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实验利用从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mb)的根分离和提取的卫茅醇,在常压下合成抗癌剂二澳卫茅醇。其合成最佳温度为90℃(±1℃);适宜加热时间为9小时;氢溴酸浓度应不低于69—70%;重结晶溶剂沸点不能太高,加热时间不能太长。通过其乙酰衍生物,元素分析,质谱和核磁共振谱等测定,确认为二溴卫茅醇。  相似文献   

2.
取成年小鼠肝细胞在RPMI1640培养液中加热60℃胎肝提取液(FE_(60)HSS),加热80℃胎肝提取液(FE_(80)HSS)及加热60℃成年雄性小鼠颌下腺提取液(M_(60)EGF),用I~(125)UdR掺入法测定其肝细胞DNA合成,结果显示FE_(60)HSS为8575±17cpm,FE_(80)HSS为4788±990cpm,M_(60)EGF为4592±1120cpm,和对照组1902±657cpm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值均<0.01)。FE_(60)HSS组对细胞DNA合成较FE_(80)HSS明显,说明HSS对加热80℃不很稳定。  相似文献   

3.
对雌性SD鼠的结肠用42℃、43℃、44℃三种温度进行不同时间的加热实验。43℃加热30min结肠粘膜腺体数和粘膜皱褶数比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并随着温度和加热时间的增加而加剧。粘膜下层在43℃加热30min开始出现水肿,充血和炎细胞浸润。结果提示对结肠进行加热疗法时,43℃加热30min是临界温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咪唑缓冲液(imidazole buffer with saline,IBS)在37℃加热区随着摆放时间的延长对纤维蛋白原(Fbg)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将IBS放置37℃加热区,不同放置时间后各检测20例标本。以新IBS同时检测标本作为对照。结果 IBS在37℃加热区放置0 h,1 h,2 h时检测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放置3 h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放置4 h时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lauss法测定Fbg时,IBS在37℃加热区放置时,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对Fbg测定结果影响逐渐增大,前2 h时无影响,后2 h时测定结果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温热联合顺铂(DDP)对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株SKOV3的毒性作用及量效关系.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细胞株SKOV3为研究对象,采用配伍设计的方法,恒温水浴加热,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不同加热温度、加热时间、药物浓度对SKOV3的细胞毒作用的影响.结果 (1)加热时间设为30 min,不同浓度DDP的细胞毒指数(CI)值均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高,40℃以上各不同浓度DDP的CI值与37℃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温度越高,差异越显著(P<0.01).(2)加热温度固定为43℃,不同浓度DDP的CI值均随加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加热30 min时与15 min以内各时间的CI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加热60 min时与30 min以内各时间的CI值之间差异更显著(均P<0.01),但加热15 min以内时的C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增高加热温度或延长加热时间均可以显著提高DDP对SKOV3的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聚合草叶蛋白的酸化加热法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确立酸加热法提取聚合草中叶蛋白的最佳工艺。方法:分析了加热时间、加热温度、pH值对蛋白质提取率有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聚合草叶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对提取率影响的因素依次为pH>加热时间>加热温度;当加热时间为7 min,加热温度为90℃,盐酸调pH值为1.5时,叶蛋白的提取率为1.36%,叶蛋白的沉淀率为51.70%。结论:酸加热法提取工艺效果较好、得率较高,可有效提取聚合草中的叶蛋白。  相似文献   

