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十二指肠憩室的多层螺旋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继良 《江西医药》2009,44(12):1249-125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MSCT和上消化道钡餐(GI)检查确诊的23例(25个十二指肠憩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个十二指肠憩室经多层螺旋CT检查。均为大于1.0cm,憩室表现为胰头后方半圆形含气体腔影、可有液平,显示为气一碘囊袋影,与胰头交界区边缘锐利,合并十二指肠憩室炎时,平扫边缘模糊。结论MSCT能及时发现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的胆胰疾病,对判断两者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影像科医师应重视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王弢  程涛 《安徽医药》2013,34(8):1203-1206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憩室(DD)的128层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28层螺旋CT扫描发现并经消化道造影(GI)或其他方法(如胃十二指肠镜、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证实的DD 33例35个憩室,通过后处理软件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以及斜面重建,显示其与胆总管下段的关系,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DD及其并发症的螺旋CT表现。结果 35个憩室中直径3.0~5.0 cm者11个,大于5.0 cm者6个,余者0.6~3.0 cm之间。十二指肠降部31例,水平部2例,表现胰头右侧稍后方圆形、类椭圆形或管状影为多数形态的含气或液气平面或气-食混杂密度的囊袋样影。结论 128层螺旋CT不仅对DD的检出非常敏感,且对憩室与其周围器官结构的关系、憩室有无伴发并发症以及与憩室相关的胆胰系统疾病的诊断均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边彦文  梁广路 《河北医药》2011,33(12):1817-1818
目的 探讨腹部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及其并发症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腹部CT扫描患者中筛查出经其他检查方法证实的十二指肠憩室患者,对其临床及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25例患者中,发现十二指肠憩室70例。憩室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周围2.5cm范围内,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之间。憩室表现为含液、含气或气液相间的囊袋状影。25例合并胆道结石。结论常规螺旋CT扫描对十二指肠憩室的检出率较低,不应作为诊断该病的首选手段。十二指肠憩室与胆道结石有密切的关系。当发现十二指肠憩室时,应密切观察有无胆道结石存在。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对胰腺囊腺癌CT表现的认识,评价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癌的CT表现,CT检查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CT平扫4例均呈囊性低密度肿物,囊壁较清楚。病变位于胰头部1例,胰体、尾部3例,最大病灶为5.6cm×6.8cm位于胰头,最小者为3.0cm×3.1cm在胰体部,病灶呈圆形1例,类圆形2例及分叶形1例。CT值1.1HU~28.2HU。2例囊内见线状分隔,2例囊壁厚薄不均并见壁结节。1例囊壁弧形钙化伴囊内结节状钙化。增强后囊壁、壁结节及囊内间隔不同程度强化。1例胰头病变推压十二指肠及下腔静脉,1例肝内见囊性转移状。结论CT检查能全面地显示胰腺囊腺癌的特征性图像和血管侵犯及远处转移的情况,为正确诊断与合理治疗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1日~2011年9月3013100例经CT诊断为气管憩室患者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胸口人口处气管旁的不规则或类圆形极低密度影,低密度影与气管腔内气体密度一致,连续薄层扫描可发现低密度影与气管之间有一较细的管道相连,99例位于气管的右后方,仅1例位于左后方,气管憩室最大直径在0.4~2.4cm,95例为单发,5例为多发,其中3例有线样分隔,两例患者并发气管憩室感染,表现为气管旁囊状低密度影边界不清,密度增高。结论64层螺旋CT对气管憩室有确诊价值,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万载鑫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7):2653-2653,2665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特征,提高CT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平扫和增强表现。结果肿瘤位于胰尾4例,胰体2例,胰头3例。CT平扫9例为类圆形或不规则形囊实性肿块,边界清楚。CT增强扫描表现为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重要征象,囊性部分在动脉期和静脉期均无强化,增强扫描肿块各期强化CT值均低于正常胰腺实质部分。结论 CT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检查方法,动脉期肿瘤实质性部分呈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延迟期逐渐强化明显,是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重要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 26例手术证实的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儿均经CT平扫,11例进行增强扫描。