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的疗效.方法:对确诊为溶血症的10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抽血,每次抽输血量3~4ml/kg,每次5~10分钟,换血量以150~180ml/kg计算,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压.结果:换血前总胆红素438.43μmol/L,间接胆红素429.57μmol/L,换血后分别降为188.79μmol/L,181.55μmol/L,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红蛋白换血后较换血前显著升高(P<0.01),电解质、钾、钠无明显变化,血钙略有下降.结论:外周动静脉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溶血症,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6例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所有患儿均实施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和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水平改变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换血治疗成功,换血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238±42)μmol/L、间接胆红素(215±32)μmol/L及直接胆红素(18±10)μmol/L水平均显效低于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517±39)μmol/L、间接胆红素(477±51)μmol/L及直接胆红素(39±11)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疗效显著,能够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陈兴月 《广州医药》2005,36(1):43-44
目的 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穿刺 2条静脉套管针及 1条动脉套管针 ,动脉针抽血 ,静脉针输血 ,2 0ml/ 5min ,另 1条静脉针补液 ,换血前后行血常规、肝功能、血生化、肾功能等检查。结果 换血前总胆红素 (415 8± 139 6 ) μmol/L ,换血后总胆红素 (199 5± 86 5 8) μmol/L ,换出率5 2 % ,血常规及生化指标有轻微变化 ,但 1周内可恢复正常。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是简单、实用、安全和近期无并发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黄疸的疗效。方法对血清胆红素超过342μmol/L的以未结合胆红素为主或胆红素脑病前期的35例患儿采用留置针穿刺,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抽血,同步进出速度180ml/小时,配血量160~180ml/kg(其中10~15ml/kg为换血后输血用),换血前后监测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血培养、血气、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结果换血后比换血前胆红素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换血前后电解质钾、钙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气分析及血色素无显著性差异,换血前后均无乙肝抗体、丙肝抗体、梅毒及艾滋病抗体检出。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黄疸,简单、易行、疗效可靠,无明显并发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曾海权 《中外医疗》2009,28(3):91-91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自动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自动换血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16例。监测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电解质、血糖、pH值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监测患儿换血过程中生命体征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外周动静脉自动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分别为(529.6±84.6)μmol/L、(219.8±89.6)μmol/L,换血前后间接胆红素分别为(463.3±51.8)μmol/L、(218.6±62.3)μmol/L。换血前后胆红素值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血胆红素值,且具有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在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法对 6例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行外周静脉输血 [输液泵控制速度 (2 0 0~30 0 )mL h]和同步外周动脉抽血 ,并观察有无胆红素脑病后遗症。结果 :本组血清总胆红素换血前、后分别为 (84 4 0 7±314 34) μmol L和 (4 0 8 2 7±16 0 4 0 ) μmol L(P <0 0 1) ,总胆红素换出率平均 5 1 33%。随诊 10个月~2年 ,除 1例出现胆红素脑病后遗症外 ,余 5例均发育正常。结论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具有实用、易行、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是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治疗新生儿重症ABO溶血病的效果。方法对确诊为ABO溶血病的21例患儿采用外周静脉输血,桡动脉或颞动脉放血,同步进出速度,配血量150~180ml/kg,换血前后监测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糖、血常规。结果总胆红素换出率为50.21%,换血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下降(P<0.01),血糖明显增高(P<0.01),而换血前后血红蛋白、血钠、血钾、血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法简单、安全,对重症ABO溶血病患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症的可行性与疗效。方法对43例重症溶血症患几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换血前后作血生化、电解质等检查。结果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总胆红素换出率为44%,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近期无并发症,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9.
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横  黄尤国  余加林 《四川医学》2004,25(12):1338-1339
目的 探讨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和危险性。方法 对 40例符合换血指征的新生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换血治疗 ,平均换血量 15 9.13ml/kg ,速度 78.5 6ml/(kg·h) ,换血前后抽送血清总胆红素、血气、血常规、血糖及电解质检查。结果 换血前后TB分别为 :43 6.72± 13 7.67( μmol/L)及 189.0± 63 .2 9( μmol/L) ,血清总胆红素换出率 5 6.72 % ;换血前后血糖为 5 .12± 2 .2 5 (mmol/L)及 10 .89± 4.62 (mmol/L) ;换血前后血钙为1.2 1± 0 .0 9(mmol/L)及 1.0 1± 0 .12 (mmol/L) ;同时血钾、血镁、血红蛋白换血后也降低 (P <0 .0 1)。结论 经外周血管双管同步换血可迅速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但对血糖及电解质影响较大 ,应慎重选择其适应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周动静脉换血对高胆红素血症足月新生儿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患儿分为静脉换血组和动脉换血组各50例。比较两组换血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静脉换血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21.4±38.3)μmol/L、(17.8±3.6)μmol/L、(213.3±27.3)μmol/L。动脉换血组总胆红索、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分别为(244.5±39.S)μmol/L、(19.2±4.1)μmol/L、(994.5±24.8)μmol/L,两组总胆红素水平和间接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事件比较,静脉换血组发绀2例,呼吸暂停4例,肿胀4例,肢体苍白2例;动脉换血组发绀9例,呼吸暂停2例,肿胀6例,肢体苍白8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外周静脉同步换血较动脉同步换血优越,且不良事件发生少。  相似文献   

11.
