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17/Treg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舌下脱敏治疗。比较两组症状积分、药物评分、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及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Th17细胞比例、Treg细胞比例、IL-17表达、TGF-β1表达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观察组症状总积分与药物评分与对照组均存在明显差异(P 均<0.05)。结论 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可显著临床症状,而调节Th17/Treg免疫平衡可能是其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检测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维生素D(vitamin D,VD)及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Th17细胞的表达水平,研究Treg细胞、Th17细胞及VD在AR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探讨VD与Treg/Th17细胞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治疗AR的价值。方法  选取38例AR确诊患者为AR组,健康体检者38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受试者外周血25(OH)D3的含量;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总VD含量;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百分率。结果 AR组血清总VD及25(OH)D3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 =-7.791、-2.439,P 均<0.05);AR组CD4+CD25+Foxp3+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t =-17.011,P <0.05);AR组CD4+IL-17+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t =8.986,P <0.05);AR组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血清25(OH)D3含量呈正相关(r =0.713,P <0.05);AR组外周血CD4+IL-17+Th17细胞含量与血清25(OH)D3含量呈负相关(r =-0.658,P <0.05)。结论 AR患者中VD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血清VD的缺乏有可能影响AR发病;而VD缺乏可能与Treg/Th17细胞失衡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鼻炎康片联合地氯雷他定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血清IL-4、IL-8、FN-γ、IgE水平的影响。方法我院2014年7月~2016年8月收治的83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包括中单一组41例,仅予地氯雷他定治疗;联合组42例,予地氯雷他定加鼻炎康片治疗。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疗程。比较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及CD8~+T细胞、CD4~+/CD8~+T细胞比值,血清IL-4、IL-8、FN-γ、IgE水平。疗程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疗效及各项检测值。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95.24%(40/42),明显高于单一组的73.17%(30/41),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相关比值、细胞因子与TgE水平比较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CD3~+T细胞水平均无明显变化,但CD8~+T细胞水平升高,CD4~+/CD8~+T细胞比值、CD4~+T细胞水平均下降,但联合组CD8~+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单一组,CD4~+/CD8~+T细胞比值、CD4~+T细胞水平则均低于单一组(P0.05);两组血清IL-4、IL-8、IgE水平均下降,FN-γ水平上升,但联合组IL-4、IL-8、IgE水平明显低于单一组,FN-γ水平明显高于单一组,P均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联合鼻炎康片疗法可有效降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4、IL-8、IgE水平及外周血CD4~+T细胞数与CD4~+/CD8~+T细胞比值,提高FN-γ和CD8~+T细胞水平,效果更为显著而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检测持续性中重度变应性鼻炎(AR)患者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前后外周血中嗜酸粒细胞集落形成因子(EOS-CSF)、白介素5(IL-5)的水平,判断AR症状缓解以及临床药物治疗效果评价的方便快速的实验室指标。方法 研究分AR组、AR治疗4周组、AR治疗12周组及正常对照组。采用ELAISA方法检测外周血EOS-CSF、IL-5水平,常规计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应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的鼻部症状。结果 AR组血中EOS-CSF和IL-5水平及外周血中EOS数目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AR治疗4、12周组与AR相比,IL-5和EOS-CSF水平及外周血中EOS数目都明显降低。患者血清IL-5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63, P<0.05);血清EOS-CSF水平与EOS计数呈正相关(r=0.68, P<0.05)。结论 经鼻用类固醇激素治疗后,检测外周血EOS-CSF和IL-5及查外周血EOS数目可用以监测变应性鼻炎治疗效果并对调整用药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者外周血中γδ T细胞、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 17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2年3-7月,收集32例AR患者(AR组)和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γδ T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7、TGF-β1的水平,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γδ T细胞百分比在AR组和对照组分别为(13.30±8.62)%、(5.18±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18,P<0.01);Treg细胞百分比分别为(1.75±0.56)%、(4.76±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7.46,P<0.01).AR组血清中IL-17的表达水平为(668.55 ±45.15) pg/ml,高于对照组的(573.53±17.42)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7,P<0.01);AR组TGF-β1的表达水平为(0.34±0.04) pg/ml,低于对照组的(0.49 ±0.06) 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1,P<0.01).AR组患者外周血中γδ T细胞百分比与Treg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趋势(r=-0.561,P<0.01),γδ T细胞百分比与IL-17呈正相关趋势(r=0.469,P<0.01),γδ T细胞百分比与TGF-β1呈负相关趋势(r=-0.622,P<0.01),Treg细胞百分比与TGF-β1呈正相关(r=0.738,P<0.01),IL-17表达水平与Treg细胞百分比、TGF-β1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111、-0.196,P>0.05).