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肌炎55例回顾性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方法:对55例皮肌炎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5例皮肌炎患者中女:男为2.2:1,儿童5例,40岁以上42例。成人患者中10%合并恶性肿瘤。92.1%有双眼睑紫红色水肿性斑片,58.2%有Gottron丘疹,98.2%感乏力,75.6%有肌痛和肌压痛。76.9%血清LDH升高,61.1%CK升高,39.1%基底膜带免疫球蛋白沉积。糖皮质激素联合MTX治疗20~40d病情控制。结论:40岁以上患者易合并肿瘤,肌酶中LDH敏感性最高,CK可以作为糖皮质激素减量的参考指标。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是目前治疗皮肌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科自1957-1930年收治的皮肌炎55例,男21例、女34例,年龄5-63岁,4例为儿童.8例合并恶性肿瘤,其中鼻咽癌3例、肺癌3例、胃癌1例、乳腺癌1例.1例并有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9例作了随访.死亡串为15%(8/55)死因为心力衰竭、肺炎、败血症、肿瘤.尿肌酸反复检查为重要诊断手段.多数病人需用皮质激素二年以上.  相似文献   

3.
皮肌炎4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了46例皮肌炎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28例,发病年龄16~78岁。皮肤损害以上眼睑紫红斑(82.60%)、Gottron丘疹(52.18%),V区干燥性红斑(69.57%)、皮肤异色斑(17.39%)及甲周红斑(28.26%)多见,肌肉受累以四肢近端多见(上肢80.43%、下肢71.74%)。血清肌酶升高CPK(82.60%)、LDH(76.08%)、AST(71.74%)。9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5例合并乙型肝炎。5例合并内脏恶性肿瘤。皮肌炎是一种主要累及皮肤和肌肉的炎症性疾病,与免疫、感染、肿瘤有关。乙型肝炎与皮肌炎可能存在着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详述了皮肌炎的症状,化验室检查,合并症及治疗。  相似文献   

5.
120例皮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6.
现将本院1985年~1994年间确诊为皮肌炎的住院患者52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52例中2例为多发性肌炎(PM),余50例均为皮肌炎(DM)。皮损先起者35例(67.31%),平均经6.61±10.04月后发生肌炎。皮根与肌炎同时发生者9例(1731%)。先有肌病者3例(5.77%),平均经14.17±11.73月后发生皮损。另3例分别以关节疼痛、雷诺现象及发热为首发症状。皮损表现多样,主要为面部以眼睑为中心的浮肿性暗紫红色斑片及前胸“v”型区暗红斑。肌肉症状的发生率次序为肌无力42例,肌病38例,吞咽梗阻19例,反呛11例,声嘶2例,张口困难、咽部异…  相似文献   

