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MODS(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应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的疗效和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由各种病因导致的MODS32例患者,全部病例均给予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并检测CVVH前、后血肾功能及电解质和动脉血气。利用美国BioZ 无创心脏动力学系统监测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APACHEII评分有下降趋势,并渐趋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患者肾功能BUN、SCr和血清钾高,CVVH治疗后BUN、SCr和血清钾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血清钠趋于稳定,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VVH治疗过程中,患者PH值渐趋正常,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低,CVVH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VVH24h后HR、MAP、LCWI、TFC、CO、SVR、CVP均有明显改善,TFC和SVR72h后逐渐趋向稳定,与CVVH前相比P〈0.01。结论CVVH可有效改善肾功能,调节酸碱和电解质平衡,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有利于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于晓晴  高进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61-1962
目的 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急性期外周血辅助性T淋巴细胞(Th)亚群的功能变化,以探讨其在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 对40例MPP患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佛波酯+Ca^2+导入剂体外诱导48h,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4、IFN-γ、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结果 MPP患儿急性期IFN-γ水平、IFN-γ/IL-4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L-4、TGF-β1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PBMC培养上清液的TGF-β1水平与IFN-γ、IL-4的水平呈正相关(P〈0.01),而与IFN-γ/IL-4比值呈负相关(P〈0.05);MPP患儿急性期并发肺外损害组PBMC培养上清液中TGF-β1、IL-4、IFN-γ水平及IFN-γ/IL-4比值与无肺外损害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PP患儿急性期Th1/Th2失衡,呈现Th2相对优势状态;体内出现保护性或调节性Th3功能增强,但TGF-β1保护性调节不足,使Th1/Th2失衡不能纠正;MPP患儿急性期Th细胞亚群功能变化与其急性期有无肺外损害无关。  相似文献   

3.
陈淑霞 《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6):2187-2188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2例ITP患者和30例对照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水平,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并评价其与血小板抗体水平的相关性。结果ITP患者PAIgG、PAIgA、PAIgM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者(P〈0.01);与对照者相比,ITP患者外周血CD3+显著降低(P〈0.01),CD4+减低(P〉0.05),CD8+明显升高(P〈0.05),而CD4+/CD8+比值显著降低(P〈0.01),同时CD4+/CD8+比值的降低与血小板表面抗体IgG、IgA、IgM增高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ITP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和比例失常,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漂移,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ITP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肺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570例肺癌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肺癌在51-80年龄段内发病率占78.6%:肺癌患者CD4^+T细胞相对减低、CD8^+T细胞相对增高、CD4+/CD8^+比值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肺癌患者年龄降低,NK细胞有明显降低趋势(P〈0.01),CD3^+T细胞有明显增加趋势(P〈0.01)。结论肺癌患者CD4^+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受到抑制,CD4^+/CD8^+比值显著降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年龄越年轻其细胞免疫功能越紊乱;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亚群对评价疗效、判断预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芳 《中国医药》2007,2(11):696-697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患儿周围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与病程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法,病毒性心肌炎患儿70例,其中急性期组43例,恢复期组27例;对照组30例。结果病毒性心肌炎患儿T细胞亚群的变化:急性期外周血总T淋巴细胞(CD3),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CD3,CD4细胞降低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恢复期T细胞亚群升高近似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性心肌炎患儿表现为机体免疫力继发性低下,应予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玉环  陈保疆  焦振山  赵丽 《天津医药》2006,34(12):833-835
目的:探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中的作用和IFN-γ及IL-4 mRNA表达的情况。方法: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及RT—PCR方法检测97例AD患者(AD组)及20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h1/Th2水平和IFN-γ、IL-4 mRNA表达。结果:AD组外周血Th1细胞百分比低于对照组(P〈0.01),而Th2百分比高于对照组(P〈0.01);AD组PBMCs IFN-γ mRNA表达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AD患者体内存在Th1/Th2的失衡,并提示AD属Th2优势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卵巢功能早衰(POF)患者外周血CD4^+、Th1/Th2分布及其与生殖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POF患者36例为研究组,31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研究两组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Th1/Th2分布,同时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两组性激素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激素(E2)、孕激素(P)、雄激素(D、泌乳素(PRL)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卵巢早衰组Th1细胞百分比(42.23±9.76)明显高于对照组(26.33±6.25),P〈0.01;Th1/Th2细胞比值(1.15±0.12)明显高于对照组(0.57±0.08),P〈0.01;FSH、LH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E2、PR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雌激素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E2降低,CD4、Th1/Th2与E2呈正相关。结论CD4^+,Th1/Th2细胞分布调节失衡,可能与卵巢早衰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8.