张惠玲 《中外医疗》2016,(28):34-36
目的:研究换血疗法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1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60例为调查对象,对患儿进行换血治疗,观察换血治疗前后患儿的血液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新生患儿TBIL为(428±16.6)μmol/L,DBIL为(37.2±16.6)μmol/L,IBIL为(388.9±20.3)μ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TBIL为(189.3±12.2)μmol/L,DBIL为(27.7±11.3)μmol/L,IBIL为(178.8±14.6)μmol/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新生患儿的K+(3.8±0.6)mmol/L、Na+(136.8±4.2)mmol/L、Ca2+(2.2±0.39)mmol/L;治疗后新生患儿的K+(3.6±0.9)mmol/L、Na+(139.8±3.6)mmol/L、Ca2+(2.3±0.26)mmol/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患儿凝血功能以及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高胆红素血症新生患儿实施换血疗法,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其降低血液中的胆红素水平血液中的钾离子、钙离子和钠离子水平,还能够帮助新生患儿维持电解质平衡,对新生患儿的凝血功能以及体征无影响,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2.
赵志斌 《华夏医学》2004,17(3):326-328
目的 :研究全自动换血疗法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的方法、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确诊为新生儿重症溶血病的2 0例患儿采用末梢动、静脉留置针穿刺 ,形成血液换出及输入同步回路。静脉端采用推注泵控制输血速度 ;动脉端由推注泵控制抗凝用的肝素生理盐水输入速度 ,肝素生理盐水经三通汇合后一起随换出血液流至排血管 ,同时用输液泵控制排血速度 ,换血在密闭的系统中全自动完成。监测换血前后的血常规、红细胞压积、血胆红素、电解质、血糖。结果 :换血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电解质、血糖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但血清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在换血前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结论 :全自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重症溶血病效果好 ,副作用少 ,操作简单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Rh溶血病不同血源换血疗法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 Rh溶血病实行换血疗法时的血源选择和换血量的确定。方法 :选取在我院接受换血治疗的 6 3例 Rh溶血病患儿 ,其中用 Rh阳性血换血 32例 ,Rh阴性血换血 31例 ,分析其换血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和血红蛋白 (Hb)变化以判断疗效。 结果 :两种换血术均获得满意疗效 ,换血后胆红素值明显下降 ,所有患儿均痊愈出院。 结论 :在紧急情况下 ,若无法及时得到 Rh阴性血 ,可用 Rh阳性血换血 ,换血量至少应 >2 0 0 m l/ kg(为 Rh阴性血的 2倍 ) ,若应用得当 ,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替代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可行性与效果。方法 :对 15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 ;血源选择与患儿同型血 ;应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生命体征 ;换血前后作血清胆红素、电解质、血常规等检查。结果 :血清胆红素在换血后明显下降 ,总胆红素换出率为 4 2 .7% ,换血后无明显并发症。结论 :应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方便、实用、安全 ,近期无并发症 ,利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7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外周动静脉(颞动脉、桡动脉和外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对换血前后胆红素、血常规、血气分析、电解质、血糖及血培养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血清间接胆红素换出率为52.6%。结论: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快速、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溶血病及胆红素脑病二者之间关系。方法:2002年1月~2010年12月,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128例及胆红素脑病患儿27例的临床资料,其中新生儿溶血病中ABO血型不合96例,Rh血型不合32例,应用χ2检验二组中胆红素脑病、换血治疗及B/A平均比值。结果:27例发生胆红素脑病患儿中,26例为Rh溶血(96.3%),1例为ABO溶血(3.7%),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37例换血患儿中25例为Rh溶血(78.1%),12例为ABO溶血(21.9%),二者有显著差异(P<0.001),Rh溶血B/A平均比值为5.48±0.02,ABO溶血B/A平均比值为2.20±0.018,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Rh溶血患儿发生胆红素脑病、换血概率高于ABO溶血,胆红素/白蛋白比值(B/A)可作为评估胆红素毒性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浓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从娟  姜秀俐 《右江医学》2001,29(2):125-12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患儿血清及脑脊液胆红素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38例HIE组和12例对照组均于生后 48h内抽取股静脉血 ,同时对HIE组做腰穿抽取脑脊液 ,测定胆红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HIE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为 10 7.80± 5 1.74μmol/L ,脑脊液胆红素为 9.84± 3.83μmol/L ;血清胆红素和脑脊液胆红素随着HIE程度的加重而增高 ;对照组血清胆红素与轻度HIE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但与中、重度HIE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HIE患儿血清胆红素和脑脊液胆红素较正常新生儿明显增高 ,因此治疗HIE应积极治疗高胆红素血症 ,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蓝光照射治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科诊治的45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蓝光照射治疗,比较患儿治疗前后血常规、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差异。结果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光照治疗前血总胆红素为(291.5±42.8)μmol/L,治疗后为(214.2±33.9)μmol/L,治疗后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低于治疗前(P〈0.05)。患儿治疗后血常规中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0.001),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显著降低(P〈0.001),而血小板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淋巴细胞亚群CD35^+、CD3^+、CD4^+、CD8^+和CD4^+/CD8^+及NK细胞均升高,高于治疗前百分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蓝光照射治疗可改善胆红素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免疫系统的损伤,显著提高患儿免疫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