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2.
侯剑  熊晓峰 《实用医技》2007,14(34):4752-475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制及其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损伤、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26例叫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死亡5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2例,中残4例,轻残6例。良好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是外伤直接引起的脑白质广泛性轴索损伤,常包含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脑皮质挫裂伤。  相似文献   

4.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脑弥漫性轴索损伤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由Adams等于1982年正式命名,用于描述头部外伤后以脑深部神经轴索肿胀、断裂为特征的脑损伤类型,多见于重型颅脑损伤,是头部伤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能较精确客观地反映脑干不同水平的功能状态,故我们通过回顾性分析67例DAI患者临床资料,以探讨BAEP在DAI临床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DA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对67例DAI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临床特点,病理改变,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DAI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并不一致,诊断困难,本病的特征是昏迷时间长,CT与MRI虽然不能直接显示轴索损害,但能直接显示出血性病变的大小,形态与部位.在诊断脑实质内小病灶或挫伤方面,特别是对脑干、胼胝体、小脑、透明隔和穹窿损伤的观察上,MRI明显优于CT.治疗方面如能阻止非崩解性轴索损伤的继发性轴索断裂或能促进损伤轴索的恢复,则可以提高DAI的救治水平.结论 DAI是影响颅脑损伤病死率、致残率与预后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有效地处理DAI,是提高颅脑损伤救治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my,DAI)是属于弥漫性闭合性颅脑损伤中的一类原发性颅脑损伤,为重型脑损伤中常见的类型,临床表现主要特点是意识障碍、病死率高或易发生神经系统永久性后遗症。过去对DAI只能在尸检时才能作出病理诊断,而现在由于CT的应用,使DAI的临床诊断成为可能。笔者对我院近10年来收治的DAI患者早期CT表现和预后关系作一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DIA早期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DAI是常见的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8.
李晓兵  周育邦 《甘肃医药》2010,29(3):293-295
目的:讨论弥漫性脑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分级、治疗以及DAI与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关系。方法:分析46例DAI的影像特点及临床资料,治疗效果,与原发性颅脑损伤进行比较。结果:本组46例,死亡5例,治愈31例,其他10例,抢救成功率89.13%。结论:DAI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弥漫性颅脑损伤,原发性颅脑损伤中的脑震荡,原发性脑干损伤应该包含于DAI之中,DAI(Ⅱ~Ⅲ)治疗效果差,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分析24例DAI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CS评分结果:治愈8例,中残6例,重残或植物生存7例,死亡3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病情多变,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注意控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ic Injury, DAI)是重型原发性脑损伤的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病死率及致残率极高.我院2002年2月至2004年3月共收治DAI 31例,现就其临床特点与诊断标准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观察分析经CT诊断为DAI108例病人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预后。结果:按GOS评分结果,治愈35例,中残28例,重残或植物生存30例.死亡15例。结论:原发性脑干损伤是DAI的一部分,伤后意识障碍程度较深。GCS评分、昏迷时间和瞳孔变化是判定预后的重要指标。治疗上高压氧及钙离子拮抗剂应用仍是DAI治疗中的重要手段,同时应注意控制高血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与脑挫裂伤、原发性脑干伤和脑震荡的关系。方法分析56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与原发性脑损伤的特征进行比较。结果 56例DAI伤者中66%为交通伤,多次暴力致伤比较常见(61%)。伴脑挫裂伤者40例(71%)。CT/MRI发现出血灶者45例。结论 DAI是常见弥漫性脑损伤,脑震荡和原发脑干伤被包含其中,且常常与脑皮质挫裂伤伴发。将原发性脑损伤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损伤两大类似乎更为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32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年龄、GCS评分、影像学检查、并发症及治疗方法和预后。结果 32例DAI患者按GOS评分。良好7例,中残3例,重残5例,植物状态3例,死亡14例。结论弥漫性轴索损伤是重症颅脑损伤死亡的主要原因,原发性昏迷及神经功能紊乱是其典型的临床表现,大部分采取非手术综合性治疗,MRI检查优于CT,患者昏迷时间越长,预后越差、致残率越高。  相似文献   

15.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近年来被认识的一种原发性脑损伤,主要损伤脑的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胼胝体、基底节区及三脑室周围。其病理变化是广泛性轴索损害和小血管、毛细血管损伤出血[1]。对其脑病理改变和CT表现报道较多,但尚缺乏临床治疗报道。我们对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66例DAI患者救治作一回顾性总结。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根据DAI临床诊断标准和分型标准[1],在650例入院时GCS评分≤8分的急性脑损伤患者中,确诊DAI66例。高颅压型36例;非高颅压型30例,其中脑干损伤型12例,大脑损伤型18例。男43例,女2…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发病机理、临床诊断及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科2006年1月~2011年1月共收治的35例DAI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点并进行随访(3月~2年).结果 35例DAI患者中死亡7例,植物生存4例,重残4例,中残4例,轻残8例,良好8例.结论 DAI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颅脑损伤类型,诊断主要根据临床表现及CT/MRI等检查.DAI患者死残率高,预后不良,早期明确诊断并采取综合的治疗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是指颅脑损伤导致的大脑半球、胼胝体、基底节、小脑、脑干轴突的弥漫性损伤,是重型颅脑损伤较为常见的一种,其特点是伤后立即出现无血肿性持续昏迷,预后较差.我院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DAI患者5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治方法,以提高治愈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结果 伤后6个月根据格拉斯哥预后分级,恢复良好38例、中残11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结论 DAI的死亡率及致残率高,结合临床特点与影像学表现可早期诊断,以非手术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致残、致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DAI)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DAI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DAI最常见原因为交通事故伤(91.2%,62/68).本组68例经治疗:良好18例,中残13例,重残11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2例.结论 DAI死残率高,诊断主要依靠临床和CT、MRI表现,目前治疗仍处于探索阶段,采取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并配合高压氧可提高DAI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属原发性闭合性颅脑外伤,好发于神经轴索聚积区.即胼胝体、大脑脚、脑室周围、脑干及小脑上脚等部位.多为毛细血管破裂所致的损伤,是在特殊外力(主要是旋转暴力)作用下,脑组织间发生剪切力,造成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的系列病理生理变化.意识障碍是典型的临床表现.其程度常与CT影像不一致.DAI致残、致死率极高,预后极差.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DAI 28例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