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建立郑庆玲,白玉山关键词:高血压,应激性,动物实验,应激刺激在探讨高血压早期发病神经机制的实验中,需建立稳定、可靠并为可逆性的应激性高血压动物模型。为此,作者进行动物的选择及应激源的设计。1材料与方法1.1动物的选择以雄性、体重...  相似文献   

2.
<正> 应激又称紧张状态,它是动物躯体为适应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非特异性的生理和生物化学变化。对于应激反应的研究一直是生理心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应激反应与心身疾病的关系也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建立动物应激模型,即以某种可控制的方式使动物产生应激反应,是研究应激的重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在神经生理  相似文献   

3.
噪声诱发心理应激对大白鼠组织中肌酐、尿素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噪声诱发短期与长期心理应激对动物脑、肝、肺、心、肾组织中的肌酐和尿素氮的堆积及其对组织的影响。方法:将SD-大白鼠随机分为空白、5天、10天和20天组,并用噪声对其进行干扰.诱发心理应激反应后处死动物,检测以上组织中的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结果:心理应激可以造成动物上述组织中肌酐和尿素氮代谢的变化。结论:①在急性应激期,以上各器官都参与因心理应激而诱发的代谢反应,且可产生适应性反应。②各组织中尿素氮的代谢平衡在长期应激时趋于稳定,但这种稳定是建立在较高水平基础上。③尿素氮代谢平衡失调引起氨类物质在脑组织中的堆积,而对脑组织所产生影响可能是动物心理应激性行为障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安黎云  汤菲 《医学综述》2015,(3):414-416
应激是机体在内外环境、社会、心理等因素刺激时所发生的一种非特异性、适应性反应,应激能够影响动物和人体的免疫功能,进而导致许多传染性疾病、肿瘤及其他恶性疾病的发生。当今社会人们长期面临着工作节奏加快、竞争日益激烈、生活压力逐渐增大等因素的影响,心理应激越来越受到各国学者的重视,其与疾病发生、发展及治疗的关系已成为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该文就近年来心理应激与免疫功能变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应激是机体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展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人估计50%-70%的就诊病人其所患的疾病可被应激所诱发,或是被应激所恶化。应激与疾病的关系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大的关注。近年来,作者仅对儿童发病进行心理指导辅助其他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6.
运输是实验动物行业的必要环节,运输过程的装卸、装载密度、运输时间、禁食禁水、运输笼盒、环境温度等因素如控制不当,均会使实验动物产生应激。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动物运输福利法规,从运输过程中对被运输动物产生应激影响的因素进行了探讨,总结了实验动物运输中减少动物应激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 ,它与恶性肿瘤、心脏病是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三大疾病。我国脑血管疾病在人口死因中居第二位 ,仅次于恶性肿瘤 ,在不少城市中已占首位。应激在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有人估计 50 %~ 70 %的就诊病人其所患的疾病可被应激所诱发 ,或是被应激所恶化。应激与疾病的关系随着城市化的加剧正受到医学界越来越大的关注。应激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任何躯体的或心理的刺激 ,只要达到一定的强度 ,除了引起与刺激因素直接相关的特异性变化外 ,都可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隔离应激对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随后的逆反学习的影响.方法出生后21天的大鼠单笼隔离喂养6周,然后利用旋转T迷宫装置,通过食物强化,分别训练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逆反学习任务.结果与正常喂养(3只/笼)的对照组动物相比(177±31.26,333±39.41),早期隔离应激的动物达到视觉线索辨别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198±37.95)无显著性差异,但达到逆反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417±95.95)显著增加(P<0.05).结论早期隔离应激并不影响正常的视觉线索辨别学习任务,但干扰逆反学习任务的获得.  相似文献   

9.
应激(stres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H.Selye提出,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可以由不同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引起.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竞争压力的增加,心理应激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威胁着人的健康.超过个体承受能力的心理应激,往往是多种疾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0.
早期隔离应激对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逆反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早期隔离应激对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随后的逆反学习的影响。方法出生后 2 1天的大鼠单笼隔离喂养 6周 ,然后利用旋转T迷宫装置 ,通过食物强化 ,分别训练大鼠视觉线索辨别学习和逆反学习任务。结果与正常喂养 ( 3只 /笼 )的对照组动物相比 ( 177± 3 1.2 6,3 3 3± 3 9.41) ,早期隔离应激的动物达到视觉线索辨别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 ( 198± 3 7.95 )无显著性差异 ,但达到逆反学习标准的学习次数 ( 4 17± 95 .95 )显著增加 (P <0 .0 5 )。结论早期隔离应激并不影响正常的视觉线索辨别学习任务 ,但干扰逆反学习任务的获得。  相似文献   

