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研究伴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急性白血病(AL)的临床与形态学、免疫学、遗传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伴11q23/MLL异常AL的临床、形态学、免疫分型及11q23/MLL基因特征。结果:6例11q23/MLL,基因重排阳性AL患者,2例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5a,4例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L2型。免疫表型:2例M5a伴有CD14、CD33表达,4例ALL伴有CD10、CD19表达(均为B细胞ALL),6例患者均伴有CD34表达。FISH检测11q23/MLL基因重排均为阳性。3例患者早期死亡,3例化疗获得缓解,2例分别于缓解后3个月与6个月复发,1例骨髓持续缓解22个月,但出现多部位髓外浸润。结论:11q23/MLL基因重排主要见于M5a和B细胞ALL,多伴CD34表达,预后恶劣。 相似文献
2.
目的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学探讨染色体核型在急性白血病(AL)中的诊断、治疗价值。根据国内外细胞遗传学危险度划分标准,分析核型与完全缓解率(CR)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处理骨髓样本,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119例初诊的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患者CR与染色体核型分析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核型率异常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中分别为58.11%、53.33%,平均异常率为56.30%,AML患者中最常见的平衡易位为46,XY,t(15;17)(q22;q21),占所分析患者的19.33%(23/119),且仅在M3中检测到,其次是t(8;21)(q22;q22),占10.08%(12/119)。在ALL患者中最常见的为t(9;22)(q34;q11),且多见于B-ALL,占6.72%。119例患者中首次化疗CR达71.43%,特异性染色体核型的患者CR较高。结论染色体检查技术结合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析对于白血病的准确诊断、靶向治疗、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MLL基因表达水平,检测其白血病细胞免疫表达异常率。采用标准化疗方案治疗,比较免疫表型异常及MLL基因表达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利用荧光定量技术检测MLL融合基因,观察粒细胞白血病MLL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对白血病细胞系列进行特定的抗原标记。分析MLL基因异常及免疫表达异常的临床意义。结果 45例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中3例检测到MLL基因,发生率为6.67%,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率较低,其中缓解1例,其MLL基因中位数低于平均值,MLL基因在免疫表达异常中的检出率较无免疫表达异常发生频率无明显差异,但疗效差。结论 RQ-PCR监测融合基因表达可以有效观察治疗效果,在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发生率较低。其次免疫表达异常的患者MLL基因重排检出率相对无明显差异,免疫表达异常及MLL基因重排其临床缓解率低,疗效差,可能提示基因重排及免疫异常表达与缓解率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了解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T细胞受体(TCR)基因重排情况,明确TCR基因重排在ALL患者微小残留病(MRD)检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构建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CRVγI-Jγ基因重排技术,并定量分析36例ALL患者,观察治疗前、完全缓解后以及干细胞移植后等不同疾病状态下TCRVγI-Jγ基因重排情况。结果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的灵敏度为10-4水平。36例患者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结果为初治组为(7.38±6.65)×10-2水平,完全缓解(CR)组为(1.08±1.02)×10-2水平,造血干细胞移植术(HSCT)组为(5.65±3.89)×10-3水平。CR组和HSCT组TCRVγI-Jγ基因重排水平显著低于初治组(P<0.01),HSCT组MRD水平显著低于CR组(P<0.05)。6例HSCT后检测阳性病例中2例MRD水平<1×10-3,此2例获长期无病生存,另4例MRD水平较高患者1年内均出现复发。结论所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及特异;实时荧光定量检测缓解期ALL患者MRD对判断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MIC分型逐渐成为白血病分型的主流,最近的研究表明11q23染色体异常与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发展、预后有着特异性,其涉及的MLL基因是分子遗传学的基础,在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判断预后及选择用药具有一定的意义。故本就11q23染色体异常在急性白血病发病中的意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7.
