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CT和MRI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并与相似疾病进行鉴别.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5例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CT和MRI影像学检查资料及临床资料. 结果鼻咽癌临床表现为颈部或鼻咽部肿块(12例),头痛(6例),鼻塞、鼻衄(5例),耳鸣、耳痛、听力下降(10例),视力下降、复视或斜视(2例)等症状,部分患儿出现2种以上症状(10例).影像学表现为鼻咽部不规则软组织肿块或软组织不同程度增厚(15例),邻近组织受侵,周围淋巴结肿大(9例),颅底骨质破坏(5例)和颅内结构受累(3例).增强扫描显示肿瘤边界不清,强化程度不均匀.本组病例病理学分型非角化型未分化癌占多数(13例),泡状核未分化癌1例,低分化鳞癌1例. 结论 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重要方法 ,鼻咽部软组织肿块伴早期淋巴结转移性肿大是儿童及青少年鼻咽癌的特征性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2.
神经纤维瘤病7例CT及MRI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复习神经纤维瘤病的临床和影像学征象。方法收集7例经临床或手术证实的神经纤维瘤病例,对其影像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发病原理进行同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影像学表现为颅骨和椎管异常2例,椎体后缘呈明显的切凹改变,CT和MRI均可见硬脊膜囊扩大,部分延伸至椎旁神经根处;双侧听神经瘤3例,2例合并视神经胶质瘤;1例视神经胶质瘤合并颈段硬膜下神经纤维瘤;多发脑膜瘤1例。结论结合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合理采用影像学检查手段,分析不同的影像学征象,可以对神经纤维瘤病变做出比较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表现特点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方法 收集临床和病理证实的起源于或侵犯到咀嚼肌间隙的病变57例,其中咀嚼肌原发病变11例,继发病变46例,包括颊部起源病变18例,鼻咽部10例,牙龈5例,腮腺3例,上颌窦6例,腭部2例,眶内1例,颅内1例。对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征象进行分析。结果 咀嚼肌间隙病变的CT、MRI表现为间隙内脂肪密度影消失,界限欠清,咬肌肿胀,有时可见下颌骨破坏。咀嚼肌间隙临近的病变可循翼腭窝、颊间隙、上颌窦、卵圆孔等途径侵及咀嚼肌间隙。结论 咀嚼肌间隙在颈面部疾病中易受累及,在临床诊断中应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4.
陈奕 《医学文选》2006,25(4):627-629
目的分析鼻咽癌的CT征象,探讨CT对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活检病理证实的50例鼻咽癌的CT表现。结果鼻咽癌50例,鼻咽部黏膜增厚或形成软组织肿块37,咽隐窝变浅或消失46例,两侧咽隐窝不对称,肿块突向鼻咽腔36例,腭帆提肌受累肿大23例,咽旁间隙受累狭窄、消失29例;茎突内软组织肿块影17例,癌肿直接向上侵犯颅底16例,翼腭窝受侵7例,颈淋巴结肿大29例。结论鼻咽癌CT表现有一定特征,且CT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其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本科近年来CT诊断并经病理证实的49例鼻咽癌的CT分析,体现CT检查对于鼻咽癌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及分期有着重要作用。方法:采用Siemens 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患者取仰卧位,以OM线为基线,从硬腭水平往上扫描,层厚5mm或2mm,间距5mm,扫完颅底。其中30例平扫,19例平扫加增强扫描。结果:49例鼻咽癌中,鳞状上皮癌22例,腺癌12例,泡状核细胞癌10例,未分化癌5例。结论:CT检查,特别是薄层CT扫描,已成为对鼻咽癌诊断、分期、放疗野设计及放疗后复查的主要检查手段。尤其对早期发现鼻咽癌及其侵犯周围组织的情况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鼻咽癌向周围一些临近的结构出现侵犯之后在 CT以及MRI中的表现和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希望能够对问题的及时发现和决策的制定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经过病理证实的2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和MRI的资料进行分析和对比,对CT以及MRI对于鼻咽癌的诊断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在20例鼻咽癌患者中,T1WI等信号有13例(65.0%),T2WI高信号有17例(85.0%)。 CT同MRI对于鼻咽癌以下结构浸润率的显示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完全茎突后间隙以及海绵窦的P值分别为0.014、0.016。对于副鼻窦的检出效率方面两者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MRI来对鼻咽癌患者进行影像学的检查可以取得良好的诊断结果。此外,MRI还可以对肿瘤的侵犯范围进行更加准确的了解,因此已经成为了临床上检查鼻咽癌的首选影像学方式。  相似文献   

7.
