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向保云  宋爱军 《山东医药》2010,50(41):83-84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将63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给予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恩替卡韦和扶正化瘀胶囊口服,疗程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变化及HBV-DNA阴转率。结果两组治疗后ALT、AST、TB IL、ALB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或〈0.01),治疗组ALT、AST、ALB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治疗组HBV-DNA阴转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联合扶正化瘀胶囊能够通过抑制病毒和抗纤维化来改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HBVDNA〉10^5copies/mL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普通保肝对症治疗,另一组在保肝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而治疗后6月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10^3 copies/mL)、HBeAg转阴率、HBeAg/抗HBe转化率在治疗组分别为72.4%、44.8%、31.0%、13.8%,而对照组分别为33.3%、0%、3.7%、0%,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的患者比例是86.2%,显著高于对照组55.6%(P〈0.05);治疗组治疗期间死亡、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感染、肝肾综合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4%、3.4%、0%、3.4%、0%,而对照组分别是16.7%,18.5%,7.4%,33.3%,16.7%,两组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联合胸腺肽肠溶胶囊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疗效肯定,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方法37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在保肝支持治疗基础上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9例加用拉米夫定100mg,口服,每日1次,疗程12个月。对照组18例不做任何抗病毒治疗。结果治疗组在治疗12个月后肝功能明显改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从89.6±22.8U/L下降到35.2±8.0U/L;总胆红素从61.4±17.3μmol/L下降到39.2±16.5μmol/L,HBV DNA转阴率为84.2%,HBeAg转阴率为47.4%;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通过抑制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可显著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降低血清HBV DNA载量,使病情稳定,从而延缓肝硬化进展,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核苷类药物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用药顺序、控制病情发展的措施。方法通过近1年临床筛选病例,在患者知情同意情况下随机分组,进行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拉米夫定组(A组)、贺维力组(B组)],并设立常规保守治疗对照组(C组),定期检查监测指标,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比较近期疗效及生存率。结果通过抗病毒治疗,A组患者Child—Puge评分降低,HBV-DNA全部转阴,HBeAg阴转率升高,肝功能明显好转,疗效显著,而B组相对来说起效慢,两组无一例患者死亡。而C组疗效最差,死亡2例,三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应进行抗病毒治疗,首先选用起效快的拉米夫定迅速控制病情,为防止病毒变异,症状好转后可以改用贺维力继续治疗,减少死亡率及HCC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特利加压素和托拉塞米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和非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2月到6月于我院住院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6例,按2000年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标准诊断,18例非顽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给予特利加压素治疗,另18例患者接受托拉塞米治疗,通过测量腹围、腹水深径及尿量观察疗效。结果特利加压素治疗的患者在腹围、腹水深径及尿量变化方面,好于托拉塞米治疗,且在用药安全性方面无明显差异。结论特利加压素治疗非顽固性肝硬化腹水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利尿剂治疗,可以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治疗非顽固性腹水新的选择方案。  相似文献   

6.
