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彤  张杰 《山东中医杂志》2002,21(7):431-431
石膏味辛 ,性寒 ,无毒。主要作用在于凉而能散 ,透表解肌 ,为清阳明胃腑实热之圣药。无论内伤、外感用之皆效。即使其他脏腑有实热者用之亦效。如《神农本草经》曰 :“石膏主中风寒热、口干、舌焦。”《名医别录》曰 :“除时气 ,头痛 ,身热 ,三焦大寒 ,能解肌 ,发汗、止消渴、烦逆、咽热。”《甄权本草》曰 :“治伤寒头几裂 ,壮热 ,皮如火燥。”《大明本草》曰 :“治天行狂热。”张元素曰 :“止阳明经头痛 ,发热恶寒 ,大渴引饮 ,中暑 ,潮热 ,牙痛。”《本草备要》曰 :“泻大热 ,解肌 ,生津 ,治中暑自汗 ,为发斑 ,发疹之要品。”总之 ,石膏的…  相似文献   

2.
乌梅丸见于《伤寒论》“伤寒脉微而厥……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又《千金方》载:“治冷利久下,乌梅丸方。”《方函口诀》云:“厥阴多寒热错杂证,除茯苓四逆汤、吴茱萸汤外,凡用此方(乌梅丸)而奏效者多。”雉间焕云:“反胃之证世医难其治,此方(乌梅丸)速治之实其剂也。  相似文献   

3.
(一)简述镇肝熄风汤之源: 镇肝熄风汤(下简称“本方”),乃近代名医张锡纯所创,为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内外中风方”之一。为治“内中风证”(“脑充血证”)而立,具有镇肝熄风之功。张氏云:“按:镇肝熄风汤,实由建瓴汤加减而成”。“建瓴汤”原乃张氏治脑充血之主方,有效方。其曰:“愚十余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曾酌定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然张氏所创  相似文献   

4.
丹《病方》318行:“般(瘢)者,以水银二,男子恶四,丹一,并和……傅之。”454行:“(?),治以丹……”。《说文》云:“丹,巴越之赤石也”。段玉裁注云:“巴郡、南越,皆出丹沙。”《蜀都赋》:‘丹沙赩炽,出其坂,谓巴也。’《吴都赋》:‘赪丹明玑,谓越也’。”司马相如《子虚赋》:“其土则丹青赭垩”。注云:“丹,丹砂”。按丹,《病方》有时亦称丹沙。如《病方》130行:“白毋奏(腠),取丹沙与(?)鱼血,若以鸡血,皆可。”《本草经》谓丹沙能化为汞。汞的古字为澒。  相似文献   

5.
甘草小考     
甘草是中医临床中常用药物。甄权曰:“诸药中甘草为君,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调和众药有功,故有国老之号”。在方剂中占有重要地位。《本草经疏》曰:“《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凡为方二百五十,用甘草者,至百二十方。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合甘草,如能曲当病情也”。笔者统计:《伤寒论》112方,《金匮要略》262方,合计374方,有250方用甘草,占总方数的66.8%,说明甘草应用的广泛与重要,但并非见方就用,不  相似文献   

6.
文献上对《神农本草经》“白瓜子”有两种解释,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即甘瓜子,一部分文献释白瓜子为冬瓜子。究竟谁正确,兹讨论如下: 《名医别录》云:“白瓜子,冬瓜仁也。八月采之。”《唐本草》认为白瓜子即是甘瓜子。《唐本草》以白瓜子同生蒿高平泽,故视二物为一。《唐本草》注云:“据经及下条瓜蒂并生嵩高平泽,此即一物。”《唐本草》又从字形上来论证说:“但以甘字似白字,后人误为白也。若其不是甘瓜,何因一名白瓜,  相似文献   

7.
此方载于《伤寒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主之”(第112条)。《类聚方广义》云:“柴胡加龙骨牡蛎治狂症胸腹动甚,惊惧避人,兀坐独语,昼夜不眠,或多猜疑,或欲自死,不安于床者”。又云:“治狂癎,亦当以胸胁苦满,上逆,胸腹动悸等为目的”。《方函口诀》云:“此方为镇坠肝胆郁热之主药,故不但治伤寒胸满烦惊,亦治小儿惊癎,大人癫癎”。  相似文献   

