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马坚  邓显惠 《中国针灸》1998,18(11):659-660
《灵枢.营气》篇载:“营气之道……精专者行于经隧,常营无已,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故气从太阴出,注手阳明,上行注足阳明……与太阴合……从脾注心中……合手太阳……合足太阳……注足少阴……注肾,从肾注心……循心主脉……合手少阳……从三焦注胆………注足少阳……合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此营气之所行也,逆顺之常也。”十二经脉流注模式,正是根据这一记述建立的,目的在于说明十二经脉在流注过程中的关系和联系次序。其模式要求简明合理。所谓简明,是将繁复的关联存主略次,表达得一目了然。所谓合理,即符合脏腑经脉阴阳概念的…  相似文献   

2.
足厥陰肝经     
足之厥陰肝經,起于(足母)趾之聚毛(亦謂三处,在(足母)趾之表面,有毛)經足背(足母)趾与二趾之間上行,自足內踝上行胫骨櫛之內侧骨面,于足踝之上八寸許出于足太陰脾經之后側,上膝膕窩之内侧,循股入于陰中,循陰器抵小腹,挾胃屬肝,絡胆上貫膈,布于脇肋循喉嚨之后,犹上入咽头上連淚管(即目系)上而出额,会于督脉之巔。其支者自目系下頰环唇內。其一支复从肝別,貫膈而注于肺。  相似文献   

3.
关于督脉的走向,我们一般都认为是由下而上循行的。这种看法的产生是很自然的,因为在现在的针灸书籍中,包括在世界卫生组织总部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科学组会议审定通过的《标准针灸穴名》及国家标准《经穴部位》中,督脉穴的排列顺序都是由下而上的。但是,在古代文献中有关督脉的走向有两种不同的描述。《灵枢经·营气》载:“足厥阴上行至肝,从肝上注肺,上循喉咙,入颃颡之窍,究于畜门。其支别者,上额,循巅,下项中,循脊,入骶,是督脉也。络阴器,上过毛中,入脐中,上循腹里,入缺盆,下注肺中,复出太阴。此营气之行,逆顺之常也。”毫无疑问,这里的督…  相似文献   

4.
阳明病证与针炙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欧阳八四一、阳明生理:阳明包括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经,与手太阴肺、足太阴脾经互为表里。手阳明经脉,从食指外侧循臂,入肘外廉,由外上肩至面部,络肺属大肠。足阳明经脉,起于鼻梁陷处两侧,络于目,从缺盆下循胸腹...  相似文献   

5.
一、用《灵枢》经中的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足阳明胃经是怎样循行的? 答: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頞中,旁纳(一本作约字)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挟口环唇,下交承浆,却循颐后下廉,出大迎、循颊车,上耳前,过客主人,循发际,至额颅;其支者,从大迎前下人迎,循  相似文献   

6.
循经推运松解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鸿 《河南中医》1999,19(5):28-28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乳内有核状物,疼痛或触痛,随月经周期发作,其发生机制与卵巢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笔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坚持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调理。乳房属人体器官之一,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荣养,是气血会聚的地方。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在乳上;足厥阴肝经入于期门,穴在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居其间。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经,自缺盆下于乳;冲脉(血海)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当过食膏梁厚味致痰热内蕴于阳明…  相似文献   

7.
<正> 问:为什么说冲脉隶属于阳明? 答:可以从两方面进行解释:①经络循行关系:足阳明之脉“下挟脐,入气衔中”,而冲脉起于气冲(即气衔)并足阳明之经挟脐上行,故“冲脉隶属于阳明”.②从功能上看: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腐熟.胃中之谷气盛,则冲脉之血盛,从而保证了胞宫的生理功能. 问:什么叫天癸?天癸至说明了什么? 答:天癸是在肾气盛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物质.来源于先天,靠后天滋养,它直接参与男女精血产生的生理活动. 女子天癸至的标志是月经来潮,主要说明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熟,并为正常月经周期的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理论早就认为肝是人体一个重要脏腑,前人称其为"五脏特使""将军之官".足厥阴肝经在体内循行分布最广,上至巅顶,下至足底,贯通上下,联系脏腑最多.<灵枢·经脉篇>日:"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过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日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  相似文献   

