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小青  刘亦琪 《江苏医药》1996,22(12):827-828
应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71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指标阳性母亲静脉血、新生儿脐血、初乳及随访婴儿血中HBVDNA,以探讨母乳喂养传播乙型肝炎病毒的危险性。结果乙肝抗原阳性组母血、脐血、初乳、婴儿血中HBVDNA检出率为39.39%、18.28%、30.30%、22.22%。乙肝抗原阴性组检出率为10.96%、8.22%、13.70%、23.29%。两组母乳喂养婴儿比较,随访婴儿血HBVDNA检出率有显著差异,P<0.05。提示乳汁HBVDNA阳性母亲较HBVDNA阴性母亲更易造成HBV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此等婴儿TTV感染的发生率和感染途径.方法对26例TTV阳性的产妇并坚持母乳喂养的婴儿定期进行复查(应用巢式-PCR法).在分娩及随访6个月时进行血清、乳汁、脐血(婴儿血清)的TTV检查.结果26例中的20例得到随访.乳汁TTV阳性率为50%(10/20),脐血TTV检测均为阴性;产后6个月时,母血TTV阳性率为30%(6/20),母乳汁TTV阳性率为90%(18/20),婴儿血清的TTV阳性率为20%(4/20).结论孕产妇血清的TTV阳性率高于正常人群.乳汁及血清之间在TTV感染方面并无严格的对应关系.乳腺有蓄积TTV的作用,母乳可能是婴儿TTV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联合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及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免疫效果。方法对378例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产妇所生婴儿,于出生后24h内肌注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100U及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按0、1、6方案接种,7月龄及以后开始检测HBsAg和乙肝表面抗体(HBsAb)。结果 HBV携带孕产妇所生婴儿应用联合免疫后HBV的感染率为1.1%。378例婴儿中感染HBV4例(1.1%),而产生保护性抗体(HBsAb阳性)的婴儿为370例(97.9%),8例(2.1%)婴儿免疫失败。HBeAg阳性母亲所生婴儿的HBV感染率高于HBeAg阴性母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联合免疫后婴儿产生抗体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婴儿的生长发育均未受到明显影响。结论对HBV感染产妇所生婴儿采取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好。  相似文献   

4.
孕期乙肝病毒宫内感染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在生殖生育过程中传播给下一代的途径及相关因素和阻断方法。方法:对498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阳性的产妇所产新生儿于生后即刻取股静脉血,检测其乙肝病毒标志物和HBV-DNA,并根据孕产妇HBVDNA检测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组,再根据孕妇产前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情况分组观察使用效果。结果:283例HBV-DNA阳性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39.6%;215例HBV-DNA阴性组为13.5%。两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孕期是否使用HBIG两组宫内感染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内感染与孕妇HBV—DNA是否阳性有关,孕期使用HBIG对阻断宫内感染无效。  相似文献   

5.
乙肝疫苗与乙肝免疫球蛋白联用阻断HBV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88例HBs缸阳性孕妇随机分为实验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实验组自28周开始每月肌肉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旦白(HBIC)200U直至分娩,对照组不用上述药物。实验组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被动一主动联合免疫,对照纽孕妇所分娩婴儿出生后行主动免疫。两组婴儿12月龄时采静脉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实验组婴儿HBsAg慢性携带率为4.44%,明显低于对照组(20.93%),P〈0.025;经两种免疫干预1年后,实验组婴儿血清抗-HBs阳转率达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6.74%),P〈0.05。结论孕妇产前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且使出生后婴儿血清抗体阳性率明显增高;新生儿单用乙肝疫苗对产时感染的阻断不完全,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产时感染的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6.
王小青  刘亦琪 《江苏医药》1995,21(6):377-378
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Nested PCR)对74例HBVM阳性的孕妇外周静脉血及其新生儿脐血进行了HBVDNA检测。结果显示双抗原(HBsAg和HbeAg)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母血为100%(8/8),脐血为87.5%(7/8)。单抗原(HBsAg)阳性组HBVDNA检出率母血为26.92%(14/52),脐血为19.23%(10/52)。抗体(抗-HBc、抗-HBs、抗-HBe一项至三项)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母亲HBsAg阳性新生儿脐血两对半情况并对结果作简单的分析。方法用LISA法检测母体HBsAg阳性新生儿脐血的两对半102例。结果在102例新生儿脐血的两对半检测结果中,全部阴性占4.9%(5/102),HBsAg阳性率为18.63%(19/102),而其它结果占76.47%(78/102)。结论新生儿脐血两对半结果只能作为母婴传播的早期筛查,不能作为诊断之用。  相似文献   

8.
