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对顺铂抑制人体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 ,顺铂与亚硒酸钠对正常人体T细胞rRNA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及T细胞转化与rRNA基因表达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在细胞培养 2 4h时加入顺铂0 0 5 ,0 2 0 ,0 50mg/L ,在细胞培养开始或在加入顺铂的同时加入亚硒酸钠 0 0 5mg/L ;细胞培养 72h后 ,检测T细胞转化率及银染核仁组织区 (Ag -NOR)数量的变化。结果 亚硒酸钠与不同剂量的顺铂共同处理淋巴细胞 ,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相应剂量顺铂单独处理者 (P <0 0 1~ 0 0 0 1 ) ,并达到或超过阴性对照的水平。亚硒酸钠预先加入或与顺铂同时加入者无显著性差异。各组间Ag -NOR的表达频率以及各类随体联合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亚硒酸钠可消除顺铂对T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 ,且亚硒酸钠对T细胞转化及对顺铂作用的影响无时间效应。顺铂与亚硒酸钠对人体正常T细胞r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T细胞转化与rRNA基因转录活性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2.
陈贤均  赵红刚 《卫生研究》2003,32(4):331-333
为探讨亚硒酸钠对顺铂抑制人体T淋巴细胞转化作用的影响、顺铂与亚硒酸钠对正常人体T细胞rRNA基因转录活性的影响及T细胞转化与rRNA基因表达活性之间的关系 ,在细胞培养 2 4h时加入顺铂(0 0 5、0 2 0和 0 50mg L) ,在细胞培养开始或在加入顺铂的同时加入亚硒酸钠 (0 0 5mg L) ;细胞培养 72h后 ,检测T细胞转化率及Ag NOR表达频率 (反映rRNA基因转录活性 )的变化。结果显示亚硒酸钠与不同剂量的顺铂共同处理淋巴细胞 ,细胞转化率显著高于相应剂量顺铂单独处理组 (P <0 0 1 ) ,并达到或超过阴性对照的水平。亚硒酸钠预先加入或与顺铂同时加入者差异无显著性。各组间Ag NOR的表达频率以及随体联合频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果表明 ,亚硒酸钠可消除顺铂对T细胞转化的抑制作用 ,但对T细胞转化及对顺铂作用的影响有无时间效应尚不能定论。顺铂与亚硒酸钠对人体正常T细胞rRNA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T细胞转化与rRNA基因转录活性之间的关系仍不清楚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人类疱疹病毒(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因素。方法用B95-8细胞制备EBV,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法测定EBV滴度以确保病毒有效性,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研究环孢霉素A(CSA)的浓度、CSA加入时间、淋巴细胞浓度3个因素对EBV转化外周血B淋巴细胞试验的影响,选择最优化条件对三氯乙烯接触工人的B淋巴细胞进行转化。结果制备的病毒滴度分别为5.45×106/ml和1.06×106/ml。不同浓度CSA(0.2、1和2μg/ml)作用以及不同加入时间(同时加入或2h后)B淋巴细胞均成功永生化;正常人B淋巴细胞转化时淋巴细胞浓度不低于2×106/ml时方能成功永生化,而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不同条件下转化成功的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别,显微镜下可见B淋巴细胞体积增大并聚集成团。结论在建立B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系的过程中,CSA浓度和加入时间对转化结果未见影响,而淋巴细胞与EBV接触时的细胞浓度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接触三氯乙烯工人的B淋巴细胞在1×106/ml浓度下亦转化成功,推测与淋巴细胞致敏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4.
EB病毒 ( epstein- barr virus)转化外周血 B淋巴细胞( B- L C) ,使其成为一种能连续分裂永久生存的类淋巴母细胞 ( lymphoblastoid) ,由此建立的类淋巴母细胞株即为永生细胞株 ( imm orta1ized cell lines) ,它可永远传代 ,并且每一种永生细胞株保存了原来提供血样个体的完整基因组 ,而且它的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特性不发生变化 [1 ,2 ] ,可作为生物标本库建立的首选方法。利用 EB病毒转化外周血 B-淋巴细胞建立出生缺陷永生细胞库 ,或各种疾病 ,特别是罕见疾病永生细胞库已成为当今永久保存全基因组的首选方法 ,它可为出生缺陷及其它罕见…  相似文献   

5.
