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胆管癌的基因研究李哲夫胡义利综述王德昭审校胆管癌一旦发现多为晚期,转移早,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其发生、发展和生物学行为的研究已进入基因水平。迄今,已发现与胆管癌有关的基因包括癌基因ras(k-ras和N-ras)、c-e...  相似文献   

2.
3.
4.
胆管癌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肿瘤.出现症状后往往已近晚期,而且多已侵犯周围组织.手术切除率低.预后差。因此,近几年胆管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胆管癌发生,发展及其恶性行为的研究也已进入基因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确定在原发性骨肉瘤中是否有P16基因的异常及P16基因异常与CDK基因扩增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定量Southern blot方法分析确定P16基因的缺失及CDK基因的扩增。用PCR=SSCP方法检测P16基因突变,结果:在60例分析P16基因的标本中有5例(9%)存在P16基因的重排或缺失。均发生于原发肿瘤。在67例分析CDK4基因的标本中,有6例(9%)存在CDK4基因的扩是有包括3例,  相似文献   

6.
随着基因转移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基因治疗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使基因治疗在器官移植领域由实验研究进入临床应用。用基因治疗手段来研究移植的耐受诱导主要集中在涉及排斥的中介体主要组织相容复合体基因或是调节移植免疫答的细胞因子方面。  相似文献   

7.
对4例重症β地中海贫血患儿及2例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患者年龄11个月至10岁。供受者HLA全相合1例,亲子之间半相合或1个位点不相合5例。3例术后查得植活证据,持久性植活,1例长期无病生存。对影响植入的因素,如HLA匹配程度、预处理方案、移植物抗宿主病及感染的防治措施及小儿骨髓移植中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骨质疏松致病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骨质疏松症是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保健费用消耗大的最常见的骨代谢疾病。据估计 ,半数以上的妇女和大约三分之一的男性在其生存期内会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1] 。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老龄化 ,寻找更有效的方法逆转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量丢失成为热门课题。自从1994年Morisson等首次提出用维生素D受体等位基因预测骨密度以来 ,各国学者又相继发现了另外一些候选基因。现就基因在骨质疏松病因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候选基因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骨质疏松治疗和预防的进展综述如下。一、骨质疏松致病候选基因1.维生素D受体 (VitaminDre…  相似文献   

9.
肝癌基因治疗中基因体内导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近年肝癌治疗基因导入的载体、靶向性调控以及导入途径研究的进展和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包载抗凋亡基因bcl-xL的纳米微粒对缺氧大鼠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从人肝脏组织获取bcl-xLcDNA(基因全长710 bp),连接至真核表达载体pTargeTTM上;用超声双乳化蒸发法制备纳米微粒;大鼠心肌细胞分为未转染组、脂质体转染组和纳米转染组共3组, 每组8孔;缺氧培养(5%CO2+95%N2)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半定量检测bcl-xL mRNA及蛋白表达,末端DNA转移酶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指数。结果制备的纳米微粒大小为200-260 nm,基因包封率为 89.26%;与未转染组比较,纳米转染组和脂质体转染组bcl-xL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 0.01);与另两组比较,纳米转染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14.063±3.396)%显著下降(P<0.05)。结论成功制备包载bcl-xL基因的纳米微粒,外源性bcl-xL能够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纳米微粒具有低细胞毒性特点,是一种较理想的基因载体。  相似文献   

