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与治疗.方法 对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突发胸背剧痛、血压增高、新出现主动脉关闭不全杂音、血压脉搏不对称、休克及上纵膈增宽是该病的常见表现与诊断线索.CT增强扫描可提供主动脉夹层诊断的可靠证据.结论 早期诊断是关键,各型主动脉夹层均离不开药物治疗,高危患者应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燕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2):34-35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结果:主动脉夹层的常见原因为高血压;剧烈疼痛是最主要的首发症状(86.4%);CT检查确诊率高;内科药物治疗18例。死亡8例;应用外科手术治疗1例死亡;血管内带膜支架治疗3例均好转。结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症状和体征的回顾性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改善预后。[方法]对确诊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4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胸痛为常见首发表现,高血压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常见原因,超声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与快速诊断和定位。如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建 《河北医学》2013,19(7):1064-1065
目的: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方法以及其内科治疗要点进行研究。方法:总结并分析了2002年至2012年期间我院疑诊主动脉夹层的60例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所有患者的心电图、X线胸片、超声心动图检查、CT、核磁共振、主动脉腔内造影等临床资料,并且所有疑诊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都给予镇静、止痛、降压等内科治疗手段。结果:尽管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临床表现方面多种多样,-(2是胸痛都为其主要的并发症并且高血压是引起主动脉夹层的主要原因;在所采用的临床检查手段中CT、MRI和动脉造影可以的快速诊断和定位主动脉夹层且诊断正确率可以达到100%;给予镇静止痛降压治疗是主动脉夹层最有效的内科治疗手段。结论: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CT、核磁共振等手段可及时诊断主动脉夹层,在给予镇静、止痛、降压等内科治疗手段可有效的提高A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病人的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缩短确诊时间。方法: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的症状、辅助检查、诊断及治疗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在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中,在急诊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收入胸外科10例;急诊科印象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症为8例;胆结石、胆囊炎1例;发热待查、冠心病1例。结论:主动脉夹层病人以胸痛为主要症状来急诊科就诊的占85%,急诊科对主动脉夹层第一时间诊断的准确率为50%,印象诊断急性冠脉综合症为40%,其它为1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的患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对2001年1月-2005年1月确诊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样,胸痛为常见表现。高血压是导致主动脉夹层的常见病因。超声、磁共振显像有助于明确诊断。结论主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主动脉夹层的形成与高血压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7.
李景会  李华 《中国医药导报》2010,7(24):163-163,167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分离的临床特点和临床诊治策略,提高诊治效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2009年7月收治的2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治经验。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结缔组织病等是造成主动脉粥样硬化诱发主动脉夹层生成的主要原因,内科治疗总有效率为90%,当有手术治疗指征时应果断采取手术治疗。结论:早期诊断,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是主动脉夹层分离患者诊治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李卓然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8):3173-3174
主动脉夹层是主动脉最常见的灾难性事件。急性主动脉夹层是威胁生命的疾病。病因多见于恶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马凡氏综合征、梅毒性主动脉炎、先天性发育缺陷等。近年来发病率约为每年0.3%,未经处理的早期死亡率每小时递增1%。早期、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急诊内、外科的治疗是对防止动脉夹层迅速致死性发展是非常必要的。彩色多普勒为诊断主动脉夹层提供了一种无创、便捷、准确的方法。结合我院近年来该种病例诊断情况,以此探讨彩色多普勒在基层医院对主动脉夹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经皮带膜内支架置入术(ES)在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对12例主动脉夹层的血管造影进行分析,并与MRI及CT对照;3例行经皮带膜内支架置入术。结果:DSA对主动脉夹层破口位置的显示优于MRI及CT,对真假腔显示三者相近;3例经皮带膜内支架置入术患者中,2例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腹主动脉真腔及其各分支血流基本得到恢复,症状完全消失。结论:DSA是主动脉夹层诊断和治疗中重要的检查方法,经皮带膜内支架置入术是治疗Ⅲ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临床特点与诊治方法。方法:对2例截瘫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患者经胸腹部增强CT检查确诊。结果:1例患者经内科保守治疗后效果良好,1例死亡。结论:我科在临床诊断过程中,遇到截瘫患者,特别是伴随胸痛、背痛、腹痛、腰痛的患者,应考虑到主动脉夹层的可能,尽早明确诊断,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探讨主动脉夹层的CT诊断及价值。方法:15例主动脉夹层患者全部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行CT血管成像处理,仔细观察其CT特征。结果:15例主动脉夹层按DaBaKey分型,其中I型7例,Ⅲ型8例。CT表现有如r特点:(1)病变主动脉增宽;(2)主动脉腔内有稍弯曲的低密度线状内膜片影;(3)撕裂的内膜片将主动脉分为真/假两腔,其内CT值相同或不相同;(4)多数假腔大,真腔小。结论:增强CT可快捷精确地明确主动脉夹层的诊断,CT血管成像可清晰直观地显不士动脉夹层的形态与范围,CT检查对确定本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观察有十分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光文  周礼平  陈馨 《西部医学》2008,20(5):1077-1078
目的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主动脉夹层的CT表现,重点观察真假腔、内膜瓣、破口、病变范围及附壁血栓等。结果根据DeBakey分型,Ⅰ型13例,Ⅱ、Ⅲ型各5例。23例全部显示真假腔和内膜瓣,显示破口8例,附壁血栓17例。3例出现左侧胸腔积液,1例出现心包积液。结论螺旋CT能清楚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真假腔、内膜瓣及附壁血栓,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期间52例主动脉夹层3B型患者,其中男性43例,女性9例,对他们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采用CT血管成像、心脏超声等技术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进行相关的评估。结果:50例成功施行了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隔绝手术。手术后的造影证明了夹层裂口完全封闭以及内漏的现象显著减少。在术后回访1—24个月中,1例在1个月内发生死亡,术后1年后主动脉均没有发生病变。结论:运用覆膜支架于腔内隔绝手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疗效比较好,具有安全、微创和高效的特点。术后死亡率低、并发症低,而且手术成功率比较高、生存比率也高。  相似文献   

14.
