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截骨矫形术式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将2009年5月至2013年12月,33例后凸>70°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根据截骨术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双节段( 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 )组(18例):均为男性,年龄19~47(平均34.8±10.6)岁;脊柱后凸Cobb’s角(82.6±17.5)°(70~108)°;C7铅垂线与骶骨后上角之间的垂直距离( 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 )为(18.3±14.8) cm (11~35) cm;站立位颌眉垂线角为(67.2±21.9)°(43~130)°;单节段( closing-opening wedge osteotomy,COWO )组(15例):男13例,女2例,年龄22~43(平均31.2±8.5)岁,脊柱后凸Cobb’s角(76.3±11.2)°(73~98)°;SVA为(16.7±7.3) cm (10~26) cm;颌眉垂线角为(63.5±15.6)°( 47~86)°。比较两组的临床矫形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双节段PS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4.2±8.3)%,(86.2±9.5)%和(83.6±10.2)%;COWO组脊柱后凸角、颌眉垂线角以及SVA矫正率分别为(70.2±6.5)%,(86.6±8.3)%和(88.0±8.7)%,以上矫正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在手术时间和出血量上,两节段PSO组明显高于COWO组( P<0.05)。COWO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节段PSO组( P<0.05),尤其以术中螺钉松动和截骨断端移位发生率高。结论对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单节段COWO可以取得与双节段PSO相似的临床效果,且单节段COWO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但围手术期并发症相对要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全脊椎截骨联合椎板V形截骨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疗效,并对矫形效果和手术适应证进行分析。方法手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患者22例,全部为男性,平均手术年龄29.3岁。2例患者术前出现神经损伤症状。全部患者行后路弧顶全脊椎楔形截骨、联合多节段椎板关节突V形截骨、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应用SEP和唤醒试验双向监测。影像学测量脊柱后凸角(CA)、骶骨倾斜角(SEA)、大体像测量颏眉角(CBVA)评价矫形效果。结果术后平均后凸角由术前的76.6°(66°~105°)矫正至29.6°,平均矫正率66.2%,骶骨倾斜角由术前平均17.5°(-5.9°~23.1°)矫正至33.4°,颏眉角由术前平均35.6°(28°~47.1°)矫正至7.4°。19例患者术后平均随访29个月(4~54个月),植骨融合良好,矫正丢失率平均2.3%。术后2例患者出现暂时神经功能障碍,1个月后完全恢复。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后完全恢复。结论全脊椎截骨联合椎板V形截骨能够有效恢复躯干矢状面平衡,是治疗重度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有效方法。尤其适用于后凸角度大于70°,特别是弧顶合并楔形变或压缩骨折的重度后凸畸形。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id 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是否存在差异,并探讨其与AIS病因学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LenkeI型AIS患者62例,均为胸右主弯,年龄10~18岁(13.5±2.3岁),Cobb角25°~100°(43°±16°),顶椎位于T6~T10°根据Cobb角分为3组:A组,Cobb角〈40°,28例;B组,40°≤Cobb角〈60°,25例;C组,Cobb角≥60°,9例。采用CT三维重建的方法测量所有病例顶椎区包括顶椎及其上下各一椎体两侧肋骨的长度。结果A组中顶椎及其下一椎体凹侧肋骨显著长干凸侧(P〈0.01),而其上一椎体两侧肋骨长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及C组顶椎区凹侧肋骨均显著长干凸侧(P〈0.01)。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的差值与Cobb角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LenkeI型AIS患者顶椎区两侧肋骨长度存在不对称,但此不对称是否为侧凸形成的一个原发致病因素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寻求一种对微创手术更为简单、有效的心理、生理的综合手术后镇痛方法。方法 ASA Ⅰ~Ⅱ级择期行肺癌胸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成四组,每组15例,A组氯诺昔康+心理治疗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用0.9 % NaCl溶液稀释至10 ml),并由专人按标准程序行围术期心理支持疗法(PPST)治疗;B组氯诺昔康组:患者仅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氯诺昔康16 mg(用0.9 % NaCl溶液稀释至10 ml),未行PPST治疗;C组心理治疗组:患者仅行PPST治疗,于手术前30 min静脉注射0.9 % NaCl溶液10 ml;D组普通全麻组。