邓先梅  杨琦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4):3755-3756
目的:观察消化道肿瘤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IL-6、sIL-6R及sgp130的表达水平。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4例消化道肿瘤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IL-6、sII-6R及sgp130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消化道肿瘤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各组消化道肿瘤患者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最对照组(P〈0.01);IL-6、SIL-6R、sgp130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而CD4+/CD8+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2)。结论:T细胞亚群、IL-6、sIL-6R及sgp130的表达水平能反应机体抗肿瘤免疫水平的高低.监视病情的发展.肿瘤的复发与疗效判定和预后的判断,不失为客观的观察治疗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的CiC在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红细胞玫瑰花环法和聚乙二醇沉淀法,对32例CAH患者、18例健康献血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进行检测。结果:CAH患者CD4^ 细胞、CD4^ /CD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 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 细胞,CiC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CiC的检测对CAH患者的肝细胞损伤及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间质干细胞(MSC)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从健康志愿者骨髓中分离培养MSC,从SLE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PBMC),将MSC与混合淋巴细胞反应体系共培养。二乙酰羧基荧光素一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反应细胞群结合流式细胞术特异性分析反应细胞各细胞亚群。结果 与MSC共培养后,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增殖受抑制,各T细胞亚群比例降低,其中Th2亚群明显降低(P〈0.05)。结论 MSC对SLE患者体内Th1/Th2失衡状态有一定的纠正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在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SMI)所致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58例重症多发性创伤伤员随机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27),并选20名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对照组予常规综合治疗,试验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同时加CVVH治疗。两组同时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Iβ(IL—I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观察SIRS临床指标的变化;健康组检测结果为正常对照。结果试验组T、RR、HR及WBC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CRP、IL—Iβ、IL-6和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转为MODS明显减少(P〈0.05),死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CVVH可通过下调炎症介质,调控机体炎性反应,阻断重症多发性创伤所致的SIRS向MODS发展。  相似文献   

12.
高景利  李晓岚  王爱田 《河北医药》2008,30(8):1118-1120
目的 研究多巴胺与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肾灌注的影响.方法 选择ICU早期感染性休克患者4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多巴胺组(Dopa组)和去甲肾上腺素组(NE组).分别测定并计算应用多巴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前(0o)及用药后1 h(T1)、4 h(T2)、8 h(T3)、16 h(T4)、24 h(T5)、48 h(T6)各个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测定记录所有患者尿量(UF)、血清肌酐(CCr)、滤过钠排泄分数(FENa)和滤过水排泄分数(FEH2O).结果 与EN组比较Dopa组UF显著增加(P<0.05),CCr 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E组FEH2O增加(P<0.05),而Dopa组无明显变化.与Dopa组同一时间点相比NE组的FEH2O明显增加(P<0.01);治疗后NE组在T4后FENa减少,Dopa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T4后和Dopa组同一时间点相比NE组的FENa显著减少(P<0.05).结论 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均能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血压、改善肾灌注.去甲肾上腺素对感染性休克合并心动过速及严重组织缺氧的患者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芪对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性激素的影响。方法:4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被随机分为黄芪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强的松(1.5~2mg/kg/d,≦60mg/d),分3次口服,并定期规律减量,疗程6个月;辅助扩容、利尿、抗凝及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黄芪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黄芪颗粒,<3岁每次1/2包,>3岁每次1包,2次/d。观察记录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孕酮(P)、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儿LH、E2显著增高(P<0.01),PRL、T、FSH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6月后,黄芪组LH、E2增高幅度(P<0.01)及PRL、T、FSH降低幅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可导致PNS小儿的性激素分泌异常,对垂体-性腺轴有一定抑制作用,中药黄芪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置换率的持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性心衰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其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性心衰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CVVH治疗,按CVVH治疗置换率不同分为A、B两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心衰临床表现及心功能心脏指数的变化,并测定治疗前后6、12h左心室射血分数、动脉血气分析、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醛固酮(ALD)、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血生化指标及血电解质变化。结果两组患者经CVVH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或消失,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心功能改善;其中B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85.7%VS80%,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氧合指数和呼吸频率、心率、平均动脉压、心脏指数(CI)明显改善(P<0.05或P<0.01),其中B组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如PRA、Ang-Ⅱ、ALD和炎症因子TNF-α等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其中B组的变化更为显著(P<0.05或P<0.01)。