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MACC方案和激活骨髓预处理ABMT的相关毒性为了探讨MACC方案和ABM预处理ABMT的相关毒性,11例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接受了治疗观察。按Bearman等制定的毒性分级标准进行了评价。结果:RRT总体发生率81.8%,毒性较轻、无Ⅲ-Ⅳ毒性和移植...  相似文献   

2.
真菌毒素是病原真菌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常污染多种农作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畜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真菌毒素具有多种毒性作用,包括神经毒性、肝毒性、免疫毒性、致畸性和致癌性等,但其免疫毒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启动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现有研究发现真菌毒素能够影响DCs的内吞作用、刺激T细胞活化的能力以及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本文旨在综述真菌毒素对DCs免疫应答的影响,为后续研究阐明真菌毒素的免疫毒性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评价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的生物安全性。依据国家标准GB/T16886,通过10项试验,对此材料进行生物学安全性评价。试样无溶血性、急性全身毒型、细胞毒性、遗传毒性、致敏性,皮内刺激试验中无刺激性。在肌肉植入试验中,植入后1、4和12周对局部组织轻度刺激,26周无刺激作用。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发现有给药相关的肝毒性、心毒性、免疫毒性和脂代谢异常。亚慢性全身毒性采用的给药方法可能并不适用于此类材料,方案需要进一步调整。其余试验中生物相容性尚可。  相似文献   

4.
纳米银抗菌凝胶细胞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纳米银抗菌凝胶的体外细胞毒性进行评价,为建立医用纳米材料生物评价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MTT方法和琼脂覆盖法对纳米银抗菌凝胶的细胞毒性进行测试.结果 纳米银凝胶的细胞毒性与银含量和接触时间以及测试方法有关.结论 评价纳米医用材料的细胞毒性时需要考虑其用途、使用方式以及细胞毒性试验的方法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实验 (EST) 模型,验证该模型检测胚胎毒性的有效性,探讨未分化基因 Sox-2 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药物胚胎毒性评价的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通过形态学观察、核型分析和碱性磷酸酶(AKP)染色等方法鉴定ES;MTT法检测5-氟尿嘧啶(5-FU)、苯妥英钠(DPH)和青霉素G(penicillin G)对ES的毒性作用,RT-PCR半定量分析法检测3种药物对未分化基因 Sox-2 表达的影响。结果: 成功建立EST 模型。5-FU、DPH和penicillin G细胞毒性检测结果表明,其胚胎毒性依次为强、弱和无,与临床药物毒性相一致。 Sox-2 基因表达结果显示,随药物浓度增高及毒性增加, Sox-2 基因表达量逐渐高于阴性对照组,但均低于未分化ES细胞。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Sox-2 基因的表达水平与药物毒性密切相关,可用于初步评价EST模型中药物的胚胎毒性。  相似文献   

