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首次设计并实行了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该手术的适应证主要为瓣膜先发育完善,但受致病因素作用瓣叶发生皱褶脱垂,瓣叶间出现不规划裂隙,瓣证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该手术主要针对股浅静脉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功能不全而设计,但也可尝试应用于脉瓣膜的修复成形,并可应用于多可瓣膜的修复。此手术的优点主要有:(1)血管镜可以确诊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序,为瓣膜修复成形术提供可靠的依据;(2)此手术避免了  相似文献   

2.
血管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12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术治疗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 通过血管镜从大隐静脉断端导入至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近侧,同时阻断股总、股深、股浅静脉,应用含肝素的冲洗液建立清晰水柱,直接观察瓣膜的形态、缺损和变形的程度,对12例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患者实施直视下壁外静脉瓣膜成形术。结果 12例术后行静脉顺行造影证实9例患肢股浅静脉第1对瓣膜返流基本消失,3例静脉瓣膜返流明显改善,无静脉血栓和其他并发症。结论 血管镜直视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术准确有效、微创和安全。  相似文献   

3.
血管镜直视下腘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血管镜直视诊断和直视监控手术操作的先进性能,首次设计并经20例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血管镜直视下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主要适应症是股浅静脉瓣缺乏而静脉瓣具备修复成形术的组织基础。血管镜可以直视确诊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直视诊察瓣膜的形态结构,为瓣膜修复成形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切开静脉壁和瓣膜损伤,减少了术后血栓形成的机率。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 2 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9月 ,设计和实施了胆道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2 5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本组 2 5例 (2 9条肢体 ) ,男 16例 ,女 9例。年龄 35~ 71岁 ,平均 5 1 3岁。病程 4~ 37年 ,平均 18 3年。患肢为左下肢者 13例 ,右下肢者 8例 ,双下肢者 4例。2 .临床表现 :患肢均有大隐静脉曲张 ,其中 4条伴有小隐静脉曲张 ,12条出现踝部色素沉着 ,7条伴发溃疡 ,2 3条有小腿酸胀、沉重感 ,19条有踝部肿胀。3.特殊检查 :全组患肢均经深静脉造影及血管多功能检查仪检测 ,2 …  相似文献   

5.
鼻咽镜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性股浅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下肢静脉倒流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股浅静脉瓣膜区。特征有 :瓣环扩张、瓣叶游离缘松弛、瓣叶不能在血管腔正中紧密对合并有效制止血液倒流[1] 。针对这一特点 ,我们用自制的“血管镜”即 :纤维鼻咽镜 腹腔镜监视系统 ,实施了直视下股浅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 ,初步观察效果良好。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5月 ,实施鼻咽镜下股浅静脉瓣膜探查术 15例 ,其中男性 9例 ,女性 6例 ,年龄36~ 6 0岁。除 2例瓣膜情况较差外 ,13例行股浅静脉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术前均诊断…  相似文献   

6.
血管镜直视下Guo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利用血管镜直视诊断和直视监控手术操作的先进性能,首次设计并经20例初步临床应用,表明血管直视下Guo静脉壁外瓣修复成形术的主要适应症是股浅静脉瓣缺乏而Guo静脉具备修复成形术的组织基础,血管可以直视确诊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直视诊察瓣膜的形态结构,为瓣膜修复成形术提供了可靠的依据;避免了切开静脉壁和瓣膜损伤,减少了术后血栓形成的机率。  相似文献   