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血干细胞治疗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6例,Child-Pugh分级均为B或C级。无菌采集正常分娩或剖宫产胎儿脐带血,分离干细胞,经肝动脉介入将干细胞悬液定植入肝脏。分别观察干细胞治疗前及治疗后2、4、12周患者临床症状、腹水、血液生化指标、凝血相关因素、甲胎蛋白等变化,测量肝脏体积改变并完成12周随访。结果经脐带血干细胞治疗后12周,患者乏力、纳差、腹胀等症状明显改善,14例患者腹水消失(87.5%),所有患者下肢浮肿消失。术后12周白蛋白合成明显增加,白蛋白水平由术前29.8g/L升至36.2g/L,增幅达6.4g/L(P〈0.01);前白蛋白(PA)水平由72.46mg/L升至107.11mg/L,增幅达34.65mg/L(P〈0.01);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由46.4%升至53.26%(P〈0.01)。所有患者均未发现与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有11例患者治疗12周后,肝脏体积有所增加(69.0%),平均增加幅度为9.7%。结论脐带血干细胞治疗晚期肝硬化失代偿期,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腹水消退,提高肝脏合成白蛋白和前白蛋白能力,显著改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杨永俊  张辉  朱金山  张书申  张渊智 《肝脏》2010,15(4):311-311
本文通过观察应用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拉米夫定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用于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5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治疗组在1年治疗结束时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EV DNA转阴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8.57%,对照组为16.67%。结论抗病毒治疗能明显改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安苏萌)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4IU皮下注射,每天1次,20天一个疗程。疗效评估包括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清球蛋白(GL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应用r-hGH治疗2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清ALB、PALB明显上升。停药4周后血清ALB仍继续升高。提示r-hGH对改善肝功能,升高血清ALB有较好疗效。结论安苏萌能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对低蛋白血症远期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生长激素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3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安苏萌)治疗肝硬化低蛋白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肝硬化低蛋白血症患者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4IU皮下注射,每天1次,20天一个疗程。疗效评估包括症状改善情况、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LB),血清球蛋白(GLB)、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结果应用r-hGH治疗20天后,症状明显改善,血清ALB、PALB明显上升。停药4周后血清ALB仍继续升高。提示r-hGH对改善肝功能,升高血清ALB有较好疗效。结论安苏萌能促进肝细胞合成白蛋白,对低蛋白血症远期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重视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机制与治疗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肝纤维化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是机体对肝损伤的修复反应,病因与损伤形式不同,其进展程度呈现显著差异,同时还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影响.若不予以干预治疗而任其发展,结果将是肝脏正常结构的破坏,继续发展则影响器官的血液供应与正常代谢功能,最后是纤维间隔将肝实质的再分割以及结节再生、血管紊乱、变形,导致门静脉高压甚至发生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以及其他并发症.近年来,抗病毒治疗以及中医药研究的进展表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是可以逆转的,显示出进一步深入研究肝纤维化的病理生理及其逆转机制,创建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可期待的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症状、血清细胞因子、免疫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PBC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扶正化瘀胶囊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对照组单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疗程均为24周。记录并分析治疗12、24周患者中医临床症状、抗线粒体抗体(AMA)、抗线粒体抗体-M2亚型(AMA-M2)、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B(IgB)、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T、AST、TBil及总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等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12、24周ALT、AST、TBil、ALP、GGT、TG、CH、AMA、AMA-M2、IgM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改善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IgA、IgB、IgG与治疗前组内比较均无明显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较前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治疗12周中医临床症状无改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略有改善,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12、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实验组治疗12周AMA、IgM及TBil与治疗前比较略有下降,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治疗24周中医临床症状、ALP、GGT、ALT、AST、TG、AMA-M2较对照组均有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胶囊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PBC,在改善中医临床症状、转氨酶及线粒体抗体方面较单纯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有明显疗效,但对降低CH、lgA、IgB、IgG无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动态变化(delta 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和中期生存预测的价值。方法以97例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每例患者人院当天及入院1个月后的MELD评分与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两次MELD评分的差值为delta MELD,以受试者工作曲线(ROC)下面积衡量delta MELD、MELD、CTP预测患者预后的能力,所有患者随访1年。结果97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有10例患者死亡,死亡组delta MELD(3.23±2.77)与生存组(0.15±0.3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第1年内有18例患者死亡,死亡组delta MELD(3.00±2.54)与生存组(0.12±0.4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elta MELD、MELD、CTP评分对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面积分别为0.835,0.782,0.745,对1年预后评估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2,0.768,0.721,delta MELD对肝硬化患者短期及中期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初始MELD及CTP评分(P〈0.01)。结论delta MELD可确切地预测肝硬化患者的短期和中期预后,且其评估价值优于初始MELD及CTP评分,值得扩大病例数作更客观评价,以期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秀兰  刘青  冉冉 《肝脏》2020,(4):365-368
