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经皮动脉导管内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的作用。方法:采用球囊拉伤法建立犬急性股动脉血栓模型,造模成功的18只试验犬随机分三组,分别经动脉导管局部给予单纯尿激酶、盐酸替罗非班加尿激酶联合治疗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在用药后1h、2h,通过数字减影机观察并记录血流再通情况,评估并比较用药后的2h的三组再通程度。相应节段血管病理片用于比较血栓溶通面积占血管内腔横截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血管影像结果显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尿激酶组、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组对闭塞血管的再通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的的效果更明显。病理切片结果显示,盐酸替罗非班组血管溶通面积大于其余两组,联合用药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结论:尿激酶联合盐酸替罗非班经皮动脉导管局部给药治疗犬急性下肢缺血效果优于单用尿激酶。  相似文献   

2.
李微  王英   《四川医学》2018,39(5):529-533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尿激酶溶栓后加用替罗非班或比伐芦定抗血小板治疗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180例STEMI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三组:对照组(常规尿激酶溶栓,n=60)、替罗非班组(加用盐酸替罗非班,n=60)及比伐芦定组(加用比伐芦定,n=60)。统计三组患者梗死血管再通率,评估抗血小板作用,并统计治疗期间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60min、90min、120min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三个时段冠状动脉再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血小板参数及凝血活酶时间(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其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血小板计数(PLT)、APTT升高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平均容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降低幅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小板参数及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出血分级分布及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比伐芦定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0.00%、8.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TEMI急诊尿激酶溶栓后加用替罗非班或比伐芦定抗血小板治疗均可显著提高梗死血管的再通率,改善血小板功能,降低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尿激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或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疗效.方法: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将148例STEMI患者分为替罗非班组、替格瑞洛组与氯吡格雷组,分别联合尿激酶溶栓治疗,连续干预7d,比较各组治疗后心肌再灌注指标、治疗前后心功能、心肌损伤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30d不良事件情况.结果:与氯吡格雷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替格瑞洛组治疗后ST段回落>50%、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3级血流、心肌灌注分级(TMP)3级比率、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显著高,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I)、hs-CRP水平均显著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替罗非班组与替格瑞洛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30d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激酶溶栓联合替罗非班或替格瑞洛治疗STEMI相比氯吡格雷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减轻心肌损伤及炎症反应,短期预后效果类似;替罗非班、替格瑞洛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桔抗剂盐酸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124例老年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前者给予替罗非班加常规治疗,后者仅以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30天内的临床疗效与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同时观察出血发生率及需要输血的比例。结果:30天内的MACE发生率,替罗非班组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出血、输血的比例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老年ACS患者使用血小板糖蛋白Ⅱh/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在ACS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疗效优于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替罗非班与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钙(LMWH)在预防支架血栓形成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治疗的患者430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220)和LMWH组(n=210),两组患者均予以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等相同基础治疗,分别给予替罗非班和LMWH治疗48h;观察两组患者PCI术后支架血栓形成、心血管意外事件发生情况及该药物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结果替罗非班组亚急性支架内血栓形成及顽固性心肌缺血显著低于LMWH组(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并发症,出血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支架术后患者使用替罗非班能使冠脉内血栓形成明显减少,使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溶栓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8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替罗非班组42例,对照组予标准尿激酶溶栓、二联抗血小板、抗凝、调脂等药物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替罗非班,采用溶栓再通间接指标,观察其对溶栓成功率、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替罗非班组溶栓成功率显著提高(P<0.05),小量出血增加(P<0.05),大量出血及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STEMI患者在溶栓治疗同时应用替罗非班能提高梗死相关血管的开通率并且不增加大出血发生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至术后联合应用替罗非班和前列地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PCI术后心肌再灌注和心功能短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行急诊PCI的STEMI患者7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5)、替罗非班治疗组(n=25)和替罗非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组(联合治疗组)(n=2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均于PCI术前静脉滴注替罗非班,并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负荷量10μg/kg,随后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至PCI术后48 h;联合治疗组在应用替罗非班基础上PCI术前开始静脉滴注前列地尔,并于PCI术中冠脉内给予10μg,随后静脉滴注(20μg/次,2次/d)至PCI术后48 h。