郭亚杰  唐颖 《环境与健康杂志》2011,28(11):1007-1009
为研究亚硒酸钠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致突变和抗诱变作用,调整人类淋巴母(TK6)细胞密度为1×106/ml,致突变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 μg/ml亚硒酸钠单独处理TK6细胞48 h;抗诱变性试验分别用0.01、0.1、1、10、20、40 μg/ml亚硒酸钠+阳性致突变物MMC(0.05 μg...  相似文献   

6.
亚硒酸钠对柯萨奇B_5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研究了Na_2SeO_3对柯萨奇B_5病毒在细胞内复制的影响。通过向营养液中加入一定剂量的Na_2SeO_3培养细胞,使细胞传至3~10代,柯萨奇B_5病毒在细胞内的增殖量降低,而细胞存活率明显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这种抑制病毒增殖作用的原因,不是Na_2SeO_3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而可能是Na_2SeO_3使细胞内发生了某些代谢改变,达到了一定程度地抑制病毒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亚硒酸钠和硒蛋氨酸的毒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亚硒酸钠和硒蛋氨酸毒性差异以及探讨硒中毒的指标。方法 将断乳Wistar大鼠随机分为 7组 ,每组 14只 ,雌雄各半。其中一组为对照组 ,另外六组分别给予含硒 3、6、10mg kg的亚硒酸钠或硒蛋氨酸饲料 ,于第 12周将其处死。结果 当饲料硒水平达到 3mg kg时 ,动物肝脏出现病理变化 ,在Se6mg kg时 ,体重才出现下降。饲料硒水平为 6、10mg kg时 ,同一饲料硒水平的亚硒酸钠组大鼠体重小于硒蛋氨酸组。饲料硒水平为 3、6mg kg时 ,硒蛋氨酸组大鼠的肝脏病理改变轻于亚硒酸钠组 ,雄性大鼠轻于雌性。亚硒酸钠组较硒蛋氨酸组或雌性大鼠较雄性大鼠在肝脏体重比方面变化更为明显。除雌性大鼠肝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PX)活性随硒水平升高而降低外 ,其它补硒各组肝、红细胞、血浆GPX活性具有随硒水平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结论 大鼠硒中毒的剂量为Se 3mg kg,硒蛋氨酸的毒性小于亚硒酸钠 ,雌性大鼠对硒毒性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8.
亚硒酸钠对顺铂诱发人体淋巴细胞SCE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无毒性剂量的亚硒酸钠对顺铂诱发人体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交换(SCE)作用的影响。方法 植物血球凝集素,(PHA)刺激的人体外周淋巴细胞在培养24h后用顺铂(0.05、0.20、0.50mg/L)单独处理或与亚硒酸钠(0.05mg/L)联合处理,亚硒酸钠在细胞培养0h或48h时加入;细胞培养72h后分析SCE频率的变化。结果 细胞经0.05mg/L亚硒酸钠处理SCE频率未发生显性改变;0.05~0.5mg/L顺铂均显增加SCE,呈现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预加或与顺铂同时加入0.05mg/L剂量的亚硒酸钠未显影响顺铂诱发SCE的作用。结论 0.05rng/L剂量亚硒酸钠无论预处理还是与顺铂同时处理细胞均不能拮抗顺铂诱发SCE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亚硒酸钠对实验性矽肺作用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研究亚硒酸钠对实验性矽肺的作用,探讨矽肺的发病机制及寻找防治矽肺较理想的药物。方法观察亚硒酸钠对各组大鼠实验性矽肺治疗后的病理形态改变。结果亚硒酸钠组的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明显低于石英组,喂养一个月的亚硒酸钠治疗组的体重增加(70±14)g明显高于矽肺组(59±10)g,肺重(2.3±0.4)g明显低于矽肺组(3.6±1.1)g,矽结节数量(66.67±3.44)个明显少于矽肺组(84.17±7.99)个,矽结节纤维化程度(1.33±0.52)明显轻于矽肺组(2.17±0.41);同样处理两个月的亚硒酸钠治疗组的体重增加(64±17)g明显高于矽肺组(28±18)g,肺重(2.5±0.6)g明显低于矽肺组(5.2±1.3)g,矽结节数量(73.20±2.39)个明显少于矽肺组(121.00±2.65)个,矽结节纤维化程度(1.60±0.55)明显轻于矽肺组(3.20±0.45)。结论亚硒酸钠能拮抗生物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能减轻矽肺病变,有望成为防治矽肺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亚硒酸钠杀伤结肠癌肿瘤细胞的潜在机制.方法 应用MTS方法和DCFH-DA法分别检测亚硒酸钠对人结肠癌细胞系HCT116存活率和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影响,同时应用小分子干扰RNA片段研究JNK1和p53在亚硒酸钠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的作用.