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灸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以经络学说为主要理论基础,研究经络、腧穴、刺激方法和运用针灸防治疾病及临床运用规律的一门学科。科学把握针灸学的内涵与外延是学科建设不容忽视的重要课题,对推动中医药学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灸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经络学说是指导针灸医疗实践的重要理论基础,它和阴阳、脏腑、卫气营血等中医学理论有密切的联系,并以此作为针灸诊治过程中辨证论治的依据。经络学说对辨证的指导意义中医学认为:经络内连脏腑,外络肢节,有运行  相似文献   

3.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中医的整体观念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中医学的特征之一是整体观念 ,它将人体内部看成是一个整体 ,人体的各个部分都是有机联系的 ,如五脏之间的联系、五脏与六腑之间的联系、五行学说以及经络学说等等 ,皆体现了整体观念这一精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同样体现了整体观念。 1973年 Tilney提出了序贯性系统功能衰竭 ,以后经过其他学者阐述命名为多器官功能衰竭综合征 (m ultipleorgan failure syndrom e,MOFS,简称MOF) ,其重要的含义之一就是在严重的生理损伤情况下 ,最初未被累及的器官可以发生功能衰竭。 1985年 Goris就指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 ultipleorgan dysfunct…  相似文献   

4.
王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7):246-247
目的:经络研究及认识的相关情况说明了经络是人体已知组织结构具有未知功能的体系,该体系与脉管系统和脉管外组织液均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调控支配,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方法:通过回顾和总结古典经络学说的文史研究,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一些发现和认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经络的本质可能是“人体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就是以连续的人体水环境为基础,特别是循经低流阻通道(十四经脉)为主干道,以信息快速传递的神经系统为主导,以物质快速运输的血液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来反映人体与环境、人的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功能调控体系。结论:人体正是通过这个“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进行一系列物质、能量、信息传递活动而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针灸刺激经穴产生的效应不是影响机体某个系统或某类功能,而是一种综合、整体调节。疏通经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保持经络的畅通是中医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中医学的经络实质探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记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资料。心电传播理论概括起来有3种主要学说:容积导体学说,电偶移动学说和心电向量两次投影学说。容积导体可视为是血管中的血液,电偶移动和心电向量可视为是血管外的正负电流。从传播角度来说,心电传播途径是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是心脏的延续,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自主神经和“良导体”。是输送血液和传播心电的通道。其中“良导体”有释放电荷,反映疾病,接受治疗的作用。脉管系统可视为中医学中的经络,“良导体”可视为中医学中的穴位。从功能角度来说,经络系统具有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脉管系统是机体新陈代谢的调控系统。穴位的实质是“良导体”,经络的实质是脉管系统。  相似文献   