术后三组均常规冠心病药物治疗。三组在术后6、10、14、18、24、48 h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皮素(E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以找出其中峰值浓度,于术后24 h和14 d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替罗非班治疗组术后CK、CK-MB、LDH峰值浓度[(1298±346)、(1344±357)、(217±86)U/L和(235±104)、(1786±356)、(1883±389)U/L)]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1896±453)、(426±128)、(2334±454)U/L)](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TNF-α、ET和hs-CRP峰值浓度[(17.69±2.39)、(85.4±11.4)ng/L和(4.13±1.56)mg/L)]明显低于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23.36±3.14)ng/L和(25.68±3.21)ng/L、(118.3±13.9)ng/L和(121.6±14.8)ng/L、(5.98±2.07)mg/L和(6.32±2.22)mg/L](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24 h血浆NT-proBNP浓度[(1325±323)、(1286±316)、(1269±299)ng/L]和LVEF[(44.6±6.7)%、(45.4±6.3)%和(45.8±6.1)%]无明显差异,联合治疗组14 d血浆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36±112)ng/L比(456±208)ng/L],LVEF值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54.3±5.2)%比(4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比较,LVEF值[(48.8±5.4)%比(46.4±5.8)%]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中替罗非班联合前列地尔治疗不仅可通过抗血小板和抗血栓明显改善心肌微循环,而且可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抗炎及改善冠脉血管内皮功能等减轻心肌再灌注损伤,联合应用两种药物较单用替罗非班可以减少心肌坏死,可改善心功能短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6月该院收治的90例ACI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阿替普酶溶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纤维蛋白原(FIB)、血浆黏度]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8%(44/45),高于对照组的80.00%(36/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IHSS评分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FIB水平、血浆黏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ACI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改善神经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120例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作为临床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n=64)与对照组(n=56),对照组常规用药,替罗非班组在常规用药基础上予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在术后即刻TIMI血流、校正TIMI帧数、术后48 h的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集聚率与术后30 d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同时观察术后3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替罗非班组术后TIMI血流改善显著,达TIMI 3级血流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校正TIMI帧数及术后48 h血小板集聚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30 d LVEF高于对照组(P<0.05), LVEDD、LVESD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替罗非班组心绞痛、心肌梗死、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需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冠脉三支病变患者,合理使用替罗非班,能够有效提高心肌灌注水平,保护心功能,降低MACE的发生率,且不增加出血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抑制剂盐酸替罗非班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8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行经桡动脉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替罗非班组加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合终点事件,包括术后出现的事件或PCI或冠脉搭桥术(CABG)。结果:两组无复流或慢血流现象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能明显降低再缺血事件的发生,在经桡动脉PCI围术期与肝素、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小板聚集率、血清sCD40L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并随访30d主要心血管事件。方法入选80例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替罗非班组(40例)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盐酸替罗非班,首先给予负荷量0.4μg/(kg·min)持续30min,继而给予维持量0.1μg/(kg·min)连续静脉滴注48h;常规治疗组(40例)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于用药前和持续用药48h后,分别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清sCD40L和hs—CRP水平。结果常规治疗组与替罗非班组在持续用药48h后,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6.27±15.89)%、(9.04±6.16)%,与基线(49.88±11.81)%、(47.73±10.31)%比较均有下降,且替罗非班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替罗非班组的sCD40L水平由(1.69±1.16)ng/ml降至(0.54±0.48)ng/ml,有显著性差异,而常规治疗组下降不显著。治疗前后两组hs—CRP水平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0d,替罗非班组2例有顽固性心绞痛发作;对照组5例有顽固性心绞通发作,1例再发心肌梗死,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对于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盐酸替罗非班可有效抑制血小板聚集,显著降低sCD40L水平,使用盐酸替罗非班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和对患者可溶性血凝素样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受体1(sLOX-1)、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微小RNA126(miR-126)表达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药组(n=49)和联合组(n=49),单药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组给予替罗非班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血小板聚集功能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1.84%(45/49),高于单药组73.47%(36/49)(P<0.05)。联合组患者的大脑中动脉血流峰值速度(Vp)、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均高于单药组,阻力指数(RI)、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α颗粒表面膜糖蛋白(CD62p)、血小板聚集率(PAgT)水平、sLOX-1、Galectin-3、miR-126表达水平均低于单药组(均P<0.05)。治疗期间联合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2...  相似文献   

13.