术后2、4、8、24 h对患者进行疼痛数字分级法评分(NRS);记录患者不良反应及术后镇痛药使用情况。结果 A、B组术后2、4、8、24 h的NRS显著低于C、D组(t=2.551,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组比较术后4、8 h C组NRS低于D组(t=2.198,P<0.05)。最早要求使用镇痛药物的时间A、B组明显长于C、D组(t=3.982,P<0.01),两组间比较A组明显长于B组(t=2.433,P<0.05),C组明显长于D组(t=2.209,P<0.05);24 h内四组各时段镇痛药的需求例数比较A、B组明显少于C、D组(P<0.05),A、B组间及C、D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氯诺昔康超前镇痛合并PPST用于肺癌胸腔镜手术后疼痛治疗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选择性椎管减压及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合并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 with stenosis,DLS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2月至2011年1月,我院经后路治疗DLSS患者28例。男11例,女17例;年龄54~73岁,平均67.3岁。病程4~8年。术前Cobb’s角15°~49°,平均31°;腰椎前凸角(T12~S1)-30.6°~3.3°,平均-10.5°。对Cobb’s角<20°的5例行选择性椎管或神经根管减压,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短节段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对Cobb’s角>20°的23例行椎管减压,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后路椎体间融合及后外侧自体骨植骨融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应用SF-36调查问卷对患者治疗前和末次随访时生活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价。结果28例行减压手术节段113个,平均减压4.0个节段;共融合90个节段,平均融合3.2个节段。术后随访24~70个月,平均3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为(3.5±0.5)h,出血(600±30)ml,末次随访时腰痛及腿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侧凸由术前平均31°矫正至术后平均15.2°,改善率平均为51.0%。腰椎前凸角矫正为5.4°~28.2°,平均18.4°。腰椎前凸角及侧凸Cobb’s角均明显改善(P<0.05)。术前JOA评分平均13.6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5分(P<0.05)。所有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SF-36调查问卷表中的8个维度分值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 DLSS的治疗应个体化地选择治疗方案。手术治疗以减压为主、矫形为辅,应准确判断责任节段,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阶梯治疗方案治疗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方法对24例重度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进行矫形。其中男性9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18岁。术前主侧凸Cobb角128.8°±19.4°(93°~165°),后凸Cobb角108.8°±36.5°(36°-170°)。所有患者术前均存在不同程度肺功能障碍,NFVC%为62.0%±13.4%(29.0%~85.4%),FEVI%为63.9%±12.2%(32.3%-83.1%)。第一阶段于主弯上下方行双切口,应用后路双棒内撑开方法进行矫形;相隔4.4个月(2.8—6.5个月)后,第二阶段应用后路截骨行再次矫形。评估2次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矫正率以及围手术期并发症,术前与第二阶段术前肺功能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外观畸形明显改善。第一阶段手术治疗后,测量术后主侧凸Cobb角为76.9°±18.2°(43°-110°),矫形率40.6%.后凸Cobb角为62.3°±20.9°(19°-110°),矫形率41.3%。其肺功能也有所改善,第二阶段手术前复查肺功能显示FVC%为72.1%±10.8%(57.3%-103.8%),FEVI%为79.6%±12.6%(58.3%-121.0%)。第二阶段术后测量主侧凸Cobb角为44.5°±10.1°(21°-60°),后凸Cobb角为30.9°±9.7°(10°-46°)。综合统计2次手术矫形效果,主侧凸矫正率为65.6%,后凸矫正率为70.1%。术后随访时间平均为9.2个月(3—24个月),最终侧凸矫形率为63.5%,后凸矫形率为67.0%。