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上颌“2× 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 ,上颌用“2× 4”技术 ,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 ,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 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2.
2×4技术配合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上颌"2×4"技术和下颌(牙合)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病例,上颌用"2×4"技术,下颌用带有拉钩的(牙合)垫式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2×4技术配合(牙合)垫式矫治器实施Ⅲ类牵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采用上颌“2× 4”技术和下颌垫附拉钩施行Ⅲ类颌间牵引矫治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的患者 ,上颌用“2× 4”技术 ,下颌用带有拉钩的垫式矫治器 ,配合Ⅲ类颌间牵引。术前术后均拍摄X线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2例替牙期轻度骨性反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矫治效果。典型病例直观展示了矫治前后的形态改变。术前术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显示 ,许多项目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别。结论 :本方法为替牙期轻度骨性反的矫治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弹性包绕式(牙合)垫加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适用性及治疗前后的牙颌结构变化。方法选择替牙期骨性Ⅲ类错患者9例,平均年龄8.1±1.5岁,患者前牙反,上颌相对于下颌后缩,应用弹性树脂材料制作包绕上颌全部牙齿及部分牙槽骨的包绕式(牙合)垫,中部连接螺旋扩弓器快速扩弓,加前方牵引矫治反(牙合)。在头颅侧位片上测量矫治前后牙、牙槽骨及颌骨的变化。结果弹性包绕式垫固位良好,腭中缝在2~3周内打开,前牙反在6~11个月内解除;上颌骨前移,下颌骨轻度向下后旋转,SNA平均增大1.9°,ANB角平均增大2.8°;治疗后上切牙唇倾,下切牙舌倾。结论在替牙期采用弹性包绕式垫加前方牵引能够促进上颌骨生长,简便、有效地治疗替牙期骨性反(牙合)。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临床研究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矫治生长发育期严重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方法 共16名10~14岁以上颌后缩为主要表现的Ⅲ类骨性反牙合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佩戴上颌活动牙合垫式的前牵矫治器的患者,下颌用固定矫治器;另一组上颌应用支架式快速扩弓加前牵的患者,下颌采用附有拉钩和牙合垫的活动矫治器,每位患者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和全口曲面断层片.结果 16名患者经过治疗,不论从外形侧貌还是口内咬牙合关系均基本达到正常.Ⅲ类咬合关系达到Ⅰ类咬合关系.SNA,ANB,1-1,IMPA和覆盖关系治疗前后差异显著,而SND,FMA,FMIA和覆牙合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性.结论 上下颌活动/固定矫治器的适配,既能消除咬合干扰又能连续实施上颌骨矫形治疗,是一种临床有效的矫治骨性Ⅲ类反牙合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2×4矫治技术在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中的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方法应用2×4矫治技术配合上颌后牙[牙合]垫和Ⅲ类牵引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结果2×4矫治技术可以改正前牙反[牙合],缩短疗程。同时还可以减少患者复诊的次数。结论2×4矫治技术矫正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3.5岁,因前牙反(牙合)影响外貌求治.矫治前面(牙合)像及X线片见图1,临床检查:上颌后缩,下颌前突,前牙反(牙合),下前牙代偿性舌倾,上前牙区轻度拥挤,下颌可以后退至对刃.诊断:安氏Ⅲ类错(牙合).本病例采用(牙合)垫舌簧首先解除前牙反(牙合)(见图2),然后上颌直丝弓矫治器排齐牙列,并关闭反(牙合)解除后上前牙区出现的散在间隙,下颌自动调整咬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方法 选择临床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使用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结果 经过6~11个月的治疗,下颌(牙合)垫矫治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16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解除.L1-NB、IMPA、SNB减小,有统计学差异(P<0.01),Y-axis、MP-SN、Co-S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下颌(牙合)垫矫洽器配合头帽颏兜牵引,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机制是内收下前牙,下颌向后移动及顺时针旋转,同时释放了上颌及上前牙向前的生长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固定矫治器和功能矫治器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作用机理、矫治效果和适用范围。方法:41例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病例,其中21例使用2×4固定矫治技术治疗,20例使用功能矫治器治疗。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固定矫治组可以通过牙槽骨改变解除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组除牙性改变外还有骨骼改变。结论:早期固定矫治器配合Ⅲ类颌间牵引可以有效矫治替牙期牙性、功能性前牙反牙合,功能矫治器适用骨性或混合性反牙合病例。  相似文献   

10.
粘接牙合垫伴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替牙期骨性反牙合的矫治方法与效果.方法对13例替牙期骨性反牙合儿童,采用牙列粘接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进行矫治,进行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1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SNA平均增加了2.47°±0.43°,ANB平均增加4.01°±0.27°,MP-SN平均增加1.06°±0.67°.结论牙列粘结牙合垫联合上颌前方牵引矫治替牙期骨性反牙合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早期反牙合颅颌面的改变。方法 采用改良型Bionator矫治器矫治乳牙期及替牙期前牙反牙合88例 ,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头影侧量分析研究。结果 矫治后上颌长度及突度增大 ,上切牙唇倾 ;下颌髁突后退至正常位 ,上下颌基骨关系明显改善 ,乳牙反牙合改变最明显 ,矫治后呈Ⅰ类骨面型。替牙期反牙合矫治后仍遗留骨骼异常 ,骨面型仍属Ⅲ类 ,下切牙舌倾及颏角变小更趋严重 ;下面高及后面高增加。结论 改良型Bionator矫治反牙合 ,能有效促进上颌生长 ,抑制下颌生长 ,使颅颌面的生长方向趋向正常  相似文献   