7.
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针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病变特点,作者设计并实行了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该手术的适应证主要为瓣膜先天发育完善,但受致病因素作用瓣叶发生皱褶脱垂,瓣叶间出现不规则裂隙,瓣环存在不同程度的扩张。此手术的优点主要有:(1)血管镜可以确诊瓣膜功能不全的程度,并直视诊察瓣膜的结构状态,为瓣膜修复成形术提供可靠的依据。(2)此手术避免了切开静脉壁和暴露瓣膜,减少了术后血栓形成的机率。同时由于手术在正常静脉腔截面积视野中进行,术者易于准确把握瓣膜缩缝矫正的程度。(3)本手术克服了Kistner静脉壁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的盲目性,变经验性非直视术为直视性修复成形术,可直视诊察瓣叶间裂隙在修复术前后的变化过程。经对18例成年患者(20条下肢)临床应用观察,近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动态变化 ,以分析其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74例 ( 96条肢体 )的资料 ,利用流速剖面图彩超和空气体积描记仪分别于术前、术后 1、3个月及 1年进行血流动力学指标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组术后静脉返流量、灌注指数、静脉功能不全评分指标于术后 1、3个月、1年均较术前显著降低 (P <0 0 1)。而射血分数、剩余容积分数均值于术后 3个月、1年较术前明显改善 (P <0 0 1)。溃疡愈合率达 78 8% ( 2 6 /33) ,术后 93 6 %的肢体各种症状体征消失和明显缓解。结论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可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状况 ,对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及静脉性溃疡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9.
股浅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作者采用股浅静脉外修复成形术治疗10例12条肢体。彩超和静脉造影示12条肢体深静脉功能不全均在Ⅲ°-Ⅳ°。术后随访全组症状消失,3条肢体溃疡愈合,彩超复查10条肢体瓣膜功能不全恢复正常,2条Ⅰ°-Ⅱ°。作者认为该术式在术中,术后并发症少,可与浅静脉手术同期进行,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易于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瓣膜外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Wang S  Li X  Wu Z  Huang X  Ye Y 《中华外科杂志》1999,37(1):38-40
目的研究和评价利用瓣膜外修复成形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疗效。方法对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26例患者(37条肢体)施以股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男12例,女14例;年龄16~69岁,平均年龄(508±100)岁。所有肢体均施行股浅静脉第一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其中7条肢体加施股浅静脉第二对瓣膜外修复成形术,6条肢体加施股总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结果811%(30/37)的患肢静脉性跛行、酸胀、疼痛等症状消失,189%(7/37)的患肢症状明显改善,所有肢体静脉曲张消失,7/9的肢体溃疡愈合。彩超复查除有4条肢体瓣膜功能不全Ⅰ~Ⅱ度外,其余肢体(892%)瓣膜功能恢复正常。结论深静脉外瓣膜修复成形术是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比较理想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IA)治疗长段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的临床疗效及其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1年8月我院收治的20例TASCⅡC型、D型股腘动脉硬化闭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SIA开通长段闭塞管腔,同时行球囊扩张和支架植入术,以踝/肱指数(ABI)、Fontaine分期、保肢率和通畅率综合评估临床疗效。结果 SIA技术成功率为85%,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0%,保肢率为95%,一期通畅率为83.3%,ABI从术前0.42±0.07提升至术后0.86±0.14,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随访12~24个月,18例临床症状改善的患者中有3例术后3~6个月症状复发,行第二次介入治疗,其余患者症状均无加重或复发。结论 SIA在治疗股腘动脉硬化闭塞症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方法安全有效,近期通畅率较好,远期通畅率尚需要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股浅动脉支架与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4月期间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置入术(简称"PTA/S术组")或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简称"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治疗股浅动脉闭塞病变的122例患者(136条患肢)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术前合并症、术后并发症、TASCⅡ分级、远端流出道情况、一期通畅率、有无截肢、死亡等。结果 1 PTA/S术组有64例74条患肢,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有58例62条患肢,PTA/S术组患者的年龄大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P0.05);PTA/S术组TASCⅡA、B级病变肢体所占比例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高(P0.05),TASCⅡC、D级病变肢体所占比例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低(P0.05);PTA/S术组拥有1条和3条远端流出道血管的患肢数目分别较动脉旁路移植术组多(P0.05);2组患者拥有2条远端流出道血管的患肢数目、术前合并糖尿病、合病高血压、合病糖尿病及高血压以及术前吸烟史病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2组患者均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PTA/S术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7.2±1.2)d和(14.1±1.4)d,P0.05〕;而术后3年死亡率PTA/S术组高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4.7%比1.7%,P0.05);切口感染率PTA/S术组低于动脉旁路移植术组(0比3.2%,P0.05);2组患者截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后6、12及24个月一期通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6个月一期通畅率动脉旁路移植术组明显高于PTA/S术组(50.0%比40.5%,P0.05)。结论对于股浅动脉闭塞采用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能够获得较高的远期通畅率,但住院时间较长,个别患者会发生切口感染。股浅动脉球囊扩张成形+支架置入术手术创伤小,患者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对于年龄大,身体状况较差不能耐受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的患者有重要意义,但其远期通畅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primary 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2002年4月至2006年4月期间经顺行性静脉造影加Valsalva试验证实为PDVI者119例(158条),其中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收治者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交通支结扎术(前期治疗组),2004年2月至2006年4月收治者在前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后期治疗组),以CEAP(clinical,etiologic,anatomic,and pathophysiologic)临床分级与临床记分评价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术后临床分级及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前期治疗组由5.9±3.6降至2.1±1.3,P<0.01;后期治疗组由6.4±3.5降至1.7±1.8,P<0.01),且后期治疗组较前期治疗组下降程度更大(P<0.01)。结论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因此术前明确诊断为PDVI的患者,应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4.
人造血管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人造血在股浅静脉瓣膜包瓣术中应用效果。方法 采用人造血管替代大隐静脉片、阔筋膜作包瓣术的包瓣材料,治疗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性疾病25例,共25条肢体。结果 随访6 ̄24个月,疗效良好者23例,占92%,疗效一般者2例,占8%,总有效率为100%。结论 人造血管是一种值行推广的包瓣材料。  相似文献   