8.
堇葵、堇、堇叶《病方》90行:“蚖,以堇一阳筑封之,即燔鹿角,以溺饮之。”329行“胻膫,夏日取堇叶,冬日取其本,皆以口沮而封之。”402行:“(弋贝)(?)食(蚀)口鼻,冶(堇页)(堇)葵□□□,以桑薪燔□□其□□令汁出,以羽取?”。三个方子中用有“堇葵”、“堇”、“堇叶”。《病方》197页,将“堇、堇叶”列在草类。《病方》200页将“堇葵”列在菜类。这就意味着“堇”和“堇葵”是两种东西。按文献所引,似是同一物品。《说文》:“堇,草也,根如荠,叶如细柳,蒸  相似文献   

9.
“逆治”、“从治”法是《内经》提出的治疗原则之一,其作为“正治”、“反治”法指导临床选方择药治疗疾病的寒热虚实已为人熟知,如《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两版教材都较详细论述了这一理论。中医临床内、外、妇、儿、针灸等各科也无一不用,然这只是《内经》“逆治”、“从治”法中的一种意义,观《内经》论“逆治”与“从治”还有两种含义,试论述如下: 一、调理气机中的逆治与从治《素问·至真要大论》曰:“气调而得者,何如?岐伯曰:逆之、从之,逆而从之,从而逆之,疏气令调,则其道也”。得者,治有疗效谓之得。《标本病传论》说:“有取标而得者,有取本而得者”即谓之有治本、有治标而病愈者,可为证。《经》问曰:怎样使气机调畅而  相似文献   

10.
今有些医者,在中医处方上常开“瓜子”一药名,而调剂员常以“瓜蒌仁”当“瓜子”配入复方,这是错误的。“瓜子”一药究竟应配何种药呢?为此,笔者对“瓜子”一药名进行了考证。“瓜子”一药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载有:“瓜子,味甘平。主令人说(悦)泽,好颜色,益气不饥。久服轻身耐老。……名医曰,一名白瓜子,生嵩高,冬瓜仁也。八月采。”此后,历代本草学专著如《神农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等均有记载,但多以“白瓜  相似文献   

11.
“烦”字,散见于《伤寒论》六经诸篇,凡63条次。准确地理解论中“烦”字之义,对于正确领会论中诸条原文,必定大有裨益。《伤寒论》“烦”字之义,大抵有以下几种:其一,《说文》谓:“烦,热头痛也。”段玉裁注曰:“烦,如炎如焚。可见,热乃烦之本义。《伤寒论》用此义的条文很多,诸如121条云:“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  相似文献   

12.
惊悸一证,主要责之于人身之大主——心的病变,《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因此,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对惊悸证的辨治相当重视,其法、方严谨,煎法考究,于临床确具指导意义。笔者试将其诸治则结合后世临床运用,概述为以下十法:一、温补心阳法:本证起于大病久病之后,或为误治(如过汗)之变征,《伤寒论》64条曰:“发汗过多,其人又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75条曰:“病人叉手自冒心……两耳无闻也,所以然者,以重发汗,虚故如此”。缘汗为心液,过汗心阳随液外泄,心失温养而致悸,欲叉手自按心胸,乃虚则喜实之故。又“手足少阴……之络……皆会于耳中”(《素问·缪刺论》),今心阳虚,不能上煦耳窍,可致耳聋,但必不兼局部肿胀疼痛方为虚,否则为邪实暴聋。此外,临床尚可兼  相似文献   

13.
鱣鱼血《病方》130行:“白?,取丹沙与鱣鱼血,若以鸡血,皆可……”。341行:“治痂,冶亭?、莁夷,熬叔□□皆等,以牡□膏、鱣血饍。[先]以酒洒,燔朴炙之,乃傅。” 鱣的同名异物有三。即鲤鱼、鱑鱼、(鱼单)(?)的别名皆称鱣。 1.鱣释为鲤《说文》:“鱣,鲤也。”段玉裁注云:“郑曰:‘大鲤也’,盖鲤与鱣,同类而别异。……凡鲤曰鲤,大鲤曰鱣”《尔雅》:“鲤,鱣。”舍人注云:“鲤,一名鱣。”(诗卫风·硕人》:“鱣鲔发发。”毛传云:“鱣,鲤也。” 2.鱣释为鱑鱼《山海经·东山经》:“碧阳之水,其中多鱣鲔。”郭璞注:“鲔即鱣也,似鱣而  相似文献   