12.
2×4技术在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矫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为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加重 ,甚至向骨骼畸形发展 ,故主张尽早矫治 ,一般多采用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1,2 ] 。近年来我科应用“2× 4”技术矫治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取得较好效果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 2 7例 ,男 8例 ,女 19例 ,年龄 8.5~ 11岁。口内主要表现 :6 |66 |6 基本中性或轻度近中牙合关系 (尖尖相对 ) ,混合牙列 ,上下前牙呈反牙合关系 ,上切牙有不同程度的扭转或拥挤。矫治方法 在上颌用“2× 4”矫治器 ,即在 6 |6粘带环 ,2 1|2 12 1|2 1粘托槽。有些病例根据需要在 3|3上增贴托槽。弓…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功能矫治器FR-Ⅲ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的效果.方法选择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4例,白天戴用上颌(牙合)垫矫治器,晚上戴用FR-Ⅲ矫治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24例患者均在1个月左右前牙呈对刃关系,5个月后中性(牙合)关系完全建立,面型获得较大改善.结论FR-Ⅲ矫治器与上颌(牙合)垫矫治器联合应用,既能快速解除前牙反(牙合),诱导后牙建立正常咬合关系,又能促进上颌骨发育,抑制下颌向前生长.  相似文献   

14.
前牙反牙合是乳替牙期常见的错牙合畸形,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症状之一,也是儿童口腔医生常常需要面对的临床问题。安氏Ⅲ类错牙合前牙反牙合有骨性和非骨性之分,其鉴别诊断对前牙反牙合的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乳牙期常用的前牙反牙合治疗技术包括乳尖牙调牙合、咬翘法、下颌联冠斜面导板、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及不良习惯去除。上颌前方牵引治疗是替牙期最为常用的前牙反牙合矫治技术。随着上下颌骨生长发育的不断进行,前牙反牙合可能会出现加重或复发。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寻求省时有效的矫治乳前牙反(牙合)的矫治器。方法 用正畸不绣钢丝制作双曲舌簧上颌(牙合)垫活动矫治器治疗乳前反(牙合)40例,每月加力一次。结果 该矫治器治愈反(牙合)所需最短时间为1个月,最长时间4个月,平均约71天,平均每人复诊次数约2.4次。与传统的上颌(牙合)垫式活动矫治器平均治愈反(牙合)的时间相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但平均复诊次数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固定正畸不锈钢丝舌簧式(牙合)垫活动矫治器能省时有效的治疗乳前牙反(牙合)。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前牙反(牙合)矫治中应用一种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后退下颌,评价其矫治AngleⅢ类功能性-轻、中度骨性前牙反(牙合)病例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治疗反(牙合)328例.在打开咬合的同时后退下颌,同时粘固上下颌托槽进行排齐整平.结果:患者侧貌在戴用后退位(牙合)板后明显改善,下颌的有效后退使反(牙合)的矫治变得简单化,治疗时间较传统矫治明显缩短.远期随访疗效肯定.结论:小型下颌后退位(牙合)板适用于下颌可适度后退的前牙反(牙合)病例,可快速矫治前牙反(牙合).是较固定反式TBA联合前牵引更为理想的装置,结构更小巧,制作更简便,更适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Ⅲ安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殆畸形,严重影响儿童颅面部正常生长发育,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本文对22例替牙期安氏Ⅲ安错(牙合),采用联冠斜面导板加无胎垫上颌活动矫治器进行矫治,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正畸矫治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Ⅲ类错(牙合)牙性、功能性和轻度骨性下颌偏斜患者共35例,男性14例,女性21例,年龄7~22岁(平均16.5岁).牙性偏斜主要通过扩大上颌牙弓,促使下颌自动复位;功能性下颌偏斜应用双颌式功能矫正器或不对称性前方牵引和Ⅲ类颌间牵引进行治疗;轻度骨性下颌偏斜行拔牙正畸掩饰性治疗.结果 通过正畸临床矫治,22例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患者的颜面外形和咬合均达到满意的疗效.13例Ⅲ类错(牙合)骨性下颌偏斜患者,拔牙掩饰性正畸矫治仅可改善颜面美观.结论 Ⅲ类错(牙合)牙性和功能性下颌偏斜是正畸治疗的适应证;而对于Ⅲ类错(牙合)轻度骨性下颌偏斜的患者,单纯正畸治疗仅可减轻牙(牙合)畸形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功能性-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的临床疗效及矫治器评价.方法选择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门诊求治的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20例,男8例,女12例.年龄最大11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8.6岁.下颌可后退至切牙相对.每位患者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拍摄头颅侧位片.置活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用Steiner方法测量矫治前及矫治完成后的头颅侧位片,做配对t检验.结果矫治一个月,患者前牙覆盖可达切牙对刃;矫治3~4个月,前牙覆盖达3mm左右.ANB角平均增加2.5°(P<0.01):SNA角平均增加2°(P<0.01).Twin-Block有促进上颌发育的作用.结论 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功能性-骨性AngleⅢ类错(牙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12例替牙期反病例,观察利用隐形矫治器加口内Ⅲ类牵引矫治替牙期功能性反的疗效。方法:选择利用隐形矫治器加下颌尖牙区和上颌第一磨牙区牵引钩,在口内进行颌间Ⅲ类牵引,矫治力大小根据病人的耐受力进行调整,约250~500 g。结果:12例病人均在5个月内完成矫治。矫治后前牙达到正常咬合,第一磨牙中性或基本中性关系。结论:带牵引钩的隐形矫治器颌间牵引,可有效矫治替牙期功能性反。是替牙期功能性反早期矫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