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研究医疗健康大数据在中医院慢病管理中的实践效果,为提高中医院患者慢病管理效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将某医院2021年10月—2022年10月的186例中医院慢病患者作为研究的调查对象,根据慢病患者入院接受慢病管理的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模式。观察组给予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医慢病管理模式。调查人员通过制定慢病患者中医知识调查量表调查患者对中医健康知识的了解程度,中医健康知识包括养生知识、生活起居知识、中医膳食知识维度评分。研究人员使用临床慢性疾病患者护理依从性评价量表进行护理依从性的评价,评价的结果将患者分为完全依从、一般依从和基本不依从,计算为整体护理依从性。使用临床相关的调查量表以及标准评价患者的服药安全性、服药准时性、睡眠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养生知识维度评分、生活起居知识维度评分、中医膳食知识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慢病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结果要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服药安全性维度评分、服药准时性维度评分、睡眠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院慢病管理患者实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在中医慢病管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5月—2022年8月的134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干预模式,观察组采用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进行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用药不合理事件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用药总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基础药学知识、用药指导、出院后随访等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慢病管理中在常规护理及干预模式下增加实施慢病管理药学服务模式,能够较好的提高慢病患者满意度,并且降低用药不合理事件的发生,促进用药依从性的提高,具有显著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专科医联体环境下慢病及传染病管理模式的建立与成效。方法:医院自2020年1月起构建专科医联体环境下的慢病及传染病管理模式,随机选取2019年7月~2020年6月的160例慢病及传染病患者为研究对象,2019年的80患者为对照组,2020年的80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月就诊时间、月就诊费用情况,以及传染病管理工作中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信息的完整性。结果:观察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月就诊时间及月就诊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疫情报告及时性、疫情信息完整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专科医联体环境构建慢病及传染病的管理体系,能够有效提升资源利用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提升疫情监控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在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慢性病门诊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将100例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2组患者均接受血糖控制、降脂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中医综合慢病管理。干预7个月后,评价分析2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比例,并对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及遵医行为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的血糖、三酰甘油以及总胆固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较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医综合慢病管理能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及诊疗依从性,控制患者血糖,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医院老年科从2022年开始应用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于慢病患者管理中。从2021年3—12月期间老年科收治的慢病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纳为研究对象,设为管理前。从2022年3—12月期间老年科收治的慢病患者中随机抽选40例纳为研究对象,设为管理后。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管理前后,评估比较管理前后老年慢病患者护理管理质量,评价管理前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最后调查所有患者对本次开展慢病管理和护理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对比管理前后数据差异情况,分析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在慢病患者管理中的开展效果。结果:管理后护理管理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评分高于管理前(P<0.05);管理后慢病管理和护理相关工作的总满意率高于管理前(P<0.05)。结论:现代三级预防理念联合中医治未病理念应用于临床慢病患者管理中效果显著,是提高老年慢病患者综合健康管理水平、生活质量和预后恢复质量的有效措施,对促进慢病预防和远期管理均有积极意义,患者满...  相似文献   

6.
浅谈社区慢病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基础性、综合性的卫生服务形式.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根据我国卫生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提倡群众"大病去医院,小病到社区的就医模式",人们对社区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根据我院社区发展现状,就如何搞好社区慢病管理谈些个人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在慢病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2021年收治的68例慢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长期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入院后的常规西医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慢病再次入院率、远期病死率、住院期间费用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率、复查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善情况、自我行为管理评分等,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在慢病精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在慢病患者管理的过程中中西医特色组合措施充分发挥预防、防治的积极作用,既降低患者的远期复发及病死率,而且促进患者培养良好的自我生活行为,促进慢病的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8.
痰湿体质系列研究及在代谢性慢病防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代谢性慢病属于人类重大、多发疾病,其"早筛查、早预警、早预防"问题亟待解决。痰湿体质系列研究,从痰湿体质判定标准的建立到宏微观辨识技术的研发,从痰湿体质易患代谢性慢病的横断面流行病调查到微观基础实证研究,从调体防治代谢性疾病的动物实验研究到临床药效试验,实现了从"一个人一个人的筛查"到"体质群体大面积筛查",从"一个病一个病的预防"到"一类疾病的预防",是从"异病同治"向"异病同防"的转变,为代谢性慢病群体预防和防控关口前移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当前,慢病的井喷式增长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已难以满足我国慢病防控需要。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发展已上升至国家战略层面,成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管理的新引擎和关键环节,但对其模式的探讨仍刚起步。文章通过分析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病传统管理方案的弊端和创新改变的必要性,探讨了一体化数据信息系统、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四种模式在慢病管理应用。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慢性病患者人数大幅增长,传统的慢病管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如何有效进行慢病管理"已成为护理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一条慢病管理新模式的道路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可靠方法。文章通过对"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国内外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其在我国慢病管理中的应用和推广予以展望,以期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新模式下慢病管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珠三角某三甲中医院住院慢病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并引入韧性理论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住院慢病服务管理水平。方法:以世卫组织六模块理论为框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婚姻状况、医保类型对住院服务的总体满意度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领导管理、卫生人力、医疗产品具有一定的韧性,但服务提供和信息系统的韧性还有待加强。结论:珠三角某三甲中医院兼顾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领导管理、医疗产品和卫生人力韧性较强,但服务提供和信息系统韧性较弱。建议从构建多学科合作管理机制、全面提升护理服务质量水平和健全住院慢病电子管理系统等方面着力提升住院慢病管理服务的韧性水平,优化住院慢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2.
