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膀胱肿瘤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13年总结(附5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膀胱切除治疗膀胱癌的疗效及四种不同方式尿流改道的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1992年至2004年膀胱癌行膀胱切除及尿流改道术56例临床资料。结果 随访1—10年,5年生存率58.8%,生存超过10年者1例,大部分患者对正位可控肠代膀胱控尿满意。结论 膀胱切除并不能提高5年生存率,对部分浸润性膀胱癌可选择地采用保留膀胱手术;正位可控回肠膀胱术是最理想的尿流改道方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采用尿囊壁外浆膜衬垫活瓣预防尿液返流和控制尿囊出口的可控性回肠膀胱的疗效。共有109例患者接受了此手术,其中男68例,女27例,儿童14例。93例患者为首次接受尿流改道手术,其中膀胱癌71例,神经原性膀胱10例,膀胱挛缩及括约肌功能障碍10例,膀胱外翻2例。16例患者是行二次尿流改道。手术方法为用W形折叠去管状化回肠重建尿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29例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8例,其中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11例,膀胱部分切除7例;脐尿管腺癌9例,6例行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3例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印戒细胞癌2例,行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结果4例患者失访,25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个月一10年。生存1年者17例(64%),生存2年15例(60%),生存5年5例(20%),生存时间超过5年者均为早期患者。结论早期诊断、鉴别原发性膀胱腺癌与脐尿管腺癌、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是膀胱腺癌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在女性膀胱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5月至2005年2月20例女性膀胱全切、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患者的资料。患者年龄48~65岁,平均56岁。膀胱移行细胞癌19例、腺癌1例。术中取回肠袢约65cm,其中近端10~12cm作为抗返流输入道,远端53-55cmU形折返缝合成球形肠膀胱。结果 手术时间4.5~8.0h,平均6.0h。输血量300-600ml,平均465ml。随访4~84个月,平均25个月。围手术期患者无死亡。早期并发症有黏液阻塞尿道6例、漏尿1例、腹泻4例、肺部感染2例。术后2年肠膀胱内结石1例,于腔镜下取出。术后肠膀胱容量约140ml,术后3个月平均390ml,1年后平均500ml。患者均利用腹压排尿,剩余尿0~49ml,平均19m1。白天排尿4~6次,平均4.5次,夜间0~4次,平均2次。白天控尿良好,夜间尿失禁1例,需2块尿垫。术后1年尿动力学检查13例:充盈期膀胱压力19~28cmH2O,最大尿流率12~19ml/s。17例术后3个月尿路造影示肠膀胱形态良好,无输尿管返流及上尿路扩张,3例患者出现轻微返流,未引起上尿路扩张,B超测定肾皮质厚度无变化。肾功能和血电解质结果正常,无盆腔和尿道肿瘤复发。结论 Studer原位尿流改道治疗女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并发症少,排尿和控尿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5.
回肠膀胱术后自我护理的指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丽荣 《护理学杂志》2002,17(12):935-936
近年来全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有很大进展 ,但回肠膀胱术仍然是采用最多的手术方式 ,手术较复杂 ,涉及泌尿和消化两个系统 ,术后可能有尿瘘、肠瘘的危险 ,需要给予精心的护理。因手术为永久性尿流改道 ,需终身佩带腹壁外接尿袋 ,这使病人身心受到很大伤害 ,同时远期并发症多。因此 ,术后对病人进行自我护理指导 ,对提高其自理能力、预防和及时治疗并发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起着重要的作用。1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 :1995~ 2 0 0 2年收治膀胱癌行全膀胱切除回肠膀胱术 11例 ,其中男 10例、女 1例 ,年龄4 0~ 6 2岁 ,平均 5 4.0岁。 11例均有…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和尿流改道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但手术时间长,尿流改道繁现,仍是阻碍手术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状结肠直肠膀胱作为尿流改道术并发症的防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的临床资料,总结并发症防治的临床经验。结果:术后早期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漏1例,切口裂开经再次减张缝合治愈3例,高热伴一侧肾积水2例;远期尿道肿瘤复发1例,肿瘤远处转移3例,夜间溢尿2例,未见高氯性酸中毒、肾积水及逆行肾盂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病例。结论: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作为尿流改道具有手术操作较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高易接受,是膀胱全切后一种较理想的可控性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膀胱全切术后4种常见尿流改道术患者的生活质量(HRQOL)差异情况,为尿流改道术式的选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1月~2009年6月共101例膀胱癌患者行全膀胱切除后尿流改道术的临床资料,即原位回肠新膀胱术(IN)28例、原位乙状结肠膀胱术(SN)22例、输尿管皮肤造口术(CU)20例、回肠膀胱术(IC)31例。IN和SN采用原位膀胱重建,属新膀胱组(NB)。用膀胱癌患者生活质量量表(FACT-BL)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作为调查工具,比较分析生活质量及排尿功能变化情况。结果:成功随访78例。4组尿流改道术式在男性人数、年龄、文化程度、城镇人数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B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明显长于经皮肤尿流改道组(CU和IC)。4组尿流改道HRQOL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但FACT-BL躯体功能得分NB组高于CU组及IC组(P0.05)。结论:4组膀胱全切尿流改道术后总体生活质量相当,但原位新膀胱在躯体形象恢复方面优于不可控性经皮肤尿流改道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2006年6月~2012年6月施行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28例,全膀胱切除和盆腔淋巴结清扫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标本自下腹部小切口取出,体外协助尿流改道采用回肠膀胱术(Bricker手术)和原位回肠新膀胱2种术式,其中Bricker手术22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6例.