回顾性分析全部患者的CT资料。结果根据Todanis分类法,本组Ⅰ型20例,Ⅱ型1例,Ⅲ型1例,Ⅳ型2例,Ⅴ型2例。Ⅰ型CT平扫表现为肝、肾、胰头之间边缘光整的圆形囊性密度影,增强后呈薄壁环形均匀强化;Ⅱ型CT平扫表现为胆总管外侧壁囊性低密度影;Ⅲ型CT平扫表现壁内段胆总管囊状膨出;Ⅳ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及肝外胆管多发性低密度囊性扩张;Ⅴ型CT平扫表现为肝内胆管囊状、柱状扩张。结论小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CT表现有一定特征,并为诊断本病提供可靠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MSCT)在气管憩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接受气管憩室诊断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MSCT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次实验研究中85例患者气管憩室均位于胸廓入口,位于气管右后侧的有64例,气管左右侧的有9例,气管正后方的有5例,气管双侧的有7例;MSCT影像学表现为外缘光整、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含有气囊腔,囊壁内缘清晰光滑,其中囊内分隔患者57例,囊腔与气管相通的患者有18例,可见裂隙状通道患者有10例。结论:气管憩室的典型MSCT影像学表现为气管旁与气管连接紧密且囊壁光整,内可能存在分隔的含气囊腔,MSCT可以作为气管憩室患者无创诊断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
黄建军  田志诚  胡华强 《现代医药卫生》2013,(13):1968-1969,1971
目的探讨甲状舌管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的24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的CT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14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 24例甲状舌管囊肿患者中,21例位于颈前正中,3例偏向一侧;9例与舌骨直接关联,13例与甲状腺直接关联,1例位于舌骨上方,1例位于舌骨和甲状腺之间。CT平扫囊肿均呈低密度,5例囊内见分隔、分房,4例囊壁可见等密度结节影突入囊内;14例增强扫描囊内均无强化,其中13例囊壁强化,2例囊内分隔、囊壁结节有强化。结论甲状舌骨囊肿的特定部位及CT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为临床提供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胰腺囊性病变60例CT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胰腺发性病变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胰腺挺性病变患者的CT表现。结果胰腺似性瞧肿27例,平扫为袋状水样密度影,增强扫描,挺壁轻度强化,内无分隔;胰腺脓肿16例,平扫为类圆形液性密度,内见小气泡影;胰腺建腺瘤10例,平扫为类圆形的水样或肌肉样密度影,增强扫描澎壁分隔及壁结节呈不规则强化;胰腺礁腺癌7例,平扫呈囊状水样密度及壁结节,其内有分隔,增强扫描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不规则明显强化。结论CT能显示病变本身和胰腺及胰周形态学改变,有助于胰腺囊性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对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十二指肠肿瘤的MSCT表现.MSCT检查采用GE Lightspeed 16层CT,增强后图像进行1.25 mm薄层重建后传入工作站进行后处理,MSCT后处理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CT仿真内镜(CTVE).结果 本组中2例行胃十二指肠镜检查,11例行剖腹探查或病灶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腺癌9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腺癌是最多见的十二指肠肿瘤,常发生在降段乳头周围,主要CT表现为十二指肠腔内肿块伴肠腔不规则缩窄,病灶轻中度强化;间质瘤为形状不一的较大肿块,但少见肠梗阻征象,增强扫描明显强化,腺瘤体积较小,多为乳头状或患肉状结节,虽为良性肿瘤但有恶变倾向.结论 MSCT结合后处理技术能有效评价十二指肠肿瘤.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腮腺各类肿瘤的CT表现,探讨各类肿瘤的诊断指征,指导临床医师制订正确手术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腮腺肿瘤患者术前CT表现。结果28例患者中,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17例.均为良性混合瘤。病灶呈分叶状、密度不均匀其内有囊性密度影.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6例,其中4例为良性混合瘤.1例为恶性混合瘤.1例为腺淋巴瘤。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与临近正常结构分界不清者5例,均为恶性肿瘤。结论CT表现呈圆形、密度均匀、强化均匀、边缘清晰者为良性;肿瘤呈分叶状、密度不均有囊性密度影、呈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较清晰者大多数为良性;病灶呈分叶状、或圆形密度不均匀、环形或均匀强化、边缘模糊、轮廓不清者为恶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期CT增强扫描对胰腺癌临床分期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癌多期CT增强扫描的CT表现特点。结果28例正常胰腺实质血供丰富,26例胰腺癌为乏血供的肿瘤。胰头癌常使胰十二指肠动脉环向右移位,而十二指肠壶腹部肿瘤及胆总管下端肿瘤可将胰十二指肠动脉环向左推移。结论增强扫描对胰腺癌诊断、正确判断胰腺癌的临床分期及治疗方法选择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徐文奎  沙钧平  丁峰  王帅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809-2810
