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们从 1995年 8月 8日至 2 0 0 2年 6月 6日共收治 15例纵隔肿瘤施行手术治疗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5例中 ,男 12例 ,女 3例 ;年龄最大 5 2岁 ,最小 3岁 ,平均 35岁 ,体重 15~ 6 5 kg;病情 7天至 2年。无症状 3例 ;有咳嗽、胸闷、胸痛等 12例。肿瘤最小 2 .5 cm×2 .5 cm,最大为 12 cm× 15 cm。神经纤维瘤 4例 ,畸胎瘤 4例 ,皮样囊肿 3例 ,脂肪瘤 2例 ,胸腺瘤 1例 ,支气管囊肿 1例。  1.2 切口选择 :后纵隔肿瘤采用后外侧标准胸部切口 ;中或前纵隔肿瘤偏向一侧者做前外侧切口。较大胸腺瘤累及两上纵隔 ,超过锁骨…  相似文献   

2.
笔者收集了我院 196 3年 11月至 1999年 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内胸腺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5 0例 ,现结合临床及影像检查分析如下 [1、2、3 ]。1 临床资料男 32例 ,女 18例 ;年龄为 2 0~ 5 7岁 ,平均 32 .6岁。其中原发纵隔良性胸腺瘤 2 8例 ,恶性 14例 ,胸腺脂肪瘤 2例 ,胸腺囊肿 4例 ,原发于右肺内胸腺瘤 2例。临床表现 :本文 2 8例良性胸腺瘤中 ,12例无症状 ,16例除 4例有重症肌无力外 ,有症状者以胸痛、胸闷、气促最常见。14例恶性胸腺瘤均有症状 ,6例出现重症肌无力 ,胸痛、胸闷 5例 ,心悸、发热、体重下降 3例。4例胸腺囊肿 ,2例胸腺…  相似文献   

3.
胸腺瘤是位于前纵隔的一种肿瘤。占纵隔障肿瘤的19.3%。Plabody氏等分析855例纵隔肿瘤,其中胸腺瘤占10%,中国医学科学院曾分析90例纵隔肿瘤中,胸腺瘤占8.9%。胸腺瘤可分良性与恶性两种,Plabody氏报告恶  相似文献   

4.
田小丰  卞钧  方良伟 《江苏医药》2002,28(3):228-228
原发性纵隔肿瘤大部分属良性 ,恶性者较少。我院 1987年 8月至 1999年 11月共手术治疗纵隔恶性肿瘤 13例 ,占同期纵隔肿瘤的 2 2 %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3例中男性 7例 ,女性 6例 ,年龄 2 2~ 6 5岁 ,病程 1个月至半年。临床多表现为胸痛、胸闷 ,其它伴随症状有咳嗽、发热、气短、声嘶、吞咽困难及上腔静脉梗阻综合征。手术均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肿瘤起源于前纵隔 8例、后纵隔 3例、中纵隔 2例 ,其中根治性切除 6例 ,姑息性切除 4例 ,单纯开胸探查 3例。病理类型 :恶性胸腺瘤 5例 ,恶性神经鞘瘤 3例 ,神经内分泌癌 2例 ,恶性…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纵隔肿瘤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胸外科疾病。多见于40岁以上患者,其主要包括胸腺瘤、胸内甲状腺肿、支气管囊肿、畸胎瘤、淋巴肉瘤、恶性淋巴瘤、心包囊肿、脂肪瘤、神经源性肿瘤等,除恶性胸腺瘤、淋巴肉瘤和恶性淋巴瘤外多数预后良好[1]。过去以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主要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化生性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学和生物学行为特点.方法 对2例纵隔化生性胸腺瘤进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形态学、影像诊断学和免疫组化研究,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分别为35、38岁,CT提示前纵隔占位,境界清楚.组织学表现为典型的双相性表现,上皮细胞区域和梭形细胞区域交错分布,间质散在少许淋巴细胞,肿瘤细胞无明显异型性.免疫表型:上皮细胞区域Ckpan(+),CD5(-),梭形细胞区域Vimentin(+),Ckpan(-).结论 化生性胸腺瘤是一种少见的肿瘤,有着与普通胸腺瘤截然不同的组织学形态,肿瘤一般无复发或转移,是一种恶性潜能较低的胸腺瘤亚型.  相似文献   

