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隔支传导阻滞,也称向前传导延缓及向前向量增大。近年来国内外报告日渐增多。在诊断上必须除外右室肥厚、正常人变异、右束枝传导阻滞、A型预激征候群、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后壁心肌梗塞等。在鉴别中有些疾病有病史及特征性心电图可助鉴别。而中隔支传导阻滞和正后壁心肌梗塞由于两者均常见于冠心病,病史及体征不能帮助鉴别,而两者治疗及预后显著不同,故其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向量图特征探讨其两者的鉴别。本文报告正后壁心肌梗塞及中隔支传导阻滞各32例。对比两组病人向量图上所见,有些  相似文献   

2.
中隔支传导阻滞(septal fascicular block),也有称作向前传导延缓(anterior conduction delay)及向前向量增大(prominent anterior QRS forces),近年来国内国外报告日渐增多。据报道,发生这种传导异常者在连续检查1,000例向量图中约为6.4%,可见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横面QRS环向前增大并非中隔支传导阻滞所特有,在诊断上必须除外右室肥厚,正常人变异、右束支传导阻滞、A型预激综合征、肥厚型心肌病及正后壁心肌梗塞等。在鉴别中有些疾病有病史及特征性心电图可助鉴别。而中隔支传导阻滞和正后壁心肌梗塞,  相似文献   

3.
<正> 中隔支传导阻滞(Septal FascicularBlock)也有称作向前传导延缓(Anteriorconduction delay)及向前向量增大(Pro-minent anterior QRS forces)。近年来国内外报告日渐增多。据报道,这种传导异常发生率在连续检查1000例向量图中为6.4%左右,可见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横面QRS 环向前增大并非为中隔支传导阻滞所特有,在诊  相似文献   

4.
心室前向电力增大,近年来国内外均甚重视,因为这涉及左室內传导系统即中隔支传导阻滞的问题和与一些常见的心电向量现象的诊断和鉴别诊断问题。作者将本院10年来连续作的13,000例,共50,000余例次心电向量图作全面复习,有10例前向传导阻滞是在随访观察中出现的,或先有而后消失的,或间歇出现的,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通过分析和随访,对目前国内外尚未澄清的和有争论的问题作了阐述和评论,并提出五项诊断标准:(1)向右前的起始向量小或向左前,(2)横面最大QRS向量位于左前,在10°~60°,(3)向前QRS面积占总面积的1/2以上,向左前向量>向后向量,(4)有向右后传导延缓<1毫伏  相似文献   

5.
有机磷农药中毒引起束支传导阻滞,临床上比较少见,尤其是左后分支、左中隔支及右束支传导阻滞同时存在更为少见.本文报告2例.  相似文献   

6.
本文表明,水平面QRS环移向左前者大多数(72.2%)由心室内前向传导阻滞引起,而移向右前者均由右室肥大等其他病变所致。前向传导阻滞的部位在中隔支。QRS主体环前移并非右束支阻滞的表现。中隔支阻滞时水平面QRS环多数呈逆钟向运行,可能由于传导延缓的加重,少数改作“8”字形或顺钟向运行,当其完全阻滞时则可无前向移位。中隔支阻滞并不增加更高程度心室内传导阻滞出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正> 自Demonlin于1975年证明了左中隔支的存在后,人们对此作了大量的研究,证明左中隔支传导阻滞(LSFB)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LSFB的发病情况,及心电图(EC G)、心电向量图(VCG)的改变情况,现将我院1984年~1989年间,经VCG诊为LSFB、并经ECG及超声排除右束支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右室肥大、后壁心肌梗塞、心肌病等的92例病人分析讨论、如下: 一、诊断标准:采用Nakaya氏标准:(1)横面QRS环最大向量>+30°,且QRS环在前方的面积超过总面积的2/3;或(2)QRS环最大向量>+45°。二、结果:见附表一、二、三。三、合并的ECG异常:左前分支传  相似文献   

