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徐孟  郭旭 《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8):31-33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97例直肠癌经腹腔镜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均显示患者BMI≥25kg/m2,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手术时间≥270min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结论BMI≥25kg/m2吻合口距肛缘距离≤5cm、手术时间≥270min是发生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2016年收治的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297例,男165例、女132例,发生吻合口瘘25例(保守治疗20例,手术治疗5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肿瘤大小、肿瘤距肛缘距离等因素与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关系。结果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术前营养状态(NRS 评分)、肿瘤距肛缘距离、肿瘤分期与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而年龄和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众多,有必要对高危人群制定围术期治疗方案以减少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漏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09年1月~2012年6月间11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手术后是否发生吻合口漏为因变量,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率为5.2%(6/115),回归分析显示吻合口平面距肛缘≤5cm、体重指数≥25kg/m2、手术时间≥270min是吻合口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909、7.911、8.553.结论:吻合口平面距肛门≤5cm、体重指数≥25kg/m2、手术时间≥270min的患者易发生吻合口漏.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全系膜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术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方法,随着直肠癌全系膜切除保肛手术实施的增多,吻合口瘘作为直肠癌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也受到临床工作者的重视。随着研究的深入,引起吻合口瘘的各种因素也渐被提出,但目前对诱发术后吻合瘘的危险因素仍缺少统一规范,为临床预防吻合瘘带来困难,因此,了解其危险因素对临床预防吻合口瘘有重要的作用,也为必要时行预防性造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术后吻合口瘘风险预测模型。方法:接受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的食管癌患者247例,根据是否发生术后吻合口瘘分为吻合口瘘组25例和非吻合口瘘组222例。对可能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和稀有事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采用Hosmer-Lemeshow检验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测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度和区分度。结果:年龄、术前化疗、术前白蛋白水平、术前预后营养指数及营养方式是食管癌患者术后并发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根据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建立风险预测模型:P=1/[1+exp(-3.325+0.135×年龄+1.075×术前化疗史+1.321×术前白蛋白水平+2.132×术前预后营养指数+2.033×营养方式)]。Hosmer-Lemeshow检验显示,该风险预测模型预测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实际发生率的拟合效果较好(P=0.446)。采用ROC曲线评价风险预测模型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826(0.763~0.878,P<0.001),敏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并总结防治经验。方法对26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行直肠癌保肛手术301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26例,发生率为8.6%(26/301);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与术前合并肠梗阻、肿瘤与肛缘距离、病理类型、手术时长有关(P<0.05),与患者性别、年龄、有否合并糖尿病、术前低蛋白、吻合方式、使用吻合器、术中放置肛管、肿瘤大体病理、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均无关(P>0.05);26例患者中,20例经保守治疗治愈,2例行横结肠造口治愈,3例行直肠阴道瘘修补术治愈,死亡1例。结论注重直肠癌围术期治疗的每个环节是预防吻合口瘘的关键,绝大部分吻合口瘘患者经保守治疗可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构建并验证吻合口瘘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2年5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食管癌颈部吻合术的3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发生颈部吻合口瘘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预测颈部吻合口瘘发生风险,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Calibration校正曲线验证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362例食管癌患者术后颈部吻合口瘘发生率11.88%(43/36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胸腹部手术史、新辅助治疗、术后肺部感染是食管癌术后颈部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通过整合这5个因素构建预测颈部吻合口瘘风险的列线图模型,该预测模型的AUC为0.844(95%CI 0.771~0.918),Calibration校正曲线显示预测曲线与理想曲线走势基本一致。结论:糖尿病、...  相似文献   

9.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外科手术技术改进,直肠癌的早期诊断率逐步提高,其五年生存率也得到了明显改善。然而,虽然手术经过不断的优化,手术创伤明显变小,但其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无未明显改善,其中吻合口瘘(Anastomotic leakage AL)是结直肠癌术后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术后一旦出现AL,可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影响患者按期化疗、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加剧医患之间的矛盾,严重时可导致死亡。因此,外科医生应当在关注如何优化术式及提高五年生存率的同时,也应该将研究焦点放在如何解决术后并发症上。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文献,阐述直肠癌AL的相关危险因素、诊断、治疗及预防措施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一套创伤小、安全有效、经济实惠的预防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2005年至2013年结直肠癌手术,分析研究蓖麻油在左半结肠癌切除和高位直肠癌行Dixon术一期吻合后的应用。结果:所有病例均行术中术后有效扩肛加术后口服蓖麻油的方法,患者均于术后2~3天开始通气排便,发生吻合口瘘3例,发生率为1.2%(3/246),低于结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平均值(3%~21%)。瘘的平均发生时间8.4 d(7~10 d)。均采取保守治疗后治愈。结论:有效的扩肛加口服蓖麻油的方法能预防吻合口瘘的发生,是一种创伤性小、经济实惠、安全有效的、能被广泛接受的预防吻合口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4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分析吻合口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22例患者(5.1%)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小于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  相似文献   

12.
