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3.
伤寒并发肾功能损害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33岁,因头晕、头痛8日,发热5日,少尿3日于2001年6月2日入院.体检:体温37.9℃,脉搏60次/分,血压120/60mmHg,急性热病容,表情淡漠,右下肺呼吸音弱,心率90次/分,律齐,心音低钝,肝肋缘下3cm,剑突下4cm,触痛阳性,脾肋缘下3cm,脐右、左下腹压痛阳性,无反跳痛,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轻度浮肿.化验:血常规WBC5.6×109/L,Hb142g/L,PLT102×109/L;尿常规蛋白++;尿沉渣+镜检白细胞3~5个/HP,上皮细胞5个/HP;24小时尿蛋白定量2.94g,5天后复查为3.2g.  相似文献   

4.
伤寒并发肝损害的临床特点温州市第五人民医院传染科赵晓云,邵向云[关键词]伤寒,肝损害,并发症近年来,伤寒引起肝脏损害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国内报告一般约为46.3%,个别报告高达71.3%(1)。我院1991年收治111例伤寒确诊病例,全部检查肝功能,并...  相似文献   

5.
伤寒是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合并症毒血症、肠穿孔、肠出血已非常少见。伤寒并发心肌炎已成为主要致死合并症,应加以警惕。本院近3年收治伤寒247例,并发心脏损害36例,占14.6%,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将我科1998~2005年收治因甘露醇导致急性肾脏损害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神经系统中毒症状,肝脾肿大,玫瑰疹及白细胞减少等,少数可并发肠出血及肠穿孔。伤寒合并肝脏损害在临床上很常见,我院近3年收治伤寒患者48例,本文就其中合并肝脏损害患者34例进行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9.
葛成群 《中原医刊》2006,33(12):69-69
伤寒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传染病,近年来有不典型化、轻症化及并发症多的倾向。我院白2003年7月~2005年10月收治伤寒病人230例,其中90例发生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抢救急性有机磷中毒(AOPP)患者,不但要尽快清除毒物,给予药物对抗胆碱样、烟碱样症状;并积极治疗常见的脑水肿、呼吸衰竭等并发症,也不应忽视AOPP所引起的肾脏损害。张斌[1]报道,在AOPP145例死亡者中,有5例死于急性肾功能衰竭。笔者拟对近几年...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景洪地区伤寒、疟疾重叠感染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情况。方法;收集我院近十年来的伤寒、疟疾重叠感染患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结果:12例伤寒重叠感染间日疟8例,恶性疟3例,疟原虫阴性的1例是在确诊伤寒后,按伤寒治疗,高招变质 续不退,贫血加重是,经诊断必疟治疗,体温降至正常才诊断为重叠感染的。结论:在疟疾流行地区、流行季节,诊断伤寒时,要考虑重叠感染疟疾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环丙沙星口服治疗伤寒的疗效,对61例伤寒患者给予环丙沙星05g,一日二次口服,14d疗法结果:治愈率为9672%,开始退热时间为(202±09)d,体温退至正常时间为(402±151)d体外药敏试验中,伤寒杆菌对环丙沙星的敏感性与先锋必相似表明环丙沙星是简单、安全且高效的治疗伤寒药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972~1985年住院的119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典型临床表现者较50年代减少;(2)氯霉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均不降低肥达氏反应的效价;(3)“H”和“O”抗体均非保护性抗体;(4)肾上腺皮质激素不能缩短热程。讨论了诊断和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广州市近50年伤寒、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广州市伤寒、副伤寒近50年的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对1950~1999年广州市传染病年报的伤寒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显示近50年发病率在1.27/10万-61.33/10万水平波动,逐代年下降,50年代发病率38、70/10万为最高,60年代后呈明显下降趋势,90年代为3.04/10万;死亡率、病死率逐年代大幅下降,50年代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0.89/10万、2.32%,1987年后仅1999年有1例死亡病报告。病例分布广泛,从90年代以前以市区为主转变为90年代的以市辖县为主状态;全年均有病例,8月份为最高峰;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年龄分布以0—9岁组为主,占总病例的31.01%,并有向大年龄组推移的趋势;职业分布以儿童、工人、学生为主,农民和干部职员有增加倾向。结论 广州市伤寒、副伤寒发病呈下降趋势,结果提示21世纪广州市伤寒病的防治应以农村和儿童青少年为重点。  相似文献   