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亚硒酸钠通过显著提高HCT116细胞内的活性氧水平,致使细胞发生氧化应激,激活应激相关蛋白JNK1和p53,从而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结论 亚硒酸钠能有效杀伤结肠癌肿瘤细胞,同时JNK1和p53在亚硒酸钠介导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EB病毒与鼻咽癌关系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前瞻性方法对EB病毒与鼻咽癌的关系进行了调查。根据随访1987年广州市、中山市和四会市近10万居民EB病毒抗体(VCA/IgA)普查中所有阳性人群和配对选择阴性对照资料,到1994年底,共发现鼻咽癌94例,其中阳性队列91例,阴性队列3例,累积发病率分别为1313‰和126‰,调整性别年龄后相对危险度为1014。95%可信区间为348~4760。结果表明,EB病毒与鼻咽癌有密切的关联,除具有筛检的意义外,还提示长期的高鼻咽癌风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咽环部鼻型NK/T细胞淋巴瘤中EB病毒的感染及其T细胞内抗原1(TIA-1)的表达和意义。方法用EBER1/2原位杂交及三步ABC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36例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患者EB病毒感染及T细胞内抗原1表达情况,选用的抗体有TAI-1、CD56、CD20、CD45RO,并选择10例同时期发生在鼻咽部的鼻咽癌病例做为对照。结果(1)36例病例中,男女之比为3∶1,平均年龄为44岁,以老年人为主。发病部位以鼻咽部最多。(2)36例病例的瘤细胞以大细胞、高度恶性为主,几乎所有病例临床上都有大片凝固性坏死的特点。(3)在36例病例中,EBV检出率为63.89%(23/36),T细胞内抗原1阳性表达率为91.6%(33/36)。10例鼻咽癌病例EBV检出率为80%(8/10)。结论在咽环部鼻NK/T细胞淋巴瘤中存在高水平的EB病毒隐性感染,肿瘤细胞表达TIA-1抗原可能与瘤细胞来源和其特殊的生物学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EB病毒壳抗原(VCA)、早期抗原(EA)和核抗原潜伏蛋白(EBNA1)免疫球蛋白A抗体(IgA)的检测对鼻咽癌血清学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酶法(IE)和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326例鼻咽癌患者、1290例非鼻咽癌门诊患者、职工体检767例血清中EB病毒VCA/IgA、EA/IgA、NA1/IgA抗体。结果鼻咽癌患者VCA/IgA、EA/IgA、EBNA1/IgA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7.9%、8t.9%、和87.7%;非鼻咽癌患者组为18.0%、0.2%、和15.3%;对照组为5.1%、0、13.8%。鼻咽癌组的三种IgA抗体阳性率均分别高于非鼻咽癌组和对照组(P〈0.001),非鼻咽癌组的VCA/IgA抗体阳性率亦高于对照组(P〈0.001)。检测VCA/Ig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97.9%和94.9%;EA/IgA为引.9%和100%;EBNAI/IgA为87.7%和86.2%。结论VCA灵敏度和特异度都在较高的水平;EA灵敏度低特异度高;EBNA1灵敏度和特异度不及VCA,提示免疫酶法检测VCA/IgA抗体仍然是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理想的方法,ELISA法EBNAI/IgA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比前者低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海洛因依赖者中EB病毒(EBV)亚临床感染情况及EBV感染有关的因素。方法:采用免疫酶法检测312例海洛因依赖者和421例正常体检人群血清中EBV病毒壳抗原(VCA)IgA抗体,结果:海洛因依赖者中EBV感染者99例,EBV感染率为31.5%,正常体检人群中EBV感染者3例,EBV感染率为0.7%,不同年龄组海洛因依赖者间BV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其吸毒时间与BV感染率呈正相关(P>0.05),但吸毒方式,吸毒量及性别与EBV感染无明显相关。结论:海洛因依赖者EBV亚临床感染现象值得重视,其中EBV的高感染状况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更昔洛韦治疗小儿EB病毒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B病毒感染是儿科较为常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感染时症状轻重不一,可累及多系统引起相应的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现将湖北省妇幼保健院2004年3月2005年3月用更昔洛韦治疗40例EBV感染的病例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观察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2004年3月~2005年3月在该院住院确诊为EBV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40例,男28例,女12例,年龄6月~11岁,对照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龄7月~12岁。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无明显差异,治疗前两组临床资料比较(表1)。表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临床资料比较项目治疗组…  相似文献   

