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55例白癜风病人血清中ANA, AMA, ASMA, APCA, ATGA, ATMA 6种自身抗体.8例病人血清中查到1种以上抗体,阳性率14.5%,正常对照组55例中仅2例阳性,阳性率3.6%,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检出的自身抗体中,最多的是抗胃壁细胞抗体和抗甲状腺成分抗体.结合临床资料,说明部分白癜风病达的发病机制与自身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抗双链DNA (dsDNA)抗体、抗Sm 抗体、抗核小体抗体(anti-nucleosome antibody,AnuA)联合检测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的意义.方法 测定68例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及50例健康体检人群血清中的自身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抗dsDNA抗体、AnuA;以免疫印迹法测定抗Sm抗体.结果 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敏感性为69.1%,高于其他两种自身抗体,三者检测的特异性均在95%以上;AnuA与抗dsDNA抗体或AnuA与抗Sm抗体的二联检测及三者同时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分别为80.9%、82.4%、85.3%,显著高于单个检测的敏感性(P<0.05).结论 血清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和AnuA检测对SLE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敏感性不高,而三项联合检测明显提高了诊断SLE的敏感性,对SLE患者的早期正确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的检测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接受治疗的50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50名泌尿生殖无沙眼衣原体感染患者,对临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两组病例血清中抗外膜蛋白复合物B蛋白c端肽(Omc Bc)、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Pgp3)、抗热休克蛋白60(HSP60)以及抗ct841编码蛋白(CT841)等抗体蛋白进行检测。结果:经GST Magbeads纯化处理后的GST-Omc Bc、GST-Pgp3、GSTHSP60、GST-CT841以及空质粒表达的GST蛋白于SDS-PAGE电泳和考马斯亮蓝染色,均呈现清晰目的条带。感染组血清中检出Pgp3抗体36例(72.0%),检出Omc Bc抗体23例(46.0%),检出CT841抗体19(38.0%),检出HSP60抗体12例(24.0%);未感染组血清中仅检出HSP60抗体3例(6.0%);两组检测结果对比,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者血清抗衣原体免疫优势蛋白抗体检测,抗衣原体质粒编码蛋白3是抗原性较强、检出率较高的衣原体蛋白之一,抗热休克蛋白60是抗原性较弱、检出率较低的衣原体蛋白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及抗血管内皮细胞抗体(AE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和意义.收集SLE患者和正常人群血清,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血清中ANCA和AECA,并分型.50例SLE组ANCA阳性率为52%(26/50),其中核周型ANCA(P-ANCA)21例,阳性率42%,胞浆型ANCA(C-ANCA)5例,阳性率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ECA阳性率为62%(31/50),其中IgG-ANCA阳性19例,阳性率为38%,IgM-AECA阳性21例,阳性率42%,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患者中伴有浆膜炎和肾脏受累的,AN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伴有雷诺现象、网状青斑及肾脏损害的AECA阳性组高于阴性组(P<0.05);而在皮肤损害、低补体、抗核抗体阳性等方面ANCA及AECA阳性组与阴性组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ANCA及AECA都参与了SLE的发病,对SLE患者血清ANCA及AECA检测,有助于了解SLE血管及肾脏病变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5.
用细胞毒性试验检测了24例典型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并以10例淋巴增殖性疾患(4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6例淋巴网细胞瘤)病人和10例其他自身免疫性疾患病人的血清作对照。结果:22例SLE患者细胞毒性抗体阳性,2例阴性。20例对照中仅1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细胞毒性抗体阳性。这些淋巴细胞毒性抗体可出现在活动性SLE患者及经治疗而处于缓解的患者中(即使在抗核抗体变为阴性后仍然存在),重复检查证明这些抗体可持续阳性达38个月。故作者认为淋巴细胞毒性抗体阳性对SLE的诊断是一有价值的参数。用纯T或B淋巴细胞悬液作实验,以及分别用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周围血淋巴  相似文献   

6.