结论 CV-VH治疗不失为急性心肌梗死合并顽固性心衰的有效治疗方法 ,高置换率CVVH治疗较低置换率CVVH治疗能更有效的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能更有效的清除部分神经内分泌激素和炎症因子,因而更有利于改善顽固性心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单纯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复合全身麻醉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的老年高血压手术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每组50例.Ⅰ组采用全身麻醉方式,Ⅱ组采用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方式.分别于入室后(T1)、插管即刻(T2)、建立气腹即刻(T3)、拔管即刻(T4)、术后2 h(T5)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测定促肾上腺素皮质激素(ACTH)、内皮素(ET)、皮质醇(COR)、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并记录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的变化值.结果 (1)血流动力学变化:T1时两组患者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Ⅰ组患者MAP、HR在T2~T4时显著升高(P<0.05或P<0.01);Ⅱ组患者仅在T3、T4时HR明显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患者MAP、HR在T2~T4时点显著增高(P<0.05或P<0.01).(2)应激激素变化:T1时两组患者血清ACTH、ET、COR、N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1相比,Ⅰ组各激素水平在T2~T4时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Ⅱ组仅在T4时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各激素水平在T2~ T4时刻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结论 硬膜外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高血压患者腹腔镜手术应激反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手术恢复与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的相关性,阐明不同术式对盆腔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98例在我院治疗的盆腔炎包块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术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56)与开腹手术组(n=42).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酶标法测定细胞因子,记录术后恢复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以上各指标差异.结果 开腹组患者术后24 h、72 h细胞亚群比术前显著减少(P<0.05);但术后72 h的CD3+、CD8+有所恢复,而CD4+/CD8+则进一步降低.与术前比较,术后2h两组患者Th1细胞显著降低(P<0.05)、Th2细胞增加(P<0.01),Th1/Th2比值显著下降(P<0.05).术后2h两组患者IL-18显著降低(P<0.01)、IL-10显著升高(P<0.01).开腹组术后排气时间、血象恢复时间、体温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长于腹腔镜组(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对细胞免疫影响小、切口恢复迅速,是治疗盆腔炎包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流量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疗效.方法 收集严重腹腔感染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患者83例,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予高流量CVVH(n=33)、低流量CVVH(n=29)治疗,对照组(n=21)仅综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24、48、72小时观察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炎症因子等的动态变化.并统计患者的预后,包括住院天数、好转率和病死率.结果 高流量CVVH患者的APACHEⅡ评分于治疗后12小时开始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高流量CVVH组和低流量CVVH组的TNF-α、IL-6和CRP值均呈下降趋势.治疗后24小时始,高流量CVVH组的三者炎症因子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高流量CVVH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和低流量CVVH组(P<0.05).高流量CVVH组患者的好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流量CVVH能有效缓解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症状,提高APACHEⅡ评分,并改善患者预后.这些效应可能与高流量CVVH迅速有效清除外周血中多种炎症因子有关.  相似文献   

18.
麝香合剂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麝香合剂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梗死范围、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和乳酸脱氢酶(LDH)活力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麝香合剂3.8,7.6,15.2pill·kg-1组和麝香保心丸0.6pill·kg-1组,分别灌胃给予0.5%羧甲纤维素钠(CMCNa),0.5%CMCNa,3种浓度麝香合剂混悬液,麝香保心丸混悬液,每日给药1次,连续给药3d,给药容积为10mL·kg-1。最后1次给药后30min,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制备心肌梗死模型。冠状动脉结扎后24h,测量大鼠的梗死范围、血清CPK和LDH活力以及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麝香合剂7.6,15.2pill·kg-1组和麝香保心丸组大鼠的梗死范围分别是(15.2±2.4)%,(13.±2.0)%和(18±3)%,均显著小于心肌梗死组大鼠[(21.9±2.0)%,P<0.01]。心肌梗死组大鼠的血清CPK和LDH活力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而升高的酶活力可以被预先给予麝香合剂或麝香保心丸所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组大鼠的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左室收缩压峰值(Peak)、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肌最大缩短速率(Vmax)明显降低(P<0.05,P<0.01),而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P<0.01)。预先给予麝香合剂7.6,15.2pill·kg-1和麝香保心丸可使降低的+d  相似文献   

19.
陈坤明  焦相学 《河北医药》2016,(13):1957-1959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血流动力学及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骨科手术的老年患者80例,ASAⅠ级或Ⅱ级,麻醉方式均为腰硬联合麻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于切皮前给予0摀.5μg/kg的盐酸右美托咪定泵注,维持剂量0.4μg· kg-1· h-1;对照组给予等量0.9%氯化钠溶液泵注。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T1)及用药后10 min(T2)、20 min(T3)、30 min(T4)、60 min(T5)、术毕(T6)的应激反应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T2~6时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对照组,T5、T6时心率(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T5、T6时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术后躁动发生率为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盐酸右美托咪定减轻了老年椎管内麻醉手术患者术中应激反应程度,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了术后躁动的发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