目的探讨胰头癌在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中的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和病例证实的胰头癌的CT征象。结果 23例胰头癌中,平扫肿瘤呈等密度或略低密度,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的动脉期肿瘤边缘均出现类似环状强化,门静脉期边缘呈相对低密度。多数病例伴有不同程度的肝内外胆管及胰管扩张。结论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可以明显提高胰头癌的检出率,对胰头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葛路岩  苑欣然  田云霞 《河北医药》2010,32(20):2896-2897
随着影像设备和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率逐年提高。本文回顾性分析经十二指肠镜确诊的30例十二指肠憩室的CT表现,就螺旋CT对十二指肠憩室的诊断价值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多层计算机断层摄影术(multisice computed tomography,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癌的MSCT表现.结果 58例患者CT表现为肺内圆形、类圆形块影或结节,或不规则形块影.其中直径大于3 cm的肿块42例,小于3 cm的结节16例,密度均匀或不均匀,部分瘤体内有液化坏死、空泡征、钙化影,肿块边缘可见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邻近胸膜的肿块可见胸膜增厚征、胸膜凹陷征.结论 MSCT能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形态、大小、密度、边缘特征等,同时能显示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以及肺内及胸壁、肋骨转移等.故MSCT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病例]女,36岁.因间断右上腹疼痛3年,加重伴呕吐半月入院.查体:体温、脉搏、血压正常,皮肤、巩膜无黄染.B超示:胆总管下段呈囊性扩张6.0 cm×4.0 cm.钡餐检查十二指肠后及降部各见一憩室,圆形,直径分别为2.0 cm和3.5 cm.经手术探查,行胆总管囊肿切除,胆肠吻合,切除十二指肠降部憩室(球部较小,触摸无异常,未做处理).术后10天痊愈出院.大体标本检查:切除的憩室底部隆起增厚,无粘膜破坏.病理诊断: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十二指肠多发憩室伴类癌.  相似文献   

18.
1 病例资料 男,28岁.主因上腹痛20 d入院.患者20 d前无诱因出现上腹部间断性疼痛,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寒战,无烧心、反酸.查体:腹部无包块,无反跳痛.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检查示:肝左叶见片状低密度灶,约1 cm大小,边界欠清楚,未见明显强化,肝内胆管轻度扩张,胆总管显著梭形扩张,胆总管末端可见片状高密度影.胆囊体积缩小,胆囊壁增厚强化明显,胰头增大,见低密度灶,边界不清,十二指肠降段受压外移,增强扫描示胰头内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CT印象:①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合并胆总管末端结石,胰头部炎性改变可能性大,慢性胆囊炎;②肝左叶低密度灶,性质待定.行剖腹探查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内脂肪瘤的X线、CT及MR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14例骨内脂肪瘤的X线平片、CT片及MR片征象及其鉴别诊断。结果14例均为单发病灶,其中跟骨4例,髋臼2例,股骨2例,腓骨2例,胫骨2例,肋骨1例,脊椎腰段1例。X线平片表现为边界清或不清的不规则形溶骨性破坏区,其内可见条块状及斑片状钙质样密度影,边缘多伴硬化。CT表现为不规则或椭圆形脂肪密度区,CT值为-25--1278HU,伴有厚薄不一硬化边,内可见条状钙质密度影。MR表现成脂肪信号,内可见低信号影。结论骨内脂肪瘤以含有脂肪组织为特征,多伴钙化及硬化边;CT及MR多能作出的诊断,但须与临床及病理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 MSCT 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在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PSH)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2014年6月9例经病理证实 PSH 的 MSCT 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资料,观察病灶的形态学、密度(CT值)、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及双期增强特点。结果本组9例 PSH 病灶均为随机分布、单发、边界清楚、圆形或卵圆形灶,7例边缘光滑,2例可见浅分叶,均未见毛刺,6例密度均匀,9例均未见钙化或囊变,7例见支气管血管束挤压征象(贴边血管征),3例见空气新月征,2例可见周围肺野磨玻璃影;双期增强扫描示中度强化并显示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强的特点。结论 MSCT 扫描并双期增强扫描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 CT 表现,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