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稀有血型应急献血志愿者的遴选、招募和保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保障临床医疗和急救对稀有血型血液需求,特别是应急状况下的保障,一直是困扰着采供血机构的难题。因此,探索出一条保障临床紧急需求稀有血型血液的采供血模式,则显得十分重要。本中心从1995年底开始,对所有无偿献血者的血液进行RhD阴性等与临床输血关系密切的稀有血型筛查,  相似文献   

2.
正2011年7月23日20∶34,甬温线发生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造成6节动车车厢脱轨并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由于正值献血"淡季",高温炎热天气导致街头献血人员稀少,血液库存量一直处在警戒线上缘。针对此次动车追尾事故,预计伤员中将有相当比例的外伤出血患者,我市将会迎来事故后用血的"井喷期",为确保临床急救用血需求,本中心启动了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采供血预案,全力做好全血及血小板献血者的应急招募工作。  相似文献   

3.
400ml献血固定队伍的建立和管理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我国实施《献血法》以来,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无偿献血制度。WHO也大力提倡,建立一支固定自愿无偿献血队伍是安全输血的根本保障。2004年卫生部提出了输血事业的新理念,倡导献血量从200ml到400ml的转移;从流动到固定献血者转移。本中心2004-2006年不仅成功完成了400ml的转移工作,4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延缓献血者的延缓原因进行研究和分析,为制订科学合理的招募策略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 对上海市区2009年4月1日~2010年3月31日期间所有参加献血招募但被延缓献血的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和延缓原因进行统计和分类分析.结果 延缓献血者占已登记献血人群比例较小(3.09%),其中暂缓献血者占61.49%,永久不宜献血者占38.51%.HBsAg不合格、Hb含量偏低、血压异常和健康征询项目未通过为主要的延缓原因,年轻女性Hb不合格为暂缓献血的主要原因,21 ~40岁人群HBsAg检测不合格为永久不宜献血的主要原因.结论 应制订有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促进暂缓献血者再次参加献血,杜绝招募永久不宜献血者参加献血.  相似文献   

5.
<正>沟通是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者群体间传递,并造成共同协议的过程[1]。血站工作人员与献血者之间的沟通在整个献血服务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距中心血站偏远的县市普遍设立献血房车对无偿献血招募的作用。方法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州)各县市设立献血房车与否或设立献血房车前后的采血量等数据作分析比较,评估献血房车作为固定献血点的招募效果。结果 2011年7~12月,设立献血房车的6个县市采血量增长4 660 U,同比平均增长36.63%(14.98%~59.62%);未设立献血房车的2个县采量增长225.5 U,同比增长6.15%(5.59%~6.74%);咸丰县设献血房车后较献血屋采血量增长586.5 U,同比增长35.42%。结论献血房车停放在人口密集的步行街或广场,能"365天"方便边远县市居民的献血,招募献血者的效果稳定、可靠、高效,有助于老少边穷及交通不便的地区建立无偿献血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不同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偿献血,拯救生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也是每一个适龄健康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而献血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虽然发生率低,却大大影响着公民献血的热情。在目前献血者短缺的情况下,如何减少献血反应及增加献血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现就献血体位与献血反应及献血量的关系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8.
荆门市无偿献血推进措施及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以来,我们按照卫生部提出的无偿献血工作“三个转移,一个延伸”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多种形式推进无偿献血工作,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重复献血人群的结构与献血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和掌握重复献血人群的结构及献血情况,为制定和调整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建立一支长期稳定的献血队伍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8月~2010年1月在本中心流动采血车上献血3次以上者的个人资料及献血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 761名重复献血者中,男性1 493名,女性1 268名,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27~46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研分析献血相关自我效能对献血意向的影响作用,为科学制订针对献血者心理的差异化招募与服务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心理学的自我效能理论设计问卷,以南充市红十字中心血站采血覆盖区域的人群为调研对象,以方便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受访者,并采集受访者的人口学特征资料以及献血相关自我效能测度数据、献血意向测度数据,应用秩和检验方...  相似文献   