11.
介绍导入自杀基因以杀灭肝癌细胞的抗肿瘤机制和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方法脂质体法将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转染人PA317细胞,用其病毒上清转染胆囊癌细胞GBC-SD,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GBC-SD/CD tk,应用不同浓度的5-FC或(和)GCV,MTT法观察其杀伤作用;将不同比例的GBC-SD/CD tk和GBC-SD细胞混合,联合应用5FC和GCV杀伤,观察其旁观者效应。结果单独应用5FC或GCV均能对转染阳性的GBC-SD/CD tk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联合应用可以在较小的剂量下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当阳性细胞比例达到20%时即可对半数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结论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胆囊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3.
P73基因是肿瘤抑制基因P53家族的新成员,在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等方面两者很相似,但也存在着非常显著的差异。本文综述P73的基因的研究现状,与肿瘤发生、预后等的关系以及表现情况。对P73基因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人们进一步认识肿瘤的本质,为最终攻克癌症还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自杀基因疗法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除手术切除外,迄令尚无满意的治疗措施,但手术根治切除率低。自杀基因(suicide gene)疗法的出现,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为有效和具有临床就用潜力的治疗策略。本文就自杀基因治疗乳腺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组织中凋亡抑制基因Livin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SP)法,检测Livin在62例PCa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其中高分化癌14例,中分化癌30例,低分化癌18例,正常前列腺组织10例。结果:62例PCa组织中Livin基因高表达,正常的前列腺组织中Livin均无明显表达。62例PCa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共有37例(59.7%),低分化组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83.3%)明显高于高分化组(28.6%),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分化组间及低、中分化组间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Livin蛋白阳性表达与PCa的临床分期比较,T1-T2 65.0%,T3-T4 77.3%,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愈晚,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愈高。结论:Livin与PCa的发生、发展有关,检测PCa组织中Livin表达可能对判断PCa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开展逆转录病毒介导的HyTK基因治疗恶性肿瘤奠定实验基础。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与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和单纯疱疹病毒胸腺嘧啶核苷激酶的融合基因(HyTK)连接构建重组质粒pL(HyTK)SN,应用新一代的非脂质体基因转导系统FuGENETM6将构建的pL(HyTK)SN导入Ψ2单嗜性包装细胞并获得瞬间表达,继而再转染PA317双嗜性细胞。结果:获得高滴度重组病毒,上清逆转录病毒滴度为5.4×106cfu/ml。结论:所构建的HyTK基因可用于治疗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7.
18.
基因转移技术在骨关节病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因转移(genetransfer)或基因转染(genetransfection)技术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迅速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临床基因治疗的主要手段[1]。所谓转基因通常是将外源基因(目的基因)通过一定载体导入靶细胞,以补偿靶细胞的基因缺陷,或调节...  相似文献   

19.
费健  韩天权等 《消化外科》2002,1(2):104-108
目的 从胆囊结石病多发家系角度来探讨胆石症发病的分子基础并研究部分胆石病易感基因在胆石病家系成员中的分布及与胆石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调查上海地区93个胆石病家系,通过胆囊B超检查证实每个家系至少有2名胆石病患,对333名家系成员(其中患239人)进行临床调查并检测血脂水平,应用PCR-RFLP(PCR-限制性多形性碎片长度)法来检测胆石病易感基因载脂蛋白B(Apo B)基因Xbal和载脂蛋白E(Apo E)基因Hha I的多态性位点基因型,分析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家系成员中的分布情况。结果 (1)Apo B基因Xba I多态性X^ /-基因型频率在胆石组为5.9%,非胆石组为10.6%,分布无显性差异。不同的Apo B基因型,其血液生化指标无显性差异。(2)Apo E基因多态性各等位基因ε2、ε3和ε4的分布频率在胆石组分别为:6.9%、81.4%和11.7%,在非胆石组分别为:9.0%、81.4%和9.6%,分布无显性差异。年龄段为≤40岁的家系成员中,Apo E4/x(Apo E3/4,Apo E4/4)基因型在胆石组的分布频率(20.6%)显高于非胆石组(0%)(P=0.04)。不同的Apo E基因型对血脂水平有着不同的影响,总体上看,E2/x(Apo E2/2,Apo E2/3)基因型的血清TG和HDLC显升高,LDLC显降低(P<0.05);而E4/x基因型的TC、LDLC、Apo B以及Apo E均显升高,HDLC、Apo A1显降低(P<0.05)。结论 ε4等位基因可能是胆石病的易感基因,Apo B基因X^ 等位基因和胆石病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确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表达hTERT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hTERT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后对其增殖情况的影响。方法将表达hTERT蛋白的重组腺病毒rAd-hTERT感染体外原代培养的肝细胞。同时设空载体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通过定量PCR及Western-blot检测基因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MTT法观察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rAd-hTERT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结果(1)以50MOIrAd-hTERT感染肝细胞可明显促进其生长增殖,但不会引起细胞毒性作用。(2)定量PCR在转录水平检测rAd-hTERT感染后的细胞中hTERT表达量明显增加。(3)Western-blot在蛋白水平验证rAd-hTERT感染后的细胞中hTERT蛋白的表达及其蛋白活性。(4)流式细胞DNA含量分析显示,rAdhTERT可引起肝细胞周期S+62/M期增加,并抑制细胞的凋亡。结论rAd-hTERT在体外能有效促进原代肝细胞的生长。与阴性对照比较,同期生长的肝细胞S+62/M期细胞增加,凋亡细胞减少(P〈0.05),并未引起细胞的不典型增生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