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病为少见的慢性皮肤病,现将我们所见到的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男,56岁,双手背及上肢伸侧、上胸出现淡红色或淡褐色斑2年.皮疹始发于双手背及前臂,逐渐发展到上胸部及锁骨上方,自觉紧绷感及瘙痒.随时间增长,皮疹渐渐增多,颜色加深,表面变粗糙,有少许鳞屑,呈对称性进行性发展. 体检:一般情况好,心肺肝脾无异常发现,浅表淋巴无肿大.皮肤科所见:双手背,前臂、上胸部、锁骨上方、臀部可见大小不等网状色素沉着斑.呈淡褐色或褐色.有弥漫性毛细血管扩张及明显皮肤萎缩.皮损干燥、有少量鳞屑,呈香烟纸样皱纹,皮疹对称分布,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O3.8×10~9/L、No.67、Lo.26、Eo.07,Hb 108g/L.尿常规正常.免疫球蛋白:IgG 10g/L、IgA3 g/L、IgM 1.4g/L.心电图及肝功能正常.临床诊断:血管萎缩性皮肤异色症.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1岁,右股内侧皮肤肿块3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示:肿瘤位于真皮内,瘤细胞呈梭形,排列成旋涡状.诊断: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DFSP).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皮肤结外NK/T细胞淋巴瘤-鼻型(EN-NK/T-NT)的临床、组织病理学、免疫表型及基因型特点.方法:对2例原发皮肤EN-NK/T-NT进行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分析,以及EB(Ebstein-Barr)病毒(EBV)原位杂交及T细胞受体γ基因PCR重排检测.结果:2例患者发病均表现为皮肤症状,双下肢皮肤多发浸润性红斑伴溃疡,无中面部症状.组织病理均示中至大型异形淋巴细胞弥漫浸润真皮和皮下组织,肿瘤细胞核不规则,核仁不明显,胞质中等量,可见血管壁浸润,凋亡及坏死明显.免疫组化肿瘤细胞CD3ε、CD56、细胞毒蛋白、表达于T细胞的T-box(T-bet)及erythroblastosis virus E26oncogene homolog(ETS)-1阳性,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例1阴性、例2阳性;EBV强阳性;T细胞受体γ基因重排呈胚系构型.结论:原发皮肤EN-NK/T-NT与原发鼻EN-NK/T-NT组织病理学及相关分子生物学特点一致,其发生与发展转归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空气污染对敏感性皮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记录山东省潍坊市2017年1月至2月期间每日的空气质量指数(AQI)、PM2.5、温度和湿度,以及我院敏感性皮肤患者的例数、敏感性皮肤就诊例数占皮肤科门诊量的构成比,并对就诊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分析敏感性皮肤就诊量、病情与空气污染的相关性。结果:观察期间,各项指标如下:AQI 45~303,日均(137.98±69.17);PM2.5 15~250μg/m~3,日均(101.08±61.91)μg/m~3。共诊断敏感性皮肤患者541例,平均每日(9.17±3.16)例,日均敏感性皮肤例数/门诊量(3.66±1.61)%,日人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10.42~29.70分,平均(20.21±4.10)分。每日就诊例数、就诊量构成比、人均病情严重程度评分均与AQI、PM2.5呈正相关(P值均0.05),排除温度、湿度的影响进行偏相关分析仍呈正相关(P值均0.05),而与温度和湿度均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空气污染能增加敏感性皮肤的发病风险,加重病情。  相似文献   

5.
SLE初发表现各异,大部分患者(80%)有中等度贪血,血小板减少,约1/4患者有全血细胞减少。此类血液系统损害中特别是初发为单纯皮肤紫癜者,常易被误诊。我们报告8例SLE患者,初发表现为皮肤紫癜,并报告此类患者的临床发展过程。(一)临床资料:一般资料:8例均为1991~1993年间住院患者。女7例,男1例,年龄18~25岁,平均26岁。病程6个月至2年。临床表现:本组8例初诊时均表现为皮肤紫癜,呈点片状分布,四肢多见,多对称分布,边界清楚,持久存在。3例出现较重的渗出性炎症,2例皮肤紫癜上发生糜烂。指(趾)端皮肤呈鲜红色,有的呈冻疮样改变。伴有低热6例,关节痛4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5岁,农民.下唇及下颌部皮肤红肿4个月,于2008年5月7日来我院首次就诊.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颌部皮肤弥漫性红肿,后逐渐扩展至整个下唇部,无明显自觉症状.红肿时重时轻,但不能完全消退,发病以来未予治疗.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年,无糖尿病史、长期服药史及过敏史.家族及个人史无特殊.系统检查:血压150/75 mmHg,其余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检查:下颌左侧皮肤明显肿胀,呈暗红色,触之韧,边界清,下唇轻度红肿.  相似文献   

7.
Addison病1例     
报告1例以皮肤色素沉着为突出表现的Add ison病。患者男,37岁。全身皮肤变黑8年、恶心呕吐1周。体检:P 110次/m in,BP 80/60 mmHg。精神萎靡,体形消瘦,巩膜轻度黄染,唇、口腔黏膜和牙龈呈蓝黑色,全身皮肤呈弥漫性黑褐色色素沉着,以额、面、下肢为著,胫前散在数个色素脱失斑。皮肤组织病理示表皮基底层色素增多。化验发现血皮质醇明显降低,ACTH升高。CT提示:两侧肾上腺弥漫性增生伴左侧肾上腺腺瘤形成。诊断:Add ison病,肾上腺危象。补充皮质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好转。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斑秃患者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皮肤镜征象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斑秃的临床资料及部分患者血清学检查、皮肤镜特点、病理检查并比较其相关关系.结果:脱发面积与患者的年龄、发病年龄呈明显负相关,与甲改变发生率呈正相关,即脱发面积大的重型患者,其发病年龄较小且伴有甲改变.全、普秃患者血清IgE浓度高于斑片型和弥漫型患者.拉发试验阳性率与皮肤镜下断发、黑点、感叹号发的发生率呈正相关.34.6%的患者皮损中可见毛囊周围或血管周围嗜酸粒细胞浸润,弥漫型斑秃患者嗜酸粒细胞浸润发生率高于斑片型和全、普秃患者.结论:通过皮肤镜征象和病理表现可以进一步了解患者皮损的发展阶段以及监测疾病活动性.  相似文献   

9.
报告1 例增生性筋膜炎.患者女,67 岁.因双侧腹股沟及外阴皮肤红肿变硬3 周就诊.皮肤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及外阴皮肤红肿变硬,不能捏起,腹部皮肤松弛.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真皮至皮下组织内不等量黏液基质、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和炎性细胞的背景下,可见较多特征性的神经节细胞样巨细胞,胞质丰富呈嗜碱性.诊断:增生性筋膜炎.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23岁,于1987年9月9日因下肢变应性皮肤血管炎住院.体检时发现患者掌肠皮肤呈黄红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