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前列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前列腺癌分化程度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采用PCNA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织化学链菌素-生物素标记法(LSAB法),对38例前列腺癌穿刺的石蜡标本中PCNA的表达进行了检测,以15例前列腺良性增生及10例正常前列腺组织作为对照,通过观察、统计组织切片中PCNA表达阳性细胞数目,计算出PCNA表达的阳性指数。结果发现,在低分化癌、中分化癌、高分化癌、前列腺良性增生及正常前列腺组织中,其PCNA阳性指数依次为8.0±4.0%、5.2±1.8%、2.4±1.1%、1.1±0.3%、0.8±0.6%,呈逐渐降低趋势。38例前列腺癌患者经去势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者25例,其中死亡6例,死亡组PCNA表达平均指数为9.0±3.0%,非死亡组为5.0±4.2%。两组比较P<0.05。结果表明:PCNA是判断细胞增殖程度的重要指标,对估计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及推测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PCNA表达与肾盂输尿管癌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复发及预后的关系,作者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肾盂输尿管癌PCNA增殖指数随病理分期,细胞分级升高而增高,T3加T4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T1加T2(P<0.01).G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G1加G2(P<0.001),PCNA增殖指数高者(Ⅲ加Ⅳ级)术后膀胱癌再发率为60%(12/20)明显高于增殖指数低者(Ⅰ加Ⅱ级)22.2%(6/27)P<0.01。PCNA增殖指数Ⅲ加Ⅳ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35%(7/20),Ⅰ加Ⅱ级同时伴发尿路上皮多器官癌占7.4%(2/27)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术后局部复发转移率为7.4%〔2/27),Ⅲ加Ⅳ级局部复发转移率为40%(8/20),P<0.05。PCNA增殖指数Ⅰ加Ⅱ级5年生存率为86.7%(13/15),Ⅲ加Ⅳ级5年生存率为35.7%(5/14)P<0.05。提示PCNA增殖指数与肾盂输尿管癌的病理分期,细胞分级有关,是低分化、侵袭性以及同时或相继发生尿路上皮多器官癌的重要特征,可能是判断肾盂输尿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应用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膀胱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复发的关系,选择55例有随访结果的膀胱移行细胞癌石蜡病理切片进行PCNA检测,与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PCNA表达与病理分级关系显著(P<0.05),与临床分期关系不明显。PCNA高表达、PCNA阳性细胞在组织层次中的分布均与肿瘤复发、恶化有明显关系。认为瘤旁组织的PCNA指数增高和复发肿瘤中PCNA高表达均为肿瘤恶化的一个客观指标;PCNA表达对肿瘤演变、术后随访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是监测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和预后的一个重要标记。  相似文献   

4.
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对4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检测,发现PCNA增殖指数随肿瘤分级的升高而增高,浸润生长肿瘤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乳头状生长者(P<0.001),PCNA高表达组(增殖指数>50%)预后明显差于PCNA低表达组(增殖指数≤50%)。结果表明PCNA可作为膀胱移行细胞癌恶性程度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及癌旁粘膜中p21,p185,PCNA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癌基因相关蛋白P21,P185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近端断端大肠粘膜、腺瘤型息肉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 应用化学方法对40例原发性大肠癌及癌旁移行粘膜,20例腺瘤 肉中P21,P185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P21,P1785及OPCNA在大肠癌癌旁移行粘膜中的表达率分别为22.5%*(9/40),17.5%(6/40),100%(40/  相似文献   

6.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估计胆管癌预后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估计胆客癌预后中价值,应用免疫组化方法研究胆管癌及其生病变PCNA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30例胆管癌患者PCNA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6.7%(26/30),有性病变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癌有较强的细胞增殖活性。Ⅲ期胆管癌PCNA高增殖组(8例)平均生存期13个月,低增殖组(10例)为26个月,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PCNA对估计胆  相似文献   