7.
23例皮肌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我科自1974年初至1986年3月底共收治皮肌炎患者23例,并对其中12例作了随访。现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肌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60例皮肌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发病年龄(14~60)岁患者占74.38%;首发症状以单独皮疹为主(50%);皮肤损害以上眼睑为中心的特征性水肿性紫红斑多见(72.5%);肌肉受累以肌无力多见(95%),以四肢近端为主。内脏受累:心脏(52.5%)、肺部(20.6%)、消化道(21.9%),肾脏损害轻微。5%患者合并恶性肿瘤。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肌酸激酶(CK)、阳性率分别84.31%、73.87%、62.50%和44.35%。治疗以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为主。结论了解皮肌炎的发病特点,有利于临床中对皮肌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皮肌炎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学改变、实验室检查及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方法总结112例皮肌炎患者发病年龄、首发症状、皮疹表现、受累肌群、血清肌酶特征、伴发恶性肿瘤情况,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①患者62.5%以皮炎为首发症状,主要以眶周融合紫红色斑为主要表现。②患者以四肢肌群受累为主。③恶性肿瘤发生率占17.86%,④乳酸脱氢酶(LDH)和磷酸肌酸激酶(CK)阳性率分别为72.32%,46.43%,与国内报道基本一致。结论特殊的皮疹表现及血清肌酶增高对皮肌炎有诊断意义,在诊疗皮肌炎患者中,应注意有无合并肿瘤,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皮肌炎是一种以皮肤和肌肉的炎症为主要表现的结缔组织性疾病,合并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本文回顾性地分析了我科从1987年~1998年6月期间住院的58例皮肌炎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明确诊断的83例皮肌炎(DM)患者,针对性别、年龄、职业、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伴发疾病、死亡原因等参数做分析.比较活动性间质肺病组、非活动组及无肺病组的病死率. 皮肌炎常见于女性(74.7%),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例显示感染(8例)、劳累(5例)、染发(5例)及紫外线(1例)是诱因.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半年左右.95.1%有颜面红斑,42.7%有Gottron征,41.5%有吞咽困难,39例做了肌肉活检,其中37例活检阳性,阳性率94.9%.82例作了肌电图,72例显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为87.8%,肌电图93.2%有三角肌损害.22例有肺间质病变,15例合并肿瘤,其中80.0%伴肿瘤的皮肌炎患者未见肺间质病变.有5例死亡,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肿瘤.伴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病死率为25.0%,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0)和无肺间质病变组(0,P<0.05).皮肌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肌肉活检、肌电图、肌酶是皮肌炎重要的诊断依据.皮肌炎常伴发肿瘤和间质性肺炎,肿瘤和活动性肺间质病变是相互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2007年明确诊断的83例皮肌炎(DM)患者,针对性别、年龄、职业、诱因、病程、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伴发疾病、死亡原因等参数做分析.比较活动性间质肺病组、非活动组及无肺病组的病死率. 皮肌炎常见于女性(74.7%),发病年龄集中在40~60岁.大部分患者无明显诱因,部分病例显示感染(8例)、劳累(5例)、染发(5例)及紫外线(1例)是诱因.从发病到就诊平均时间为半年左右.95.1%有颜面红斑,42.7%有Gottron征,41.5%有吞咽困难,39例做了肌肉活检,其中37例活检阳性,阳性率94.9%.82例作了肌电图,72例显示肌源性损害,阳性率为87.8%,肌电图93.2%有三角肌损害.22例有肺间质病变,15例合并肿瘤,其中80.0%伴肿瘤的皮肌炎患者未见肺间质病变.有5例死亡,4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肿瘤.伴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病死率为25.0%,明显高于非活动性肺间质病变组(0)和无肺间质病变组(0,P&lt;0.05).皮肌炎临床表现具有多样化和复杂化的特点,肌肉活检、肌电图、肌酶是皮肌炎重要的诊断依据.皮肌炎常伴发肿瘤和间质性肺炎,肿瘤和活动性肺间质病变是相互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13.
皮肌炎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回顾分析77例皮肤炎病例,男女比在21-60岁间为1:1.9,在≤20岁和〉60岁为2:1。初发症状表现皮炎者51.9%,皮炎肌炎同时发生占26%。18.2%出现间质性肺炎,10.4%出现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4.
儿童皮肌炎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皮肌炎(DM)指14岁以下的皮肌炎患者,现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15例临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 男7例,女8例。发病年龄3~12岁。平均7.2岁。发病前有明确感染史4例,其中1例发病前有甲肝史,另1例查巨细胞包涵体CMVIgG( ),EB病毒VCAIgA( )。临床以皮损为首发症状者8例(53.3%),7例经2周至1年后出现肌肉酸痛、肌无力;皮炎与肌炎同时发生者6例(40.0%);1例首发症状为不规则发热。面部紫红斑14例(93.3%),Gottron征阳性13例(86.6%),皮肤钙化5例(33.3%),肌痛、肌无力13例(86.6%),心肌炎3例(20.0%),间质性肺炎与吞咽困难各1例。…  相似文献   

15.
儿童皮肌炎2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根据28例儿童皮肌炎的临床治疗及转归,探讨儿童皮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儿童皮肌炎患儿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及转归。结果:28例儿童皮肌炎患儿均有皮肤损害和肌酶升高,24例患儿有程度不同的肌肉症状。28例患儿均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23例患儿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除1例患儿因病情危重转入儿科医院治疗外,其余27例患儿均病情稳定后出院,出院后仍使用糖皮质激素维持治疗。结论:糖皮质激素目前仍是治疗儿童皮肌炎的首选药物,同时联合应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治疗,可以减少糖皮质激素的用量,能够短期内控制肌肉症状、改善皮损、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6.
皮肌炎是以特征性皮肤损害和横纹肌呈非化脓性坏死性病变表现的多系统疾病。小儿皮肌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与成人皮肌炎有一定的差别。现将我们确诊的12例小儿皮肌炎做以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儿童皮肌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肌炎(DM)是一种以进行性对称性近端肌无力和典型的皮肤损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尽管儿童皮肌炎的预后较成人皮肌炎好,但仍有死亡和复发。为了进一步探讨儿童皮肌炎的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因素,现对我院25例儿童皮肌炎住院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 我科自1975~1990年共收治皮肌炎58例,并进行了随访,现分析报道如下。一般资料男20例,女38例。病期1月~11年,平均18.1月。分型属Ⅰ型2例,Ⅱ型42例,Ⅲ型8例,Ⅳ型5例,Ⅴ型1例。发病年龄Ⅰ、Ⅱ型21~75岁,平均43.7岁;Ⅲ型49~75岁,平均64.8岁;Ⅳ型19~  相似文献   

19.
<正>皮肌炎(DM)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该病典型症状是肌肉炎症和皮肤损害,可累及多系统病变,如肺部、关节及心脏等,部分患者还可伴发恶性肿瘤。现将我科近年收治的98例皮肌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皮肌炎的首发症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特点,分析易误诊的原因和合  相似文献   

20.
皮肌炎(DM)和多发性肌炎(PM)是一组以获得性肌无力为特征的弥漫性横纹肌的非化脓性炎性病变。伴或不伴有皮肤损害。发病率在万分之一左右,好发年龄为10—15岁和45—60岁,发病原因与自身免疫、病毒感染、肿瘤和遗传有关。其典型的症状为近端肢体无力,躺在床上无法翻身:以眼睑为中心,眼眶周围水肿性紫红斑;颈前和上胸部“V”形区域的红色皮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