庞鹏  王辉  席启  郑翔  田浩 《医学综述》2021,(9):1857-1862
目的 探讨McKeown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颈部吻合口瘘(NAF)的危险因素并建立相关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20年3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胸外科收治的210例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cKeown微创食管癌根治术后NAF的发生情况分为NAF组(40例)和非NAF组(170例),采用单因素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结直肠癌患者同时行预防性回肠造口术后吻合口出现良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2018年4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74例行预防性回肠造口的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有无吻合口狭窄将患者分为吻合口狭窄组、吻合口正常组,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狭窄的影响因素,并总结吻合口狭窄的处理方法。结果 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15例,发生率20.3%。与吻合口正常组比较,吻合口狭窄组患者术前放疗、术前新辅助化疗的比例及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发生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术前放疗、吻合口漏/盆腔感染为吻合口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术前行放疗、新辅助化疗、术后吻合口漏/盆腔感染的结直肠癌患者在还纳回肠造口后需注意吻合口狭窄的发生;术后吻合口狭窄应根据狭窄的特点选择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根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搜集我院2005~01—2012—01收治的直肠癌患者2037例的病例资料,选择对全麻下行经腹直肠癌切除术(Dixon术)的患者1578例的护理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术前、肠道准备及术后精确的护理。观察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共发生吻合口肠瘘有12例,发生率为0.76%,年龄大于60岁7例,30—50岁4例,20~30岁1例。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精确有效的护理能有效的减少直肠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提高吻合口瘘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发生吻合口漏(anastomotic leakage,AL)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临沂市人民医院诊治的39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AL将其分为AL组(n=17)和非AL组(n=375)。收集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危险因素。结果 AL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有围手术期输血史、手术时长≥3h及术后白细胞计数≥10×109/L的占比均显著高于非AL组(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25kg/m2、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长≥3h均为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肥胖、术前存在肠梗阻、手术时间长的直肠癌患者术后发生AL的风险较高,应针对以上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以降低AL的发生率及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吻合口瘘的防治提供依据,从而降低瘘的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3月31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61例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low anterior resection,LAR)病人的临床资料。分别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吻合口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吻合口瘘发生率为6.89%(18/261)。多因素分析显示,新辅助放射治疗联合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放化疗)(OR=3.498,P=0.024)、联合其他器官手术(OR=10.834,P=0.003)与术后吻合口瘘相关。结论新辅助放化疗、联合其他器官手术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防治措施,从而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我院近几年行直肠癌根治术34例,发生吻合口疾6例,经临床治疗5例愈合,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从1993~1995年对34例直肠癌施行手术,其中吻合口瘘6例。本组男4例,女2例。最小年龄36岁,最大年龄64岁,平均50岁。吻合口疾发生时间:术后4dl例,7~8d3例.9d2例。2结果本组6例吻合口接除1例采用单胶管引流外,其余均采用骰前双腔管持续负压引流,结合营养支持疗法,5例病人在发生吻合口疾1.5~3周自然愈合.1例因感染性休克死亡。上述病例均未行结肠道口术。3讨论3.l原因。吻合口漏发生原因较多、除困肿瘤病人身体状况低下低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发生吻合口瘘的高危因素及其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1月~2011年1月331例行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吻合口瘘的治疗措施。结果共有18例患者(5.4%)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其诊断发生吻合口瘘的中位时间为4.5 d。单因素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为术后吻合口瘘的独立危险因素。出现吻合口瘘后,有8例患者采取了保守治疗1,0例患者采取了手术治疗。结论男性、肿瘤下缘距肛门<6 cm、老年人、肥胖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患者易出现吻合口瘘,治疗方法应根据病人临床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9.
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直肠癌术后吻合口瘘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近5年来收治的134例直肠癌行直肠癌根治性保肛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4例直肠癌共发生吻合口瘘14例,发生率为10.45%。其中男性患者,年龄大于65岁者,长期吸烟酗酒者,低蛋白者,糖尿病者,伴肠梗阻者及肿瘤距肛门距离小于7cm者易发生吻合口瘘;而不同手术方式及临床分期吻合口瘘的发生无明显不同。结论:直肠癌行根治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与患者自身因素、肿瘤本身、手术者的操作技巧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方法:分析2002-2007年156例直肠癌前切除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的原因、治疗和预防.结果:156例患者中10例发生吻合口瘘,经横结肠造瘘、营养支持、充分引流均痊愈出院.结论:直肠癌行直肠癌前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发生与患者自身因素、手术操作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