9.
姚俊丽  高志强 《新中医》2015,47(11):255-256
<正>肝经的走向及其在体表的分布在《灵枢·经脉》有云:"肝足厥阴之脉,起于大趾丛毛之际,上循足跗上廉,去内踝一寸,上踝八寸,交出太阴之后,上腘内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上出额,与督脉会于巅。其支者,从目系下颊里,环唇内。其支者,复从肝别,贯膈,上注肺。"龙胆泻肝汤为治疗肝经实火上炎,湿热下注的常用方,首载自元代李东垣《兰室秘藏》。笔者在儿科临床治疗中根  相似文献   

10.
针灸题解     
十七、十二经脉起止循行路线是什么? 〔题解〕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出于拇指内侧端;手阳明大肠经起于大指次指之端……上挟鼻孔;足阳明胃经起于鼻之交(安页)中……入中指内间(应作次指外间);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之端……注心中;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之端(外侧)……至目内眦;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至小指外侧;足少阴肾经起于小指之端……注胸中;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循中指出其端;手少阳三焦经起于小指次指之端(无名指尺侧)……至目锐眦(外侧);足少阳胆经起于目锐眦……入小指次指之间(足第  相似文献   

11.
肝为五脏之一 ,为魂之处 ,血之藏 ,筋之宗 ,在五行中属木 ,主动 ,主升 ,肝是调畅全身气机 ,推动血和津液运行的重要环节。若肝脏受损 ,肝气不畅 ,会影响全身阴阳气血的平衡 ,引发其他脏腑肢节的病变 ,故清代医家魏玉璜称“肝为万病之贼”。肝如何成为万病之贼 ,我们试从三个方面予以论述。1 肝经是疾病感传的途径从足厥阴肝经的经络循行路线看 ,肝经起于大趾 ,循足跗 ,上内廉 ,循股阴 ,入毛中 ,过阴器 ,抵小腹 ,挟胃 ,属肝 ,络胆 ,上贯膈 ,注肺 ,布胁肋 ,循咽喉 ,连目系 ,环唇内 ,上至额巅 ,交太阴而通三阴经 ,交阳明而通三阳经 ,交督脉…  相似文献   

12.
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阴病证与针灸辨治215003江苏省苏州中医院针灸科欧阳八四一、太阴生理:太阴包括手太阴肺足太阴脾、并与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相表里。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上膈属肺,出腋循孺,下肘至指,足太阴脾由趾走足,上踹循胫,过膝入腹,属脾络胃,...  相似文献   

13.
有关跷脉的循行,中医学院讲义尚未有言其“入脑”者。如《内经讲义》引《灵枢·脉度篇》原文说:“跷脉者,少阴之别,起于然谷之后,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頄,属目内眦,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引《难经·二十八难》原文说:“阳跷脉者,起于跟中,循外踝上行,入风池。”《中医学基础》说:“跷脉左右成对……阴跷脉经内踝,沿下肢内侧后方上行,经前阴,上沿腹胸进入缺盆,出结喉旁,上行至目内眦,与阳跷脉会合。阳跷脉经外踝,沿下肢外侧上行,经腹部,沿胸部后外侧,经肩部、颈外侧,上挟口角,到达目内眦,与阴跷脉会合,再沿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与足少阳  相似文献   

14.
(三)鼻:鼻司嗅觉,为气之门户,《内经》中称之为明堂,因其居于面部中央,下通于喉,为肺气所出。肺开窍于鼻,嗅诸气味。《灵柩·脉度篇》曰:“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鼻为呼吸之道,而肺之吸清呼浊,非鼻莫举,其机能正常与否,须靠脉络给予资助。足阳明经脉,起于鼻之交(安页)中;手阳明经挟鼻孔;手太阳经抵鼻旁;足太阳经起于目内訾,循鼻上行;足厥阴经过鼻咽之中;督脉总督诸阳经,其脉从巅顶沿额下过鼻柱。诸脉运行血液,滋濡鼻之内外,且肺气通于鼻,肺为经脉之首,气脉相合,而成嗅觉,最为灵敏。然鼻虽有吸清之益,但也能吸入秽浊之气,凡风暑燥湿疫疠之气,往往由鼻腔而入,入则肺当其冲,故发咳嗽气逆,痰浊上壅,或  相似文献   

