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位列温病四大家“叶、薛、吴、王”的著名医家薛雪对于湿热证有严谨的研究和深刻的认识。薛雪在其著作《湿热条辨》中指出,因湿热证脉无定体,故舌诊在湿热证的诊断中具有突出地位。本文从《湿热条辨》中涉及到舌诊辨证及用药的条文入手,首先分析舌诊在湿热证辨证中所起到的作用,认为其主要体现在辨病位所在、辨病势轻重、辨病程转归的三个方面;之后以书中列举的“舌苔白、多且分布较广”“舌苔黄焦、苔少而舌质红”“舌苔焦黄、舌质红而舌体萎缩”三种湿热证可见舌象,对应总结出薛雪“用辛味药条畅气机”“以甘寒类清热养阴”及“急投清热养阴重剂”的用药法则,认为舌苔的多少、舌苔的分布、舌苔的颜色、舌质的颜色以及舌体的状态决定了湿热证用药时药物种类与用量的加减变化,希冀能为当今湿热证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
“舌诊”作为祖国医学望诊中重要一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有关“舌诊”机理的记载,并提出“心开窍于舌”脾脉系于舌本、  相似文献   

3.
望诊,为四诊之首,望舌为其重要内容。舌象的变化,可以反映正气盛衰、病邪深浅、邪气性质和病情进退,作为判断疾病转归和预后,指导处方遣药的依据。在临床中贯以舌质红、苔黄辨为热证,但也常有舌、症相反的现象,容易使人在辨证用药方面无从下手。笔者根据慢性胃炎病人情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研究,得出一辨证方法,指导用药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4.
舌诊起源很早,但在中早期发展缓慢,称谓也只是“舌”或“舌上胎”。至元代出现第一部舌诊专著,并提出“舌胎”一说。至明代中期,舌诊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多局限于诊视伤寒。明末吴又可首引舌诊以辨温疫,清初卢之颐提出“舌苔”一词。此后清代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深入辨舌,舌诊有了较大发展。吴鞠通首作“舌胎”与“舌苔”之辨,强调舌上长苔如“土坂之阴面生苔者然”,因此舍肉从草,受到诸多医家的追随。自此“舌苔”逐渐取代了“舌胎”,以“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分辨虚实的方法亦被广泛用于温病临床。清中期舌诊运用还由温病扩展至中医内外科杂症,并涌现出大量舌诊专著。“舌胎”与“舌苔”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舌诊术语,反映了舌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清代医家王士雄(1808~1867),字孟英,著有《归砚录》、《王氏医案》和,《霍乱论》等,其中对于诊治急症尤有丰富经验。今归纳、总结于下,俾有助于今后中医治疗急症工作的开展。四诊合参洞察细谛急症起病急,变化快,症情重,医者必须认真、谨慎、果断,四诊合参。若惑于假象,迟疑不决,则祸必旋踵。王氏谓治病应“不惑外显之假象”,“必探其源,勿徒遏其流”。在四诊中,王氏尤注重于切诊、望诊,对诊脉、观舌、察神,积有丰富的经验,以脉舌辨寒热、分阴阳、别虚实、判生死。如诊吴某,脉左寸数疾,余皆软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中的四诊信息分析,总结冠心病热证临床表征,为构建临床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提供基础。方法 检索1980-201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Q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发表的冠心病“热”相关证的临床研究文献,对冠心病热相关证诊断标准中的临床表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纳入冠心病热相关证临床研究文献40条,主要症状为胸痛(85.00%)、胸闷(80.00%)、烦躁(60.00%)、口干(55.00%)、心悸(55.00%)、口苦(45.00%)、大便秘结(45.00%)、气短(40.00%);主要舌象为红舌(45.00%)、紫舌(35.00%)、舌生瘀斑(32.50%)为主;舌苔以黄苔(67.50%)、腻苔(42.50%)为主,脉象以数脉(47.50%)、滑脉(45.00%)、弦脉(30.00%)为主。结论 冠心病热证临床症状以胸痛、胸闷、烦躁、口干、心悸、口苦、大便秘结、气短为主;舌象以舌质红、苔黄腻为主;脉象以数脉、滑脉为主,可作为构建冠心病热证诊断标准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文苕 《养生月刊》2014,(7):I0001-I0001
“舌上脏”,指舌上有物;“舌上光”,指舌上无物。舌上之物,苔也。望舌苔,是舌诊中与望舌体相辅相承的两个方面中的一方,与望舌体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为舌苔是由胃气蒸腾而成,它的变化对诊断疾病有积极意义。当病人表现为白苔时,病情是比较轻浅的,多表现在外感风寒或一般性感染的患者身上。  相似文献   

8.
舌诊在临床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尤其在急性病、热性病的诊断上,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治疗脑血管意外急症的同时,认真学习古典医藉有关舌诊的论述,密切注视舌象变化及病情演变的规律,兹认识如下:舌诊,早在《内经》即提出“心开窍于舌”“心络系舌本”“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等,说明当时已认识到舌的形态和功能与内脏反映人体气血的变化。后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更指出舌诊可归纳为舌质、舌胎、舌觉三类,且首创“舌胎”一词。后人发展为舌上浮垢的统称,即“舌苔”。  相似文献   

9.
“舌诊”作为祖国医学望诊中重要一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有关“舌诊”机理的记载,并提出“心开窍于舌”脾脉系于舌本”、“肾脉挟舌本”之说。为后代研究舌象与脏腑功能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舌诊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客观的诊法。以此推断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存亡及病邪部位的深浅。在  相似文献   