作者以前已证实SLE病人的血清抗F(ab′)_2抗体水平和疾病的活动性之间存在一种相反的关系.本文的研究旨在探究SLE病人的自体抗F(ab′)_2抗体在体外特异性地抑制抗DNA产生细胞的状况.为此,作者对35例按ARA标准确诊的SLE病人和22名正常人进行了研究,病人分为两组:活动性SLE(19例)和非活动性病人(16例).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测定血清中的抗DNA和抗F(ab′)_2抗体水平.并对11例临床上非活动的缓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在活动期SLE患者中临床意义.方法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及免疫印迹法检测60例处于活动期的SLE的血清ANCA、ANA、抗dsDNA抗体、抗ENA多肽,了解ANCA与SLE临床表现及与其它实验室检查的关系.结果 ANCA与SLE疾病活动程度不相关,与各自的具体脏器累及也无明显相关,但多系统损害的患者ANCA阳性组明显高于ANCA阴性组,在ANCA阳性组各种自身抗体,包括抗dsDNA抗体、抗Sm抗体、抗心磷脂抗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结论在SLE活动期ANCA阳性提示SLE病情相对复杂,但与某一特殊的临床表现不相关.  相似文献   

8.
近十几年来,随着免疫学的发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研究有了进一步深入,在SLE病人血清中陆续发现多种自身抗体,并且对这些自身抗体与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了详尽的研究,逐步形成了根据临床特征与血清学检查相结合,合理地划分SLE亚型。本文就Ro(SS-A),La(SS-B,Ha)这两对自身抗原——抗体系统与SLE亚型的关系综述如下: 一、抗原研究 1969年Clark等从人脾提取物(HSE)中,首次检出一种可溶性细胞抗原成分,命名为Ro,发现大约25%的SLE病人血清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3、MMP-9以及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TIMP)-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取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45例SLE患者及30名正常对照者血清MMP-3、MMP-9及TIMP-1水平.结果:①与正常对照者相比,患者血清MMP-3水平明显增高(P<0.01),而血清MMP-9水平明显降低(P<0.01);经糖皮质激素治疗后血清MMP-3水平下降(P<0.01),血清MMP-9水平升高(P<0.01);②SLE患者活动组、抗ds-DNA抗体阳性组、低C3血症者、低血清白蛋白血症者血清MMP-3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SLE患者肾损害组、肺炎组患者血清MMP-3水平高于无上述表现者(P<0.01),而MMP-9水平低于无上述表现者(P<0.01);③血清TIMP-1水平在SlE组与对照组、SLE相关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④SLE患者血清MMP-3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呈正相关(P<0.01),MMP-9水平与SIEDAI呈负相关(P<0.01).结论:MMP-3及MMP-9可能参与SLE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未加选择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血清中抗心脂质抗体的发生率,作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59例未经挑选的SLE病人血清中的抗心脂质抗体进行了测定.并对156份献血员和健康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血清作了对照测定.结果发现32例(54.2%)SLE病人血清中抗心脂质抗体浓度增高,其中28例含有IgG类抗心脂质抗体,4例含IgM类抗心脂质抗体.28例含IgG类抗心脂质抗体的病人,此抗体水平>3Au,其中18例病人抗体水平≥5Au,5例病人≥10Au.并发现血清抗心脂质抗体量的增高和临床症状(诸如血小板减少、血栓形成)之间无明显关系.多数病人的血  相似文献   

11.