8.
100例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与临床发生疾病的关系。方法:用心电向量图,心电图诊断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按心电向量图诊断结果,将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分为单纯性和合并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二类,并与临床发生疾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患者男性多于女性;(2)先天性心脏病房、空间隔缺损、心肌炎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者年龄偏小,而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伴左前分支导阻滞者年龄偏大;(3)合并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以心脏疾病多见,与非心脏病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4)单纯性左前分支传导阻滞并非心脏病人所特有,多种因素可以引起。结论:积极寻找发生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原因是临床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在心室三束支(或四束支)系统中常发生程度不同的传导阻滞,其中右束支传导阻滞最常见,左前分支传导阻滞较常见;左后分支传导阻滞较少见;间歇性分支传导(左前分支及/或左后分支)阻滞更为鲜见。我们在10年心电图资料中发现二例,现就心电图诊断标准和临床意义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繁  官荣光  陈锦超 《河北医学》2013,19(3):384-386
目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特点与ECT心肌显像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8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按临床表现特点将其分为A组和B组。A组患者临床表现有慢性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或左前支传导阻滞(LAFB)。B组患者临床表现无慢性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和左前支传导阻滞(LAFB)症状。上述患者均进行正常心电图检查和ECT心肌显像。结果:在合并慢性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或左前支传导阻滞(LAFB)的A组,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病率和心功能≥Ⅲ级的人数明显高于不伴有慢性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和左前支传导阻滞(LAFB)的B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患者的心功能等级和出血部位与慢性完全性左束传导阻滞(CLBBB)和左前支传导阻滞(LAFB)有一定的相关性。ECT在老年冠心病检查中灵敏度高、安全性好,可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肺心病并冠心病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老年肺心病并冠心病50例(伴发组)与同期收冶的204例单纯肺心病(非伴发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伴发组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非伴发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两组在劳力性气促,胸部束带感、心电图ST-T改变及非持续性房颤无统计学差异(p>0.05),伴发组表现为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重度心力衰竭、左室或双室长大,X线胸片显示主动脉弓迂曲、钙化、延长,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前半束支传导阻滞或双柬支传导阻滞,Ⅱ.以上房室传导阻滞、电轴左偏(<-30°)而能排除高血压,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后壁搏幅降低.伴发组死亡率10%,漏诊率14%,误诊率20%.结论:老年肺心病并冠心病病情较复杂,绝不能套用单纯冠心病的诊断标准,应从症状、体征、心电图、X线检查、心脏彩超、临床冶疗反应综合判断,从而正确诊断,降低误诊、隔诊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Nakaya 氏之水平面QRS环偏前(Prominent anterior of QRS orce,简称PAF)的诊断标准,在1262例常规检查心电向量图中,有27例诊断为左中隔支传导阻滞。对其心电向量图与心电图做一分析。提出水平面QRS环诊断标准。2/3总面积指向左前方>30°或>45°。水平面QRS环的5 ms向量在+98°~110°。10ms向量在+89°~77°。T环方位在+38°~46。。QRS-T夹角在+17~22。。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束支中隔支传导阻滞(LMFB)时ECG各胸导联R波、S波振幅、比值参数的诊断价值以及应用量化指标作为诊断本病标准的可行性.方法:对75例经心电向量图确诊的LMFB患者(观察组)和无心脏病证据者75例(对照组)作ECG对比分析,并对诊断LMFB的相关量化标准予以评价.结果:观察组心前区导联特别是V1~V3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R/S值各项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各项量化指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V1~V3各导联R波、S波振幅及R/S值的9个量化指标是诊断LMFB的有效参数,可作为ECG诊断的标准.在3条标准中具备2条以及每条3个指标中的2个或以上即可诊断.  相似文献   

14.
<正> 三束支(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后分支)传导阻滞临床少见,此种心电图易误诊为双束支传导阻滞或房室传导阻滞并束支阻滞。其确诊有赖于记录希氏束电图。动态心电图观察也可做出正确诊断。现将我们遇到一例三束支传导阻滞的心电图报告如下: 患者,男,52岁。因头晕、无力、心悸、气促3-4月于1978年4月2日入院。查体:一般状态尚佳,Bp:120/70,心界略向左扩大,心率30,律整,心尖部可闻Ⅱ级吹风样收编期杂音,A_2亢进,A_2>P_2,眼底检查符合动脉硬化改变,胸透正常。临床诊断:冠心病(心肌硬化型) 住院期间多次检查心电图,均诊为三束支传导阻滞。药物治疗效果不显著,转院安放起搏器,未获成功,但至今仍可参加轻劳动。心电图分析: 1978年4月5日描记(图1)  相似文献   