6.
庆大霉素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庆大霉素属氨基糖甙类抗生素 ,由于其抗菌谱广、疗效佳且费用低廉而深受医生和患者的欢迎 ,但其有效血清浓度和毒性浓度相近 ,容易造成肾、耳毒性。因此 ,对庆大霉素所引起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庆大霉素对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机制 ,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与鉴定 ,庆大霉素对培养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毒性作用的表现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与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职业性铅中毒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近年来,铅对机体生殖系统造成的损害越来越受到关注,其生殖毒性的研究已成为毒理学领Ⅱ关注的热点。本文从雄性生殖毒性和雌性生殖毒性两个方面,综合了动物实验研究和流行病学研究,对当前有关铅对睾丸和附睾形态、精子形成、下丘脑-垂体-睾丸轴、卵巢和子宫、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等方面的生殖毒性作用的研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骨修复材料聚乳酸-乙醇酸复合中药自然铜活性骨修复支架的生物安全性。方法根据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标准的要求,选取了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刺激与致敏试验、全身毒性试验、植入试验等,全方位评价该新型材料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聚乳酸-乙醇酸复合中药自然铜活性骨修复支架的血液相容性良好,无全身毒性和细胞毒性,未发现短期遗传毒性,无皮肤刺激和致敏作用,材料植入骨后周围组织反应正常,骨修复情况良好。结论聚乳酸-乙醇酸复合中药自然铜活性骨修复支架是一种生物相容性好的骨修复材料,可安全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同一粒径、不同浓度的纳米钴在4h、24h和48h对鼠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分别用含有1μg/ml、10μg/ml、100μg/ml浓度的30nm的钴悬液处理培养的鼠成纤维细Balb/c3T3,4h、24h、48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检测DNA损伤,评价遗传毒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0nm的钴颗粒,当浓度大于1μg/ml时均可对细胞产生遗传毒性效应,差异及显著(P0.01),且随着浓度和时间的增加毒性作用增强。结论纳米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且遗传毒性与纳米钴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和时间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碳/碳复合材料的生物学安全性.方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对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的要求,对碳/碳复合材料进行细胞毒性试验、急性全身毒性试验、溶血试验、热源试验、肌肉植入试验等生物学安全性评价研究.结果 碳/碳复合材料的各项生物学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标准要求,无细胞毒性和全身毒性、无热源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并探讨大鼠出现脓毒性脑病时脑红蛋白(Neuroglobin,Ngb)的表达及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Ngb表达的影响。 方法 本研究采用经CLP造模成功的脓毒症大鼠通过观察大鼠神经行为学改变制作脓毒性脑病模型。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脓毒性脑病组和脓毒性脑病+电针治疗组。取大鼠穴位百会、水沟穴分别沿皮刺入2 mm并接电极,另一电极夹在大鼠右耳尖端。疏密波,频率2 Hz/15 Hz,电流强度1 mA,以大鼠右耳微颤为电针刺激有效的标志,每 12 h治疗30 min。2个组分别持续24 h和72 h。通过对大鼠脑组织切片及冰上取材,在24 h和72 h行免疫组化检测Ngb 、Western blot检测Ngb蛋白表达水平及RealTime PCR检测Ngb mRNA基因表达水平,以测定电针百会、水沟穴对脓毒性脑病大鼠Ngb表达的影响。 结果 和假手术组比较,脓毒性脑病24 h组及72 h组的Ngb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P<0.01);电针干预脓毒性脑病24 h组和非电针干预24 h组比较,Ng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电针干预脓毒性脑病72 h组和非电针干预72 h组比较,Ngb蛋白表达稍有下调(P<0.01)。 结论 脓毒性脑病中Ngb表达上调,电针干预对脓毒性脑病有治疗作用,24 h最为明显,显示及时电针治疗脓毒性脑病效果明显,主要是通过上调Ngb表达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碳纳米管和几种纳米颗粒材料的安全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本文对产生纳米毒性的原理进行了分析,对该领域的研究给予展望和建议。方法综述了几种纳米材料(单壁碳纳米管、纳米颗粒、纳米磁性材料、纳米红色元素硒等)的现有生物效应和毒理学研究,分析了纳米材料粒径与剂量对纳米毒性的影响,当粒径减小到一定程度原本无毒或毒性较小的材料也显示出毒性或者毒性增强。结果纳米材料可以经过肺血屏障和皮肤进入体内,巨噬细胞的消除功能开始下降,造成纳米物质在体内的聚集可能导致毒性的产生,且粒径越小其吞噬能力越小,但是仅凭这些现象尚不能确定其真正原因。结论新的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纳米材料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细胞毒性.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分别用溴代异丁烷和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采用细胞生长抑制法测定壳聚糖与水溶性的异丁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的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对细胞的毒性为零级.结论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在淀粉质食品经高温处理时检出有丙烯酰胺的存在,其毒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能具有多种毒性.众多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毒性机制仍不完善;关于丙烯酰胺对于人类的影响,除了已明确有神经毒性外,其它毒性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综述将重点关注丙烯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淀粉质食品经高温处理时检出有丙烯酰胺的存在,其毒性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已有资料显示:丙烯酰胺可能具有多种毒性。众多科研人员纷纷投入到丙烯酰胺的毒性研究中,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其毒性机制仍不完善;关于丙烯酰胺对于人类的影响,除了已明确有神经毒性外,其它毒性均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本综述将重点关注丙烯酰胺对雄性生殖系统的毒性影响。  相似文献   