11.
浅析公民献血动机及低危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不同献血人群有着各种不同的献血动机或心态,分析并掌握其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结合近年WHO全球艾滋病项目组(WHO/GPA)关于《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的培训,与市献血办共同对本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公民的献血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2.
流动献血车献血量与献血反应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无偿献血认识的不断提高,我市中心血站自2001年5月起,将以往间断上街的流动献血车改为每周6天街头采血,无偿献血中99%都是在献血车上采集完成。4年来志愿献血者多次献血和一次选择献血400ml的人数正逐年递增,笔者对2001年5月,2004年12月两辆流动献血车志愿献血者的献血量和出现献血反应情况进行了比较,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献血反应的常见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偿献血是每个健康的适龄公民应尽的义务,适量献血对人体不会造成损害。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少数献血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前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为探讨献血反应发生的原因,笔就本献血车组自2004年1月至2006年5月期间发生的478例献血反应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在无偿献血过程中,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限制,加之有些献血者是初次献血,心情紧张,也有些是出于自身体质因素,会经常遇到轻重不同的献血反应的发生,包括局部的和全身的症状,造成对献血者身体和心理的伤害,需要查体医  相似文献   

15.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深入了解献血人群的动机和心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无偿献血者队伍[1]。笔者对广州市部分街头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式,对2005年7月10日-24日在广州市街头7个流动采血点,包括中心商业区、居住区和城乡结合区等的献血人群进行调查。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表1410份,获得无项目缺漏的完整问卷1207份,有效率为85.6%。1.2方法自制问卷调查表,由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内容见表1。在统计职业分类时工人项含外来务工者,公务员项…  相似文献   

16.
20 0 2年 1~ 12月 ,泰安市无偿献血者 182 0 0名 ,年龄 18~ 5 5岁 ,其中男 10 876人 ,女 732 4人。机关事业单位集体组织的有计划献血为计划献血 ,共 4 5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 2 0 % ;街头或站内自愿献血以及大中专院校、流动血库为非计划献血 ,共 136 5 0人 ,其中 2次以上献血者占4 0 %。1 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1.1 献血形式。计划采血比非计划采血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比例高 ,见表 1。在观察的 5 2 6名献血反应中 ,有 4 79人是在采血过程中发生的 ,4 5人是采血后立即发生 ,2人是采血结束 2 0min以后在行走的路上发生的迟缓反应…  相似文献   

17.
在无偿献血过程中出现献血反应是由于有些人不了解血液生理知识,对献血存在“恐血”心理,这种状态若不及时予以“疏导”就会导致不同程度的献血反应.尤其是第一次献血者,更易产生心慌、出汗、头晕、恶心甚至晕厥等症状,现就工作中对减少献血反应的点滴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采供血供求不平衡,尽管各地采供血机构不断加强献血者招募力度,但在高温、寒冷季节,全国各地仍时不时出现"季节性血荒"。为缓解临床供血压力,保证临床血液需求,扬州市中心血站于2010年1月实施以街头自愿无偿献血为主,  相似文献   

19.
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的实施和无偿献血事业的推进,公民无偿献血非常踊跃。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个别献血者在献血过程中或献血后发生的献血不良反应,对人们无偿献血的热情和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为减少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笔者对献血不良反应与献血时间段的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长时间、全面地收集献血者采供血数据,为成分献血招募工作的方法和方向提供指导意见,使成分献血工作取得事倍功半的效果。方法根据成分献血招募工作的特点和需要,收集献血者、采供血的相关数据,再进行及时、适当的分析和统计,并根据结果判断招募方法和方向是否有效。结果每年成分献血采集量从2002年的56袋增加到2010年的19 153袋,成分比例从2006年的1.07%增加到2010年的25.13%。结论全面的数据收集,恰当的分析和统计,在成功招募、保留成分献血者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