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的现代科学内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昕旭 《河南中医》2009,29(8):735-736
早在《内经》形成之前,我国古代自然哲学已提出了“天人舍一”的认识,直到《内经》形成的时代,这种思想已趋于成熟,并成为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之一。“天人合一”思想不但体现了完整而超前的系统论,而且体现了现代的控制论。同时,还蕴藏着系统控制论:传递和接收系统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论“天人合一”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人合一”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思想,是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辨证法的自然观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和发挥。它包括天人一气、天人一理、天人相应、天人相参等方面的内容,从总体上比较深刻地揭示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关系,为中医的病因学养生学、治疗学提供了比较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值得深入发掘,批判继承和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卢银兰 《陕西中医》2010,31(9):1269-1271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儒道两家都曾经把“天人合一”作为自家学说的一个主要内容,只是各方面的侧重点不同,以至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中医学文化时常交替出现“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这两个概念。实际上“天人合一”与“天人相应”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天人合一”是总则,其内涵更宽泛,更广阔。而“天人相应”则是该总则在传统文化各个领域的具体运用。如果严格区分,它们是有层次上的区别,法则上的差异,内涵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我们可以看到非常有名的一句话:“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不是从王阳明开始的,董仲舒就说过了:“天人之际合而为一”;朱熹说:“天人一物,内外一理”、“天人无二理”。什么叫作“天人一物,内外一理”呢?就是说有一个“理”,这个“理”对于我们自己的思想跟外界的一切,是一回事情,这个整个的观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基本的精神。我认为,这个“理”是一个精神,或者说是王国维所讲的“境界”。或者我们用另外一个方法,不问“理”是什么,是问“理”不是什么。那么我们就得到结论,“理”不是近代科学所讲的规则、规律,或者…  相似文献   

5.
“天人合一”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也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思想。《中华思想大辞典》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中医学是专门探讨人类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禀承了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基因,《内经》提出“人与天地相参”“与天地相应”的观点。两者血脉相连,但含义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6.
温维  张梅奎 《四川中医》2013,(12):24-26
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各类病案的整理和总结,可知叶天士非常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惯用天人观辨析病情,灵活运用其规律辨证施治。可见,“天人合一”辨证思路是叶天士重要的临证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7.
论《黄帝内经太素》的“治神养身”“顺养调食”护理原则魏华荣李忠娥(滕州市财贸医院滕州277500)(滕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滕州277500)护理是临床医疗的重要措施。古代中医讲究“天人相应”、“整体效应”,《黄帝内经太素》中的“治神”“养身”“顺养”“调...  相似文献   

8.
论“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天人合一”论的启示下 ,探讨了人、天与人、地与人、食与人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类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后 ,提出了超越“社会 心理 生物医学模式”的“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此可为当代中医人如何发掘、整理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中医之精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贯穿渗透于中医整个理论体系,涉及中医之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治疗学、预防学和养生康复学等一系列学科。对此,学者们讨论甚多。中医整体观内容广博,现仅疏略谈之一、二。1 中医学整体观的渊源11 整体观念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色之一,其基本点“人与天地相应”根植于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根本而独特的特点“天人合一”的基础上。中国哲学之天人关系主要在于“天人合一”,它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一个根本观点,也是一个特殊观点。“天人合一”概括起来有两个意义:一是天人本来合一。人居天地之间,与自…  相似文献   

10.
天人合一、阴阳造化,唯中华民族文化所独有。古人研究天地造化之道,重性命,意在养生。性命之学被后世历代的高僧、高道及养生家所重。“无情无种,无性无生,无命不立。”性命之学是中国古文化的根源。如《汉书·董仲舒传》曰“夫性命之道,本乎太极,散于万株。有性命然后三教立,有性命然后五论生。故造化者性命之炉冶。道学者性命之绳墨。医药者性命之赞育。”“古代中医,体之太极为性命,测之阴阳为动静。配之五行为生克。调运气之往来为长养无穷。故古之从事中医者,外通经史,内修人妙。”古代的中医学术和“易”与“道”是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道”是中国古代思想家为了探讨世界的本原、研究事物发展变化规律而提出的哲学范畴,其代表了中国古代先贤对于万物起源与根本规律的理解。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命的学问,中医学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指导,运用阴阳五行理论,探究人体生命活动,解释生命现象,揭示生命规律,皆为“道”在医学之体现。中医学对于生命的认识,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1)中医学是以生成论而非构成论的宇宙观看待生命的发生与演化;(2)中医学坚持天人相应的观念,不把人与自然界看作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并遵循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相似文献   