15.
103例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对机体的重要器官(肝、心、肾、脑、肺及胰腺)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03例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的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功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的发生率为9.7%,(10/103),而MODS的死亡率为70%(7/10);肝、心、肾、脑、肺及胰腺等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86.4%、70.9%、64.1%、5.8%、4.9%及3.9%.以肝、心、肾功能障碍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重型及危重型患者的肝、心、肾功能损害严重程度均高于轻型、中型患者(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性或高度显者性差异)。结论EHF患者并发多器官功能损害较普遍,但以肝、心、肾功能损害最常见,尤其以肝功能障碍明显,并发MODAS者死亡率高,而且病情愈重者,器官损害愈严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ELISA快速法与传统肥达氏伤寒试验对伤寒血清学诊断方法比较。方法:选用两法对28例临床确诊为伤寒病人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LISA法阳性22例(阳性率786%),肥达氏法阳性13例(阳性率464%),χ2检验P<005。结论:ELISA法可作为早期快速辅助诊断伤寒的血清学方法。  相似文献   

17.
伤寒、副伤寒7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近10年来广西地区伤寒、副伤寒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及伤寒沙门氏菌的药敏实验的动态变化,为临床诊治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1995年6月~2005年9月10年间收治的经血或骨髓细菌培养确诊为伤寒、副伤寒病例的发病季节、症状与体征、实验室检查及药敏试验等临床资料。结果79例病例中,男性55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31.6±10.3)岁;伤寒60例(75.9%),副伤寒19例(24.1%),数据表明近年伤寒病例的构成比从1999年前的93.1%明显下降到2004年的60.0%,副伤寒病例的构成比则从1999年前的6.9%上升到2004年的40.0%;两种疾病全年均有散发病例,但58.2%(46/79)在夏秋季6~10月为主;伤寒、副伤寒在临床以发热、肝脾肿大及血白细胞下降为主要特点,常见的并发症为中毒性肝炎和胆囊炎;79例病人仅有49例(62.0%)肥达氏反应阳性,其中伤寒病人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副伤寒病人,分别为73.3%与26.3%(P<0.05);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对喹诺酮类、第三代头孢菌素仍具很好的敏感性,但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氧氟沙星及环丙沙星等药物敏感率较低;在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平均时间为(6.3±2.1)d,所有病例全部治愈。结论近年来伤寒发病率有下降,而副伤寒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伤寒、副伤寒临床表现多呈不典型表现,喹诺酮类和三代头孢菌素药物为治疗伤寒、副伤寒的首选药物。  相似文献   

18.
玉溪市红塔区1998—2007年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红塔区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流行特征和趋势,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塔区1998-2007年期间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年后伤寒和甲型副伤寒年度总发病率均超过100/10万,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且间隔2~3年出现高强度的流行;流行季节集中出现在5~10月之间;坝区乡镇发病高于山区乡镇;发病职业以农民、学生、工人、干部职员和教师为主(近80%);发病以10~50岁年龄组为主(85%以上);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发病危险因素与食用生冷食物有关。结论红塔区2000年后属于甲型副伤寒高流行区,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加强传染源的管理及饮食行为干预和生冷食物的监测,是控制当前红塔区伤寒流行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环丙沙星对伤寒的疗效.方法伤寒住院者102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52例用环丙沙星口服,对照组50例使用氧氟沙星口服.结果治疗组有效率,开始退热及完全退热时间、总疗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环丙沙星组明显优于氧氟沙星组.结论环丙沙星治疗伤寒疗效高、退热快、疗程短、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并发急性肾衰18例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相关因素,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412例PNS并发ARF的1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PNS并发ARF的发生率为4.5%.临床以少尿型为主(83%),起病均在PNS的急性期。经过利尿,泼尼松结合中药黄芪治疗后,15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83.3%)。结论PNS并发ARF并非少见,临床以少尿型为主,多伴有高凝状态。早期诊断,治疗应兼顾PNS和ARF两个环节,大多数病情可逆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