结论 AR患者外周血中γδ T细胞和Treg细胞之间存在免疫平衡失调,γδ T细胞可能参与了IL-17的分泌,这可能在AR的发病和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内和(或)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效果及对患者血清Th1/Th2细胞因子平衡的调节及总IgE(tIgE)水平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PAR患者经鼻特异性脱敏治疗(鼻喷组)和36例PAR舌下特异性脱敏治疗(舌下组),并进行疗效比较,以32例健康成年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同时用免疫放射平衡法和双抗夹心法检测鼻喷组及舌下组治疗前后血清IL-2、IL-4、IL-8及tIgE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FN-γ;鼻分泌物涂片观察局部嗜酸粒细胞的浸润与变化.结果:变应性鼻炎(AR)患者在经鼻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两组血清Th1细胞因子IL-2及IFN-γ含量显著减少,而Th2细胞因子IL-4、IL-8和tIgE含量显著增高,鼻喷组及舌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T至维持量后,AR患者血清中IL-2及IFN-γ含量较治疗前明显增高,而IL-4、IL-8及tIgE含量则明显降低(P<0.01或P<0.05).SIT后鼻喷组和舌下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7.22%和94.4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R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细胞比例和细胞因子平衡失调,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经鼻黏膜和舌下脱敏治疗能通过对AR血中Th1/Th2细胞因子比例平衡和细胞因子水平表达的调控及对血tIgE水平的调节来改善和纠正Th1/Th2细胞失平衡,能明显改善AR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健康人及变应性鼻炎(AR)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嗜酸粒细胞(eosinophils,EOS)-骨髓干细胞通路相关指标CD34+、白细胞介素5(IL-5)、EOS,探讨外周血-骨髓通路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糖皮质激素对此通路的影响.方法 实验分2组:①试验组:常年性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44例,男24例,女20例,年龄7~68岁;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4周;②健康对照组:健康体检者30例.分别检测试验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外周血EOS计数,血清IL-5水平及CD34+细胞数,并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试验组治疗前血清IL-5含量、CD34+数分别为(88.25±33.47)ng/L、(9.24±2.15)个/105,显著高于治疗后[(44.34±16.32)ng/L、(6.31±1.83)个/103]及健康对照组[(31.24±8.43)ng/L、(3.47±1.32)个/105].试验组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与其CD34+数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0.61,P值均<0.01).患者血清IL-5水平与其EOS数呈显著正相关(r=0.64,P<0.01).结论 外周血EOS、IL-5及CD34+细胞参与AR发病过程,提示AR患者病变局部组织和骨髓造血之间有相关通路存在.通过检测外周血IL-5及CD34+可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及血清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变应性鼻炎患者(18例,实验组)症状的严重程度。用RT-PCR法检测实验组与对照组(12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相关转录因子FOXP3、RORC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2组细胞因子TGF-β与IL-17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中重度变应性鼻炎患者VAS评分为8.5±0.8,全体变应性鼻炎为6.2±1.6;②实验组FOXP3mRNA、TGF-β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1);RORC mRNA、IL-17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Treg/Th17细胞失衡可能在其发病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免疫耐受型树突状细胞(tolerogenic dendritic cells,TolDC)在变应性鼻炎(AR)模型小鼠中的免疫调控作用。方法 SPF级Balb/c小鼠24只,按每组6只随机分成4组,即生理盐水对照组、卵清蛋白致敏的AR小鼠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以及TGF-β/IL-10中和抗体组。分别比较四组间,AR小鼠鼻部症状评分、肺部炎症细胞浸润情况、肺泡灌洗液Th1/Th2炎症因子的表达情况、血清卵清蛋白(OVA)特异性IgE的含量以及肺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的表达情况。结果 AR小鼠模型建立成功;相较AR模型组,过继回输TolDC治疗组中小鼠鼻部症状显著减轻,肺嗜酸性粒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肺泡灌洗液Th1/Th2炎症因子的表达下降,血清OVA特异性IgE表达下降,以及肺Treg表达上调;TGF-β/IL-10中和抗体能够逆转TolDC的免疫调控作用。结论 TolDC能够通过TGF-β/IL-10依赖性信号诱导CD4+Foxp3+Treg生成,抑制AR模型小鼠上呼吸道炎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在变应性鼻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20例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发作期外周血CD4+CD25+Treg在淋巴细胞中的比例,并与8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和CD4+CD25highTreg所占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在外周血中的比例明显减少,可能与该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变应性鼻炎(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过程中血清TGF-β、IL-10和IL-17的变化情况及其与患者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48例AR患者血清TGF-β、IL-10和IL-17水平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及免疫治疗1、2年后的变化,对鼻部症状计分。