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相应的化疗、放疗、最佳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每周1—2次。人院后1—2日内及4周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CL-90、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SCL-90检测提示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敌对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抑有Ⅳ焦虑量表SAS及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QOL量表显示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增强;睡眠障碍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60例癌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癌症住院患者的心理状况。方法: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癌症组、糖尿病组及健康对照组各60例的心理状况。结果:癌症组的SAS标准分、SDS标准分高于糖尿病组和健康组(P〈0.01)。结论:癌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心身状况较差,因此,在恶性肿瘤进行手术、放疗、化疗、中医药治疗的同时,应加强患者的心理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住院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进行相应的化疗、放疗、最佳支持治疗同时,观察组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每周1-2次.入院后1-2日内及4周后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SCL-90、焦虑/抑郁量表、生活质量评分检测.结果:观察组SCL-90检测提示心理干预后患者焦虑、抑郁、敌对三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抑郁/焦虑量表SAS及SDS得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QOL量表显示患者角色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增强;睡眠障碍明显改善.结论:恰当的心理干预能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不良心理状态对姑息治疗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2月至2013年5月间进行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148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焦虑评分量表(SAS)、抑郁评分量表(SDS)、心理健康评分量表(SCL-90)及生活质量评分量表(QLQ-C30)统计分析姑息治疗肺癌患者心理状态与其生活质量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SAS、SDS、SCL-90得分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为(60.12±11.96)分,生活质量较差。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及不良心理状态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姑息治疗的肺癌患者心理状态较差,且其不良的心理状态显著影响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热化疗肿瘤病人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晚期热化疗肿瘤病人生存质量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配对的研究方法,对326名晚期恶性肿瘤行热化疗的病人,分为对照组及综合心理行为干预组,使用癌症生命质量核心量表EORTIC QLQ—C30(version3)、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进行测评,于干预前、后行配对、对照评定。结果:患者生活质量的情感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整体健康状况、乏力症状,依从性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可提高热化疗肿瘤病人的生存质量,减轻焦虑和抑郁,纠正患者消极的认知、提高其对热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抑郁焦虑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Ζ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焦虑影响因素调查表,分别对210例晚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及其416例家属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抑郁焦虑发生率及SDS和SAS评分均高于中国常模,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影响患者和家属抑郁的前5位因素分别依次是:治疗费用、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对家庭责任未尽、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和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治疗费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家庭责任未尽。影响患者和家属焦虑的前5位因素分别依次是:治疗效果、治疗费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家庭责任未尽、治疗不良反应和治疗效果、治疗不良反应、治疗费用、对家庭责任未尽、对疾病的恐惧。[结论]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及家属抑郁焦虑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针对其主要影响因素积极干预,可能改善患者及家属负性心理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临终关怀联合心理辅导对晚期肿瘤患者不良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5月至2017年3月间广东省阳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2例晚期肿瘤患者,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8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临终关怀护理联合心理辅导,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自尊量表(SES)评分及护理前后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和自尊心理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自尊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试验组患者躯体症状、睡眠质量、精神状况和社会情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临终关怀联合心理辅导可有效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背景与目的 面对癌症和手术的双重压力,许多患者会出现紧张、恐惧、悲观和焦虑等一系列不良心理,本研究旨在探讨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对患者一般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 以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普胸外科处于肺癌围手术期的97例患者和97例家属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以及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check-list 90,SCL-90)对他们的一般资料、肺癌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状况以及肺癌患者的一般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SCL-90中总分(153.28±41.98)、躯体化(1.78±0.42)、强迫症状(1.96±0.52)、抑郁(1.77±0.67)、焦虑(1.82±0.56)、敌对(1.68±0.87)、恐怖(1.44±0.75)、精神病性(1.56±0.51)因子分均高于中国常模(P<0.05).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焦虑标准分与患者的SCL-90的强迫症状、焦虑、偏执因子分均呈正相关(P<0.05);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抑郁严重度与患者的SCL-90的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因子分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 肺癌围手术期患者家属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况,且对肺癌患者的一般心理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晚期肿瘤患者和家属的心理状态,探讨干预策略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45例晚期肿瘤患者及其主要家属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其心理状态。结果与常模相比,晚期肿瘤患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和偏执等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家属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和敌对等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及主要家属存在多种心理障碍,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成浩 《陕西肿瘤医学》2011,(11):2204-2207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为其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72例鼻咽癌患者进行测试,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两组之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鼻咽癌组的SDS标准分、SAS标准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知情状况、患病时间、文化程度和肿瘤分期显著影响SDS、SAS标准分;不同治疗方法和性别对SDS、SAS标准分影响不大。