其中1例患者在第二阶段术后出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2例患者出现左下肢根性疼痛及麻木,1例出现第一阶段术后断钉,无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重度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可采用阶梯手术治疗方案,可安全、有效地进行侧弯及后凸矫形,同时可避免严重神经及脏器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胸腰段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时最需关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矢状面脊柱-骨盆平衡的重建;二是颌眉角正确角度的矫正[1-4]。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胸中段食管癌的放疗中我们设计了一种实用的照射方式,并与正常组织的剂量分布情况进行比较,为临床胸中段食管癌放疗计划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选择30例胸中段食管癌且拒绝手术的患者进行CT定位扫描,并由主治医师勾画出放疗靶区,每例患者均由物理师设计两组放疗计划,其中A组为调强与适形放疗相结合的方式(先给予适形放疗10次,而后行5野照射的调强放疗20次),但在后20次的调强放疗计划中需减少两前斜野与零度野之间的夹角,因此我们将A组调强计划的照射野固定为0°、42°、144°、216°、318°;B组为5野均分的调强放疗(30次),A、B两组的单次剂量均为2Gy,放疗30次。最后均以95% PTV体积获得60Gy处方剂量进行剂量归一,再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对以上两组计划进行正常组织受量的比较:脊髓最大点受量(Dmax);心脏受量为50Gy、40Gy、30Gy、20Gy及心脏平均受量(Mheart)的体积值(本文中的体积值均以百分比表示);双侧肺受量分别为50Gy、40Gy、35Gy、30Gy、25Gy、20Gy、15Gy、10Gy、5Gy及肺部平均受量Mlung时的体积值。结果:A组脊髓Dmax受量较B组增加(P<0.05);A组心脏受量仅V40及V50较B组增加(P<0.05);A组双侧肺部受量除V35及V40外,其余各组数据均较B组降低(P<0.02)。结论:采用A组方法照射的胸中段食管癌患者,其双侧肺部的低剂量区受照射体积显著降低,心脏及脊髓的受量均在耐受范围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肺癌图像引导放疗(image-guided radiotherapy, IGRT)中体位的最佳固定方式。 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90例肺癌IGRT患者,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r tomography, CBCT)下观测放疗时摆位误差值。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负压真空垫(体膜)、B组头肩网罩、C组连体网罩)体位固定模式,每位患者放疗前5次进行CBCT扫描采集图像与计划CT图像配准,测量摆位误差。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图像450张,配准结果平移误差在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三方向上,A组分别为(3.21±2.05)mm、(2.03±1.55)mm、(3.34±2.13)mm;B组分别为(1.81±1.53)mm、(3.13±2.15)mm、(3.26±2.04)mm;C组分别为(1.88±1.73)mm、(1.85±1.46)mm、(1.78±1.48)mm,A组与B组对比在X、Y方向、,B组与C组对比在Y、Z方向,A组与C组对比在X、Z方向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误差在X、Y、Z方向A组分别为(2.52±1.03) °、(4.85±1.32)°、(4.53±1.25)°;B组(4.54±1.12)°、(2.61±1.52)°、(4.82±1.23)°;C组(2.08±1.12)°、(1.53 ±1.05)°、(1.51±1.38)°。旋转误差>3°的概率,C组明显小于A组与B组。结论 C组连体网罩固定模式放疗体位重复性好,建议肺癌乃至胸腹部肿瘤的放疗使用连体网罩固定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共面IMRT在宫颈癌放疗计划中保护卵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7例保卵巢宫颈癌放疗病例,按统一标准分别设计两组IMRT计划:共面IMRT保卵巢组(A组)和非共面IMRT保卵巢组(B组);收集两组计划评估参数,并验证两组计划γ通过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计划均满足临床要求。B组的卵巢最大受量小于A组(P<0.05)。对于计划靶区,B组计划的适形指数、均匀指数优于A组计划(P<0.05),A组D5高于B组(P<0.05),B组D95高于A组(P<0.05)。对于危及器官,A组在膀胱的V40、直肠的Dmean、小肠的Dmax、左侧股骨头的V20大于B组(P<0.05)。A组和B组在膀胱的V20、V30、Dmean,直肠的V30、V40,小肠的V40,右侧股骨头的V10、V20、V30,左侧股骨头的V10、V30和骨髓的Dmax上均无明显差异(P>0.05)。A组的总跳数小于B组(P<0.05);在3%/2 mm,低剂量阈值10%的标准下,A组γ通过率高于B组(P<0.05)。结论:两种计划均能实现对卵巢的保护,非共面IMRT计划表现更佳,靶区剂量分布更优,对危及器官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完全切除合并内固定重建治疗合并斜颈的颈椎骨母细胞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2月至2007年11月,我科收治的合并斜颈的颈椎骨母细胞瘤11例,年龄9~33(平均20.6)岁,其中男9例,女2例;C21例、C31例、C42例、C52例、C63例、C72例。所有病例均有斜颈改变,同时伴有颈部疼痛,Cobb’s角为20±~39±(平均27±)。按照ASIA分级标准,术前A级2例、B级3例、C级3例、D级2例、E级1例。其中后路7例,前后路联合椎体整体切除En-bloc4例,所有病例均行内固定重建。术前栓塞1例,术后放疗2例。