并取35例健康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结果:①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免疫治疗2年后的血清TGF-β和IL-10水平均低于免疫治疗1年后,但高于免疫治疗前(均P<0.05);同时免疫治疗2年后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AR患者免疫治疗前血清IL-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通过免疫治疗,IL-17水平逐渐下降,但治疗2年后仍高于对照组(P<0.05)。③AR患者治疗前与免疫治疗2年后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分别与症状评分存在负相关,IL-17则与症状评分存在正相关(均P<0.05);AR患者免疫治疗1年后血清中IL-10、TGF-β及IL-17与症状评分均没有相关性(均P>0.05)。结论:在免疫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中IL-10、TGF-β呈波动性变化,先升高后降低,但始终高于免疫治疗前,而IL-17则呈持续性下降。IL-10、TGF-β及IL-17水平变化在免疫治疗2年后才与症状相关,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2年后,IL-10、TGF-β及IL-17可作为效果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变应原和糖皮质激素对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aitis,AR)成人患者外周血新型辅助性T细胞17(T help 17,Th17)及其转录因子孤独受体(retinoid-related orphan nuclear receptor,RORγt)mRNA表达水平以及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IL)23、IL-6和IL-17水平的影响.方法 40例AR患者(A组)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第1组(A1组)给予经鼻吸入糖皮质激素(intranasal glucocorticoid,INGS)治疗4周,第2组(A2组)给予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al immunotherapy,SIT)1年.分别取治疗前后2组患者和另10例健康对照者(B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17细胞阳性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RORγt mRNA表达水平;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23、IL-6和IL-17水平.结果 A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x-±s,以下同)分别为(18.97±1.05)%和(0.604±0.027),高于B组的(15.12±1.09)%和(0.447±0.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056和-17.986,P值均<0.01).A组患者IL-6、IL-17和IL-23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1.149、-17.618和-26.824,P值均<0.01).A1组治疗前后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IL-6、IL-17和IL-23水平5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98、0.240、-1.136、0.283和-1.670,P值均>0.05).A2组SIT治疗前外周血中Th17细胞阳性率、RORγt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8.99±1.14)%和(0.603±0.027),高于治疗后的(16.30±1.63)%和(0.429±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035和22.015,P值均<0.01).A2组SIT治疗后IL-6、IL-17和IL-23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9.235、11.289、7.267,P值均<0.01).结论 AR患者Th17细胞数量、RORγt mRNA的表达量以及相应的细胞因子IL-23、IL-6和IL-17水平上调,SIT治疗可以使以上5项指标下降,而INGS治疗对以上5项指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AR)大鼠IL-35的表达及对辅助性T细胞免疫调节的影响。 方法 以卵清蛋白作为致敏原,建立AR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地塞米松组和IL-35干预组。分析比较大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RT-PCR分析鼻黏膜中IL-35、IFN-γ、IL-4和IL-17的mRNA表达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35、IFN-γ、IL-4和IL-17在外周血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 结果 IL-35干预可明显降低AR大鼠的症状积分;AR模型组IL-35和IFN-γ的mRNA表达及在外周血的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高于AR模型组,AR模型组IL-4和IL-17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的表达低于AR模型组(P<0.05);AR模型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而在IL-35干预组Th1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AR模型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IL-35干预组Th2和Th17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AR模型组(P<0.05)。 结论 AR大鼠IL-35的表达降低,IL-35干预可通过上调IFN-γ和下调IL-4、IL-17表达降低炎症反应,机制可能与调节Th1、Th2和Th17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屋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 regulatory cells,Treg)Foxp3基因和γδ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γ亚家族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2例屋尘螨皮下注射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采用RT-PCR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Foxp3与TCR VγⅠ~Ⅲ基因表达水平。1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结果 22例AR患者免疫治疗前Foxp3、TCR VγⅠ~Ⅲ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Z=-2.155,Z=-2.114,t=4.101、t=3.108,P均〈0.05),治疗后Foxp3、VγⅢ明显升高(t=-4.577,Z=-3.416,P均〈0.05);治疗前Foxp3与VγⅠ、Ⅱ、Ⅲ呈正相关,治疗后Foxp3与VγⅢ呈正相关。结论免疫治疗1年有效的AR患者中,治疗前后外周血Treg细胞和γδT细胞亚群之间存在动态平衡关系,患者免疫治疗早期症状的改善可能与T细胞的免疫重塑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变应原疫苗(AV)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表达Th1/Th2细胞因子(IL-2和IL-4)之间的平衡以及血清IgE水平调控作用。