王丹薇  赵伟等 《天津医药》2002,30(6):328-329
目的:观察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表达,探讨通过产妇传播到死胎肝脏组织中的HBV是否存在复制。方法:采集40例乙肝炎产妇产下的死胎,常规尸检,取肝脏组织,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其中的HBV DNA;回访产妇产前静脉血HBV的检测结果,结果: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为87.5%(35/40)。产妇产前静脉血HBV呈高、低和复制状态时,肝脏组织中HBV DNA的检出率分别为75.0%(3/4),85.0%(17/20)和93.8%(15/16);高、低、无复制者之间相互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HBV DNA颗粒分布在肝细胞浆内,毛细胆管上皮和管腔内,少数分布在肝细胞核上,结论:死胎肝脏组织中有DNA复制;死胎肝脏组织中HBV DNA表达与产妇血清中HBV复制状态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不同人群TTV感染状况,探讨TTV传播途径。方法建立套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临床病毒性肝炎病人、血液透析病人、静脉吸毒者、性病患者和献血者人群进行TTV 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结果非甲-戊型肝炎病人、血透患者和反复输血病人TF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40.5%和35.7%.明显高于甲-丙型肝炎病人(17.7%,P〈0.01);静脉吸毒者中TTV DNA阳性率高达39.3%,明显高于献血者人群(20.4%。P〈0.05):ALT异常献血员中TTV DNA检出率为明显高于无偿献血员人群(P〈0.05);性病患者生殖道分泌物中TTV DNA检测出率为15.8%。2株TTV分离株与TTV标准株(AB008394)同源性在92.5%以上。结论TTV感染与肝炎有关。可能是非甲-度型肝炎的病原之一;TTV除了经血源途径传播外。性传播可能成为重要传播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杨翠丽  焦瑞芬  王斯 《河北医药》2009,31(4):431-43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对预防乙肝宫内感染的作用效果,探讨孕期是否应用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37年4月在石家庄市妇幼保健院乙肝母婴阻断产科产前检查、分娩、随访的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且乙肝病毒(HBV-DNA)阳性母亲及新生儿99例,根据孕期肌内注射HBIG前后母血HBV-DNA含量变化程度分组:HBV—DNA转阴组(5例);HBV—DNA含量下降组(76例)(不合转阴组);HBV—DNA含量升高组(18例),观察3组新生儿免疫失败情况。结果孕期肌内注射HBIG后母血HBV-DNA转阴组及HBV-DNA含量下降组占82%,2组均无新生儿免疫失败病例:HBV-DNA含量升高组占18%,新生儿免疫失败5例。结论孕20周后肌内注射HBIG对提高乙肝母婴阻断率是有效的,观察肌内注射HBIG后孕妇静脉血HBV—DNA含量的变化可以预测HBV母婴传播的高危人群;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可不注射HBIG,新生儿出生后接受乙肝疫苗和HBIG联合免疫即可;母亲血HBV-DNA〉10^3拷贝/ml,孕期宜注射HBIG预防宫内感染。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儿中人巨细胞病毒母乳感染率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124例确诊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母亲的母乳和全血中HCMV-DNA含量,并同时测定母亲血浆中HCMV-IgM。结果 FQ-PCR检测HCMVDNA乳汁的阳性率为69.4%,全血的阳性率为23.4%;HCMV-IgM阳性率27.4%。母乳HCMV-DNA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全血HCMV-DNA及特异性抗体IgM的阳性率(P<0.05)。结论感染巨细胞病毒患儿的母乳中带毒率高,母乳感染HCMV可能是婴儿获得性巨细胞感染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张晓明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5-176
目的评价妊娠中期应用拉米夫定对HBV传播的影响及安全性,寻求最佳预防宫内传播的方法。方法拉米夫定组57例孕妇于孕20~26周开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天至分娩后,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组66例孕妇于孕28周开始使用HBIG 200 IU行宫内阻断治疗,2组新生儿出生均予主、被动联合免疫,观察新生儿宫内感染发生情况、抗病毒疗效及母婴异常情况,随访到婴儿1岁并分别在0、1、7、12月龄时监测其血清HBV DNA、HBsAg和抗-HBs定量变化。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于分娩前HBV DNA显著下降(t=18.72,P<0.05),转阴率为33.3%,肝功能异常者全部恢复正常。该组57例新生儿随访至1月龄时HBsAg或HBV DNA均阴性,宫内感染率为0,与HBIG组宫内感染率(15.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0,P<0.05)。2组婴儿1岁时的血清抗-HBs水平无差异(t=0.71,P>0.05),拉米夫定组HBV慢性感染为0,HBIG组10例宫内感染婴儿均为HBsAg、HbeAg、抗-HBc、HBV DNA阳性,2组孕妇及婴儿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对于HBV水平较高孕妇,妊娠中期采用拉米夫定降低病毒含量,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宫内传播及产时传播)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PCR)检测疑似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的患儿尿液、血液及对应母亲乳汁中HCMV DNA含量,探讨其在HCMV感染诊断中的价值及对肝脏损伤情况。