徐丹  尹琳 《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20,42(6):556-562,565
脑动脉夹层(cerebral artery dissection,CAD)是中青年人缺血性卒中的原因之一。根据受影响的动脉,CAD可分为颅内动脉夹层(intracranial artery dissection,IAD)及颈部动脉夹层(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CeAD)。CeAD可以分为椎动脉夹层(vertebral artery dissection,VAD)及颈内动脉夹层(internal carotid artery aissection,ICAD)。患者可能无症状,可能表现为头痛、颈痛、缺血性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等症状。在欧洲人群中,IAD较CeAD少见,但在儿童和亚洲人群中IAD常见。CAD的危险因素和发病机制不明确,影像学标准不足,临床诊断困难,目前主要通过DSA确诊。CAD的治疗是经验性的,需根据患者的适应证适当选择,目前以抗血栓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pulmonary sequest ration,PS)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手术治疗经验,提高对PS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手术治疗7例PS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前诊断为肺囊肿综合征4例,PS 2例,支气管肺癌1例。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3例,腹主动脉2例,肋间动脉1例,膈动脉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PS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螺旋CT检查的影像资料。结果: 平扫示主动脉管径增粗,腔内见低密度分隔影或呈线样钙化,壁呈蛋壳样钙化。增强扫描示主动脉双腔影及内膜片、破口的形态、位置,受累主动脉及其分支的范围。结论: 螺旋CT特别是多层螺旋CT是诊断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有效的方法,对临床及时诊断和指导手术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4月,13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体外循环下先进近心端操作,降温至20℃,停循环,选择性脑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重建主动脉弓,主干支架血管近端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主动脉根部用自体心包片与右房建立分流,出院复查心脏彩超和主动脉电子束CT。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植入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体外循环时间(221.33±37.98)min,心肌阻断时间(124.77±50.00)min,停循环时间(28.38±8.12)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9.30±9.57)min。术后早期死亡1例,死因分别为不完全肠梗阻以及急性缺血性脑病,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出院时复查主动脉电子束CT提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血管通畅,无扭曲,主动脉弓和胸降主动脉假腔部分血栓形成。结论:采用三分支主动脉弓覆膜支架治疗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简化主动脉弓部手术,降低手术风险,适合于人多数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治疗,长期效果尚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临床诊断或可疑诊断为主动脉夹层的患者,采用Bolus Tracking自动触发扫描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利用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主动脉全程重建并分析病变。[结果]47例患者中Ⅰ型主动脉夹层9例,Ⅱ型主动脉夹层4例,Ⅲ型主动脉夹层34例。其中21例Ⅲ型主动脉夹层与DSA主动脉造影对照,64层螺旋CT共显示破口52个,DSA显示破口44个。13例行覆膜支架破口封堵术,64层螺旋CT复查发现Ⅰ型内漏4例。[结论]64层螺旋CT以其快速、薄层的容积扫描和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能清晰、真实、全方位、多角度的显示主动脉全程,在对主动脉夹层的确诊、准确分型、治疗方案的选择、术前、术后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一种安全、无创、快速、准确的检查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Aortic dissection was confirmed in 33 patients at autopsy at th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the West Indies between 1975 and 1988. Twenty-five cases were acute and 8 chronic and the diagnosis was made antemortem in 5 cases overall. The high risk of rupture of proximal dissections involving the ascending aorta into the pericardial sac is clear, and the overriding importance of systemic hypertension is once again confirmed. An unusual finding was the higher proportion of females to males. A higher index of suspicion should permit an antemortem diagnosis and appropriate therapy in a larger proportion of patients.  相似文献   

20.
张丽华 《医学综述》2008,14(7):1116-1116
目的探讨主动夹层分离(AD)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14例AD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内外科治疗方法及其近期预后。结果12例AD患者(为85.7%)首发症状是胸、背、腹等突然出现剧烈疼痛;10例患者(为71.4%)X线片示主动脉或纵隔影增宽;13例患者(为92.8%)超声心动图示典型夹层分离征象;核磁共振成像诊断AD准确性最高(为100%)。内外科治疗总病死率为35.7%。结论核磁共振成像能早期诊断AD患者,积极正确治疗是降低主动脉夹层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