抗不同细胞核成分抗体与SLE病情活动不相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ANA、抗ds-DNA抗体及其他抗细胞核成分抗体水平与SLE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00-2002年我院皮肤与风湿科、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SLE患者225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用SLE疾病活动性指数(SLEDAI)进行病情活动性评分,按SLEDA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活动组(≤4分)、中度活动组(5~9分)及重度活动组(≥10分)3组。并对其中52例患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①225例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和ANA滴度与SLEDAI无相关性(r1=0.054、P1=0.662,r2=0.089、P2=0.183)。②抗ds-DNA抗体水平在轻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重度活动组明显高于轻度活动组与中度活动组(P<0.01)。ANA滴度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抗Sm抗体、抗RNP抗体、抗SSA、SSB抗体的阳性率在3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③根据抗ds-DNA抗体结合率将患者分为<20%(第1组)、≥20%(第2组)两组,两组SLE脑病、肺部病变、浆膜炎、血管炎、关节炎、血象异常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第2组肾脏损害的发生率高于第1组(P<0.05),但这些有肾脏损害的患者蛋白尿、肌酐水平与抗ds-DNA均无相关性(P>0.05)。④追踪观察52例中30例高度活动组患者抗ds-DNA抗体水平在治疗前高于治疗后(P<0.05),而22例轻、中度活动组抗ds-DNA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重度活动组,抗ds-DNA抗体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在稳定期,与疾病无相关性.ANA等其他自身抗体与SLE疾病活动无相关性.虽然抗ds-DNA抗体结合率≥20%的患者易伴有肾损害,但与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B7-H1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的表达.方法 心用荧光抗体染色技术,经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SLE患者和20例正常人对照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B7-H1的自然表达水平,同时收集SLE患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并用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来判定患者疾病活动程度.结果 活动期SLE组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上B7-H1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0.01);SLE患者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B7-H1表达水平与SLEDAI呈正相关(r1=0.42,P1<0.05;r2=0.52,P2<0.05);抗dsDNA抗体阳性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B7-H1分子数较抗dsDNA抗体阴性组明显增高(t=3.20,P<0.01).治疗后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粒细胞B7-H1表达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0.00、6.75和4.33,P<0.01.结论 活动期SLE患者外周血白细胞B7-H1表达增加,且与SLEDAI成正相关,B7-H1可能与SLE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CA)与SLE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60例SLE新发病例和60例正常人对照,用ELISA法将其分为ANCA阳性和阴性组,调查表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60例SLE新发病例中ANCA阳性率为33.3%,对照组中ANCA阳性率为3.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SLE活动组ANCA阳性率(84.62%)显著高于非活动组(19.15%,P < 0.01)。ANCA阳性组中神经系统紊乱、心肌炎、肾损害、浆膜炎、抗dsDNA抗体阳性、抗Sm抗体阳性、γ-球蛋白升高、补体下降以及血清IgG升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阴性组(P < 0.05)。ANCA阳性组中,SLE疾病活动指数评分(SLE-DAI)(24.40 ± 10.16)及ESR(84.45 ± 29.03)显著高于阴性组的SLE-DAI(11.30 ± 6.07)及ESR(47.07 ± 26.31)(P < 0.05)。狼疮性肾炎(LN)组ANCA阳性率(46.7%)显著高于非狼疮性肾炎(非LN)的SLE组(21.9%,P < 0.05)。结论 ANCA可作为评价SLE疾病活动及鉴别LN与非LN的一个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告用ELISA法检测了SLE及其它结缔组织病病人的抗心磷脂抗体(ACA)。53/110例SLE、7/9例SS、3/10例PSS和178例PM及DM病人ACA阳性。ACA的检测有助于上述疾病的诊断。ACA阳性SLE病人与ACA阴性SLE病人比较,网状青斑(31.4%比8.6%)、皮肤血管炎(68.6%比40%)、肺脏受累(22.9%比8.7%)、血小板减少(68.6%比37.1%)和抗Ro/SSA抗体阳性(57.9%比30.3%)发生率高。5例有血栓形成的病人中,1例有ACA。本组其它结缔组织病中,ACA阳性病人多数表现皮肤血管炎和高r球蛋白血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雷公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免疫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电泳迁移率试验(EMSA)检测SLE患者雷公藤治疗前后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NF-κB活性,同时对活动期SLE患者PBMC用雷公藤处理,比较其NF-κB活性变化。结果SLE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均有一定量的NF-κB活化,但SLE患者NF-κB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活动期又明显高于非活动期(P<0.05)。