7.
加热诱导肝癌细胞系HepA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细胞培养结合流式细胞仪检测 ,观察加热不同温度、不同作用时间对肝癌细胞系 Hep A的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 4 4℃时处理 1h和 2 h细胞凋亡最明显 ,经方差分析有显著意义 (P<0 .0 5 ) ,更高的温度和更长的作用时间都不能使凋亡率上升。这一结果说明 ,加热处理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但对于不同的肿瘤细胞而言 ,可能存在不同的热疗最佳条件 ,因此有必要分别研究不同肿瘤细胞对热疗的敏感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热应激预处理对皮瓣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与皮瓣中HSP70合成量的关系.方法:制作大鼠腹部岛状超长随意皮瓣活体原位热缺血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观察一定时间内不同温度(40、41、42、43、44 ℃)热应激预处理后,皮瓣中HSP70合成情况及其与皮瓣存活率的关系.结果:加热至40~44 ℃ 30 min,HSP70的合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多.相关分析表明,除对细胞的致死性温度44 ℃外,其余各组皮瓣的HSP70合成量与皮瓣存活率呈正相关(r=0.757 7,P<0.01),41~43℃为诱发热休克反应、产生HSP70并发挥抗有害因素损伤作用、进而保护皮瓣的适宜温度.结论:HSP70对皮瓣组织具有保护作用,热应激预处理改善皮瓣存活率的保护作用与皮瓣内HSP70合成量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甘氨酸的三甲基衍生物甜菜碱(三甲基胺乙内脂,betaine)具有很强的碱性,与盐碱化合成甜菜碱盐酸盐(betaine hydrochIo-ride),分子式 C_5H_(11)O_2N·HCI。分子量153.61;纯品为白色单斜结晶,味酸;熔点230℃;加热至310℃左右分解。甜菜碱是枸杞果柄、果、叶中的一个主要生物碱,据文献报道,甜菜碱衍生物治疗动脉硬化、肝脂肪变性、消化不良、神经衰弱等病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自白蔹Ampelopsisjaponica(Thunb.)Makino的块根中分离得到十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光谱分析鉴定为大黄素甲醚、羽扇豆醇、β-谷甾醇、大黄酚、碳十六酸、大黄素、富马酸、胡萝卜甙、没食子酸、卫茅醇。其中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富马酸、卫茅醇为首次从该属中获得。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大黄素、富马酸、没食子酸具有抗菌和抗真菌作用,这与中医药关于白蔹的临床应用相一致白蔹化学成分研究@邹济高@金蓉鸾@何宏贤  相似文献   

11.
用电加热金属丝网装置在氮气气氛下进行快速热解实验,考察了温度、加热速率、压力、加热时间和煤样粒度对霍林河和义马褐煤脱挥发分的影响。结果观察到,挥发分析出率(V)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加,两种煤样的极限产率均超过了工业分析挥发分产半。加热速率对最终挥发分析出率(FV)的影响不仅因煤种而异,而且与终温有关,对于霍林河煤加热速率没有影响;对于义马煤,在600℃下,加热速半亦无影响,而在800℃下,FV随加热速率的提高呈现上升趋势。煤样粒度的影响类似于加热速率。没有观察到压力对FV的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实验以荷 Lewis 肺癌的 NIH 小鼠为模型,以肿瘤平均直径倍增时间(MDDT)为终点,进行加温合并抗癌药物的研究。结果表明:①43℃加温25分钟,对 Lewis 肺癌有明显的治疗效果(P<0.05);②喜树碱16mg/kg合并加温25分钟,对 Lewis 肺癌的抑制作用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加强,在43℃时出现相加作用(P<0.001);③斑蝥素0.45mg/kg,高三尖杉酯碱1.2mg/kg 或消瘤芥0.75mg/kg 合并加温25分钟,对Lewis 肺癌的抑制作用随加热温度升高而增强,其中斑蝥素和消瘤芥在43℃时出现协同作用(P<0.001);①去甲斑蝥酸钠3mg/kg 对 Lewis 肺癌无治疗作用,但合并43℃加温25分钟时有协同作用;⑤鸦胆子油口服乳液8ml/kg,间隔27小时合并43℃加温25分钟,对 Lewis 肺癌的治疗有相加作用,并明显延长了荷瘤动物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的丹参酮ⅡA受热含量降低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化学动力学法,并采用HPLC法测定丹参在70℃,80℃,90 ℃,100 ℃四个温度加热不同时间丹参酮ⅡA含量.结果丹参酮ⅡA的含量(lgC)与加热时间(t)呈直线关系,K7.℃=2.378 9×10-3h-1,K80℃=7.217 6×10-3h-1,K90℃=2.060 49×10-2h-1,K100℃=5.628 5×10-2h-1.结论丹参酮ⅡA的分解属一级反应,lgK=14.386 4-5 834.316 7/T,t25℃0.9=1.9年.  相似文献   