17.
Despite the presence of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 the human breastmilk of mothers infected with HBV, it has been shown that breastfeeding does not increase the risk of mother-to-child transmission (MTCT) of HBV. We tested the hypothesis that human breastmilk may contain active components that bind to HBV and inhibit the infectivity of HBV.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whey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binding of the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to its antibodies in competitive inhibition immunoassays. The far-western blotting showed that HBsAg bound to a protein of 80 kD in human whey, which was identified as lactoferrin by mass spectrometry. Competitive inhibition immunoassays further demonstrated that both human lactoferrin and bovine lactoferrin bound to HBsAg. Human whey, human lactoferrin, and bovine lactoferrin each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e infectivity of HBV in vitro.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human breastmilk can bind to HBsAg and inhibit the infectivity of HBV, and the active component is lactoferrin. The findings may explain the reason that breastfeeding has no additional risk for MTCT of HBV, although human breastmilk contains HBV. Our study provides experimental evidence that HBV-infected mothers should be encouraged to breastfeed their infants  相似文献   

18.
砷酸钠与亚砷酸钠致NIH3T3细胞转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五价砷和三价砷的细胞转化活性的异同。方法应用细胞转化试验和软琼脂培养技术,以NIH3T3为靶细胞。结果在所设剂量下,两种受试物均可诱发细胞转化,并有一定的剂量依存趋势。两种受试物比较,亚砷酸钠的致细胞转化作用较砷酸钠强。软琼脂试验显示,两种受试物的各个剂量,均诱发了阳性反应,与细胞转化试验结果相一致。结论因进入体内的五价砷可以还原成三价,对工业生产中接触的五价砷的致癌危险性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9.
亚硒酸钠与细胞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测定巨噬细胞的存活率、脂质过氧化、细胞内游离Ca2+、Mg2+的浓度和红细胞膜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研究了亚硒酸钠与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高浓度的Na2SeO3(≥10-4mol·L-1)有明显的细胞毒性;Na2SeO3对巨噬细胞的毒性作用引起细胞内游离Ca2+、Mg2+浓度升高;但Mg2+浓度升高比Ca2+慢;较高浓度的Na2SeO3(≥10-5mol·L-1)能抑制红细胞膜Ca2+-ATP酶和Mg2+-ATP酶的活性,但对Mg2+-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要低于对Ca2+-ATP酶活性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