎、哮喘、咳嗽或胸痛等。GERD引起的胸痛特别是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并放射至颈部等时似心绞痛容易误诊。现就我科2000年5月—2007年10月将GERD误诊为心绞痛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产生的症状和并发症。它可以引起反流、烧心、胸痛等症状,并可导致食管和食管以外的咽、喉、气管等组织损害,表现为咽喉炎、哮喘、咳嗽或胸痛等。胃食管反流(GER)引起的胸痛特别是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并放射至颈部等时酷似心绞痛容易误诊。现就GERD误诊为心绞痛15例患者的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胃食管反流病多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或剑突下疼痛,严重时剧烈刺痛,可放射至后背、肩部及颈部,酷似心绞痛,临床上极易误诊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有些患者甚至接受冠状动脉造影等创伤大、费用高的检查,应引起我们的重视。2001年4月~2004年4月,我院共收治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589例,其中9例最终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率1·53%,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误诊的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34~68岁,平均51·5岁,有高血压病史2例、高脂血症2例、糖尿病1例。病程1~15 d,疼痛均为发作性,胸骨后疼痛7例,剑突下疼痛2例,持续时间数分钟至2 h,与活动有关2例,卧…  相似文献   

19.
泰齐病误诊为心绞痛24例分析河南省信阳地区人民医院(464000)刘进,谌传琴,代运国河南省栾川县人民医院(471500)刘时荣我们自1977年5月至1995年4月,共诊治泰齐病(Tietze’sdiease)又称助软骨炎(Costalchondri...  相似文献   

20.
以心绞痛为主要表现的食管裂孔疝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82岁。午餐后半小时突发胸骨下段疼痛伴颈肩痛、胸闷、反胃、呃逆及咽下困难,并呕吐出胃内容物一次,近三并有反复剑突下烧灼感伴反酸史,拟诊“慢性胃炎”,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体检:BP12/8kPa,HR60次/min,瘦小体型。急性病容,心肺未见异常,剑突下压痛明显,无反跳痛及包块,肝脾未触及。血、尿常规、血沉、血糖及血脂正常。心电图提示多导联ST-T段呈水平型明显降低,Ⅰ波倒置或低平。入院诊断: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吸氧、含服及静滴硝酸甘油、镇静等对症支持治疗,20min后症状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