7.
我院1962~1988年手术治疗纵隔肿瘤51例,其中神经源性肿瘤22例(43.2%),胸腺瘤8例(15.7%),畸胎瘤7例(13.7%),淋巴类肿瘤3例,间叶组织2例,胸内甲状腺2例,原发癌2例,心包囊肿4例,单纯性囊肿1例。51例中13例恶性,占25.5%。  相似文献   

8.
在纵隔肿瘤中,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胸腺瘤常常侵犯纵隔诸间隙,累及纵隔的不同部位。恶性淋巴瘤常常侵犯扩大到胸腺出现类似胸腺瘤的前纵隔肿块。因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在临床治疗上有极大的差异,因此如何正确鉴别诊断胸腺瘤与恶性淋巴瘤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胸腺瘤、恶性淋巴瘤在X线、CT特征的观察,提出对这两种疾病鉴别诊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纵隔肿瘤常以不规则生长为特征,包绕邻近大血管,术中很易误伤。如处理不当,会造成严重后果。我科1976年1月至1989年12月手术治疗原发性纵隔肿瘤、囊肿及淋巴结结核106例,8例术中误伤邻近大血管,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一、病理类型和部位:8例中良性畸胎瘤5例,恶性胸腺瘤1例,淋巴结结核2例。分布在右上前纵隔4例,左上前纵隔3例,右上中纵隔1例。横径8~14cm。二、X 线检查:8例均摄常规X 线正、侧位胸片,5例行体层摄影;2例行CT 检查。  相似文献   

10.
我们总结 7年来 5例巨大纵隔肿瘤的外科手术中血管重建情况 ,其中 2例术中运用体外循环 ,全部治愈出院 ,体外循环的运用可使肿瘤完整切除。巨大纵隔肿瘤尤其是恶性肿瘤临床上手术切除较困难 ,常常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若要行根治手术必须血管重建。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自 1996年来 ,有 5例巨大纵隔恶性肿瘤侵犯上腔静脉和无名静脉 ,在血管重建条件下行根治手术。 5例中 ,男性 4例 ,女性 1例 ;年龄为 12、 32、 38、 5 6岁 ;均患恶性畸胎瘤。女性 1例 2 6岁 ,患恶性胸腺瘤 ,切除肿瘤重112 0~ 16 0 0 g。1.2 手术方法 :良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笔者所在医院自2002-04~2007-05采用胸腔镜下治疗纵隔肿瘤11例,现将其方法及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1例。男7例,女4例;年龄16~66岁。其中心包囊肿1例,胸腺瘤1例,右胸移位胸腺瘤1例,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就1984年以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纵隔肿瘤的超声诊断分析与讨论如下。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2例,女13例,年龄10~67岁,平均43.5岁。胸腺瘤15例(良性7例、恶性8例),畸胎瘤8例(良性7例,恶性1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食道、支气管、心包囊肿及淋巴瘤等共9例。应用Aloka-280型超声诊断仪,频率3.0MHZ,参阅X 线胸片。取坐位根据肿瘤位置,于胸骨、脊柱旁相应区域作多向扇形扫查。  相似文献   

13.
冯毅 《中国医药指南》2013,(13):253-254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007年2月至2012年5月我们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19例纵隔肿瘤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本组16例完成胸腔镜下纵隔肿瘤切除,3例需中转4~6cm辅助小切口完成手术;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无明显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均无复发;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胸腺瘤7例,神经源性肿瘤5例,畸胎瘤3例,心包囊肿2例,支气管囊肿和胸腺囊肿各1例。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纵隔肿瘤安全、有效,具有微创、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纵膈肿瘤的外科治疗(附12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030001)周世民,王子林,李家成,任国良原发性纵隔肿瘤,是胸部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往往出现较晚,多伴有脏器压迫症状,或x线胸部检查时才被发现。现将我院1972年1月~1991年7月收治的120例患者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其中男73例,女47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68岁。其中畸胎瘤36例(畸胎瘤25例,皮样囊肿9例,畸胎瘤恶性变2例);神经原性肿瘤25例(神经纤维瘤11例,神经鞘瘤10例,交感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母细胞瘤1例);胸腺瘤24例(胸腺瘤22例,胸腺癌2例);胸腺囊肿6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瘤5例;支气管囊肿8例;心包囊肿6例;纵隔巨大结核淋巴结3例;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纵隔淋巴肉瘤5例。临床症状:咳嗽、咯血,咯出毛发者2例;胸蹩、胀感48例;胸部针刺样疼痛25例;气促并有呼吸困难6例;合并Horner's症5例;伴有发热38℃左右者3例。无任何症状,x线胸部体检发现者31例。结果120例,其中手术切除113例,手术探查7例(其中纵隔血管先天性畸形2例);肿瘤与上腔静脉,无名静脉,大血管侵及固定者5例。本组  相似文献   