6.
目的: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中医学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和预防等各个方面。方法:运用经络学说确定病位,是经络辨证的关键。经络辨证可指导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获效颇佳。结果:运用经络辨证可对复杂的病候执简驭繁,同时使处方用药有的放矢。结论:毛以林教授善用经络辨证治疗心系病和疑难杂症,其辨证准确,用方精准,颇受患者信赖。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络研究及认识的相关情况说明了经络是人体已知组织结构具有未知功能的体系,该体系与脉管系统和脉管外组织液均有必不可分的关系,受神经、内分泌、免疫等系统调控支配,分析这些问题有助于对经络的全面认识. 方法通过回顾和总结古典经络学说的文史研究,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一些发现和认识,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经络的本质可能是"人体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就是以连续的人体水环境为基础,特别是循经低流阻通道(十四经脉)为主干道,以信息快速传递的神经系统为主导,以物质快速运输的血液系统为源头,以穴位为枢纽,来反映人体与环境、人的整体与局部协调统一的功能调控体系. 结论人体正是通过这个"定向水环境调控体系"进行一系列物质、能量、信息传递活动而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针灸刺激经穴产生的效应不是影响机体某个系统或某类功能,而是一种综合、整体调节.疏通经络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保持经络的畅通是中医保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心电图是心脏电活动在体表的记录,是临床诊断的重要资料。心电传播理论概括起来有3种主要学说:容积导体学说,电偶移动学说和心电向量两次投影学说。容积导体可视为是血管中的血液,电偶移动和心电向量可视为是血管外的正负电流。从传播角度来说,心电传播途径是脉管系统。脉管系统是心脏的延续,包括动脉、静脉、淋巴管、自主神经和“良导体”。是输送血液和传播心电的通道。其中“良导体”有释放电荷,反映疾病,接受治疗的作用。脉管系统可视为中医学中的经络,“良导体”可视为中医学中的穴位。从功能角度来说,经络系统具有决死生,处百病的作用,脉管系统是机体新陈代谢的调控系统。穴位的实质是“良导体”,经络的实质是脉管系统。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 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 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经络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现象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主要进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结合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②认识和理解经络,必然得搞清认识物质世界的3个层次:看到的就是存在;看不到,但能用现有仪器测知的也是存在;看不到,又用现有仪器测不到的许多无形物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③《内经》确立的经络学说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经络”,而不是“结构上的经络”。 结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多学科融合。立足临床和功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医学和西医学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运用不同的思维形式和观察研究方法发展起来的两种理论体系,但提高临床疗效,阐明生命活动本质,为人民健康服务是中西医的共同出发点,也是中西医结合的基础[1]。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精华之一,它是从整体出发,在对病人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从整体观出发,立足临床和功能,从一个立体的层面去认识经络,探询冲出“纯”现代研究窘迫的途径。方法:总结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对经络研究存在较大争议问题进行总结,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一探讨。结果:①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络的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历史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主要进行经络形态学研究和皮肤电现象的观察;20世纪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主要进行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及其机制的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及其联系途径的研究、经脉循行路线的客观检测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至今,结合现代科技的多种手段对经络的实质进行研究。②认识和理解经络,必然得搞清认识物质世界的3个层次:看到的就是存在;看不到,但能用现有仪器测知的也是存在;看不到,又用现有仪器测不到的许多无形物质也不能说它不存在。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的概念与经络现象是中医所特有的。经络学说的研究,无论是文献的研究、临床研究,还是在现代科技手段支持下的实验研究,都不能脱离中医这一特定的范畴。③《内经》确立的经络学说强调的是“功能上的经络”,而不是“结构上的经络”。结论:从整体观出发,强调多学科融合,立足临床和功能,坚持理论与实践研究相结合;以经络整体调控作用作为突破口,从一个立体的角度去认识经络,才可能有所突破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医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学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起来的养生保健和防治疾病的学问,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历史积累下来的优秀科技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在形成发展中直接引用和吸收了传统文化中成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学习中医理论必须从中华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开始。该文首先简明扼要地论述了气势恢弘、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阐释了天人合一理念、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人本人伦"思想等核心哲学思想,对作为中华传统文化载体和基因的汉语言文字,结合中医药知识剖析汉字本身及其运用上的深刻文化内涵;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中医学的文化属性,从传统哲学中的生命议题与中医学的赋质充值、天人合一理念在中医学中的体现与运用、气一元论对中医气学理论的启发和影响、中医学在创新运用中构建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四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科技文化内核,同时从"仁心仁术"的人文精神、"和合兼容"的人文特质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医学的人文文化特征;并从独特的人文内容和文化根基,独特的思维观念和理论体系,独特的养生之术和"治未病"思想,独特的诊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独特的经验、技术和文献资源五个方面,论证了中医学的传统特色和优势;最后分析了文化与科学的关系,阐明了中医学的科技成分和科学精神,对中医学现代科学研究也作了深刻的反思。中医学理论(如藏腑经络等学说)是对一系列相关生命活动及其方式的综合,认为人是一个内部各组成之间有机统一、外与自然界时空相协同的生命系统,而中医学的人文内涵也充实了生命科学的意义。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同志指出,中医药学凝聚着深邃的哲学智慧和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深入研究和科学总结中医药学对丰富世界医学事业、推进生命科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医学把人体视为一个以脏腑、经络、气血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同时也强调了心理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认为人体五脏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互相制约,维持着整体相互协调平衡。心理活动是人体各脏腑机能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脏腑的气机变化,是心理的基础,如果心理过激超过了五脏系统的调节机能,五脏之间相对协调平衡关系被打破,气机紊乱,即可形成心理病变。  相似文献   

14.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互关系的学说,它与脏腑学说等共同构成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  相似文献   

15.
痉挛性瘫痪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掘和发展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向。本文介绍了一些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希望今后能开展一些更为深入和更为科学的研究.如更为严格的随机、对照和盲法的研究,以及多中心大样本的自身对照研究,从而使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治疗从“经验医学”发展成为“循证医学”的方法.使传统中医学方法成为现代康复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新医学》1970,(5)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实践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我国人民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了输穴的主治性能,把相同性能的输穴加以归纳,结合对脏腑的治疗效果,以及针刺时的针感传导路线等,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转过来指导临床实践,为诊断和治疗服务。经络的命名、分布情况及与  相似文献   

17.
中医经络的实质到底是什么?目前虽有各种各样的假说和设想,例如:神经—体液学说,生物物理学和控制论学说,以及经络是独特系统的学说等等。然而从分布于经络的穴位分层大体解剖,针感感受器,针感冲动传入途经,穴位分布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来看,可以证明,经络系统与神经系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二者对照起来进行观察,我  相似文献   

18.
中医学对于失眠的认识早在《黄帝内经》时期就已经较为系统,现代中医学在继承的基础上,对失眠症开展了大量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并对《内经》为源的睡眠和失眠理论进行了充实、完善和发展。目前中医对于失眠认识主要有阴阳学说、营卫学说、心神学说、脏腑学说、情志学说和体质学说。  相似文献   

19.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与脏腑相互关系的理论学说.根据经络学说中的阴经阳经相配理论,手太阴肺经属肺络大肠,手阳明大肠经属大肠络肺,形成了肺与大肠互为表里的体系,这种互为表里的经络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为用,笔者将这一理论用于临床一些疾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从《黄帝内经》谈太极拳的机制及其应用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极拳是以中医阴阳学说和经络理论为基础,吸收了古代哲学、医学、武术、吐纳导引等学说.形成的一套独特的健身方法。它以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为基本特点,讲究意识、呼吸与动作的紧密配合,通过练习虚实转换、升降开合的演练而达到祛病强身的效果。近年来,有很多学从多个角度对太极拳防病治病的机制与效果做了不少的研究。太极拳对多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均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研究中医学与太极拳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发展太极拳运动。更能促进中医治疗手段的多元化,促进中医事业的发展。根据经典作《黄帝内经》的中医理论对太极拳作用机制做一些探讨,并提出可以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发展太极拳,使之成为一种中医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