随着慢性疾病发病率、致死率增高,造成社会经济负担巨大,慢病管理已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传统门诊急性诊疗模式不太适应慢性病的特点,为慢病科研的开展造成了困难。而慢病管理属于防治慢性疾病的一种新模式,为患者提供全面的管理,保证患者依从性,以达到促进健康、延缓进程、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提高生活质量等目的,同时对临床科研的开展,促进科研成果的临床转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或许将成为未来诊疗慢性病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在精神科慢病管理中的应用现状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精神科2021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慢病管理,观察组在常规慢病管理基础上提供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管理前和管理15 d后的慢病管理质量变化、心理状况变化、疾病认知水平变化及行为管理能力变化,同时比较两组患者的慢病管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管理前在情志调摄指导、起居膳食指导、养生保健指导以及治疗康复指导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在情志调摄指导、起居膳食指导、养生保健指导以及治疗康复指导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SAS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SAS评分及SD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管理前在疾病认知水平以及行为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在疾病认知水平以及行为管理能力方面的评分...  相似文献   

14.
中医情志学说是衍生于中医理论当中而发展起来的一门学说,在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的作用。慢病管理是当今新兴的对于慢性疾病进行预防与控制的一种管理方式。本文就基于中医情志学说应用于慢病管理的作用和意义做简要探析,为慢病管理模式的发展和完善提供新的思路和观点,并通过把这两者系统地结合起来,使之更好的为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我国慢性病发生规模较大,来势凶猛,慢心病防治形势复杂和严峻。目前的卫生保健系统,防和治的职能是独立分割的,疾病的全程管理几乎是空白。慢性病管理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最有效的手段,不仅能保证国民的身心健康,还能有效降低快速增长的医疗费用。为了全面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必须大力加强慢性病防治工作,形成促进慢性病防治的科学体系。在综合医院建立慢病管理中心是有效利用医疗资源,形成自己特色的健康管理模式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前馈管理在中医院神经内科科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神经内科于2019年7月开始实行前馈管理,将2019年1—6月设为实施前,将2019年7—12月设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科室的管理质量。另于实施前后各选择2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比较患者的医疗质量和服务满意度。结果:实施后科室的管理质量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满意度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将前馈管理用于中医院神经内科管理,能够明显提高科室的管理质量,提升医疗服务品质,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高血压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进行性心血管综合征,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并发症、高致残率的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患病率、发病率及血压水平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在老年人中高血压病尤为常见。自2005年以来,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项目,把高血压病纳入社区慢病管理范畴,通过对社区里高血压患者进行系统管理(即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健康教育科普化、标准化),提高了患者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合理用药、改善不良生活方式,使血压的控制率有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信息化管理在中医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1年1月医院医护人员247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24名与对照组123名,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信息化管理,比较两组的病案利用度、首页填写不全、漏签名、记录不规范及时间填写错误发生率、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中西药联用知识考核、满意度、处方配伍不合理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病案利用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页填写不全、漏签名、记录不规范、时间填写错误等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管理前两组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管理后观察组医护人员对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中西药联用知识考核各项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医护人员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处方配伍不合理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中医院中使用信息化管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病案利用率,避免信息化登记差错,提升医院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古籍文献中有关"四时"的理论,并结合有关现代文献,将中医"四时"理论运用于慢病管理实践之中。认为慢病管理中运用"四时"理论的关键在于:根据人体四时生理变化规律作息及调理饮食,根据人体四时常见病理特点趋利避害,并顺应四时特点调整用药。在慢性疾病治疗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四时理论,为慢性疾病管理提供新方法与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据统计,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已达51.8%,慢性非传染疾病(慢病)是影响城乡居民健康的重要因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急性传染性疾病,成为老人健康的"杀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未来10年是中国慢性病控制的关键时期,所以,加强慢病防治的健康管理,提高慢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人对健康有两个最基本的需求,一个是“不生病”,另一个是“提高生存质量”。普遍认为,中医药在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方面,有更大的舞台、更宽的领域、更好的作用与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