经雷公藤处理后,活动期SLE患者NF-κB活性显著降低(P<0.01),与非活动期SLE患者相当(P>0.05),但仍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SLE的发病机制复杂,雷公藤可能仅在某些环节抑制了NF-κB的表达,在SLE治疗中发挥其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的表达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生、发展的关系及其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了60例SLE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SP-70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EB病毒核抗原IgG抗体的表达。结果:活动期患者HSP-70的表达明显高于稳定期组,稳定期组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中活动期和稳定期患者中EB病毒感染阳性组HSP-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EB病毒阴性组。结论:EB病毒可能通过HSP-70的异常表达参与SLE的发病机制和病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检测中波紫外线(UVB)照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相关mRNA表达的影响并验证。方法分离15例SLE患者和15例正常对照的PBMC,各分为UVB照射组和未照射组,照射UVB后培养24 h,提取细胞总RNA,使用RNA-Seq测序,筛选出各组间自噬相关差异性表达mRNA,并通过qPCR及Western blot对部分基因(ATG7、p62/SQSTM1)的表达情况进行验证。结果RNA-Seq显示SLE患者未照射UVB组(SLE-C组)和正常人未照射UVB组(NC-C组)相比,共有266个基因上调,85个基因下调;SLE患者照射UVB组(SLE-UVB组)和正常人照射UVB组(NC-UVB组)相比,共有318个基因上调,146个基因下调;GO功能富集分析显示差异基因与自噬小体组装、巨自噬的正性调节、巨自噬的调节等有关。对ATG7和p62进行RT-qPCR和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ATG7和p62在SLE-UVB组的表达水平较SLE-C组和NC-UVB组高,与RNA-Seq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获得SLE患者PBMC照射UVB前后的自噬相关mRNA表达数据,为进一步阐明UVB对SLE发病的影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80/CD86和CTLA-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32例SLE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CD80、CD86、CTLA-4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6的阳性表达率为90.63%,正常人对照组为60%,两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CD86的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0.6410±0.0174)亦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0.4510±0.040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TLA-4的阳性表达率为81.25%,其mRNA表达的平均水平为1.0020±0.0624,均明显高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活动期SLE患者PBMC中CD80的阳性表达率和CD80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CD86和CTLA-4的异常表达可能在SLE疾病活动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和免疫异常在青斑样血管炎(LV)中的作用。方法两组均用药前取静脉血,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ELISA等方法测定LV患者体内抗核抗体、循环免疫复合物、免疫球蛋白、ACA、抗β2糖蛋白1(β2GP1)抗体的水平。结果LV组4例抗核抗体阳性,3例免疫复合物阳性,2例免疫球蛋白升高,其中2例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ACA阳性13(43.33%)例,β2GP1水平增高9(30.00%)例,其中3例合并下肢网状青斑样改变。对照组ACA阳性1例,无抗β2GP1抗体阳性者。两组ACA及抗β2GP1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均<0.01)。结论LV的发病与免疫复合物、免疫反应无明显相关性,ACA与LV血栓形成有关,与合并严重网状青斑患者的ACA和抗β2GP1抗体尤其相关。说明LV的发病与血凝异常及血栓形成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催乳素(PRL)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催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与SL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发光试验(TrFIA)测定血清PRL,用SLEDAI指数评估了113例SLE患者的病情活动性,并用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与高PRL血症的关系;采用放射性受体配基结合试验(RLBA)及RT-PCR研究外周血淋巴细胞PRLR变化。结果 ①63例SLE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14.45±7.25μg/L)显著高于50例静止期患者(11.79±8.08μg/L)和28例正常人对照组(7.08±6.26μg/L);②79.37%的活动期患者血清PRL水平在9~51.2μg/L;③113例SLE患者血清PRL水平与dsDNA抗体、SLEDAI活动指数呈线性正相关;④Logistic多元回归研究发现蛋白尿、低C3和高dsDNA抗体滴度与高PRL血症相关;⑤24例SLE活动期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的PRLR的特异性结合率(SB,5.03%±2.51%)、总结合率(TB,15.34%±6.98%)和mRNA的表达水平(0.85±0.45)均显著高于22例静止期患者(SB4.18±2.26,TB14.03±6.54%,mRNA0.58±0.43)和15例正常人对照组(SB1.62%±1.05%,TB8.19%±1.47%,mRNA0.20±0.13)。结论 SLE患者血清PRL轻度升高,PBMC的PRLRmRNA高表达以及相应特异性结合率的增加与SLE的病情活动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