脂肪肝是肝脏常见的良性非肿瘤性病变。脂肪肝的明确诊断、动态检测和疗效评估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超声和CT平扫对弥漫性脂肪肝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对局灶性脂肪肝有时难与其他肝占位性病灶鉴别,而MRI扫描对诊断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目的:阐述软骨肉瘤典型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其诊断、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2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软骨肉瘤的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CT很好的显示骨小梁和皮质骨侵犯,骨膜反应和基质的钙化、骨化。MRI很好的显示恶性肿瘤向骨外软组织内浸润范围,还可以显示骨皮质不规整和破坏。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对软骨肉瘤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CT及MR对肝细胞腺瘤(Hepatocellular adenoma,HA)病理学特征的显示能力.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病理确诊的HA(共11个病灶),比较CT及MRI对HA主要组织学特征的显示能力.结果 脂肪变性的病灶8个,MRI判断正确6个,CT3个,有假包膜病灶7例,MRI判断正确6个,CT4个,4个病灶有出血,MRI判断正确3个,CT均未判断有出血;富血供病变9个,MRI和CT均作出准确判断.结论 对于HA脂肪变性、假包膜及出血的显示,MRI优于CT,对于富血供的判断,MRI与CT相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滑膜肉瘤(synovialsarcoma,SS)的CT和MRI表现特征,以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病理确诊为s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CT、MRI特征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31例中,发生在下肢16例,上肢9例,骶髂关节2例,臀部、腹股沟、颈椎、肺部各1例。其中16例行CT检查示,软组织肿块16例,斑点状钙化6例,斑片状出血2例,坏死、囊变4例,邻近骨质虫蚀状破坏4例;9例增强扫描,7例瘤体内见斑片状或结节状不均匀明显强化,2例明显均匀强化。23例MRI检查示,在T,wI肿瘤为高或稍高信号4例,等或稍低信号19例;肿瘤内部斑片状出血4例,坏死、囊变5例;在T:wI肿瘤为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19例,较均匀低信号4例;瘤体内见低信号分隔16例;出现高、等、低“三重信号”征6例。19例行增强扫描,肿瘤结节状、斑片状不均匀强化15例,均匀明显强化4例。结论:SS具有一定影像学特征,尤其是肿瘤邻近关节时,内有钙化、瘤内分隔、“三重信号”征及增强特征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卵巢甲状腺肿的CT与MRI特点。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例卵巢甲状腺肿患者影像学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例卵巢甲状腺肿中,发生在左侧附件2例,右侧附件6例。其中5例行全腹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均表现为囊实性肿块,2例可见钙化;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无强化;行全腹部MRI平扫及增强扫描3例,均为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T2WI均呈等信号,不同的囊腔信号不同,2例可见T2WI极低信号,在T1WI上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囊壁、分隔及实质部分强化明显,囊液未见明显强化。结论:CT上出现“高密度囊”和MRI出现T2WI极低信号,是卵巢甲状腺肿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右江医学》2017,(5):584-587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鞘瘤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方法所选研究对象为2011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周围神经鞘瘤患者15例,均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为周围神经鞘瘤。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5例实施CT检查,10例实施MRI检查,分析其具体影像学表现。结果 CT、MRI的肿瘤检出率均达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肿瘤含较高密度包膜,且相较于肌肉组织,包膜内肿瘤组织密度明显较高。MRI检查显示肿瘤T1WI扫描呈现中-低信号,T2WI扫描呈现不均匀信号;增强扫描后,显示不均匀强化现象,其中5例患者显示存在靶征,4例呈现神经出入征,3例呈现脂肪包绕征,2例呈现脂肪尾征。结论周围神经鞘瘤的CT、MRI检出率高,且其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4.
15.