结果所有病例均完整切除肿瘤瘤巢、肿瘤硬化骨、周围受累及的肿胀软组织和反应区。术后经病理证实均为骨母细胞瘤,其中2例为侵袭性骨母细胞瘤。所有病例均获60~126个月的随访,平均85.6个月,术后均无复发。术后5年颈部疼痛症状明显缓解,平均Cobb’s角较术前减少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220,P<0.001)。术后ASIA分级较术前有所改善,术后平均提高1.82级(t=5.590,P<0.001)。术后患者无伤口感染及愈合不良,无神经症状加重等。术后发热2例、脑脊液漏1例,行延长置管时间后恢复。颈部酸胀麻木1例,给予理疗后好转。1例术后3年螺钉松动行内固定取出,给予支具佩带1年,随访时未出现明显颈椎后凸畸形和颈椎失稳。结论合并斜颈的青少年颈椎骨母细胞瘤早期行完全切除和内固定重建能改善颈部畸形、缓解疼痛、改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牛痘疫苗接种家兔炎症皮肤提取物(Neurotropin,NTP)治疗颈髓过伸伤的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我科收治的部分颈椎过伸伤患者2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NTP组(NTP治疗)和对照组(非NTP治疗)。NTP组应用NTP结合牵引治疗3周后,石膏固定3个月;对照组仅行颌枕带牵引治疗3周,石膏固定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测定两组患者的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并记录和比较两组治疗前、牵引结束时以及治疗结束时的评分。结果牵引结束时,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其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2±0.78)分、(1.6±0.84)分、(0.6±0.51)分均较治疗前(6.2±1.81)分、(5.3±1.15)分、(5.4±0.84)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除触电感外患者疼痛、肢体麻木感的VAS评分(2.3±0.82)分、(2.9±0.99)分也均较治疗前(7.1±1.37)分、(4.3±1.56)分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VAS评分分别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的疼痛、麻木、触电感VAS评分分别与各自牵引结束时的变化均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TP组患者疼痛、肢体麻木及触电感的VAS评分(1.3±0.98)分、(1.8±0.86)分、(0.5±0.49)分仍分别小于对照组(2.6±0.49)分、(2.9±1.26)分、(1.8±0.7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至解除石膏固定时,颈椎力线均恢复,颈椎稳定,无颈椎不稳定、肺炎、褥疮等并发症的发生。Frankel分级A级的3例中2例为NTP治疗,1例为非NTP治疗,治疗后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2例改善至C级,1例改善至D级。结论 NTP结合保守牵引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  相似文献   

13.
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较早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将90例Ⅰb2期和Ⅱa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3组,放疗+小剂量DDP化疗(A)组,放疗+PF(DDP+5-Fu)化疗(B)组,单纯放疗(C)组,每组各30例,分析3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术前同步放化疗(A、B)组比放疗(C)组肿瘤退缩明显,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3.4%和76.7%,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比较无差异;术后病理宫颈浸润、宫旁浸润、阴道残端浸润、脉管浸润的发生率同步放化疗(A、B)组均低于单纯放疗(C)组,A组与C组,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与B组间无差异;B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3%,明显少于A组和C组,B组与A组,B组与C组分别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毒副反应无显著差异。结论:Ⅰb2~Ⅱa期巨块型宫颈癌术前行同步放化疗疗效优于单纯放疗,以铂类为基础的PF化疗方案可降低淋巴结转移,有助于减少复发,改善预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3种不同手术方式治疗陈旧性孟氏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了2006至2012年,在我科接受手术的55例陈旧性孟氏骨折患者的病例。按Bado分型,I型33例,II型2例,III型20例。入院时,7例患儿有桡神经损伤症状。治疗前3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受伤时间、骨折类型、伴随神经损伤与否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入院后患者接受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其中A组:24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术。B组:17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术。