15.
复习题     
<正> 一、HBV五项标志物是什么?其感染模式在不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二、HAM/TSP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传播,潜伏期有多长。三、急性阑尾炎与大肠癌的发病关系大致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四、我国约有多少癫痫患者,属世界第几位? 五、老年性痴呆的基本概念是什么?分几类?其病因学说有几种? 六、左中隔支传导阻滞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有何临床意义? 七、提捏配合针刺治疗小儿腹泻如何操作?  相似文献   

16.
左束支分有前、中、后三支,早在1906年就有描述。近年来根据动物实验和人体解剖的结果均肯定有中隔支的存在。由于中隔支阻滞在心电向量图上有环体前移和右胸导联上出现高的 R 波,而这些改变还可见于其它一些疾病,故使诊断发生一定困难,本文报道我们所见5例中隔支阻滞的心电向量图改变,加以分析,以供临床参考。1 对象和方法5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41~55岁,男4人,女1人,3例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例糖尿病患者,另1例患者无主观症状。采用心电向量图机,取弗兰格导联体系,摄制 P、QRS、T 向量环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通过探讨1例Ⅰ型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I表现,并复习文献,以提高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证实的1例阴道斜隔综合征的MRI表现,复习近期国内外关于阴道斜隔相关文献.结果 MRI可见双子宫、双宫颈,右侧斜隔合并右肾缺如,斜隔侧阴道及宫腔大量积血、积液,MRI诊断为阴道斜隔综合征并大量经血潴留;术后证实为Ⅰ型阴道斜隔综合征.结论 阴道斜隔综合征的诊断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MRI在显示本病畸形解剖方面优于其他影像学方法,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小儿双束支传导阻滞6例山东省立医院儿科韩秀珍,刘芳,曹修岩,马沛然双束支传导阻滞6例中男3例、女3例,生后2天至11岁,诊断新生儿窒息1例、心肌病1例、心肌炎4例。治疗前心电图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加左前半支阻滞2例,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加左后半支阻滞1例,完...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40例人心室间隔的动脉及其吻合。 1.室间隔由房室结动脉、前隔支、后隔支、后上中隔动脉及降中隔动脉五支动脉供应。 2.房室结动脉均起自右冠状动脉。起点口径最大为1.12mm,平均为0.53mm;长度多数为10~20mm。房室结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u”形弯曲顶端者只占45%。此动脉可与房间隔前动脉、左房后支、左房前支、右房前支及前隔支吻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用解剖法,铸型腐蚀法及X线造影法,对90例离体狗心室中隔内动脉来源、经过、分支作了观察。狗心室中隔动脉有6个来源: 1.前中隔动脉:发自前降支深面,有11~15条者65例(72.22±4.72%)。最多,供应室中隔前部0.6~1.6cm宽的区域。另有83例(92±2.47%)分布于心尖区。 2.后中隔动脉:发自后降支深面,有6~11条者(37例41.11±5.18%)多见,分布于室中隔后部上、中1/3处0.4~1.2cm区域,还有53例(58.89±5.18%)分布于0.2~1.0cm宽的心尖区。 3.后上中隔动脉:有1~3条,一条者68例(77.28±4.46%)最多,其中起于左旋支终末支者57例(64.78±5.09%),分布于室中隔后部上1/3区。 4.房室结动脉:大部分起于左旋支,83例(97.68±1.62%),有一条者77例(89.58±3.30%)最多,均分布于房室结区。 5.室上嵴支:出现45例,占50%,一条者33例(73.39±6.59%)最多,均发自右冠状动脉起始部,分布于室上嵴或膜性室中隔。 6.中中隔动脉: 该动脉为室中隔内最粗大的一条动脉,分布于室中隔中部。起于前降支者最多,59例(65.56±5.61%);起于左冠状动脉分叉32例(35.56±5.04%);起于左冠状动脉主干者5例(5.56±2.41%)。此动脉以两个弯曲可分为三段,第一、三段位置较深,第二段位置表浅。此动脉按其起点和分布区不同可分为6支①前支、②中间支、③后支、④前上支、⑤后上支、⑥后水平支等。在90例中,6例有两条中中隔动脉,其中一条与正常相同,另一条较直呈直线形,直接分布于室中隔中部,有的可达心尖区。两条中中隔动脉中,5例起于前降支、1例从中中隔动脉分叉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