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发胜 《光明中医》2007,22(5):85-86
黄褐斑多发生在面部,呈对称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为颜面局限性皮肤色素改变.一般认为与内分泌有关,中医文献记载有"黧黑斑"、"肝斑"之称.笔者在临床工作中以自拟"消斑汤"治疗黄褐斑,中医辨证属肝气郁结型53例取得较好效果,现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黄褐斑是中医皮肤科一种常见多发病,表现为面部呈现局限性皮肤色素沉着的褐色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有发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祖国传统医学称之为黧黑斑.西医对本病病因认识尚不明确,而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多有成效,现就黄褐斑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黄褐斑属中医"黧黑斑"、"肝斑"、"面尘"范畴。为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男女均可发病,尤以女性多见,育龄期妇女尤易罹患。本病常于颜面部对称性发生,多分布于双颧、两颊、额部,口周等部位,呈淡褐色至深褐色斑片,形状大小不一,边界清晰,表面光滑,常于夏季加重。中医治疗黄褐斑多从肝脾肾论治,现将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黄褐斑病因病机为肝、脾、肾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或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灼伤阴血,颜  相似文献   

4.
黄褐斑诱导发病的因素众多,发病机制复杂。从大量临床实践发现黄褐斑与中医肝脏关系密切。为优化黄褐斑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对黧黑斑相关的中医古籍进行大量阅读,并检索中国知网(CNKI)及美国Pubmed系统中"从肝论治"黄褐斑、黄褐斑的发病与治疗,进行理论和临床治疗实践两方面探讨。参考文献26篇。  相似文献   

5.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属中医学的"面尘""黧黑斑""肝斑"等疾病的范畴,传统多认为与七情内伤、饮食劳倦、肝郁气滞、妇人经血不调等有关。随着中医基础理论的不断发展,医家对黄褐斑的有了更加全面与深刻地认识,现普遍将黄褐斑的病机责之于肝、脾、肾和心、肺功能失调以及气滞血瘀痰湿等有关,亦可见肝肾阴虚、脾虚肝郁、心脾血虚等脏腑兼见证。现通过概述黄褐斑的脏腑辨证治疗,分析其病因病机及相应的治疗方法,为中医辨证治疗黄褐斑提供更清晰的临床思路,为黄褐斑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治疗办法。  相似文献   

6.
中医称黄褐斑为"面皯""蝴蝶斑""肝斑"等。根据古代中医文献、其临床表现及笔者临床跟师心得,将黄褐斑的基本病机定为肾虚血瘀。就黄褐斑基本病机进行论述,提供临床治疗黄褐斑的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中医辨证论治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褐斑为颜面部对称而局部性褐色斑片,多见于青壮年妇女,中医称为"黧黑斑"、"肝斑"、"面尘",因其状如蝴蝶,又有蝴蝶斑之称.近年来,发病率日渐增多,西医认为主要与内分泌,慢性肝肾疾病,结核,慢性酒精中毒,口服避孕药及化妆品等因素有关,主要采用维生素及外用制剂治疗,效果不甚理想.中医认为该病与肝、脾、肾三脏关系密切[1],治疗上采用疏肝、健脾、补肾疗法.笔者认为气滞血瘀是黄褐斑的基本病机.临床对该病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重视理气活血,并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冯薇  王长华 《河北中医》2012,34(2):195-196
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疾病之一,在中年女性中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发生在面部的黄褐斑,属于面部黑变病的一种,与中医学文献记载的"面尘"、"黧黑斑"相似.2006 -04-2010 - 10,我们采用中医辨证治疗伴月经不调黄褐斑38例,并与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六味地黄丸治疗22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黄褐斑俗称肝斑和蝴蝶斑,属中医黧黑斑、肝斑范畴。而黧黑斑一词,首见于明.陈实功所撰的《外科正宗》,其谓黧黑班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斑黑,色枯不泽。1对黄褐斑的认识中医将黄褐斑的病因病机概括为以下几个方  相似文献   

10.
<正>黄褐斑是一种发生于颜面部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属于皮肤科的多发病和难治性疾病。以面部前额或脸颊不规则分布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为特点,多对称分布,无自觉症状。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面尘"等。凝胶剂指药材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具有凝胶特性的半固体或稠厚液体制剂[1]。中药凝胶剂是一种新型的中药外用制剂,具有涂展性好,无油腻感,易于清洗,透皮吸收好等特点。现就超声波导入中药美白凝胶治疗黄褐斑的应用总结如下。1黄褐斑的病因病机中医学认为,黄褐斑主要是由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导  相似文献   