方法:选择90例缓解期哮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3组,雾化吸入AV(A组)30例;舌下含服AV(B组)30例;皮下注射AV(C组)30例;另选择无哮喘及过敏性病史,且近3个月无急性呼吸道感染的32例健康者作为对照(对照组),并对3种不同的特异性免疫治疗(SIT)方法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哮喘患者在SIT前血清Thz细胞因子IL-4和IgE水平均较对照组高,而Th,细胞因子IL-2则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SIT1年以后,哮喘息者血清中IL-2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增高,IL-4及IgE的水平也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O.05)。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血清中IL-4与IgE水平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264,P〈O.01);IL-2与IgE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369,P〈0.05);IL-2与IL-4水平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r=-0.277,P〈0.01)。而在哮喘息者的SIT中,3种给药途径疗效均达86%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V雾化吸入SIT能使哮喘患者变应原特异性应答从Th2转移到Th1,从而调节哮喘患者Th1/Th2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与其他给药途径相比AV雾化吸入能直接作用于靶器官,是一种安全、有效、简便的SIT方法,患者更易接受。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前后变应性鼻炎(AR)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5(interleukin-5,IL-5)及嗜酸细胞(eosinophils,Eos)的变化及IL-5在A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66例AR组患者SIT前后和对照组35例血清中IL-5含量的变化;采用HE染色方法检测SIT前后30例AR患者和对照组35例鼻黏膜中Eos浸润情况。结果 SIT前AR患者血清中IL-5含量(56.32±19.30)ng/L明显高于对照组(15.12±8.40)ng/L和SIT 1年后AR患者(19.04±10.80)ng/L;SIT前AR患者鼻黏膜中Eos浸润数26.08±8.90/HP明显高于对照组3.74±2.40/HP和SIT 1年后AR患者4.94±2.78/HP。结论 IL-5可能通过调节Eos而参与AR的发病机制及病情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KC—NF—kB信号传导系统在调节变应性鼻炎(AR)T淋巴细胞的活化及IL-4、IL-5表达及其在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24例急性发作期AR患者和24例健康成人为研究对象,分别从每位受试者的外周血中分离出T淋巴细胞并分成3组进行培养;第1组为空白对照(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第2组加入终浓度为20nmol/L的PKC激动剂12-肉豆蔻酰-13-乙酸佛波酯(PMA)(加PMA正常组及加PMAAR组);第3组同时应用PKC激动剂PMA和终浓度为100μmol/L的NF-k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DTC)(加PMA和PDTC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AR组)。将培养的T淋巴细胞涂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NF—kB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的IL-4及IL-5含量。结果:加PMAAR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正常空白对照组及AR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正常组及加PMA和PDTC正常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与加PMA和PDTCAR组T淋巴细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加PMA和PDTCAR组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百分比、培养上清液中的IL-4、IL-5与加PMAAR组、AR空白对照组、正常空白对照、加入PMA正常组、加入PMA和PDTC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淋巴细胞NF—kB活化细胞的百分比与培养上清中IL-后使IL-4和IL-5的表达增加的生物信号能通过激活NF—kB来实现,T淋巴细胞的PKC—NF-kB信号传导系统可能是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IL-35及其亚基病毒诱导基因3(EBI3)mRNA、IL-12A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分别采集AR组(46例)及对照组(30例)外周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35的表达水平,同时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EBI3mRNA及IL-12A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AR组和对照组II,35水平分别为(251.22±46.27)、(382.17±25.41)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I3 mRNA的表达水平AR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5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12AmRNA的表达水平AR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5、EBI3 mRNA水平降低可能与AR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与IgE、IL-4、IL-5在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小鼠及鼻用激素抗炎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 5~6周龄雌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AR组和鼻用激素组。正常组无干预;AR组采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全身致敏并雾化和滴鼻激发;鼻用激素组在成功致敏后,每次激发完30min后雾化吸入丙酸氟替卡松10min。小鼠于末次激发24h后处死,鼻黏膜行苏木素-伊红染色;流式检测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CD4+CD25+FOXP3+Tregs表达; ELISA检测血清中OVA 特异性IgE及鼻腔灌洗液中IL-4、IL-5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相比,AR组小鼠鼻黏膜出现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EOS),CD4+CD25+FOXP3+Tregs表达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中上调,脾脏中无差别;IgE、IL-4、IL-5含量明显升高,而鼻用激素组小鼠CD4+CD25+FOXP3+Tregs在气管旁引流淋巴结和脾脏中表达继续明显上调;EOS数目与IgE、 IL-4、IL-5含量均被明显抑制。结论 CD4+CD25+FOXP3+Tregs不仅在AR中,而且在鼻用激素对AR的干预中都发挥着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IgE、IL-4、IL-5介导变应性炎症反应,在AR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