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据史料记载麻风在南京流行已有1300年。1950年前的流行情况无详细资料。1953年成立了市麻风门诊所,1956年设立麻风隔离所,1958年建立麻风防治院,1984年又改为皮肤病防治所。1950~1986年间累计发现病人1425名,治愈和死亡1306人(治愈率为91.6%)。1986年有现症病人27名,患病率为O.013‰。1950~1953年的发病率为2.63~8.14/ 相似文献
3.
于贤佐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9,(2)
兴义县人口52.8万,累计发现麻风患者1574人,其中男1113例、女471例;L979、B12、T580、I3;病期0.5~45年。已治愈1171例,复发26例,尚有现症病人256例。发病率由1959年的63/10万降至1986年的0.9 相似文献
4.
在“医学目的”讨论中审视当前银屑病防治研究工作 总被引:26,自引:4,他引:22
一、重新认识“医学目的”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为什么要提出重新认识“医学目的”(goalsofmedicine简称GOM)[1]?本世纪40年代以来,医学科学飞速进步,传染病基本控制,天花已消灭。因而,许多人产生了错觉,认为只要科技进步,就能消除任何疾病。但事与愿违,科学技术进步的同时使医疗费用投入呈指数曲线急剧上升,使整个社会的负担越来越沉重,沉重到连北美、西欧等经济发达国家都感到难以承受;然而疾病不仅未被消灭,反而增加了。由于社会大工业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使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快、人际关系紧张等更为明显,以致高血压、冠心病、… 相似文献
5.
龙祖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92,(1)
南丹县地处桂西北山区,麻风流行本比较严重,经过三十余年的防治,流行大幅度下降, 发病率已从最高年段的20.17/10万降至近五年的1.31/10万;患病率从1.447‰降至0.055‰,接近控制水平。1981~1990年共发现麻 相似文献
6.
刘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0,16(4):268-269
20 0 0年 1月 18日~ 2月 1日 ,笔者考察了澳大利亚开展艾滋病 (AIDS)防治的情况 ,通过讲座、讨论和实地参观等方式 ,初步了解了澳大利亚开展AIDS防治的实施策略、防治机构的组织管理及运营模式、相关的干预措施及治疗情况等。总的感觉是 ,澳大利亚针对自身的国情 ,采取了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在较短的时限内达到了明显的控制效果。他们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一、澳大利亚AIDS防治的基本情况1.流行情况 :1982年 ,澳大利亚发现首例AIDS病人 ,之后发病逐年呈上升趋势 ,1994年达到发病高峰 ,之后发病逐年下降 ,到 1997年趋… 相似文献
7.
8.
刘世熉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7,(2)
阿坝县在1963~1986年间共发现麻风病人460名,经过防治目前发病率已降低了97.59%,患病率下降了85.34%,有40%的乡和60%的村已无病人。 相似文献
9.
谭敦文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1988,(4)
河北省在1954~1986年间累计发现麻风病人532例,治愈467例,尚有现症病人22例;全省原来有麻风病人的县市有99.4%已达到基本消灭的指标。为了将麻风完全消灭,今后还应继续搞好联合化疗和社会防治,同时还要注意康复医学,为治愈的残老者保持和恢复肢体和眼的功能,以减少痛苦,使他们安度晚年。 相似文献
10.
11.
12.
梁明贯 《岭南皮肤性病科杂志》1996,(3)
1995年澄迈县皮防所性病专科门诊报告性传播疾病(STD)389例。 资料来源 我所性病专科门诊发现病例,其诊断标准按卫生部防疫司颁布的《性病诊断标准与治疗方案》。 结果 (一)流行情况 1995年共报告STD389例。年发病率为86.4/10万,比1994年307例,增加26.71%。 (二)病种构成 报告STD四种,淋病245例(其中儿童淋病3例)占62.98%;梅毒47例(其中儿童梅毒1例,隐性早期梅毒1 相似文献
13.
14.
15.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对各县区麻风防治工作人员情况 ,各级防治网的健全程度及技术力量 ,以及防治网络的运作状态 ,进行了摸底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分析如下。资料来源及方法 广州市十区、二县级市上报“麻防技术人员情况调查”表。设计表格 ,逐个调查 ,分类统计 ;应用SPSS8.0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分析 广州市共有麻风防治技术人员 2 35人。其中 ,专职麻防人员共有4 3人 (18.30 % ) ,兼职人员 191人(81.70 % )。在专职人员中 ,白云区有 15人 ,占全市专职人员的 34.88% ,而东山、越秀、海珠、荔湾、天河、黄埔等均无专职麻防人员 ;除白云…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患头面部脂溢性皮炎的婴儿与正常婴儿头面部马拉色菌带菌情况及来源分析。方法采用胶带法粘取脂溢性皮炎患儿头面部皮损及其母亲胸前皮肤、正常婴儿额部皮肤及其母亲胸前皮肤等处鳞屑,接种于含菜籽油培养基进行真菌培养,分离马拉色菌,并用生理生化及形态学方法鉴定菌种。结果①4组15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101株马拉色菌;②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③脂溢性皮炎患儿与正常婴儿分别与其母亲的马拉色菌培养阳性率以及菌种构成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菌种存在一致性,但一致性较差。结论马拉色菌是患儿皮肤的常驻菌;脂溢性皮炎患儿及正常婴儿皮肤马拉色菌可能部分来源于母亲。 相似文献
17.
四川目前是全国麻风病人最多的省,病人主要分布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非常艰苦。自1982年开始社会防治以来,采取综合性措施:建立麻风专业机构,加强人员培训,大力开展宣传,实行承包制,改行社会防治,采用联合化疗,使治疗与康复相结合,已使现症病人由1983年的11864名减至1988年的637名,减少了46.8%,年平均递减率为12%;患病率由0.12‰降至0.06‰,下降了50%,年平均递降率为13%;高流行县由27个减为10个,减少了63%;1984~1988年共治愈6222人,发现新病人2762人。工作中尚存在许多薄弱环节,要基本消灭麻风尚需作艰苦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南丰县于 1970年正式筹建皮肤病防治院 ,1973年开始收治麻风病人 ,经过 2 8年的努力奋战 ,坚持“查、收、治、管”综合措施 ,取得显著成绩。截止 1997年底 ,累计发现麻风病 118例 ,治愈 82例 (包括 1例复发复治 ) ,未愈死亡36例 ,目前无现症病人 ,患病率为零 ,近五年平均发病率为 0 15 / 10万 ,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基本消灭麻风病规定标准》 ,南丰县已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的目标。1 流行病学分析1 1 时间分布1 1 1 发现率 我县自 195 2年发现首例麻风以来 ,至 1997年底 ,全县累计发现麻风 118例 ,年发现率最高年是 1970年 ,全县共发现 38例… 相似文献
19.
继续深入开展结缔组织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缔组织病是一组多器官、多系统受累的全身性疾病,涉及许多临床学科,如风湿病学、皮肤病学、肾脏病学、关节病学等。正是由于众多学科从各个方面的不懈努力,才使结缔组织病研究有了飞速发展。进入21世纪后,我国皮肤科领域结缔组织病的研究又面临着新的挑战,在多学科研究的新形势下,如何能从皮肤科特点入手对结缔组织病进行研究是许多皮肤科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由于绝大多数结缔组织病有皮肤损害,而且相当一部分还是疾病的最初表现,因而结缔组织病仍然是皮肤科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盐城市从1954~2005年底共发现麻风病患者9027例。为探讨基本消灭麻风“达标”后的防治策略,现将该市1996~2005年麻风病例的发现和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