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古籍的保护和利用是一项事关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工作,数字化技术为古籍的保护与利用研究带来了新的机遇.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大多仍停留在对古籍显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上,未深入开展古籍隐性信息的数字化建设,制约了数字化中医古籍的有效利用.鉴于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知识挖掘与知识服务的中医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思路,即采用计算机数字化信息技术对中医古籍显性和隐性信息进行数字化建设和研究,基于数据库和知识挖掘技术进行古籍信息的知识发掘和提取、知识服务模式和方法研究,最终基于网络支持平台技术方案构建集中医古籍信息存储、阅读、研究、知识挖掘、知识服务于一体的数字化信息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方书古籍数字化建设为着眼点,在分析论述方书古籍数字化成果存在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方书古籍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的整体框架,并以《普济方》为例,详细阐述了其数字化建设过程,以期为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古籍具有数量众多,专业性强,延续性、关联性强,实用性强、价值巨大,形式多样、内容杂糅等特点。通过对中医古籍数字化现状分析,发现中医古籍在规划、建设、共享利用等数字化过程中存在缺少统一的规划、建设质量有待提升、缺乏资源共享、资源利用不足等不容忽视的问题。今后中医古籍数字化过程中要着力建立国家层面的中医古籍数字化生态布局;采用分阶段建设思路,分层构建中医古籍数字资源体系;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资源共享;应用大数据技术,强化资源利用。  相似文献   

4.
中医古籍电子化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籍数字化是当前中医古籍文献整理工作的热点。中医古籍传承了数千年中华医药文化,是宝贵的历史遗产。对中医古籍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不仅可以再生性保护这些珍贵的中医古籍,而且为更加便捷地开发和利用古籍资源开辟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系统了解临床科研工作者对于古籍和数字化古籍的使用和知晓情况,及其时于数字化古籍需求的形式.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对4所医院的部分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发现年龄较大者、学历较高者对古籍重要性有更深刻的认识;职称和学历较高者使用古籍的频率更高:年龄较小者对古籍数字化产品的知晓率较高;参与课题和发表论文较多者,无论是对古籍重要性的认识和使用频率,还是对数字化古籍的知晓度都明显高于其他被调查者.数据的准确性、使用的便捷性是临床医生对于数字化古籍首要的诉求.因此,中医古籍数字化建设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从提供文本阅览和简单查询,为临床医生提供知识服务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一种严重的糖尿病(DM)并发症,在中医学中糖尿病属于"消渴"的范畴,现代中医家称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为"消渴目病"。基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独特认识,认为"消渴目病"的病机是阴虚燥热、气虚血瘀。基于中医古籍《黄帝内经》《千金方》等对"消渴"和"消渴目病"的认识和治疗,挖掘古典临床治疗"消渴目病"的常用中药及中药方剂,发现了黄芪、丹参、地黄在古籍中治疗"消渴目病"效果显著,且现代研究表明黄芪多糖、黄芪甲苷等有效成分可以降低VEGF的水平来抑制视网膜炎症。以期为DR的治疗及新药发现提供新思路,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7.