急性白血病细胞遗传学改变与临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研究急性白血病(AL)染色体异常特征,结合临床评价细胞遗传学对AL诊治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显带为主、G显带为辅对76例A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并观察疾病的诊治及转归情况.结果 76例急性白血病细胞核型异常检出率为 55%(42/ 76),初发病例异常核型31例,检出率61%(31/51),缓解病例异常核型5例,检出率31%(5/16);对52例患者随访中发现:核型正常16例,其中13例(81%)达缓解,2例(15%)复发;核型异常36例中22例(61%)达缓解,8例(36%)复发(P<0.05),核型正常组缓解率明显高于核型异常组,复发率明显低于核型异常组;核型正常、超二倍体及t(15;17)易位者疗效较好 ,而伴-7/7q-、t(9;22)、t(4;11)、t (9;11)、t(1;19)易位者疗效较差;缓解期染色体仍为异常核型者常复发,继发性染色体改变常预示病情恶化.结论半数以上AL患者可检出克隆性染色体异常且主要为特异性染色体重排,它们和特定的FAB亚型相关;细胞遗传学改变与预后的关系密切,是影响白血病预后的独立性因素. 相似文献
8.
近三年来,我们将多聚酶链反应(PCR)法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及T细胞受体y基因重排(TCRy)基因重排分析用于淋巴增殖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血液学及病理学观察以及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现报告一组T一淋巴细胞恶性增殖性疾病,并就基因重排分析对这类疾病的诊断意义作一分析。一、T一大粒淋细胞白血病(T-LGL):患者女,24岁。因体检发现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增高1年来院就诊,无不适症状。体检:无贫血,全身浅表淋巴结及肝脾皆无肿大。血红蛋白114g/L,白细胞12.OX10’/L,分类:淋巴0.86,中性0.13,单核0.01。血小… 相似文献
9.
近 2 0年来 ,随着化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的不断提高 ,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在治疗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 ,90 %以上的儿童及 75 %以上的成人 AL L患者通过化疗可以获得完全缓解 (CR) ,甚至痊愈 [1] 。然而 ,仍然有 3 0 %的儿童 AL L 及 5 0 %以上的成人 AL L 患者 ,最终复发 ,死于白血病。复发的主要根源 ,是体内的微小残留病 (MRD) [2 ]。MRD指白血病患者经过现代治疗 ,按目前已制定的疗效标准获得 CR后体内残存微量白血病细胞的状态。这些细胞从形态学上无法辩认 ,只能通过免疫学、分子生物学及细胞遗传学等方法 ,采用灵敏…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研究在急性白血病(AL)中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情况,并对急性白血病发生与预后的关系进行探究分析.方法 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对2010年2月至2011年8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住院及门诊收治的111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抑癌基因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PTEN表达情况与临床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11例AL患者中检测到34例患者抑癌基因PTEN表达阴性缺失,AL患者中PTEN(-)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低于PTEN(+)的患者(P<0.05);PTEN基因阴性缺失与骨髓原始细胞百分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存在正相关.结论 急性白血病的发生可能有抑癌基因PTEN的参与,其对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转归和复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SET在调控基因转录、染色质重塑、DNA修复及其复制、迁移和细胞周期进程发挥重要作用。而SE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的肿瘤细胞中异常表达,使肿瘤细胞增殖失控、分化障碍、凋亡受阻。对SET的靶向治疗有助于改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预后。本文就SET基因在急性白血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良性淋巴组织Ig/TCR基因重排特点,为临床病理诊断提供更为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扁桃腺炎、阑尾炎淋巴组织标本各20例和正常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标本15例,提取DNA,利用BIOMED-2引物系统进行Ig/TCR PCR扩增和核酸分子异源双链凝胶电泳分析.结果 75例均扩增出与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规定的单克隆性重排大小和范围一致的产物,分别是IGH-A的320 bp片段和IGH-C的130 bp片段,其中IGH-A 占77.3%,IGH-C占 76.0%.所有样品均扩增出BIOMED-2克隆分析系统规定的非特异性重排产物,全部为IGH-E的100 bp片段和211 bp片段.