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08-0 1本院保守治疗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3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经腹部肿瘤根治手术17例(55%),化脓性和坏疽性阑尾炎术后5例(16.13%),小肠外伤穿孔部分切除术后3例(9.68%),广泛肠粘连分离6例(19.35%)。肠梗阻主要发生在术后5-8 d,27例发生在2周内。发生炎性肠梗阻后保守治疗1周内患者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均开始缓解,经过2周左右的保守治疗28例胃肠道功能恢复。有3例超过3周,平均治愈时间为15.1 d。结论腹部外科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较常见的并发症,临床表现特殊,治疗期间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采用保守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0 引  言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通常在手术后 1~ 3周内发生。我科自1987年以来 ,共收治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 5 6例 ,均采用以全肠外营养 (TPN )为主的非手术治疗 ,特别是近两年在TPN的基础上再加用生长抑素 ,缩短了治愈时间 ,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5 6例病人中 ,4 8例由外院手术后转入 ,另 8例在本院手术后发生。其中男 4 2例 ,女 14例 ,年龄为 7个月~ 71岁。除 2例仅有 1次腹部手术史外 ,其余均有 2次或多次手术史。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腹胀…  相似文献   

3.
腹部外科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 ,对于术后吻合口及切口的愈合有很大影响 ,止痛注射泵药囊临床应用解除了患者术后切口疼痛 ,但是否也导致腹部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延长 ,就此我们进行了临床研究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男性 793例 ,女性 74 0例 ;年龄 3~ 84岁 ,平均 39 5岁。 1998年至今腹部外科术后临床共用止痛药泵 84 9例 ,与 1998年前未用止痛药泵的 6 84病例进行对照。病种包括胆囊切除、胃大部切除、阑尾切除、肠梗阻手术、结肠癌手术、腹部开放及闭合性损伤 ,两组患者病种类别情况比较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4.
肠内营养在胃肠术后早期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0引言 为了探讨应用肠内营养(EN)的安全性、可行性,对109例胃肠手术病人于术后早期(第1天)开始实施EN.85例胃肠手术病人进行术后全静脉营养.结果表明,接受早期EN的病人术后肠道功能提前恢复,能改善营养状况,而且完全可行和安全.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科2001年至2003年的193例胃肠道疾病手术的病人,其中109例病人接受EN.疾病种类:胃癌72例,壶腹部癌14例,腹段食管、贲门癌23例.109例中男6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53±15.7)岁.另外85例病人术后接受全静脉营养,作为对照组,疾病种类:胃癌59例,壶腹部癌6例,腹段食管、贲门癌20例.  相似文献   

5.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发生在腹部手术后早期 ,系指由于腹部手术创伤或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 ,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由于以前对这种疾病缺乏认识 ,导致短期内反复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不但不能解除梗阻 ,甚至形成肠瘘、重症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现将作者 1997年9月至 2 0 0 0年 5月间收治的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人2 5例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14例 ,女 11例 ,年龄 10~ 76岁 ,平均年龄 36 6岁。发病前原发病及手术类型 :胃或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穿孔修补术 9例 ,阑尾炎穿孔阑尾切…  相似文献   

6.
口服思迈克胶囊预防妇科腹部术后腹胀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预防性用药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 ,我们采用了思迈克胶囊不同时间口服给药配合常规护理预防妇科腹部术后腹胀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 对象 我院 2 0 0 0年 3~ 10月行腹部手术患者 133例 ,其中附件切除术 17例 ,子宫次全切除术 91例 ,子宫全切术2 5例。平均年龄 43 97岁 ,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 (1 6 %利多卡因和 0 2 %丁卡因 ) ,麻醉剂量无差异。患者无严重胃肠道病史及重复手术史 ,术前均未进食如甲鱼、河鳗、桂圆、荔枝等滞纳食品。2 方法 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 3组 ,患者一般情况、所患疾病和手术创伤程度相似。实…  相似文献   

7.
张晓冬 《工企医刊》2005,18(1):63-6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根治腹壶周围癌的主要手术方法, 手术切除范围广,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手术后恢复慢,这样给手术后护理工作造成困难,近两年我科共进行这种手术15 例,现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人15例,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最大58岁, 最小32岁。 2 护理 2.1 术后休克病人的护理胰十二指肠切除创伤大,手术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后如何促进肠功能恢复是一个重要问题。1997~1998年,作者对95例腹部手术(包括胃肠道手术和非胃肠道手术)后病人采用静滴0.2%普鲁卡因的方法,促进和加快了肠功能的恢复,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95例中,男63例,女32例。年龄18~70岁,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预后干预措施,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均无复发和死亡情况。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术前有胃肠道病史、术前心功能差等高危患者术前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术后对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生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0 引  言外科病人术后处于饥饿状态或营养摄入不足时 ,机体组织形态与功能均有所改变。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维持机体免疫功能 ,加速伤口愈合有着重要意义[1] 。我院自 2 0 0 1年 5月以来 ,在腹部外科危重病人术后早期经空肠造口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36例 ,效果颇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为 2 6~ 6 9(平均 4 9)岁。近端胃癌根治术 7例 ,全胃切除术 4例 ,胃空肠吻合十二指肠残端瘘 2例 ,急性重症胰腺炎 9例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例 ,腹部外伤多脏器损伤 (肝、脾、胃、肠破裂及腹膜后血肿 ) 6例 ,腹腔多发…  相似文献   