方法应用FQ-PCR方法检测104例疑似HCMV感染患儿新鲜尿液上皮细胞、血液及其对应的母亲乳汁中的HCMV DNA拷贝数,并同时检测患儿血液中天冬氨酸转氨酶( 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水平。结果尿液、血液标本阳性检出率分别为52.9%(55/104),24.0%(25/104),尿液阳性率明显高于血液阳性率,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乳汁标本阳性检出率为81.7%(85/104),对应患儿血液和/或尿液阳性率为62.4%(53/8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儿HCMV拷贝数越高,肝脏损伤的可能性越大。结论婴儿尿液中HCMV DNA检测率明显高于血液的检出率,且拷贝数越高,肝功能损伤的可能性就越大。尿液HCMV DNA检测对于诊断婴儿HCMV感染和治疗监测具有重要的价值。肝功能的检测对判断HCMV感染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证实在不明原因的肝炎患者血清中一种新型病毒(TTV)在存在,分析其感染特征。方法:用地高辛素标记基因探针,斑点杂交法检测未知和已知病原的肝炎患者75例,正常对照17例。结果:92例血清TTV DNA总检出率为23.91%(22/92)。其中非甲~非戊型肝炎病人组检出率为35%(7/20),甲~戊肝组21.81%(2/5),肝硬化中15.79%(3/19)。结论:TT病毒可能是导致病毒性肝炎的一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产妇血清HBV DNA含量对胎儿宫内感染的影响,以指导HBV携带者孕期处理. 方法 选择经产前血清学检测诊断为HBV携带者的产妇145例,在产妇分娩后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同时进行母婴血清HBV DNA检测,并将产妇血清HBV DNA浓度分级,分析产妇血清不同HBV DNA浓度级对新生儿宫内感染情况. 结果 74例血清HBV DNA<500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1例(1.4%);30例血清HBV DNA 500~1×10^6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检出HBV DNA阳性者1例(3.3%);41例HBV DNA>1×10^6拷贝/ml的产妇分娩的新生儿中HBV DNA阳性者3例(7.3%),不同血清HBV DNA浓度的产妇,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产妇血清中HBV DNA浓度对胎儿宫内感染率影响不大,孕期抗病毒于预对预防HBV宫内传播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6.
导乐(Doula)式分娩1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导乐式分娩对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率,减少产时并发症和难产率的意义。结果 导乐式分娩缩短产程时间,减少产程中镇静镇痛剂的使用。减少会阴切开、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率。结论99%产妇对导乐式分娩表示满意。导乐式分娩能提高产时质量,降低服增妇和国产儿死亡率,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孕妇血清HBV DNA含量与母婴宫内传播的相关性.方法 将196例HBV感染孕妇依据其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1×106和≤1×106copies/ml)分为两组,其新生儿出生后采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乙肝疫苗(HBvac)治疗.检测两组孕妇分娩前血清HBV DNA含量、新生儿及7月龄婴儿血清HBV标志物(HBVM).结果 孕妇血清HBV DNA>1×106组和HBV DNA≤1×106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2.7%和16.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1×106组婴儿7月龄时HBsAg 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高,而HBsAb阳性率较HBV DNA≤1×106组低,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血清中HBV DNA含量越高,发生母婴垂直传播的危险性越大,阻断效果也越差.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常州市肝炎患者中TTV的感染状况。方法:随机选取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的350例患者进行调查,并采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血清TTV DNA。结果:本市350例肝炎患者TTV DNA的阳性率为19.4%,其中17例甲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9%,20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20.5%,39例丙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5.1%.19例戊型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0%,70例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中TTV DNA阳性率为32.9%。结论:本市肝炎患者中存在水平不等的TTV感染,其中乙型肝炎和不明原因肝炎患者为TTV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