结论 BIOMED-2系统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产物,主要集中在IGH-A、IGH-C、IGH-E;正确认识非特异性产物可为病理诊断和临床应用提供更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白血病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是所有白血病中最常见的一类以克隆性髓系原始细胞增高为主的造血系统恶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认为是由多种因素在多个层面、多个阶段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随着国内外现代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急性髓系白血病在基因水平上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开发出的新型基因靶向治疗药物因其能特异性地作用于病变部位,而且效果显著、毒性相对低等特点,使AML的治疗方案不断得以优化,预后也有很大的改善,为临床上高效安全地治疗AML带来新希望。本文拟对AML在基因水平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寻找潜在的基因靶点,为开发精准治疗AML的新型基因靶向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低形态学评分的D3卵裂期胚胎X、Y及18号染色体的非整倍体情况。方法:收集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后剩余的废弃胚胎,胚胎固定后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细胞核内的X、Y及18号染色体。结果:共收集废弃胚胎60个,其中正常胚胎29个,18号染色体异常胚胎12个,X/Y染色体异常胚胎8个,18、X/Y染色体均异常胚胎11个。观测到荧光信号的细胞核有233个,其中正常细胞核115个(49.4%),异常细胞核118个(50.6%)。18号染色体非整倍体率40.8%,X/Y染色体非整倍体率3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5,P>0.05)。18号染色体三体发生率(21.9%)与X/Y染色体三体发生率(1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8,P<0.01)。结论:D3形态评分低的胚胎有相当大的比例存在染色体异常,通用的胚胎形态学评分系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胚胎的染色体情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gH和TCRγ基因重排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PCR法对53例不同时期CML患者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进行研究。结果检出IgH基因重排阳性27例,TCRγ基因重排阳性3例,其中IgH Fr3A克隆性重排在CML慢性期(42.3%)远较加速期为少(76.6%),二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CML各期出现免疫球蛋白重链(IgH)和T细胞受体(TCR)γ基因重排与预后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累及11p15上NUP98基因的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临床遗传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方法,阐明1例与NUP98基因相关的急性杂合性白血病的临床遗传学特点。方法采用骨髓直接法和短期培养法制备染色体,应用R显带技术进行核型分析;采用3号和11号整条染色体涂染探针进行染色体涂染;用地高辛标记的跨越NUP98基因的BACRP11-120E20探针进行间期和中期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结果R显带分析显示47,XX,t(3;11)(q13;p15),+21;染色体涂抹证实3号和11号染色体之间发生了相互易位;间期和中期FISH均显示该染色体异常累及NUP98基因。结论识别一种累及NUP98基因的新的染色体易位,为下一步研究NUP98基因新的对手基因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先天性巨结肠症(hirschsprung′s disease,HD)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其临床表现主要为顽固性便秘腹胀。在病理学上,HD是一种由于肠壁黏膜下层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中神经节细胞缺失所导致的先天性肠道阻塞性疾病。HD在男性儿童中更常见,80%~85%的患者无神经节细胞,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10%的患者病变累及更近端的结肠,5%~8%的全结肠HD患者病变可累及小肠的不同水平。除了污染、有害食品添加剂、宫内病毒感染等可能病因外,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指南》2019,(5)
目的总结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为该病的基因检测提供依据。方法研究时间在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研究对象为18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以及30例淋巴反应性增生患者,提取不同样本的DNA,借助于PCR扩增方法分析Ig基因重排和TCR基因重排情况。结果 B细胞淋巴瘤对应的IgHA、IgHB、IgHC、IgHD、IgHE、IgLA、IgLB、IgLA、IgH(A+B+C+D+E)+IgL(A+B)+IgLA阳性率分别为47.69%、33.07%、35.38%、19.23%、6.92%、45.38%、22.30%、30.00%、96.15%。TCR基因重排中TCRB-A、TCRB-B、TCRB-C、TCRG-A、TCRG-B、TCRTCRD、TCRβ+TCR+TCRδ对应的阳性率分别为32.00%、56.00%、22.00%、60.00%、22.00%、34.00%、78.00%。结论恶性淋巴瘤诊断中Ig/TCR基因重排的分子病理特点可作为B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诊断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