15.
一般认为肝属下焦。然而,在临床论治肝病(定位)时,“肝属中焦”亦较为常见。笔者就此问题试引几句经文作一点探讨。《素问·经脉别论》云:“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指出了胃与肝在生理上的直接联系。王冰注:“胃散谷精之气入于肝”,虽释义无误,但未解惑;以后注家多从王氏。唯张志聪颇有见识,曰:“是营卫气血,皆水谷之所资生,而水谷入胃,各有淫散输转之道,故又必先知经脉生始之原”。究其经脉生始之原,《灵枢·经脉》云:“肝足厥  相似文献   

16.
卫气循行的路线为:平旦自肾经循阳跷脉上行至目,按太阳、少阳、阳明、阴跷的顺序运行,复合于目,一部分散溢于外;夜间自阴跷入肾经,入肾,循于五藏,阴经。  相似文献   

17.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6):18-19
口僻 ,俗称吊线风 ,是以口眼斜为主证的常见病证。患者多伴有患侧耳后疼痛 ,因口眼喁斜有时伴有流泪、口角流涎、言语不清、进餐时患侧颊内残留食物残渣等。本病急性起病者 ,称为急性口僻 ,相当于临床常见的急性周围性面瘫 ,多见于急性面神经炎。临床对急性口僻从阳明论治 ,取得较好的疗效。试作以下总结 ,不当之处 ,欢迎批评指正。1 口僻病在阳明 ,与肝脾有涉1 1 口僻病变主在阳明 ,特别是与足阳明胃经关系更为密切。阳明经脉行于面。阳明经脉有手足之分 ,胃足阳明之脉 ,“起于鼻之交中 ,旁纳太阳之脉 ,下循鼻外 ,入上齿中 ,还出挟…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辨治心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小玲  胡庆铁 《陕西中医》1999,20(8):364-364
<正> 1 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与手足阳明经及足少阳经密切相关。手足阳明经与足少阳经均循绕侧头面部,与三叉神经在面部分布区域相近,诸如风寒、风热之邪外袭,循阳明、少阳经上扰头面,或阳明胃火与肝胆郁火上犯,阻遏经络,经气不通则痛。又痰湿内盛者,痰郁而化火,痰随火气上升,阻滞阳明、少阳经脉;以及久痛不愈,邪入血络,瘀血内阻,亦可出现头面疼痛。三叉神经痛患者常常可以见到牙痛,祖国医学认为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而  相似文献   

19.
宗气实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认为 ,宗气即积于胸中之气 ,是肺从自然界吸入的清气 ,和脾胃从饮食物中运化而成的水谷精气相互结合而成的。宗气 ,又称大气 ,《灵枢 五味》在论及宗气时说 :“其大气抟而不行者 ,积于胸中 ,命曰气海”。另外 ,张隐庵说 :“大气 ,宗气也。”故历代大多数医家都认为大气就是宗气。宗气积于胸中 ,贯注于心肺之脉。《灵枢 五味》曰 :“出于肺 ,循喉咽 ,故呼则出 ,吸则入。”《类经 针刺类 解结推引》说 :“蓄于丹田 ,注足阳明之气街而下行于足。”另《灵枢 邪客》说 :“宗气积于胸中 ,出于喉咙 ,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归纳起来 ,宗…  相似文献   

20.
6.近视证治本病中医称为“能近祛远证”,是青少年中常患之目病.《诸病源候论·目不能远视候》条云:“目不能远视者,由肝为目之外候,脏腑之精华,若劳伤脏腑,肝气不足,兼受风邪,使精华之气衰弱,故不能远视.”由此说明五脏六腑之精华,皆上注于目,肝窍为目,目得血而能视,肝胆为表里,肝液胆汁足,目乃能远视.今肝虚血少,不能上荣于目,故视力模糊而成近视.笔者经验,本病不能苛求速效,当缓缓图治,因精血难复故也.调补肝肾,疏通脉络为其大法.常选太阳、阳明、少阳、厥阴经穴为主.循经远近相伍,处方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