结论:鼻咽癌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心理问题,不知情、患病时间短、文化教育程度低、中晚期患者抑郁、焦虑心理问题多见,同步放化疗和性别对患者心理状况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王坤  于小美 《癌症进展》2020,(5):526-529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晚期卵巢癌患者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及癌因性疲乏的影响。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晚期卵巢癌患者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干预。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癌症疲乏量表(CFS)评估两组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GQOLI-74、CFS、HAMD、HAMA量表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以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研究组患者物质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躯体功能评分及GQOLI-74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认知疲乏、情感疲乏、躯体疲乏评分及CFS总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和对照组患者,对照组患者躯体疲乏评分及CFS总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干预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状态,并减轻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追踪管理模式对乳腺癌患者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0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追踪管理组和常规对照组,每组50例。常规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干预措施,追踪管理组患者在常规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追踪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追踪管理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常规对照组,运动锻炼、认知性症状管理实施、与医师沟通评分均高于常规对照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常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追踪管理模式能够缓解乳腺癌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心理干预模式,研究其对恶性肿瘤患者及其配偶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大港医院住院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共120对,随机分为干预组(64对)和对照组(56对);入院1周内两组患者均填写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以评测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水平;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6周后,对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重新评价,确定干预对患者及配偶的影响作用。结果:1)SCL-90量表测量结果提示,患者组在总分、阳性项目数、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及恐惧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配偶在总分、阳性项目数、人际关系、抑郁及焦虑方面因子分高于常模;患者在躯体化、强迫、恐惧因子分上高于配偶;配偶在焦虑、抑郁因子分上高于患者。2)与常模相比较,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均显著下降,配偶在活力、社会功能、情绪角色和精神健康维度得分下降。3)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因素包括患者的肿瘤分期、患者的抑郁、配偶的焦虑和抑郁、患者的SCL-90总分及家庭月收入。4)6周后,干预组患者及配偶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和配偶均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维度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水平的下降;患者及配偶的心理水平失衡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因素;心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恶性肿瘤患者及配偶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质量;恶性肿瘤的临床护理工作应重视患者及配偶的生活质量,把生活质量作为一个重要的医疗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状况、应对方式及生存质量的现况,并探讨患者心理健康、应对方式与生存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选取2型糖尿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在糖尿病之后或同时确诊)310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分别对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对方式和生存质量状况进行测评。结果 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SCL-90自评量表总分为(179.8 51.2)分,平均分≥2分的前5位的健康因子分别为: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紧张。患者应对方式的三个因子得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面对、回避、和屈服因子。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与常模组相比在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总的生存质量与健康状况得分更低(P<0.05);环境和精神支柱与个人信仰得分则高于常模组(P<0.05)。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SCL-90总分与患者总体生存质量、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应对方式中,面对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生理领域、心理领域得分呈正相关;屈服因子与总体生存质量和健康状况、心理领域得分呈负相关。结论T2DM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躯体化症状、焦虑、抑郁、恐怖、人际关系紧张等方面,多数患者采用积极的面对方式,患者生存质量较低。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Breast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cancer among Saudi population. Breast cancer patients suffer from several negative consequences after treatment and these include pain, fatigue, sexual problems, appearance and body image concerns, with psychological dysfunction. This could affect th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Methods: a multicenter cross-sectional study to assess quality of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nd their predictors for female breast cancers survivors diagnosed between 1 January 2015 and May 2017 with the assessment conducted at 12 to 36 months after initial diagnosis.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 (EORTC QLQ-C30), the Breast Module (QLQ-BR23) and the 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 (HADS). Results: 246 Breast cancer patients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with a mean age of 49.5±10.9. The mean global health status has a mean of 72.7±23.5. The worst domain of the functioning scales was physical functioning (mean score of 62.14±26.03, while the best scores were for social functioning of 80.06±29.18. For the symptom scales, the worst scores were reported for fatigue and pain. Results of HADS scale showed that 57% had moderate to severe depression, while 44% had moderate to severe anxiety. Only 6.8% of the participants reported receiving psychosocial support. Discussion: Breast cancer survivors in the KSA have overall good quality of life scores when compared with patients from Western countries. However, their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is more impaired. There is an urgent need for psychosocial support programs and psychological screening and consultation for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t cancer care centers in the KSA.  相似文献   

16.