7.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前列腺疾病中的表面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一前列腺疾病的关系,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良性前列腺增生(包括轻度中和中度不典型增生)和前列腺癌中PCNA的表达,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PCNA增殖指数为6.0%±2.2%,不典型增为11.4%±3.7%,前列腺癌为30.1%±7.9%,前列腺癌PCNA增殖指数明显高于性前列腺增生,且随肿瘤分有的上升而增高,与肿瘤分期也有关系。认为PCNA可作为前列腺良、恶性病变判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的分析状态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 采用PAP酶标法半定量检测(PCNA)在19例肝硬变、21例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和54例HCC中的标记指数(LI)。结果 PCNA主要定位于肝癌细胞中。在HCCⅠ级、Ⅱ级、Ⅲ级中PCNA的标记指数(LI)分别为20.6%、42.2%、68.9%,均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在肝硬变、LCD中的LI分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判断预后价值及其与常用预后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57例乳癌的PCNA表达,并对此57例进行了定期随访。结果 57例乳癌中,PCNA阳性者35例(61.4%),阴性者22例(38.6%),经中位时间为32个月的随访,7例出现远处转移或死亡者均为PCNA阳性表达者。PCNA与腋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转移或死亡率有显著相关(P〈0.0  相似文献   

10.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位检测肝外胆管癌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与其预后的关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LSAB法)研究肝外胆管癌组织中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40例肝外胆管癌PCNA阳性29例,定位于肝外胆管癌细胞核,PCNA标记指数(PCNALI)范围为9.5%-81.3%,PCNA表达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有关。PCNALI与肝外胆管癌术后生存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PCNALI越高,生存期越短,预后越差。结果说明:PCNALI是肝外胆管癌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检测42例胆囊癌组织和10例慢性胆囊炎组织石蜡切片中PCNA和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 (1)PCNA的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64.29%和3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Caspase-3在胆囊癌及慢性胆囊炎组分别为30.95%和70%,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胆囊癌组织中,PCNA和Caspase-3表达水平在性别、年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理TNM分期有关(P<0.05).(3)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呈负相关(rs=-0.62,P<0.01).结论 PCNA和Caspase-3的表达在胆囊癌组织中呈负相关,且两者表达水平与胆囊癌淋巴结转移、癌组织分化程度及病TNM分期有关,提示PCNA和Caspase-3是反映胆囊癌生物学行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发生和分化中CyclinB1、p34cdc2、PCNA和Ki-67表达异常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CyclinB1、p34cdc2、PCNA和Ki-67在16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蛋白的表达.结果CyclinB1和p34cdc2染色定位于细胞胞浆和(或)胞核内.PCNA和Ki-67染色定位于胞核内.在研究病例中有87.5%(14/16)CyclinB1阳性表达,81.2%(13/16)p34cdc2阳性表达,93.7%(15/16)PCNA阳性表达,81.2%(13/16)Ki-67阳性表达.低分化结直肠癌的CyclinB1、p34cdc2、PCNA和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结直肠癌,CyclinB1、p34cdc2、PCNA和Ki-67的表达具有高度一致性.结论CyclinB1、p34cdc2、PCNA和Ki-67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同结直肠癌分化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p16、p21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以46例胃癌及癌旁组织中p16 、p21蛋白和PCNA进行检查。结果 胃癌组织中p16、p21蛋白和PCNA的阳性率分别为21.05%、28.26%、73.91%,与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为58.705、65.21%、23.91%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胃癌的不同病理参数(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TNM分期)中,p16,PCNA和p21蛋白表达则分别在全部4个,前2个,前2个参数中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p16、p21蛋白和PCNA在肿瘤的部位、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16原癌基因蛋白质与PCNA,p21与PCNA阳性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p21表达与p16表达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16、p21蛋白和PCNA是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且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胃肿瘤中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春临床意义,应用免疫组化技术(ABC法)对胃肿瘤(胃腺瘤性息肉10例,胃癌94例)组织切片中PCNA含量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1)胃粘膜不同病理状态下PCNA指数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2)PCNA指数与患者的性别和年龄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生长方式,组织类型,浆膜层受侵与否,淋巴结转移与否和临床分期关系密切(P〈0.05  相似文献   