结果 均一次手术成功,腹腔镜盆腔淋巴结清除及全膀胱切除手术时间150~240 min,平均180 min;体外协助尿流改道时间90~27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200 ~900 ml,平均350 ml;肠功能恢复时间3~4d.6例原位回肠新膀胱2~4周拔除导尿管,能正常排尿,无尿潴留和肾功能损害发生.26例随访6~36个月,平均15个月,1例术后23个月死于复发及远处广泛转移,2例死于其他内科疾病,其余患者一般情况良好,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 体外协助尿流改道的腹腔镜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膀胱腺癌临床资料,其中原发性膀胱腺癌14例,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4例,膀胱部分切除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3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1例;脐尿管腺癌7例,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根治性全膀胱切除 尿流改道术2例,放弃治疗1例。结果5年生存率18%(3/16)。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采用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脐尿管腺癌宜采用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综合性治疗有助于提高复发、转移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膀胱疾病患者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对9例侵犯膀胱颈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于膀胱、前列腺及后尿道全切除后行改良Modelski膀胱术。随访2~60个月,疗效满意,患者排尿排便基本得到控制。认为此术式改进厂设计和吻合方法,代膀胱抗返流效果好,克服了传统的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的逆行感染等许多缺点,手术比较简单,是尿流改道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膀胱恶性肿瘤行膀胱尿道全切,膀胱或尿道病变不能正常储尿及排尿而手术无法修复时,需行膀胱重建及尿流改道.尿流改道术式方法很多,Sigma直肠膀胱术是Fisch于1993年报道的[1],利用乙状结肠、直肠折叠形成储尿囊,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肛门控制排尿的尿粪合流的尿流改道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们应用膀胱前壁皮瓣缝合成新尿道,通过左右交叉的腹直肌达到自行控制尿液的术式[1]治疗3例需行永久性膀胱造瘘尿流改道患者。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 本组3例,男2例,女1例。年龄63~75岁。1例女性患者为63例经产妇,患压力性尿失禁,先后行尿道折叠术和膀胱颈悬吊术,效果不佳,会阴部伴严重尿液性湿疹。2例男性患者前列腺增生术后合并炎症,导致尿道炎性狭窄。膀胱尿道造影示尿道狭窄闭锁,无法行其它手术治疗,需行永久性膀胱造瘘尿流改道。病人取平卧位,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腹部正中切口,充分显露膀胱,设计膀胱皮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1980年1月至1999年7月收治的12例膀胱鳞状细胞癌临床资料,结合献进行讨论。结果12例中膀胱部分切除术6例,全膀胱切除术 尿流改道术4例,姑息性尿流改道术2例。随访1年生存率50%(6/12),5年生存率16.7%(2/12)。结论膀胱鳞状细胞癌浸润性强,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早期诊断、严格掌握手术指征是提高膀胱鳞状细胞癌患5年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已成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标准治疗方法。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常用的术式为肠道尿流改道术。但该术式复杂、涉及器官多、创伤大导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术前准备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死亡率,从而直接影响患者手术质量及术后生活质量。自1887年BARDENHEUER首次实施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以来,随着术式的不断完善,患者术前准备也随之发生巨大变化。本文将对根治性膀胱全切加肠管尿流改道术术前准备的变化进行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6.
根治性膀胱切除是目前治疗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最有效的手术方式.全膀胱切除后,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如何行尿流改道.尿流改道的主要形式有回肠通道术(bricker ileal conduit)、间歇性导尿可控性膀胱术(kock or indiana pouch)及原位新膀胱术(studer or sigmoid neobladder),尿流改道也应用于难治性的下尿路梗阻、尿瘘或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  相似文献   

17.
膀胱重建手术的若干临床问题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是膀胱癌治疗中膀胱全切术后面临的重要课题。如果没有肿瘤复发和转移,尿流改道和膀胱重建方式将决定患者的生活质量、肾脏是否受到损害,以及患者能否早期接受全膀胱切除治疗。1852年Simon首次报道了输尿管乙状结肠吻合术,从而开创了尿流改道之先河。近20多年来,学者们对此进行不断创新与改进,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疗效。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6例,年龄26~42岁。病理期级T1G31例、T2G25例。排除肿瘤侵及膀胱颈、尿道、前列腺以及合并前列腺癌,行保留神经血管束、精囊、输精管和部分前列腺的膀胱切除,切取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前列腺包膜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6例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270~420 min,平均310 min。随访24~38个月,6例均存活,无尿道复发,无转移及前列腺癌。术后1.5个月均有自发性阴茎勃起现象。术后6~24个月,5例患者可顺行射精,1例顺行和逆行射精共存。1例已生育。结论保留生育功能的原位尿流改道生活质量好,生殖功能维持,是一种治疗年轻膀胱癌患者的可取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的疗效.方法:对17例膀胱非尿路上皮癌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全切,盆腔淋巴结清扫;然后取一段肠管缝制成新膀胱,分别与输尿管和尿道残端吻合,实现原位尿流改道.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72~380 min,平均310 min.16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67个月(1~16年).6例因肿瘤复发或转移于5年内死亡,2例死于非肿瘤因素,1例仍在随访,7例存活已达5年.结论:根治性膀胱全切原位尿流改道术治疗膀胱非尿路上皮癌,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原位尿流改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膀胱全切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最有效的方法。尿流改道或膀胱重建一直是膀胱全切后面临的重要课题。近20多年来尿流改道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可控式尿流改道就有40余种术式。新的尿流改道方法为提高肿瘤治愈率和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