通过构建本草学古籍数据库,包含本草古籍入选规则、整理方法以及数字化,研究制定本草古籍数字化技术规范及管理规程,为大量中医古籍数字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体现本草占籍中丰富的图像资源,实现传统医药文化数字化展示.本文对本草相关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方法、本草学古籍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通过构建本草学古籍数据库,包含本草古籍入选规则、整理方法以及数字化,研究制定本草古籍数字化技术规范及管理规程,为大量中医古籍数字化提供参考和借鉴;利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体现本草占籍中丰富的图像资源,实现传统医药文化数字化展示.本文对本草相关古籍文献数字化整理研究方法、本草学古籍展示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精华的手段等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对中医药行业古籍数据库的建设现状进行调查和分析,并对现有主要的中医药行业古籍数据库进行简要介绍,针对目前中医古籍数字化和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云南民族医药古籍是民族医学学术价值的载体,它承载着少数民族数千年来积累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而实现云南民族医药古籍保护和利用的有效途径——数字化,也是对其进一步的开发和知识发掘的重要基石。目前,云南民族医药古籍数字化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逐步成为了现代古籍整理的一种新趋势。因此,用整体的思维来对云南民族医药的古籍数字化建设提供质量控制,也就是建立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对云南民族医药古籍数字化的案例进一步思考和总结,从而整理出综合评价的标准。本文从目前所遇到的问题,包括收集整理、检索、研究支持和服务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并提供云南民族医药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具体的可参考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对相关古籍进行研究的意义及思路方面提出了对中医食疗古籍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以期能建立起中医食疗古籍文献数据库,为实现其共享和未来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奠定基础,以更好地发挥对中医药科研、医疗及开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医古籍数字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古籍数字化的发展历史和研究背景,提出中医古籍数字化具有保护、利用、整理3个目的。基于不同目的 ,从书目选取、内容加工、利用平台、研究支持及整理研究5个方面探讨了中医古籍数字化的方法,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保真问题是在古籍数字化过程中,业内专家面临解决数字化古籍使用者所关心的首要问题。本文从实践出发,探讨了数字化过程中的古籍载体转换以及古籍发布形式两个环节上面临的保真问题,并提出了解决保真问题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古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全国各高等中医院校都收藏有不同数量的古籍,当今如何对其进行更好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是我们所面临的共同课题。笔者以浙江中医药大学为例,简述了中医药古籍文献保护工作的现状,探讨了中医药古籍文献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性的提出了古籍保护与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裴丽  曹霞 《中医药信息》2010,27(1):118-120
在分析中医古籍数字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中医古籍数字化多功能阅读环境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基本功能和步骤,以期使中医古籍的信息单元得到充分揭示,便于使用者利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古籍数字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中医古籍数字化,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中医古籍进行扫描、文字识别与转换或录入,并经专门软件使之结构化,制作出新的电子版中医古籍.数字化的中医古籍可用计算机进行方便的检索与阅读,也可在网络上传输、共享.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医药古籍馆藏与现代数字化图书馆的资源建设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简述中医药古籍在我国医药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浅述现代数字化图书馆资源建设概况及其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为医学图书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浅谈中医胰与糖尿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医学的糖尿病,属于中医学“消渴”范畴。目前,中医对消渴的认识局限于对其病理变化、治疗、用药的研究,虽然在传统上分上中下三消,以肺燥、胃热、肾虚为其基本病机的基础上有所发展,论及了气虚、阴虚、湿热、痰湿、瘀血等病理,提出了益气健脾、滋阴、温阳、化湿、祛瘀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和临床用药,但大多忽视了中医对胰脏本身的认识。其实,很早以前,中医对胰脏即有所认识,由于历史原因,对解剖学重视不够,故未受到医家们的深入研究及论述。导师王行宽教授潜心学习古籍,在继承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关于胰脏本身功能导致消渴的见解,现将其主要论点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中医古籍数据库建设看中医古籍数字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中医古籍是中医药学传承和发展的载体,既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又具有相当的文物价值。最新出版的《中国中医古籍总目》共收录中医古籍13455种,基本上反映了当前我国中医古籍的存世和分布现状。如何在保护的基础上更好地利用这些珍贵的中医药资源是中医药研究人员的历史使命。通过数字化处理,既实现了对中医古籍的永久保存,又可为方便、快捷、无损地开发和利用这些宝贵资源搭建起研究平台。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自2002年始,对馆藏中医典籍进行了数字化再生性保护和利用研究,目前,己建成“中医药珍善本古籍多媒体数据库”、“中医药古籍资源数据库”,实现了部分中医古籍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  相似文献   

20.
李盼飞  张楚楚  李海燕 《中医杂志》2023,(15):1519-1524
中医古籍是中华传世古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具有重要地位。现代科技赋能了中医古籍保护与精华传承:在原生性保护方面,科技使中医古籍普查更全面,修复更科学以及藏书环境更安全;在再生性保护方面,微缩化、影印使古籍保存和流通更为方便,数字化使中医古籍检索利用更高效;在传承性保护方面,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中医古籍的数智化发展,知识图谱实现中医古籍的深度知识表示,场景构建实现中医古籍的沉浸式阅读。同时科技也赋能了中医古籍的创新研究与应用,为中医药的科研、临床、传播等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研究方法与途径。未来更多新兴科技用于中医古籍的深度开发与应用,将为新时代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