C组:14例,行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术。所有伴随桡神经损伤症状的患儿,均未给予特殊治疗。结果51例获得随访(随访率为92.7%),A组23例,B组16例, C组12例,随访7~32个月,平均18.27个月。所有切口均一期愈合,骨折按期愈合,损伤的桡神经获得恢复。A组出现2例不良并发症(8.7%):1例前臂旋转功能受限(旋前75°,旋后45°),1例桡骨头半脱位;B组出现1例不良并发症(6.3%):术后3周克氏针断裂;C组出现6例不良并发症(50.0%):2例桡骨头半脱位,4例桡骨头全脱位。A组及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少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A组患者肘关节MEPI积分较术前平均增加30分,高于B组16.3分(P=0.000)及C组24.4分(P=0.0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MEPI积分较术前平均增加16.3分,低于C组24.4分(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Hirayama尺骨截骨加掌长肌腱重建环状韧带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优于单纯行Hirayama尺骨截骨术及联合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高频诱导热疗(HiTT)联合不同药物与RF2000TM消融离体猪肝的病理改变。方法:20个离体猪肝随机分为A组:HITT+生理盐水;B组:HiTT+顺铂(DDP,0.4mg/mL);C组:HiTT+乙酸(30%);D组:RF2000”射频。消融结束后沿针道纵行切开毁损灶,测量其平行径、垂直径,并计算出毁损灶的体积、类圆率及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验消融灶坏死的彻底性。结果:A组平行径[(5.5±0.5)cm]较B[(4.5±0.8)cm3、C[(4.5±0.7)cm]、D[(4.6±0.3)cm]组均大,P〈0.05;A组[(4.3±0.4)cm]、D组[(4.0±0.3)cm]垂直径较B组[(3.6±0.6)cm3、C组[(3.5±0.5)cm]均大,P〈0.05;A组体积[(52.6±13.5)cm3]较B组[(32.1±15.8)cm3]、C组[(30.5±11.2)cm3]、D组[(38.6±7.4)cm3]组均大,P〈O.05,而D组体积较B、C组也大,P〈0.05;D组类圆率(0.86±0.05)较A组(o.78±0.07)、B组(O.80±0.10)、C组(0.79±0.09)更接近1.0,P〈0.05。各组标本制成病理大切片后,连续切片观察,均未见消融灶有正常的肝小叶和组织岛存在。结论:四种射频方式均消融彻底,且HiTT联合生理盐水能获得最大的消融灶体积,而RF2000TM产生的形态最接近圆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活动期与非活动期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检测28例活动期、40例非活动期AS患者以及25例健康人血清中TNF-α、IL-6、CRP的含量.结果 活动期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含最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活动期AS患者的年龄较非活动期患者小、病程也较非活动期短.非活动期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的含量较正常对照组高,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S患者血清中的TNF-α、IL-6、CRP的浓度与疾病活动程度有关,即使在非活动期AS患者体内仍存在一系列免疫活动,故应在早期积极控制病情的进展,同时也不能忽视非活动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分析罗勒多糖对卵巢癌SKOV3细胞肿瘤转移相关基因SEMA4C表达的影响,揭示罗勒多糖抗卵巢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卵巢癌SKOV3细胞,实验分为5组,A组为不加罗勒多糖处理的空白对照组,B组(罗勒多糖100mg/L)、C组(罗勒多糖500mg/L)、D组(罗勒多糖1000mg/L)、E组(紫杉醇0.05μmol/L)为紫杉醇组;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中SEMA4CmRNA的表达变化;免疫细胞化学分析不同处理组细胞中se—ma4C蛋白的表达差异。结果:SKOV3细胞中SEMA4CmRNA相对表达量,B组为(3.60±0.01)×10-4,C组为(3.04±0.34)×10-4,D组为(1I81±0.42)×10-4,E组为(5.56±0.14)×10-4,与A组(9.02±0.41)×10-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和D组与E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KOV3细胞中Sema4C蛋白表达平均光密度B组为9.64±0.21,C组为8.58±0.16,D组为6.15±0.38,E组为12.16±0.20,与A组的15.19±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C和D组与E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1;罗勒多糖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中SEMA4CmRNA及编码蛋白的表达,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罗勒多糖可下调肿瘤转移相关基因SEMA4C的表达,可能是罗勒多糖抗卵巢癌淋巴道转移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