15.
胰腺癌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了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与胰腺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LABC法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2例胰腺癌和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的PCNA表达。结果 PCNA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胰腺癌组织中的PI明显高于慢性胰腺炎组织(P<0.01)。PI 值与随肿瘤进展而逐渐增加的趋势,且PCNA表达与胰腺癌的预后呈负相关(P<0.01)。结论PCNA表达能反映胰腺癌组织的增殖活性,分化程度越低,PCNA表达强度越高,它可作为预测胰腺癌病程和预后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53、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蛋白(Rb)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异常表达与尿路上皮癌短期内复发的关系。方法初诊为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544例。男406例,女138例。年龄33~81岁,平均66岁。术前临床分期T1 486例、T2 58例。患者均行经尿道肿瘤电切术。术后病理诊断均为膀胱尿路上皮癌,其中G3 77例、G2 371例、G1 96例。统计1~3年内的复发情况及复发率。对患者进行组织形态学及p53、Rb、PCNA免疫组化染色研究,并分析其与尿路上皮癌1~3年内复发率的相关性。结果544例患者术后1~3年内复发者110例,其中1年内复发者82例,1~2年间复发者18例,2~3年间复发者10例。复发者中肿瘤多发者25例(22.7%),复发后病理分级提高者30例(27.3%),分期提高者8例(7.3%)。复发者中,初诊为尿路上皮癌G3者57例,短期复发率为74.0%;G2 49例,短期复发率为13.2%;G1 4例,短期复发率为4.2%。复发者中,分期为Ta~T1者87例短期复发率为17.9%,T2 23例短期复发率为39.7%。544例中Rb或p53或PCNA强阳性者194例,占35.7%;短期内复发者中Rb或p53或PCNA强阳性者89例(占80.9%)。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级(P〈0.001)、分期(P=0.031)、p53(P=0.002)及PCNA(P〈0.001)的表达情况是肿瘤短期内复发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p53、Rb、PCNA作为整体,3者中有任一强阳性表达是肿瘤短期(1~3年)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肿瘤分级(P〈0.001)亦是肿瘤短期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53或Rb或PCNA强阳性表达可作为预示尿路上皮癌短期内复发的重要参考指征,参考价值与肿瘤分级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肾癌组织中c-kit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137例透明细胞癌、82例乳头状癌、51例嫌色细胞癌标本中c-kit蛋白和PCNA的表达情况. 结果 嫌色细胞癌中c-kit强阳性表达率为94.1%(48/51),明显高于透明细胞癌的16.1%(22/137)及乳头状癌的28.1%(23/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kit强阳性表达仅与嫌色细胞癌分期有关(P=0.038);在透明细胞癌和乳头状癌中PCNA表达与分级关系密切(P=0.043,P=0.011),而与嫌色细胞癌分级无关. 结论 嫌色细胞癌中c-kit表达率明显高于其他肾癌亚型,且与肿瘤局部进展关系密切.不同亚型间c-kit表达差异有助于肾癌的临床鉴别诊断和指导晚期肾癌靶向治疗药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雌激素受体与原发胆囊癌临床病理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ER)与原发胆癌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36例原发胆囊癌组织中的雌激素受体进行了检测。结果 36例原发胆囊癌组织(ER)阳性表达率为63.9%,ER一的胆囊癌PCNA指数显著高于阴性者;ER阳性与原发胆囊癌的分化程度、侵袭转移密切相关;ER阳性者胆囊患者的累计生存率低于ER阴性者,结论ER阳性的原发胆囊癌有较差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上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预后因素。指导临床治疗。方法:45例肾盂、输尿管移行细胞癌患者接受分析。年龄、性别、就诊时问、术前血色素、术中输血量、手术方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肿瘤数目、肿瘤大小、术后有无复发、PCNA指数等12个变量进入Cox模型。结果:临床分期、PCNA指数、肿瘤数目、就诊时问四项参数与预后有关,其中临床分期、PCNA指数关系非常密切。病理分级、手术方式两项参数也有一定关系。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A、B、C三组,术后5年生存率分别为92.65、38.4%与3%。差异非常显著。结论:Cox模型表明临床分期、PCNA指数与预后关系最密切。肿瘤数目、病理分级、就诊时问、手术方式对预后也有重要影响。根据临床分期和PCNA指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组,对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0.
BACKGROUND: The MACIS score uses metastasis, age, completeness of resection, local invasion, and tumor size to stratify patients with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 (PTC) into four groups with different survival. METHODS: Immunostaining for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was done in 43 cases of PTC.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oliferative index (percentage of cells that were PCNA positive) and the MACIS parameters were examined. Double staining for PCNA and for silver-stained nucleolar organizer regions (AgNORs, indicating proliferation) was performed in 10 cases. RESULTS: PCNA was detected only in tumor cells. The proliferative index was low (mean, 14.2%; median, 13.0%), did not differ between MACIS groups (p = 0.56), and showed no association with individual MACIS parameters. PCNA immunostaining correlated with AgNOR staining. The mean AgNOR count was 2.28 in PCNA-positive cells and 1.85 in PCNA-negative cells (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