11.
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预防妇产科腹部手术后腹胀的效果。方法将行剖宫产术、子宫切除术、附件切除术后患者各60例,按手术的先后时间顺序,奇数为实验组,偶数为对照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术后第1天开始实施中药足浴及穴位按摩,每天1次,连续3~5d;对照组给予腹部手术常规护理。比较2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3种手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3种手术后腹胀的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实验组术后腹胀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中药足浴联合穴位按摩能有效地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预防术后腹胀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胃大部切除术是外科常见腹部手术之一,术后早期出现胃肠功能紊乱,一般3~5d即可恢复胃肠道功能。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引起的胃排空延迟。我院2003年6月-2008年10月诊治本病16例,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粘连性肠梗阻反复发作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此症诊断容易,在治疗上由于主观和客观上的一些原因,临床上往往过分依靠非手术疗法,而使一部分病人病情好转出院后,肠梗阻的症状反复发作,多次住院治疗。1980~2 0 0 0 -0 62 0年间,我院普外科收治了此类患者112例,全部手术治疗,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78例,女3 4例。年龄8~69岁。其中阑尾切除术44例,小肠部分切除吻合术18例,结、直肠穿孔修补术13例,胃穿孔修补术5例,毕II式胃大部切除术2例,胆囊穿孔行切除术5例,肝修补术6例,肝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4.
手术后便秘32例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红 《中国校医》2003,17(6):522-522
便秘是指大便在肠道内停滞时间过久 ,便结不通 ,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的证候 ,在外科手术后这一证候较为常见。解决好手术后患者大便通畅 ,对患者病后机体的恢复 ,防止感染 ,减少并发症 ,均有良好的作用。因此 ,必须处理好手术后便秘的问题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   1999年 4月至 2 0 0 2年 12月 ,我院外科手术后发生便秘的患者共 32例 ,男性 19例 ,女性 13例 ;年龄在 36岁至 6 4岁之间 ,平均年龄 5 2 .4岁。其中胃手术 6例 ,胆道手术 10例 ,阑尾手术 4例 ,腹股沟疝手术 5例 ,大隐静脉曲张术 7例。手术前患者有便秘史者 14例。…  相似文献   

15.
肺癌术后心律失常的原因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手术疗法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 ,由于开胸手术的创伤、麻醉插管刺激及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 ,术后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高 ,为了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心律失常发生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我科自 1999年 8月~ 2 0 0 1年 2月对 3 0 0例肺癌术患者进行心电监护 ,现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人 3 0 0例 ,男 187例 ,女 113例 ,年龄3 1~ 81岁 ,平均年龄 5 8 3岁 ,其中 60岁以上者 98例 ,有吸烟史者 2 10例 ,术前有心脏病史者 5例 ,高血压病史者 12例 ,术前心电图异常者 5 3例 ,行全肺切除术 3 3例 ,肺叶切除术 2 41例 ,肺叶切除加气…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0例腹部手术后恶心呕吐的病人进行了综合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17岁~80岁,胃肠道手术16例,非胃肠道手术14例,术后3天内出现恶心呕吐20例,3天~5天内6例,5天~7天内4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我院 1998~ 1999年 2 6 9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34例进行分析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 2 6 9例 ,男 2 0 0例 ,女 6 9例。年龄 19~6 0岁 197例 ,>6 0岁 72例。急诊手术 181例 ,常规手术 88例。2 诊断标准 以国家卫生部医政司制订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为依据。3 调查方法 查阅 2 6 9例上腹部手术患者的原始病历记录 ,统一列表登记进行综合分析。结  果1 感染率 :本组 2 6 9例上腹部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 34例 ,感染率 12 6 4 %。2 不同手术条件下术后切口感染发生情况 ,从调查发现 ,急诊手术组…  相似文献   

18.
腹部大手术后不同时期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4例腹部大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三组,术后分别接受普通静脉输液、早期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开始)及晚期肠内营养(肠功能恢复后开始).观察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营养指标(体重、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变化及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结果发现:早期和晚期肠内营养均能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晚期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具有更好的节氮效应,而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相同.结果表明腹部大手术后行肠内营养时,以早期应用为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分析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9年10月笔者所在科室收治的38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38例患者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其中37例经严格系统保守支持治疗后治愈,1例因手术指征掌握不准确错误实施了剖腹探查术,手术后继续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准确掌握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临床特点,准确诊断,系统化保守治疗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的唯一有效措施,手术治疗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阴式子宫切除手术治疗非子宫脱垂患者的疗效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62例的临床资料,以了解其手术情况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59例患者阴式子宫切除顺利完成,1例患者在泌尿外科大夫协助下完成手术,2例患者中转开腹。结论阴式子宫切除术难度较高,但病人术后恢复快,疼痛轻,腹部无疤痕,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