12.
金元四大家的“天人相应”观黑龙江中医学院张世英(150040)“天人相应”观是中医理论的基本观点之一。是《内经》认识人和自然界统一的整体观。《灵枢·岁露论》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金元四大家创造的独特学术理论,其基本观点仍然是“天人少应...  相似文献   

13.
中医“和法”思想植根于先秦诸子,研究先秦“和”思想,有助于从发生学角度认识中医“和法”的理论基础,先秦儒家、道家、墨家、杂家等都有关于“和”的大量记载,“和”思想也是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院有关单位举行关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学术座谈会。中山大学杨荣国教授在会上就中国古代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产生和发展、关系、评价,“天人相应”和“天人合一”的区别,中医古典医籍《内经》和《本草》的成书及作者等问题作了发言。兹根据座谈记录摘要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5.
阮见  黄洁  常小荣 《国医论坛》2019,34(2):15-18
"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思想之一,深刻影响着中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对古代哲学中的"天人合一"观进行了进一步诠释和发挥,形成中医学的"天人合一"观。针灸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黄帝内经》在针灸理论体系构建中,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内涵。本文介绍了中国古代哲学和《黄帝内经》中的"天人合一"观,并主要探讨《黄帝内经》中"天人合一"观在经络腧穴理论体系、针灸治则和治法中的体现和应用。  相似文献   

16.
“天人合一”模式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将中医学模式概括为“天人合一”,其内涵的基本原则有:人的生命的起源和发展的根本是自然,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体生命活动的发展变化规律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并从古代哲学基础、中医学、现代自然科学几方面论证了“天人合一”作为中医学模式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7.
论人体内生六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内生六气说,是以《内经》“天人相应” 的思想为指导,由金代刘河间提出的卓越观点。但后世却罕有阐发,其一直未能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现试作阐述。1《内经》“天人相应”思想 天人相应说(天人合一说)源于儒家,是儒家文化、中国哲学的基本精神和最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之一。其以孟子“天人相通”说,董仲舒“天人相类”说为代表。《春秋繁露·人副天数》说:“人之身,首■而员,象天容也,发象星辰也……。皆当同而副天,一也”。儒家天人相应理论被引用到医学领域,是中医学整体观念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内经》人与天地相参思…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我订阅了贵刊,在阅读中经常遇到“大周天”、“小周天”、“天人合一”等名词。由于我本人只是初步接触气功,对气功知识认识浅薄,只能初步知道这些气功名词的意义,确不知道打通“大周天”、“小周天”和达到“天人合一”究意是怎样一种境界?特别是有些气功广告中提出几天甚至几小时就能打通大、小周天,这是否可能?怎样知道是否达到天人合一和打通了大、小周天?特请贵刊给予答复,以便提高我们读者的气功知识。什么是“大周天”、小周天”“天人合一”?@刘耀文$皖灵璧县娄庄汽车站!234214  相似文献   

19.
天人合一论是中国传统哲学颇为独特而且十分重要的命题,对《黄帝内经》产生过十分深刻的影响,对笔者始于1977年的体质病理学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对此略加探讨。 中国古代哲学天人合一论 天人合一思想起源于西周时代。《诗经》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认为众民是由天降生的,而且是有法则可循的。《左传·成公十三年》更用刘康公之言说:“民受天地之中以生,所谓命也。”进一步指出百姓是禀受了天地的中和之气而降生的。《孟子·尽心上》则提出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将天与人的性联系起来,认…  相似文献   

20.
风气通于肝     
风气通于肝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董薇红(200233)关键词:风气,肝古代医家由“天人相应”的观点,提出了“风气通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及“风伤肝”(同书《五运行大论》)的理论。这一理论的确立,不仅以临床实践为基础,而且对后世医学有重要启迪。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