15.
我院自1996年2月至2006年1月对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deep venous insufficiency,DVI)患者施行了改良股浅静脉瓣膜外修复成形术181例,并有130例患者获得临床随访,取得良好疗效.本文总结该术式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处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背景与目的 血管封堵器(VCD)广泛应用于血管腔内治疗后闭合股动脉(FA)穿刺点,具有快速止血、患者可早期活动等优势。Perclose ProGlide是一款缝合介导的闭合装置,存在导致FA闭塞的潜在风险。笔者通过报告序贯腔内手术应用切割球囊成功治疗1例心脏介入术后Perclose ProGlide血管封堵器导致股浅动脉(SFA)闭塞病例,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10月收治的1例心脏电生理术后Perclose ProGlide导致SFA闭塞引起下肢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为32岁女性,临床诊断:下肢缺血、SFA闭塞(右侧),行序贯腔内手术联合切割球囊开通SFA闭塞性病变。一期导丝经左侧股总动脉(CFA)鞘管过病变后,选用4 mm×4 mm普通球囊扩张后造影:见线样血流通过,明显残余狭窄,术后患者下肢缺血症状缓解;6周后二期手术,采用2.5 mm×40 mm球囊预扩,5 mm×20 mm切割球囊逐步扩张,5 mm×40 mm高压球囊进一步后扩,即刻及15 min后造影示完全开通SFA病变,无残余狭窄,未见夹层形成、破裂、远端栓塞等。术后患者恢复良好,症状消失,3周后随访CTA示:右侧SFA管腔形态良好,血流通畅。结论 序贯腔内手术应用切割球囊治疗Perclose ProGlide导致的SFA闭塞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CEAP分类记分法 (clinical,etiologic ,anatomic ,andpathophysiologic ,CEAP)评价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治疗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PDVI)的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将 97例 (97侧肢体 )经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PDVI的患者分为A组 79侧 ,B组 18侧。A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交通支结扎术同时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术 ,B组仅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 交通支结扎术。以CEAP临床分类与临床记分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术后临床记分均明显下降 (A组由 6 4± 3 7降至 1 7± 1 8,P <0 0 1;B组由 3 8± 3 6降至 1 4± 1 5 ,P <0 0 5 ) ,A组较B组下降程度更大 (P <0 0 1)。结论从CEAP临床记分结果看 ,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有助于PDVI患者临床症状缓解。因此术前明确诊断为PDVI的患者 ,应行股浅静脉瓣膜环形缩窄手术。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随着血管腔内治疗技术的发展,以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stenting angioplasty,PTSA)为代表的血管腔内技术日益成熟,在股浅动脉(superficial femoral artery,SFA)硬化闭塞症的治  相似文献   

19.
血管腔内激光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我院从2003年6~11月,应用DIOMED 810nm激光结合手术治疗下肢浅静脉曲张21例,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1例中男8例,女13例,平均年龄55.23岁(31~73岁),平均病程15.26年(5.5~40年),共27条肢体。患肢均有浅静脉曲张;下肢肿胀13条;有不同程度色素沉着11条;溃疡或溃疡已经愈合4条。原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8例11条肢体,单纯性大隐静脉曲张13例16条肢体。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存在浅静脉返流。16例行下肢浅、深静脉顺行造影,发现深静脉Ⅱ度以上返流8例,共11条肢体。  相似文献   

20.
Wang SM  Hu ZJ  Li SQ  Huang XL  Ye C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3):853-856
目的探讨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在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治疗中的作用与疗效。方法30例双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的患者接受静脉系统手术治疗。每例2条肢体各采取不同手术方式并随机分组。1条患肢行股浅静脉外瓣膜复成形术加浅静脉手术(A组);另1条患肢仅行浅静脉手术(B组)。术后1个月和3年,利用彩超、流速剖面图彩超技术、空气体积描记仪(APG)和静脉功能不全评分等方法,比较各例2条肢体的疗效以及2组间疗效。结果全组30例患者60条肢体均为CEAP临床分级(Kistner分级)C2~C4级,经彩超和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返流均为Ⅲ度。术后1个月和3年随访比较,各例属于A组的患肢在静脉返流度、静脉返流量及各项指标均比属于B组患肢改善明显;A组的静脉返流量、静脉灌注指数均值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的静脉返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时2组的射血分数和剩余容量分数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功能不全评分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深静脉瓣膜修复成形术可使下肢深静脉返流量明显减少,瓣膜功能明显恢复,与下肢浅静脉手术联合治疗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