小肝癌的CT及MRI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小肝细胞癌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小肝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29例41个小肝细胞癌在CT平扫、增强后的表现及MRI不同序列、Gd—DTPA增强后的信号特点。结摹41个小肝癌CT表现为平扫时呈高、等、低密度。三期增强扫描示动脉期明显强化呈高密度,门脉期以低密度为主,有假包膜强化。41个小肝细胞癌中T1加权像表现为低、高、等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为主。增强后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以低信号为主。结论螺旋CT三期增强扫描可提高小肝癌检出率,而MRI具有多序列成像特点,可以通过不同的信号特征来反映结节性病变的组织成分。结合Gd-DTPA增强扫描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卵泡膜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卵泡膜细胞瘤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通市妇幼保健院及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2年3月至2015年11月期间6例卵泡膜细胞瘤患者的核磁共振检查影像,结合文献总结卵泡膜细胞瘤的MRI的影像特征.结果 卵泡膜细胞瘤体边缘光整、境界清晰.MR平扫肿块大小、形态不一,以实性成分为主,部分肿瘤可见囊变区.T1WI上呈低信号,T2WI脂肪抑制序列以低信号为主,部分可见片絮状高信号,当存在多发囊变时,囊变区T2WI可表现为高信号,部分病灶可见纤维分隔.增强扫描肿瘤实性成分呈轻度强化.结论 卵泡膜细胞瘤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相关病史,可提高该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结肠成像(CTC)在炎症性肠病(IB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结肠镜活检病理证实的7例IBD的CTC资料并文献复习。结果:7例IBD中克罗恩病(CD)4例、溃疡性结肠炎(UC)3例。4例CD的CTC主要表现为病变呈多节段性,病变段肠壁明显增厚、强化,病变段管腔狭窄,导航下病变段肠壁黏膜面凹凸不平呈鹅卵石状,肛周及回盲部周围脓肿并瘘道形成。3例UC的CTC导航下见整个直结肠黏膜面弥漫分布多个浅表溃疡灶,溃疡部位黏膜面毛糙、肠壁轻度不规则增厚、肠壁轻到中等度强化。结论:CTC可多方位、多角度观察肠壁、肠腔或肠外病变,形成整体的二维、三维结肠影像,为临床提供比结肠镜更丰富的信息,对IBD的诊断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肺粘液表皮样癌的CT特点,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搜集我院5例病理证实为肺粘液表皮样癌的病例,并结合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讨论其CT表现。结果5例病例中有4例位于右肺,多为椭圆形,肿块密度较均匀,未见液化坏死,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1例见点状钙化;1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2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结论肺粘液表皮样癌多为气管、支气管内或孤立的肺内结节,呈卵圆形或分叶状,可伴有阻塞性病变,部份可见点片状钙化,注射对比剂后呈轻中度强化。结合临床资料,CT能为该病的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9,(3):341-344
目的:分析不典型肾脏错构瘤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术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收集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0例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和MSCT及MRI影像资料,其中7例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3例行MR增强,未行CT增强;观察不典型肾脏错构瘤患者影像学诊断效果及临床特征。结果:10例患者平扫示双肾实质内混杂密度影,共计15个病灶,7个位于右肾,8例位于左肾,5例双肾多发,边界欠清晰,5例实质部分呈均匀密度, 2例密度不均匀,合并多房囊变及出血,1例可见斑点样脂肪密度影,2例合并肝脏错构瘤;1例含有钙化。增强扫描后,5例均匀性病灶延迟强化,3例不均匀性强化,实质部分呈较明显持续性不均匀强化;2例单纯脂肪性无强化表现。结论:不典型肾脏错构瘤的CT及MR影像学表现不同,综合检查及分析可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微小脑膜瘤CT与MRI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董江宁 《安徽医学》2010,31(3):266-269
目的分析微、小脑膜瘤CT与MRI的早期平扫征象,改进扫描方法,提高早期检出率和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小脑膜瘤CT、MRI平扫与增强资料,其中5例同时做CT与MRI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Plus 4排螺旋CT机及GESigna Profile 0.2 T开放式永磁型MRI机。常规CT10 mm层厚扫描后,减薄为5 mm薄层观察。MRI常规平扫后加扫另一方位的FLAIR序列;MRI增强后加扫延迟20 min的薄层增强扫描序列,层厚3 mm、层间距1 mm。结果CT平扫征象:脑皮质旁稍高密度小结节3例;结节内微细沙粒状钙化1例,周边低密度环线影1例。MRI平扫征象:脑皮质旁小结节15例,脑沟内微小结节3例;瘤周环线影7例,瘤周小血管移位3例,邻近的脑回推压轻度移位15例;瘤周轻度水肿2例。液体衰减翻转恢复序列(FLAIR)瘤体结节高信号者16例、低信号者2例。注射Gd-DTPA薄层增强瘤体结节均明显强化,其中均匀强化者15例,不均匀强化者3例,脑膜尾征的11例。结论合理使用CT与MRI扫描技术可有效提高微、小脑膜瘤检出率;正确认识CT、MRI平扫的早期征象结合增强表现有利于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