王勤  朱姣姣  高莉萍 《癌症进展》2021,19(1):104-107
目的 探讨家属协同健康教育对肝癌手术患者心理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接受肝癌介入手术治疗的300例患者按治疗期间干预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160,家属协同健康教育模式)和对照组(n=140,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干预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自我感受负担、遵医行为、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后,...  相似文献   

17.
李玲  施军平  邵喜英 《中国肿瘤》2014,23(7):580-584
[目的]评价术后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和生活质量状况。[方法]采用一般调查问卷、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对116例术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术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偏低,社会状况、情感状况、关注状况和生理状况得分均偏低。年龄、教育程度、婚姻状况、职业、家庭收入、病程、医疗费用等均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呈正相关,而肿瘤分期、焦虑总分、抑郁总分等与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总分呈负相关。[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情绪越严重,其生活质量越差。建议医护人员对乳腺癌患者加强疾病宣教、情绪疏导,促进其社会支持、提高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傅红  何炜  孙明磊 《癌症进展》2020,(6):628-630,638
目的探讨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10例新确诊的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别采用Connor-Davidson心理韧性量表(CD-RISC)、Zung抑郁自评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问卷(MCMQ)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WHOQOL-100)测定量表对患者的心理弹性、抑郁程度、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应对方式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分析患者心理弹性评分与各量表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总分为(58.5±12.6)分,抑郁评分为(59.2±8.7)分,自我效能水平评分为(31.5±7.7)分,社会支持评分为(36.9±7.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59.7±13.2)分。应对方式评分中,面对应对、回避应对及屈服应对评分分别为(18.7±5.5)、(15.2±3.9)和(9.4±3.5)分。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与自我效能水平、社会支持、面对应对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P﹤0.01),与屈服应对、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新确诊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心理弹性评分较低,且与自我效能、社会支持、面对应对和生活质量评分均呈正相关,与屈服应对、抑郁评分均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赵芳  孙旭玉  黄丹  曹敏 《癌症进展》2021,19(2):203-206
目的探讨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对乳腺癌化疗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根据干预方法的不同将194例乳腺癌化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97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给予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随访3个月,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和乳腺癌生存质量测评量表评价干预前、干预2周后及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情况及生活质量。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干预2周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SDS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和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状态焦虑量表(S-AI)和特质焦虑量表(T-AI)评分均低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S-AI和T-A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后和末次随访时,观察组患者的生理维度、情感维度、社会/家庭维度、功能维度评分及生活质量总分均高于本组干预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上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1.65%,低于对照组的36.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健康教育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乳腺癌化疗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癌疼痛患者心理痛苦的影响因素。方法对98例肺癌疼痛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分为4个部分:①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②入院肺癌疼痛患者的疼痛情况问卷;③关于肺癌疼痛患者焦虑抑郁量表调查。通过这些调查问卷详细了解患者的心理情况、疼痛状态、不良反应,并分析影响患者心理痛苦的因素以及对患者结局的影响。结果在接受治疗的98例肺癌疼痛患者的最重程度疼痛中以中度疼痛患者最多,最轻程度疼痛则以轻度疼痛为主,而平均程度疼痛和当前程度疼痛都以中度疼痛患者最多。通过分析发现患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有关(P<0.05),而患者的受教育程度则与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无关(P>0.05)。结论肺癌疼痛患者的心理痛苦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吸烟状况和临床的病理分期等,这些因素会影响患者在治疗后的康复,同时也大大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