16.
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细胞毒性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研究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的细胞毒性。方法:在碱性条件下,分别用溴代异丁烷和氯乙酸对壳聚糖进行化学修饰;采用细胞生长抑制法测定壳聚糖与水溶性的异丁基壳聚糖、羧甲基壳聚糖的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对细胞的毒性为零级。结论:壳聚糖及其水溶性衍生物无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功能化修饰的多壁碳纳米管(F-MWCNTs)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细胞毒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透射电镜表征5种直径和长度均相同的MWCNTs(羟基、羧基、氨基、镀镍修饰和未修饰的MWCNTs(P-MWCNTs))在生理盐水溶液中的分散性.体外实验中先通过Ficoll密度梯度离心从人外周血中分离出PBMC,再将5种MWCNTs分别超声分散于含血清的培养基中,与PBMC共培养12、24、48、72 h,通过CCK-8试剂盒检测5种MWCNTs对PBMC的细胞毒性.结果 5种MWCNTs的分散性相对良好,尤其是各F-MWCNTs.细胞毒性实验结果 表明,MWCNTs的细胞毒性呈剂量-效应关系和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F-MWCNTs与P-MWCNTs相比,细胞毒性发生显著变化,其中羟基、羧基和氨基修饰的MWCNTs的细胞毒性减小,尤以氨基修饰的细胞毒性减小最为显著(P<0.05);而镀镍修饰的MWCNTs的细胞毒性反而明显增大,其处理细胞24 h和48 h时的细胞存活率较同剂量(25 μg/ml)的P-MWCNTs均有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P<0.05).结论 功能化修饰不仅影响MWCNTs在水溶液中的分散性,还影响MWCNTs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细胞毒性.  相似文献   

18.
去甲斑蝥素对肝细胞的急性损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有人用斑蝥素探索治疗多种疾病,并显示出其对肝细胞癌、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具一定疗效。但由于斑螫素有剧烈毒性,其应用价值受到限制,故必须寻求一种毒性较低的同类物质。我国合成的去甲斑蝥素,其化学构型和斑蝥素相似,据一些临床实践初步显示,它不仅保留了斑蝥素的治疗效果,而且毒性作用也有明显的降低。为了解此药是否有毒性作用以及毒性作用的大小和特点,我们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粒径、不同浓度的纳米钴对鼠成纤维细胞的遗传毒性效应。方法分别用含有1μg/ml、10μg/ml、100μg/ml浓度的30nm、50nm和100nm的钴悬液处理培养的鼠成纤维细Balb/c3T3,24h后,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方法检测DNA损伤,评价遗传毒性效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0nm、50nm和100nm的钴颗粒,当浓度大于1μg/ml时均可对细胞产生遗传毒性效应,差异及显著(P0.01),且随着浓度的增加毒性作用增强。结论纳米钴对小鼠成纤维细胞具有遗传毒性作用,且遗传毒性与纳米钴浓度呈剂量依赖效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腺肽β4(Tβ4)在化疗相关心脏毒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129例乳腺癌化疗患者血清Tβ4浓度,分析其化疗前后浓度变化与心脏毒性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其诊断心脏毒性的敏感性与特异性。结果共18例(13.95%)患者出现心脏毒性,心脏毒性组患者血清中Tβ4水平显著高于无毒性组(P〈0.01);根据ROC曲线,Tβ诊断乳腺癌化疗后心脏毒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829(95%CI:0.709-0.937),综合考虑ROC曲线,设血清Tβ4水平6000pg/mL为诊断心脏毒性的临界点,其诊断乳腺癌心脏毒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22%、85.60%。结论本研究证实Tβ4在早期诊断心脏毒性的应用价值,提示其可能成为较理想的心脏毒性诊断的血清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