14.
正交试验法优选山豆根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优选山豆根的最佳提取条件。方法比较浸渍法、渗漉法、加热回流法等5种提取方式,以山豆根所合成分苦参碱含量和干浸膏收率为评价指标,采用k(3^4)正交试验,对影响山豆根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效果的诸因素(乙醇体积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进行了优选。结果以乙醇用量为12倍量;提取2次;乙醇体积分数为50%;每次60min提取效果最好。结论本试验筛选出的工艺稳定、可行,适宜于工业化生产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取胃体大弯的胃粘膜上皮细胞在RPMI164培养液中,加成年雄性猪颌下腺提取液(PEGF)及成年雄性小鼠颌下腺提取液(M60EGF),用I~(125)UdR掺入方法测定细胞DNA合成。结果:盐水对照组为4168±171.5cpm,PEGF组为21.980±997.8cpm(P<0.0001),M60 EGF组为6132±262.7cpm(P<0.01)。鼠EGF加热80℃对胃粘膜DNA合成无效应,提示鼠EGF不耐热。实验结果表明:ECF是胃十二指肠粘膜的营养因子,对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白芷提取液加热过程中欧前胡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白芷提取液65℃和70℃加热过程中欧前胡素的浓度变化,为浓缩温度的设定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欧前胡素在65℃、70℃不同加热时间的浓度变化。结果:在65℃和70℃水浴恒温条件下,0~8 h欧前胡素浓度保持不变。结论:在65℃、70℃欧前胡素受热8 h浓度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加热时间下热疗对肺癌A549细胞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为肺癌的热疗和热化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体外复苏与培养肺癌A549细胞;对照组37℃下培养,实验组按不同时间、不同温度分组水浴加热肺癌A549细胞后培养24 h,采用流式细胞术(FCM)观察热处理后的肺癌A549细胞株P-gp表达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各热疗组A549细胞的P-gp的表达率均较对照组下降,且P-gp的表达率与加热的时间和温度均呈负相关。结论热疗可以抑制P-gp的表达,可能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良性脑膜瘤细胞的热敏感性及其机制.方法 15例人脑膜瘤原代培养细胞进行温水加热体外实验.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Fl蛋白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SF1、HSP27、HSP70和HSP90蛋白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 15例人良性脑膜瘤在44℃温水加热60 min后细胞增殖抑制卒仅为(8.33±0.18)%,凋亡率(%)为(2.4±0.16)%.温水加热后,人脑膜瘤增殖能力没有受到抑制,没有诱导细胞凋亡或细胞坏死(P>0.05).在热刺激下,HSFI蛋白发生活化,由单体(80kD)转化为三聚体(260kD).加热后6h出现HSP27、HSP70与HSP90表达明显增加,持续24h高表达,显著高于加热前对照组(P<0.05).结论 人脑膜瘤热敏感性低,单纯温水加热(42~44℃)无抑制细胞增殖和增加细胞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在加热刺激下,人脑膜瘤细胞HSF1蛋白发生三聚体活化,诱导型HSP27、HSP70和HSP90在加热后24 h内持续高表达.保护和修复了热损伤的人脑膜瘤细胞.  相似文献   

19.
目的考察大黄素的提取和纯化方法,并使用纯化的大黄素进行中药有效成分金丝桃素的合成。方法采用95%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大黄素;采用乙醚萃取pH值梯度碱液萃取法纯化大黄素并合成金丝桃素。结果以大黄素为原料经催化合成了金丝桃素,利用红外、紫外等手段,对合成产品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和结构表征。结论本试验改进了金丝桃素的合成条件,缩短了合成时间,降低了合成成本,研究结果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微波加热对吴茱萸热熨包温度调控的影响。方法:准备60个热熨包,吴茱萸+粗盐热熨包(吴茱萸、粗盐各250 g)和吴茱萸热熨包(吴茱萸500 g)各30个,测量其加热1.5 min、2.0 min、2.5 min、3.0 min、3.5 min后即时温度。各热熨包加热3 min后取出,测量其在室温25℃下放置3.0 min、5.0 min和8.0 min后的温度。结果:两组热熨包加热不同时间的即时温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热熨包在放置3.0 min、5.0 min、8.0 min后,降温速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热熨包在微波加热2~3 min后平均温度均在国标范围内。两组热熨包加热3 min后放置3 min内可使用。吴茱萸+粗盐热熨包降温速度较吴茱萸热熨包降温慢。临床可根据不同加热和冷却时间的所测温度结合具体情况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