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比较栀子与茵陈蒿汤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脂质代谢及血清酶学的影响。方法:用高脂饮食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自造模第6周起,28只大鼠被随机分为模型组、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和易善复组,每组7只,灌胃饮用水或给药5周。通过肝脏组织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肝功酶试剂盒及血脂试剂盒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及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明显脂肪变性,并可见炎症细胞浸润,肝组织TG、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显著降低(P<0.01);栀子组、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脂肪变性及炎症反应较模型组明显减轻,肝组织TG、血清TG、TC含量、血清ALT、AST活性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P<0.01),血清HDL-C则显著升高(P<0.01);栀子组在降低血清ALT及血清TC含量方面优于茵陈蒿汤组(P<0.05,P<0.01)。结论:栀子与茵陈蒿汤均能明显改善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干预作用,而栀子在改善胆固醇代谢及抗炎症损伤方面,效果优于茵陈蒿汤。  相似文献   

2.
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脂质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为东宝肝泰组、辛伐他汀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中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治疗4周后行肝组织生化和病理学检测。结果:降脂颗粒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脂(TG、TC)的水平,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结论:降脂颗粒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和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理气化痰祛瘀中药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Wistar大鼠12周,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的理气化痰祛瘀中药治疗8周,常规HE染色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FFA含量,放免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FFA、TNF-α、IL-6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明显改善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情况(P<0.05),显著降低血清中FFA、TNF-α、IL-6含量(P<0.01,P<0.05).结论:FFA、TNF-α、IL-6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理气化痰祛瘀法中药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FFA、TNF-α、IL-6水平,防止脂肪肝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枳椇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肝组织学变化和血清TNF-α、IL-6、IL-8水平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作用机理。方法:以高脂饮食喂养SD大鼠90天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同时以不同剂量的枳椇子连续干预90天,观察肝组织学的病理改变,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TNF-α、IL-6、IL-8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炎症活动度、血清中TNF-α、IL-6、IL-8水平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枳椇子高、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炎症程度、血清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结论:TNF-α、IL-6、IL-8参与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降低血清TNF-α、IL-6、IL-8水平可能是枳椇子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脏脂质的影响.方法 高脂饲料制备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葛根素组和辛伐他汀组,治疗4周后行肝组织生化和病理学检测.结果 葛根素能明显降低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肝脂(TG、TC)的水平,改善脂肪变性,降低肝脏炎症反应.结论 葛根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质和炎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清肝祛湿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等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的影响。方法:通过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多烯磷脂酰胆碱组、清肝祛湿活血方低、中、高剂量组,60 d后开始取材,检测大鼠CHOL、TG、ALT、AST、HDL-C、LDL-C等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清肝祛湿活血方高、中、低剂量组血清CHOL、TG、LDL-C水平和ALT、AST活性均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HDL-C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所有给药组大鼠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均获改善,其中清肝祛湿活血方高剂量组效果明显。结论:清肝祛湿活血方可有效减少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堆积、调节血脂、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7.
王敏  闫曙光 《陕西中医》2012,(9):1248-1250
目的:通过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为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机制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60只大鼠正常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20只。正常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喂养,其余各组予高脂饲料持续喂养16周。观察大鼠的一般行为表现,活性TC、TG、FFA以及组织匀浆的TC、TG的含量,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明显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匀浆SOD活性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TC、TG、FFA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组织匀浆TC、TG明显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学变化证明脂肪肝形成。结论:本实验证明以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是理想的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  相似文献   

8.