11.
樊红娟 《山西中医》2012,28(10):6-7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于中青年女性面部的浅褐色或深褐色的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上以皮损对称分布、形态不规则、摸之不碍手、没有自觉症状的黄褐色斑片为特征,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妊娠斑”.西医一般认为,本病的发生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另外,某些化妆品和日晒与黄褐斑的发生和加剧也有关系.刘宁教授治疗黄褐斑常用温阳之桂枝,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黄褐斑俗称"蝴蝶斑"、"肝斑",以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褐色色素斑为主要特征,多发于颧颊两侧、鼻两侧及前额下部。本病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主要与日晒、长期使用激素类化妆品和服用药物、内分泌失调及遗传性因素等有关,中医认为该病多为肝郁气滞、  相似文献   

13.
黄褐斑又名肝斑,为颜面部局限性淡褐色皮肤色素斑。本病与中医“面尘”相类似,多由于情志不遂、饮食不节、肾精亏虚或感受风邪所引起。根据中医经络与脏腑相表里的理论,笔者3a来运用经穴推拿手法治疗黄褐斑6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黄褐斑是皮肤科常见色素沉着性皮肤病,其主要表现为颜面部出现局限性淡褐色或深褐色斑片,表面光滑,呈对称性分布,以青中年女性较多,多与情志不调有关,属中医"面尘"、"肝斑"、"黧黑斑"等范畴,病程长,难治愈。黄褐斑的治疗主要是抑制酪氨酸酶(Tyra)活性,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尚无特效药物。我院采用美容针配合外敷白玉散面膜治疗本病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正黄褐斑,是一种以颜面皮肤色素改变而呈现出局限性、或浅或深的褐色斑的常见面部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肝斑""蝴蝶斑""面尘"等。中医认为"皮肤乃五脏之境",本病虽表现在皮肤,却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司及气血瘀滞密切相关。现代医学认为发生黄褐斑的诱因与遗传、内分泌失调相关,从而导致色素沉积~([1])。  相似文献   

16.
李家庚乃湖北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知名中医。从事中医《伤寒论》教学与临床30余年,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人。李师临床经验丰富,尤其在中医妇科,皮肤科及内科疑难杂症等方面,造诣颇深。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兹将李师运用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黄褐斑的验案两则介绍如下,以期对大家有所裨益。黄褐斑,俗称"肝斑","妊娠斑","蝴蝶斑",与祖国医学文献记载的"黧黑斑","面尘","面色黧黑","面皯"相识。是一种  相似文献   

17.
<正>黄褐斑是一种面部出现对称性黄褐色、淡黑色斑或斑点的无自觉症状的色素异常性皮肤病,中医文献中又称之为"黧黑斑""面皯""面尘"等。此病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常于日晒后加重。中医药在黄褐斑的治疗上有其独特优势,现笔者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黄褐斑的概况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黄褐斑的病因病机在古代医学文献中早有论述,《外科正宗》载"黧黑斑者,水亏不能制火,血弱不能华肉,以致火燥结成黑斑,色枯不泽"。现代认为本病病因病机较为复杂,但多  相似文献   

18.
黄褐斑是中医皮肤科一种常见多发病,表现为面部呈现局限性皮肤色素沉着的褐色斑,多见于中青年女性,少数男性也有发病。多数患者无自觉症状。祖国传统医学称之为黧黑斑。西医对本病病因认识尚不明确,而中医辨证论治本病多有成效,现就黄褐斑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陈勇  曲剑华 《北京中医药》2006,25(4):205-207
全国名老中医陈彤云根据中医藏象理论,认为黄褐斑的病机为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并强调三脏功能失调导致的气血瘀滞,运行滞涩不能上荣于面,使颜面失于荣养是发生本病的病机关键,提出:有斑必有瘀,无瘀不成斑"的学说.在治疗上,运用脏腑辨证的方法将黄褐斑分为肝郁气滞、脾失统摄、脾失健运、肾阴虚、肾阳虚五个证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病在何脏都要"治斑不离血",常使用行气活血、化瘀消斑的中药治疗黄褐斑.我们选择五种不同证型的黄褐斑医案各1例予以介绍,以见陈老师治疗黄褐斑的学术特色和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辨证治疗黄褐斑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凌娜 《河南中医》2004,24(7):78-79
黄褐斑祖国医学又称“黧黑斑”、“肝斑”,是一种由内分泌紊乱所致的常见的面部色素代谢障碍性疾病。以中青年女性多见。西医认为黄褐斑的形成与女性体内雌激素、黄体酮过高有关,性激素兴奋,孕酮和黑色素细胞致黑色素增加而产生黄褐斑。目前,西医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方法根治黄褐斑,而从中医的角度去探求其病因病机进行辨证论治则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