15.
<正>胸腺瘤是胸外科治疗中常见的前上纵隔的原发肿瘤,约占所有纵隔肿瘤的20%~40%,是纵隔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目前对胸腺瘤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不清楚,认为胸腺瘤的发生与人体自身免疫有关,40~50岁人群多发,常并发重症肌无力。目前对胸腺瘤的研究中发现早期的胸腺瘤同样具有侵袭和转移的能力,仅仅通过组织学检查不能确定胸腺瘤的良恶性。临床学者认为30%~40%的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分析前纵隔肿瘤的CT图像特征,探讨CT在前纵隔肿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20例前纵隔肿瘤患者,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及密度,与周围脏器毗邻关系及强化方式等,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胸骨后甲状腺3例,畸胎瘤8例,淋巴瘤2例,胸腺瘤5例,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3例,侵袭性胸腺瘤2例,误诊2例。结论前纵隔肿瘤具有典型的CT图像特点及强化方式,而且可以较直观的了解肿瘤对周围脏器浸润情况,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良、恶性胸腺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良、恶性胸腺瘤的CT特征分析,试图提高CT诊断与鉴别诊断对二者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瘤,其中良性7例,恶性10例。结果其中良性胸腺瘤(7例)平均直径为4.3em,呈类圆形。均表现为密度均匀,包膜完整,与周围纵隔大血管界限清楚。恶性胸腺瘤(10例)平均直径5.9cm,仅3例呈类圆形,5例呈分叶状,2例呈不规则浸润性生长;3例包膜完整,5例不完整,2例无包膜,密度均匀8例,2例不均匀,5例与周围大血管呈锐角,3例呈钝角,2例包绕大血管。结论CT对良、恶性胸腺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可信性相当高。  相似文献   

18.
为了总结电视胸腔镜诊断和治疗纵隔肿瘤的经验.回顾性分析23倒的资料,其中18例进行了纵隔瘤切除.包括纵隔囊肿7例.畸胎瘤5例.神经原肿瘤4例一胸腺瘤和纵隔脂肪瘤各1例;5例纵隔瘤经取材活捡.明确了病理诊断。手术病例获得了较好的近期手术效果。对手术适应证和操作要点进行了讨论.认为胸腔镜作为一砷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某些纵隔疾病比传统开胸手术具有更多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王波  郭晓山  曾新群  王玲  陈溶 《贵州医药》2001,25(6):548-549
胸腺瘤是前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约占前纵隔内肿瘤的50%[1]。本文对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5例胸腺瘤(其中非侵袭性胸腺瘤26例,侵袭性胸腺瘤9例)的影像资料,结合文献报告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手术前对胸腺瘤的良、恶性作出较准确的判断,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帮助。1资料与方法 患者35例,男性21例,女性14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 48岁。设备采用 SHIMADZU 4500TF及 GE High Speed CT/i。扫描方法:自胸廓入口向下扫描,层厚、层间距10mm,较小病灶加扫5mm层厚与层间…  相似文献   

20.
胸腺瘤于胸部疾病中较为少见 ,其与纵隔疾病的鉴别难度大 ,治疗方法对患者的预后关系密切。胸腺肿瘤的发病率占纵隔肿瘤的 15 9% ,占纵隔肿瘤的第三位[1] 。 1990~ 2 0 0 0年 ,我院收治 16例术后病理证实为胸腺肿瘤的患者 ,其占我院原发性纵隔疾病的 16 5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7例。年龄 18~ 6 9岁 ,平均年龄 43 5岁。部分病人无症状 ,多为体检时行X线胸部检查时发现纵隔肿块就诊 ;部分有症状者多表现为胸部不适、胸闷、胸痛、咳嗽。另有少数病人则表现为合并重症肌无力 (MG)。 4例合并重症肌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