10.
疡科话舌诊     
陈宝元教授对疡科舌诊及运用舌诊指导疡科疾病的治疗有独特的认识,如“肠痈”(阑尾炎)一病,治疗中若舌红苔腻变为舌淡红苔薄,多提示病情好转不必手术治疗.若治疗中发现舌渐红赤,苔由薄转厚者常提示病情加重,急需手术治疗等.舌象与全身症状关系密切,舌象会随正邪之多寡、病情之进退而变化,尤其是肿疡期和脓疡期表现的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1.
药物体外肝代谢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文东  马辰 《中国药学杂志》2003,38(10):737-740
 目的介绍药物体外肝代谢方法的最新进展。方法根据近几年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分别按肝微粒体体外温孵法及基因重组P450酶系、肝细胞体外温孵法、离体肝灌流及器官组织切片法等进行介绍。结果与结论介导药物体外代谢酶系的研究是药物体外肝代谢的研究热点,其在新药研究与开发及正确指导临床合并用药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时间医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收集近 5年来有关研究中医时间医学的文献资料 ,分别从理论研究方面、临床研究方面、实验研究方面作了综述 ,并就研究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进一步做好小儿紫癜中医辨证治疗作用的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对80例小儿紫癜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保守治疗,观察两组的作用疗效。结果: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总有效率达到92.5%,而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只达到57.5%,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即中药组对小儿紫癜患者治疗后临床作用明显有效。结论:小儿紫癜采用中医辨证治疗效果好、副作用少,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Brazil has a long tradition of popular medicine in its different geographical areas (Amazonas, highlands and coast) and different cultural groups (Aruak, Tupi, Guarani).Recently the documentation of plants used in traditional medicine has been organized in Maceió, Brazil, but pharmacological investigations of these plants have been limited so far.High-level chemical research on natural products is developing quickly in the Federal Universities, but it is only seldom centred on medicinal plants.An exception is constituted by the Institute of Antibiotics of the University of Pernambuco where a multi-year programme on the chemistry of plants with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 has been developed.Much interest is being shown in these studies, and the results should be coordinated and developed further.  相似文献   

15.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生于下消化道的一种恶性肿瘤,据WHO统计报道,全球每年有超百万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其中死亡人数更是超过50万,其发病率在全球癌症中仅次于肺癌和乳腺癌位于第三位,病死率排在第四位[1],在国内发病率和病死率则分列第三位和第五位[2-3]。CRC因肠镜、肿瘤标志物等筛查手段的普及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中发病率呈下降趋势,而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喜食高油盐、高脂食物,加之运动不足等,目前发病率一直处于上升状态[4],且呈现年轻化趋势,给社会发展及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6.
17.
刘洋  胡连栋  唐星 《中草药》2009,40(2):228-230
目的 测定川芎挥发油中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采用RP-HPLC法,以蛇床子素为内标物测定大鼠口服川芎挥发油的β-环糊精包合物后藁本内酯的血药浓度,使用3P97药动学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 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符合二室模型,主要的药动学参数:t_(1/2)(α)为(1.429±1.161)h,t_(1/2)(β)为(6.877±2.275)h,t(peak)为(3.401±1.951)h,AUC为(70.87±25.92)μg/mL·h.结论 以蛇床子素为内标,RP-HPLC法能够准确、灵敏地测定藁本内酯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不同职业人群的亚健康状态。方法:通过中国人亚健康状态调查问卷(CSHS-3),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中国东西南北中8个省市20~60岁调查对象进行现场调查,运用卡方检验、协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等统计方法,比较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及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结果:亚健康状态不同方面的职业特征存在差异;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存在差异。其中亚健康状态总得分最高的是工人;躯体表现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心理领域学生得分最高;社会适应领域得分最高的是工人;性生活领域农民得分最高。结论:对不同职业的亚健康状态的差异及特点进行分析,可为职业相关的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提供流行病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人工骨异烟肼体外及家兔体内释放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蜂蜡为阻滞剂包裹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wax)与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INH-PHA)体外及家兔体内的释放度。方法:用RP-HPLC在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体外及植入家兔体内的包裹或未包裹蜂蜡的异烟肼-人工骨中异烟肼的浓度。结果:包裹15%蜂蜡INH-PHA-wax,体外20 d释药66%;包裹25%蜂蜡INH-PHA-wax,20 d释药22%;未包裹蜂蜡INH-PHA,6 d释药97%。包裹25%蜂蜡INH-PHA-wax植入家兔体内,可持续释药达240 d,而未包裹蜂蜡INH-PHA持续释药仅60 d。结论:INH-PHA-wax可有效地控制药物的释放,对治疗骨结核可能是一有效植入式缓释剂。  相似文献   

20.
彝族药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动力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透皮吸收的特点,探讨伤益气雾剂外用时栀子苷的透皮吸收的动力学。方法:利用体内外实验对栀子苷透皮量及其血药浓度进行测试观察。结果:无论体内体外试验均表明,给药后半小时栀子苷即可透过皮肤,在皮下组织中分布,同时血中也能明显测到栀子苷。其透出量具有累积增多的线性关系。结论:伤益气雾剂中栀子苷可明显透过皮肤,并在皮下组织及血液中分布。本实验为该药外用治疗相关病症的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