王丹 《中国民康医学》2022,(21):12-14+18
目的:观察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该院收治的130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n=65,行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和观察组(n=65,行丁苯酞序贯疗法联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认知功能[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小板抑制率、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MMSE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2%(63/65),高于对照组的87.69%(5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小板抑制率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小板黏附率、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来自于意大利佛罗伦萨Careggi医院的Martin oCellerin医师及其同事报道说,静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拮抗剂tirofiban(TF,替罗非班)和机械溶栓似乎有望用于主要脑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卒中患者的治疗,糖蛋白抑制剂一直被用于急性缺血患者的治疗;该类制剂连同溶栓药物的使用可加速血块的溶解。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佛罗伦萨市Careggi 医院的Dr.Martino Cellerin及其同事在Stroke杂志上报告,静脉注射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 a拮抗剂替罗非班(tirofiban,TF)和机械溶栓似乎有望用于主要脑血管闭塞引起的严重卒中患者的治疗。他们指出,糖蛋白拮抗剂一直被用于急性缺血患者的治疗,此类制剂联合溶栓药物使用可加速血块溶解。为进一步研究,他们分析了因主要脑动脉急性闭塞引起卒中  相似文献   

16.
周强  李皓亮 《中原医刊》2009,(11):36-38
目的观察国产血小板膜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欣维宁)在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34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常规治疗组,67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67例),疗程均为24h。结果替罗非班组24h及30d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4h:3.0%vs14.9%,30d:6.0%vs25.4%,P〈0.01)。替罗非班组肌钙蛋白T(cTnT)峰值水平(1.5±0.6)μg/L及24h平均水平(1.2±0.6)μ/L均明显较对照组[(2.4±0.5)μg/L和(1.8±0.4)μg/L]低(P均〈0.01)。替罗非班组和对照组均未见大出血或小出血,皮肤、黏膜出血发生率分别为20.8%和19.1%,两组之间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罗非班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标准治疗基础上能进一步减少心肌缺血事件,并能减少心肌细胞的损伤,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结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以及对血小板激活复合物-1(PAC-1)、P 选择素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 年2 月-2016 年2 月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ADVT)患者138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 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2 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罗非班静脉泵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肢围差、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PAC-1 和P 选择素阳性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膝上15 cm 和膝下10 cm 处下肢肢围差均降低,观察组肢围差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计数无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1 及P 选择素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分子肝素结合替罗非班可以有效治疗老年ADVT,减小下肢肢围差,降低PAC-1 和P 选择素的阳性表达,抑制血栓形成,不影响患者凝血功能,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高危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冠脉介入治疗(PCI)术前早期应用和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对PCI术后心肌损伤和血小板功能的影响,评价两种应用时机的优势。方法:160例预行PCI的高危NSTE-ACS患者随机分为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4~6 h应用替罗非班)和PCI术前即刻应用替罗非班组(治疗2组,导丝通过冠脉病变后应用替罗非班)。测定PCI术前和术后血清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定入院后、冠脉造影前和PCI术后血小板聚集率,记录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的出血并发症和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组 PCI术后48 h内cTnI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两组PCI术后48 h内CK-MB的峰值、累积释放值和阳性例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应用替罗非班后,两组血小板聚集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1组冠脉造影前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治疗2组(P<0.05)。在使用替罗非班治疗期间,两组重度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中度出血并发症和轻度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率均为1.25%。结论: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高危NSTE-ACS患者PCI术前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够更早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效果,明显减少PCI术后微量心肌损伤。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对照组除常规的抗心肌缺血外,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替罗非班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再给与盐酸替罗非班治疗。观察治疗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心功能变化及用药前后的APTT、Hb、Pl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p〈0.05(u=2.2.54),心功能得到改善p〈0.01;替罗非班组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两组间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和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能有效的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改善心功能,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重组链激酶与尿激酶分别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64例老年AMI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2例,分别予以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后0.5 h、1 h、1.5 h、2 h冠脉再通情况,记录治疗前、治疗后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变化。结果实验组患者溶栓后1 h、1.5 h、2 h冠脉再通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5 h,两组患者PT、aPTT、TT较治疗前明显延长,血清Fbg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各项指标变化幅度更大(P均0.05)。结论重组链激酶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老年AMI患者,较尿激酶联合替罗非班抗凝效果更佳,可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