目的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宫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0月至2018年12月北京佑安医院妇科宫腔镜手术治疗的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45例。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等围手术期指标,监测围手术期的血常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等指标,综合评价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为10~205 min,平均(48.82±38.40)min,术中出血量2~100 mL,平均(13.18±35.04)mL、术后住院时间为1~13 d,平均(3.78±3.1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6/45)。将术前、术后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功能等指标进行比较,其中白蛋白术前为23.8~43.5 g/L,平均(33.95±4.61)g/L,术后为22.9~42.6 g/L,平均(32.04±4.24)g/L;血小板术前30~278×10^9/L,平均(71.84±44.45)×10^9/L,术后21~266×10^9/L,平均(67.58±44.59)×10^9/L,术后均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指征、正确充分的围手术处理,熟练掌握宫腔镜手术技巧,注重止血,预防感染的前提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行宫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肝纤维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总被引:50,自引:1,他引:50  
肝纤维化在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中可作为一种病名(K74.001),但主要是一种组织病理学概念。肝纤维化指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ECM)成分过度增生与异常沉积,导致肝脏结构或(和)功能异常的病理变化,结构上表现为肝窦毛细血管化与肝小叶内以及汇管区纤维化;功能上可以表现为肝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应用恩替卡韦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92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恩替卡韦治疗组和阿德福韦治疗组,每组46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HBV DNA 定量。结果在治疗48 w末,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血清HBV DNA转阴率达到82.61%,显著高于阿德福韦治疗组的63.05%(P<0.01);恩替卡韦治疗组患者Child- Pugh评分为(6.1±1.4)分,相比阿德福韦治疗组Child- Pugh评分(7.4±1.5)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应用恩替卡韦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7.
张蓉  王秀燕 《实用肝脏病杂志》2007,10(5):309-310,300
目的观察阿德福韦酯治疗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8例在拉米夫定治疗过程中出现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3例,两组均在保肝、利胆等常规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继续接受拉米夫定100mg/d口服治疗,治疗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10mg/d口服,疗程1年。结果对照组1例因出现肝细胞癌死亡,2例因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治疗组1例在治疗一周时因出现血肌酐轻度升高退出。治疗1年时结果显示,治疗组肝功能恢复情况及HBVDNA阴转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病死率为0%,对照组为23.08%。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YMDD变异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门静脉高压各并发症在失代偿肝硬化患者的发生情况和各并发症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登记和随访,根据随访结果,分析患者门静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利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公式,计算出MELD值并进行分级,同时计算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分别分析CTP分级和MELD分级中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生存状况.利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方法分析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率的影响.利用x2检验和时序性检验比较生存率差别,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各个并发症对患者生存影响作用的大小.结果 在符合条件的322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发生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大量腹水、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Ⅰ型和Ⅱ型的患者病死率分别是45.9%、79.4%、66.7%、100%、100%和84.6%.各并发症的发生基本按CTP分级和MELD值的增加而逐渐升高.经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除少量和中量腹水外,各并发症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P值均<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由Cox回归过程分析出肝性脑病、自发性腹膜炎、肝肾综合征Ⅰ型和Ⅱ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和腹水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973、0.928、0.935、0.866、0.464和0.369. 结论 门静脉高压并发症均能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造成明显影响,其中影响程度最大的是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HBV DNA水平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6例健康人、38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6例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及31例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外周血PLT及MPV进行测定及分析。结果与健康人相比,乙型肝炎肝硬化及酒精性肝硬化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PLT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人相比,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酒精性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相比,HBV DNA〉105拷贝/ml乙型肝炎肝硬化失偿代期患者MPV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HBV DNA水平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MPV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高载量HBV DNA对血小板参数降低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和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营养状况。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9月~2016年8月住院的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32例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40例,入院后测量患者身高、体质量,并计算体质指数(BMI)。住院24小时内空腹采静脉血检测血清白蛋白(Alb)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等指标,并以BMI、Alb评估患者营养不良状况。采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估患者营养风险。结果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BMI为(22.21±2.79) kg/m2,与慢性乙型肝炎组(21.70±2.74) kg/m2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组血清Alb和RBP分别为(28.05±4.71)g/L和(10.88±9.36)mg/L,均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41.57±3.47) g/L和(23.67±10.48) mg/L,P<0.000];以BMI或Alb评估失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81.3%和93.8%,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分别为0.0%和2.5%,P<0.000);以NRS2002评估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营养风险百分比为59.4%,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的2.5%(P<0.000)。结论 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比例的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应注意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