黄皮叶提取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降脂保肝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研究黄皮叶不同提取物的降脂效果,并探讨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降脂保肝作用及机制。方法制备黄皮叶水提物和醇提物,建立小鼠高脂模型,测定高脂模型小鼠血清中的血脂成分。选择作用较强的黄皮叶醇提物,采用灌饲高脂肪乳剂方法制备高脂性脂肪肝大鼠模型,观察其对血清中血脂、肝酶活性及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的影响。结果黄皮叶水提物及醇提物均能降低高血脂小鼠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醇提物比水提物作用强。黄皮叶醇提物能明显降低高脂性脂肪肝大鼠血清中TC、TG、LDL-C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减轻肝脏的病理损害。结论黄皮叶醇提取物降脂效果优于水提物,且具有良好的降脂保肝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祛脂保肝颗粒对高脂饮食所致脂肪肝大鼠的防治效果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饲料连续12周复制大鼠脂肪肝模型,期间分别对不同组别大鼠进行相应药物干预,观察祛脂保肝颗粒(24,12,6 g·kg-1)连续ig 12周对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并初步探讨其疗效机制.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肝组织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水平有显著升高(P<0.01),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显著升高,肝脏病理呈脂肪性肝病变,并伴有明显细胞损伤和组织坏死;与模型组比较,祛脂保肝颗粒各剂量组肝TG,CHO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ST,ALT显著降低,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祛脂保肝颗粒对脂肪肝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可通过抗氧化机制减轻肝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陈蒿汤对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内质网应激的同型半胱氨酸(Hcy)-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因子(eIF2α)-Caspase-12通路引起的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茵陈蒿汤防治酒精性肝纤维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模型组和茵陈蒿汤组采用乙醇灌胃的方法复制酒精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茵陈蒿汤组同时给予3. 5g/kg茵陈蒿汤灌胃,10周后处死动物,采用赖氏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HE和Masson三色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表现,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茵陈蒿汤组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肝脏组织病理学显示,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肝纤维化表现,茵陈蒿汤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均0. 05),茵陈蒿汤组大鼠肝脏组织中GRP78、eIF-2α、Caspase-12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 05)。结论茵陈蒿汤抑制GRP78、eIF-2α、Caspase-12的活性可能是其抗酒精性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降脂散合并耳穴压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的200名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四组,益气活血降脂散组、耳穴压豆组、益气活血降脂散合并耳穴压豆组和西药治疗组,治疗3个疗程后根据疗效判断标准判断疗效。结果:益气活血降脂散合并耳穴压豆组50例中,临床治愈31例,占62%,好转13例,占26%,总有效率88%,且血清TC、TG全部在正常范围,B超显示肝脂肪变也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益气活血降脂散合并耳穴压豆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虎金方对高脂饮食(HFD)导致的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模型小鼠的治疗作用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雄性SPF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虎金方高、中、低剂量组。模型复制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小鼠按10 mL·kg^-1给予0.9%生理盐水灌胃;虎金方各组分别按高、中、低(21.24、10.62、5.31 g·kg^-1)剂量给予虎金方浓煎药液灌胃,每日1次,共4周。模型复制及给药期间每周称量小鼠体质量,并观察一般状况。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液用于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并取整块肝脏,称质量并肉眼观察其外观大小、质地及颜色。一部分做成病理切片,用于HE染色,剩余肝脏组织用于以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活化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模型组最终体质量明显增加(P<0.001);肝脏体积增大,呈黄色,质量增加明显(P<0.001);血清TC、TG上升明显(P<0.05,P<0.001);肝小叶结构被破坏,肝细胞肿胀变形;SIRT1、PGC-1α、PPAR-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P<0.001)。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虎金方高剂量组最终体质量下降明显(P<0.05),肝湿质量降低(P<0.001),TG明显下降(P<0.001),SIRT1、PGC-1α、PPAR-α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P<0.01)。结论虎金方有治疗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调节SIRT1/PPAR-α通路,减轻肝脏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3.