14.
1 中、西医学对心与脑的认识发展概述中医学奠基之作《黄帝内经》的脏腑学说及藏象学说 ,均认为“五藏六腑之大主”、“君主之官”心脏的功能既“主血脉”(如《素问·痿论》曰“心主身之血脉”等 ) ,又“主神明”(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心者 ,君主之官也 ,神明出焉”等 )  相似文献   

15.
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凡三百余方,方中恒用食物:如用枣者计64方,用粳米者计8方,用豆豉者计7方。《金匮要略》尚有“果实菜谷禁忌并治”、“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等专篇。这些均说明仲景对食物之医疗价值的高度重视,体现了仲景崇尚食治的学术思想。故有必要进行研究。鉴于笔者学识浅陋,现仅就仲景蛋方试作初探,敬祈杏林同仁教正。仲景蛋方之适应证及其用法仲景方虽仅及“鸡子黄”和“鸡子白”,凡四方,但至今仍为临床医家所习用。黄连阿胶汤是治“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之主方。此乃少阴感寒入里,肾阴不足上济于君火,而致心火亢盛。方以鸡子黄滋阴补血,交通心肾。柯韵伯曰:“鸡子黄禀南方之火色,入通于心,可以补离宫之火”,即为此意。百合地黄汤是治疗百合病者误吐之后,胃气被戕,阴液受损,出现虚烦不安,胃中  相似文献   

16.
麻黄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因李时珍云其味麻色黄而名。具有发汗、平喘、利水之功效。“麻黄乃肺经专药,故治肺病多用之“(《本草纲目》)。《刘涓子鬼遗方》所载“治金疮烦痛麻黄散方”,是麻黄在伤科方  相似文献   

17.
《伤寒论》179条曰:“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又247条曰:“跌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  相似文献   

18.
5.8 高原胸痹 :名见朱文锋《内科疾病中医诊疗体系》。系根据其病变特征为胸痹 ,病发于高原地区而定。5 .9 心厥 :《内经》虽无直称心厥的病名 ,但《素问·厥论》谓 :“手心主少阴厥逆 ,心痛引喉 ,身热 ,死不可治。”可知实为心厥之义。5 .10 支饮 :名出《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咳逆倚息 ,短气不得卧 ,其形如肿 ,谓之支饮。”5 .11 风眩 :名见《针灸甲乙经·卷之十》:“风眩善呕 ,烦满 ,前庭主之。……风眩目眩 ,颅上痛 ,后顶主之。”《诸病源候论·风头眩候》引《养生方·导引法》曰 :“以两手抱右膝 ,著膺 ,除风眩。”5 .…  相似文献   

19.
清代程钟龄《医学心悟》说治虚火有四法。一曰达:肝经之病,五郁相因,当顺其性而升之,所谓木郁则达之,如逍遥散之类是也。此以一方治木郁而诸郁皆解也。二曰滋:虚火上炎,必滋其水,所谓壮水之主,以镇阳光,如六味地黄之类是也。三曰温:劳役神疲,元气受伤,阴火乘其土,经曰:劳者温之。又曰:甘温能除大热。如补中益气之类是也。四曰引: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以平热杂于壮水药中,导元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元,如八味汤之类是也。虚阳浮越,温潜治之。近读先师章次公案又受启迪。唐幼。受凉,入寐惊惕,因汗多而小溲少,手足不温,予…  相似文献   

20.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脉证并治》“产后腹中痛,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句中“”字生僻,需进一步解读。“”音jiǎo。《广韵·巧韵》:“,腹中急痛。俗作。”可知“”之正体。《说文》:“,腹中急也。从疒,丩声。”凡从“丩”旁的字多有纠缠义。《说文·丩部》“丩(jiū),相纠繚也。一曰瓜瓠结丩起。象形。凡丩之属皆从丩。”本义就是为相互纠结。如“纠”,(纠缠)、“收”(收捕)等字都是从“丩”声,也从“丩”义。由此可知“”就是腹中收引绞痛,也即人们常说的绞肠痧。因此徐锴《说文系传》“今人多言腹中绞结痛也。”王筠《说文句读》也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