11.
心理应激的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激(stress)这一概念最早是由H.Selye提出,是指机体在受到各种内外环境因素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反应,可以由不同的生理及心理因素所引起。心理应激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机能改变的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各方面竞争压力的增加,心理应激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威胁着人的健康。超过个体承受能力的心理应激,往往是多种疾病的根源。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绍兴市区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及情绪障碍的发生情况,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对绍兴市区6所中学的518例初中生和468例高中生以生命早期应激问卷(ELSQ)调查生命早期应激发生情况;根据有无生命早期应激及其数量,共分成6组:初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75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79例)、对照组(无应激,164例)和高中生高应激组(应激数量≥3个,92例)、低应激组(应激数量1~2个,260例)、对照组(无应激,116例),以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分别评定各组的情绪障碍情况。结果绍兴市中学生焦虑、抑郁症状等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16.73%和31.54%,初中生的抑郁症状发生率高于高中生,而高中生的焦虑症状发生率高于初中生;绍兴中学生生命早期应激发生率为71.60%,以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与父母分离及家庭冲突发生率最高;初中生经历自己患重大疾病、遭受欺凌、情感虐待或忽视、家庭暴力、家庭灾祸等应激事件容易出现焦虑、抑郁,而高中生在经历家庭冲突、与父母分离、家庭暴力、遭受欺凌、亲人死亡、情感虐待或忽视及家庭成员重大疾病等应激事件时更易出现焦虑、抑郁;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情绪障碍的发生有相关性,特别是抑郁情绪与ELS数量更有显著相关性。结论高达2/3以上的青少年存在生命早期应激,生命早期应激与中学生焦虑、抑郁密切相关,生命早期应激可能是导致中学生出现情绪障碍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雄性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海马内蛋白激酶A(PKA-Cβ)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达6周,并测定应激第3周和第6周时两组动物的血清皮质酮水平。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和Y-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成绩,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海马各亚区PKA-Cb的表达。结果 应激组大鼠的血清皮质酮水平在第3周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在第6周两组差别不明显。在Morris水迷宫测试中,应激组动物寻找隐蔽平台的潜伏期明显短于对照组;Y-迷宫测试中,应激组动物寻找安全区的正确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应激组大鼠的海马CAl和CA3区PKA-Cβ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调,而齿状回(DG)内PKA-Cβ的表达在两组中无明显差别。结论 慢性复合应激可增强大鼠海马依赖的学习记忆能力,PKA可能参与了其增强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创伤应激情况下应激器官甲状腺和肾上腺的形态与功能变化。方法 对大鼠爆炸伤后不同时相点的肾上腺和甲状腺进行光、电镜观察。结果 爆炸损伤后引起动物强烈应激反应 ,应激器官肾上腺和甲状腺发生一系列病理变化 ,病理过程表现为 3期 :伤后早期 (第 1~ 3天 )为过度应激期 ,表现为细胞内颗粒大量排空 ,甚至引起细胞破裂 ,皮质激素和甲状腺素过度释放 ;继之 (第 7天 )为功能衰竭期 ,滤泡塌陷、细胞退变和萎缩 ;以后 (第 2 0~ 2 6天 )出现修复改变。结论 爆炸伤后引起动物过度应激反应 ,创伤后应激性疾病 (PTSD)与应激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变化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应激与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使得以动物应激模型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1~6],然而,现有动物模型与人类的差异有多远?其效度及参考价值有多大?如何改进动物模型?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尾套法和颈动脉法测定急性应激大鼠血压变化值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动脉血压是反映心血管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在高血压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中,准确检测血压的变化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测定大鼠动脉血压的方法有颈动脉插管直接测压法和尾套间接测压法。笔者采用两种方法检测对照组和应激组大鼠血压,探讨血压测量方法对急性应激动物血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应激是机体在受到内外环境因素变化及社会、心理因素(统称为应激原)刺激时所出现的非特异性全身性适应反应,也称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应激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并与身体多处系统息息相关。应激性内脏损伤的发病机制还没完全清楚阐明,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以往研究发现应激动物血清中存在着一种应激免疫抑制蛋白,它是在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产生的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相对分子质量大的蛋白质[1],近来利用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单克隆抗体进一步证明此蛋白是由外周T淋巴细胞分泌产生的[2].  相似文献   

19.
应激动物模型设计的成败与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应激与健康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使得以动物应激模型进行的实验室研究有了相当的进展[1~ 6] ,然而 ,现有动物模型与人类的差异有多远 ?其效度及参考价值有多大 ?如何改进动物模型 ?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一、应激动物模型已发展起来的应激动物模型其心理应激源包括束缚制动、条件反射性电击、社会性剥夺、母性行为应激、疼痛、心理社会应激和条件性恐惧等[2 ,7] 。研究表明 ,应激可诱发焦虑 ,增加抑郁发生的危险及导致行为的变化[3 ,8] ,对应激反应的观察亦多是从这几个方面进行。1.焦虑动物模型[9,10 ] …  相似文献   

20.
慢性束缚应激作为一种慢性应激模型,已被广泛的应用到应激相关的精神疾病基础研究中.新近研究表明,慢性束缚应激还可以影响动物空间学习和记忆能力[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