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与肝脏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当归补血汤对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影响肝脏脂质过氧化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采用四氯化碳(CCl4)皮下注射及高脂低蛋白饮食复合因素诱导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当归补血汤组(14只);另设正常组(10只)。自造模之日起,当归补血汤组以6 g/kg的大鼠体重剂量灌胃,每日1次,共6周。正常组与模型组灌胃以等量生理盐水。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症与脂肪变性,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肝组织胶原沉积。试剂盒法测定血清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转氨酶(ALT)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总胆红素(TBil)与白蛋白(Alb)含量。生化法测定肝组织甘油三脂(TG)与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Jamall氏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Western印迹法分析肝组织Ⅰ型胶原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明显升高,Alb含量明显降低;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沉积明显,TG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降低(均P<005)。当归补血汤组大鼠肝组织脂肪变性与胶原病理沉积显著改善;血清ALT、AST水平及TBil含量降低,血清Alb含量升高;肝组织Hyp、TG与MDA含量降低,SOD活性提高(均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具有良好的抗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与抗肝脏脂质过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舒肝降脂煎治疗脂肪肝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观察舒肝降脂煎(绞股蓝、黄芪、茵陈、郁金、泽泻、姜黄)治疗脂肪肝的效果,54例脂肪肝患者口服舒肝降脂煎治疗2个月。结果:治愈7例,显效13例,有效26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85.18%;治疗前后血脂、肝功能变化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提示舒肝降脂煎治疗脂肪肝有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对血脂和肝功能异常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昱芃  臧超越 《天津中医药》2023,40(8):1035-1042
[目的] 探讨温胆汤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模型小鼠药物干预的作用及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4只C57BL/6J雄性无菌小鼠适应性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空白组、模型组、温胆汤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温胆汤中剂量组(中剂量组)、温胆汤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吡咯列酮治疗组(吡咯列酮组);实验小鼠给予高脂饲料进行MAFLD造模,每天分别灌胃给予低、中、高剂量组(1.3,2.6和5.2 g/kg),吡格列酮组每天给予2.6 mg/kg。各干预治疗组小鼠均灌胃给药处理6周,每日1次。实验第14周末处死小鼠,比较6组小鼠肝指数、肝组织病理变化及脂肪含量,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以及肝组织的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二酰基甘油酰基转移酶2(DGAT-2)、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脂酰辅酶A氧化酶(ACO)的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小鼠的整体状态差,肝脏组织大面积脂肪变性及脂质浸润,血清转氨酶、肝脏脂肪水平明显升高,证实了高脂饲料饮食喂养8周成功构建了小鼠MAFLD模型;各药物干预治疗组小鼠肝指数、肝脏病理变化和肝脏脂肪水平,血清转氨酶、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和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和吡咯列酮组下降最为明显,各组结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剂量温胆汤均能明显改善MAFLD小鼠肝脏脂质沉积、肝功能,降低肝指数,可能与调节脂质代谢,降低肝组织中脂质过氧化水平和脂质代谢重要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大补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消化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饮食控制和合理运动,治疗组另给予大补肝汤治疗,对照组另给予易善复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2.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ALT、AST、GGT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TG、TC水平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补肝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和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复肝丸对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和二甲基亚硝胺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方法: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肝丸组和培哚普利,除正常组外,其余组腹腔注射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自造模之日起各组灌胃4周。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复肝丸组和培哚普利,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硝胺4周复制肝纤维化模型;造模结束后各组灌胃4周。称重测量肝体比、脾体比,比色法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清白蛋白水平,碱消化法测定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炎性变化、天狼猩红胶原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性胶原沉积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复肝丸10g生药/kg小鼠体重预防用药或6g/kg大鼠体重治疗用药均能降低大鼠和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减轻肝脏炎性病理,降低肝组织羟脯氨酸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性胶原沉积增生。结论:复肝丸对大鼠和小鼠肝纤维化具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中药祛湿化瘀方(茵陈、虎杖、田基黄、姜黄、生栀子)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肝脏脂质沉积的干预作用及其量效关系。方法 采用单纯高脂饮食10周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7周起, 随机分为模型组、祛湿化瘀方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灌胃给药4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油红染色、电镜观察);(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及TG、总胆固醇(TC)含量的变化。结果 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电镜超微结构显示模型组肝细胞胞浆大量出现中小脂滴并严重积聚,肝组织TG、FFA含量分别达正常组的 3.2、3.5倍,但血清ALT、AST、TG、TC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祛湿化瘀方高、低剂量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 肝组织 TG、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其TG含量均值分别为模型组的57.55%、72.32%、71.07%,FFA含量分别为模型组的48.95%、65.67%、55.57%。其中,高剂量组降低肝组织TG含量的作用显著优于低剂量组和多烯磷脂酰胆碱组(P<0.05)。 结论 祛湿化瘀方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疗效相当显著,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柴苓术芍饮对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血脂及肝脏病理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SD大鼠3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柴苓术芍饮高、中、低剂量组,每组7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4组采用复合因素制备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成模后给药4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